登陆注册
13881500000008

第8章 兄弟偶遇

彭城寺坐落在建康,是梁武帝时期香火鼎盛之寺院,其中最有名的大德是宝琼,慧旷与他学过法,因而尊之为老师。

公元560年,22岁的智顗,在26岁的慧旷介绍之下,认识了知天命的宝琼。

慧旷是到彭城寺讲学,完毕之后,在宝琼的禅房,宝琼向他俩讲了梁武帝信从佛教的行为。

宝琼问智顗最近在学习什么。

智顗却说一直在学习《法华经》,除此外再没有进行别的修行方式。

宝琼连连摇头,说修习忏法是大乘修行中不可或缺的行仪,也便是在此,智顗第二次听说了修习忏法的行法。

宝琼说到梁武帝曾制忏二部,一名《六根大忏》(今不传),是梁武帝自己亲行的,文中有云:“万方有罪,在予一人”;一名《六道慈忏》,乃是岁中诸寺所行,即今所谓《慈悲道场忏法》,又简称(粱皇忏)。梁陈之际,忏法繁兴,据《广弘明集》卷三十六所载,有涅槃忏、六根忏、摩诃般若忏、金刚般若忏、胜天王般若忏、妙法莲华经忏、金光明忏、大通方广忏、虚空藏菩萨忏、方等陀罗尼斋忏、药师斋忏等。(资料来源:慧海佛教资料库,作者:周叔迦)

在律法方面,慧旷足以教导智顗,但智顗想要更了解禅宗,这便是慧旷无法教导的了。

禅宗奉行的是非常严格的头陀行戒。由于禅宗以大迦叶的传人自居,因此长期以来奉行由大迦叶创立的头陀行,不入市井,不近官府,优游林下,坐禅净心。头陀行戒体现了禅宗的独立精神,不愿受制于官府,不愿受染于世俗,卓然自在,有利于保持佛教的纯粹性。头陀行还体现了自由自在的风格,不受外境左右,不受己欲缠绕,依法乞食,心无拣择,“住无再宿”,不滞一地。

初学坐禅时,于一静处,直观身心,四大五阴,眼耳鼻舌身意,及贪瞋痴,若善若恶,若怨若亲,若凡若圣,及至一切诸法,应当观察,从本以来空寂,不生不灭,平等无二。从本以来,本无所有,究竟寂灭。从本以来,清净解脱。不问昼夜,行住坐卧,常作此观。即知自身犹如水中月,如镜中像,如热时炎,如空谷响。若言是有,处处求之不可见;若言是无,了了恒在眼前。诸佛法身,皆亦如是。即知自身,从无量劫来,毕竟未曾生,从今已去,亦毕竟无人死。若能常作如是观者,即是真实忏悔,千劫万劫,极重恶业,即自消灭。唯除疑惑,不能生信,此人不能悟入。

这是对实相观的进一步深入,也可称作法身观。通过实相观与法身观,得知诸法空寂,身本清净,无有生灭,亦无去来,自可了知生死。得如是观,无生无灭,即无业惑轮转等生灭法,自然消诸恶业,悟入大道。(资料来源:禅宗的戒律及其意义,作者:徐文明)

几人侃侃而谈,相互交流着修行的方式与方法,论到禅宗,其修行的方式太过枯燥而显得寂寥,因而被很多修行者们放弃不修,认为其行为不如出门去助人做件好事,或者弘扬佛教理论。

三人聊到尽兴处,宝琼命人去取来饮茶的器皿,话题又转移到茶道,如此一来聊到很晚。

慧旷与智顗在宝琼处用了晚饭,这才得以聊完,回到休息处。智顗在床上百思不得其解,认为禅宗看似苦,实则有其具体的存在意义,静坐可使人安神,又有何不可修行。

于是盘腿而坐,合起双眼,心中念起法华经来。

到了很晚,古道从外与彭城寺的小沙弥们聊完天才回禅房,见师兄端坐床上,不言不语,又觉得自己深夜才归,实在不好意思,便和智顗道了句对不起,哪知智顗双耳不闻,岿然不动,稳如座钟,古道这才小心翼翼上前喊了句“师兄”。

智顗依然不见动静,按古道看来,觉得智顗肯定是睡着了,自己庆幸了一下,赶紧去睡了。

却说智顗第二日醒来,只觉腹中空荡荡,十分饥饿,脑子十分清醒,双腿却有点酸麻,但稍微伸曲几次不觉得有什么不便,于是起身去开了门,古道在床上翻了个身,嘴上说着“好吃,好吃”的梦话。

一道清风扑面而来,智顗又觉神清气爽,全身有使不完的力气。那些平时想不开的郁结之处,竟然全部开了窍,好像一个晚上,他与之前的自己再也不一样了。

智顗想到这个问题,联想到昨日的修禅之行为,于是想立马告知师父慧旷,却得知慧旷已经先一步离开,回大贤山去了。

智顗和古道吃了早饭,向大德、宝琼法师告别后,两人这才不紧不慢的赶回大贤山。途中经过建康城时,遇见一位年轻壮士被一队官军押走,身边几位老少妇女掩面哭泣。队伍后面还跟着四五个身着比丘服的和尚,个个面容惨淡无色。

智顗觉得事有蹊跷,古道也对眼前这一幕充满好奇。于是,两人遂命车夫将车停在一边,跟随队伍来到官衙门口。守门的官军以为他俩跟后面队伍里的那些和尚是一起的,没加阻拦便放他俩进去了。

年轻壮士仍不服气的模样,直到被人强摁跪地,京官老爷一个惊堂木,惊得满堂立即正襟危坐,和尚按律不须向俗家人下跪,于是纷纷合掌立在了一边。

京官旁边有书记官开始讲述这个案子的来龙去脉,原来是城中一个小寺院的住持坐化了,后来僧侣们在收拾其物品时发现了大量的银钱,几位管事的商量着这笔银钱拿来修缮寺院,归僧侣们共同所有,后来这事不知道怎么传到住持没出家时的儿子耳里,这儿子是当地有名的地痞无赖,找上寺院,说住持是他爹,他爹的钱理应由他这个儿子继承,寺院说住持出家多年,不见你这个儿子尽孝道,也没给他一分钱,自然不能说给你就给你。

住持儿子一听冒了火,知道银钱是要不回了,于是,带着几个人在深夜放火将寺院烧了一半,结果被抓住送到官府。

智顗在听得直摇头,古道则摸着光溜脑袋,也不知道这事如何解决才好。

住持儿子肯定是免不了牢狱之灾的,可那数量不小的银钱却仍然是个分歧。

只见那年轻壮士一脸憔悴,已然妥协,低头嚎哭道:“官老爷啊,我的青天大老爷,草民知道错了,可草民上有八十老母,下有三岁幼儿,家中还有糟糠之妻需要赡养,我蹲了大牢不碍事,可老爷你一定要判清楚那笔钱啊,我娘和孩子还等着拿钱买米下锅呢!”

堂上审官一拍惊堂木,怒斥道:“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放火的时候可曾想过寺院之中还有熟睡的数十名僧人。你需要生活,他们的家人就不需要赡养了吗?”

那年轻人抬眼看了一眼县太爷,脸上根本没有流下一滴泪水,想是假装成分居多。一边一老一少妇同样哭得假仁假义,仿佛要不到钱便不甘心。

智顗实在忍不住,出列说道:“僧侣是没有属于个人的财物的,其所得的收入及物品,来自信众,因而属于整个寺院,出家人遁入空门之日起便与世俗脱离了干系,空门空门,即是不再与谁具备亲缘。”

又指着地上跪着的年轻人说道:“若那位住持与我是什么关系,与他便是什么关系,若住持的钱需要分出来,那请问老爷,是否能分贫僧一点路费。”

智顗笑着,声音不急不缓,却如雷贯耳,深深流入在场的每个人的心中。

衙门外一群民众早已挤成一堆,其中一人喊道:“就是,分给他,我们也要我们也要。”

审官是个聪明人,别人都能听出来的道理,他哪有听不出来的,遂摸着胡子,对堂下站立之人假怒道:“你是何人?可是宝光寺的僧人?报上名来。”

还未等智顗答话,古道从边上跑出来说道:“我们乃是大贤山慧旷法师门下弟子,他叫智顗,我叫古道。”

那审官不管后面名字,听闻大贤山慧旷之名,先是惊得站立而起,后又觉得失态,遂慢慢坐下故作镇静地说道:“原来是大贤山来的高僧,汝等师父慧旷是否在此?”

智顗见他如此问话,猜到他或许认识慧旷,便恭敬回答道:“师父已经回大贤山了。”

突然,堂外人群中一道洪亮的声音喊道:“王道。”

王道是智顗出家前的俗名,是家中人对他的称呼,德安是其字。一声“王道”之后,又是一声:“德安,可真的是你么?”

审官大声问过去:“何人在此喧哗?”

问话间,那人已进了大堂。他穿着朝服,看模样,怕是才早朝返家,他自报家门道:“我乃梁晋安王身边的中兵参军陈铖,刚才若有冒犯,请多包涵。”

智顗仔细一看,来人正是哥哥陈铖。

堂上审官立马站起,急忙喊人赐座。陈铖以礼相推,拉着智顗就向外走去,古道紧跟在后离开了朝堂。

出了衙门,陈铖拉着智顗朝自己马车走去,兄弟相见分外喜悦,他说:“我打算看看审案,却没想到这么巧遇上了你。走,跟我回家去,你嫂嫂如今有孕在身,又要给你添一个侄儿了。”

嘴上说着,智顗实在不知如何推脱才好,轻声喊了声:“施主,暂且停下。”

牵着他手的陈铖一顿,停住脚步回身问道:“什么,你刚才喊我什么?”

智顗立掌闭目:“阿弥陀佛,施主勿怪。”

陈铖只觉天旋地转,这下,是彻底死了一条寻回弟弟的心了罢!

陈铖还在愣神,智顗说道:“我还好,如今正在衡州大贤山学习。”

陈铖松了手,一别几年,再相见,竟分外生疏,这到底是为何呢?

陈铖又问:“你这是何苦?”

智顗回道:“我并不觉得苦,相反,乐在其中。”

陈铖又问:“吃的可好?穿的可好?”

智顗道:“出家人,温暖即可,哥哥多年未见,倒是神清气爽不少。”

陈铖却不作回应,只问:“你说你现在的师父是慧旷?我两年前去果愿寺,说你早不在那了,本想打听你去向,好劝你回家,谁知道,我也没有时间。”

从陈铖的眼里,先是瞧见惊喜的眼光,遂又是自惭自己没能坚持去寻找弟弟。

智顗道:“时间不早,施主的马夫像是要等得着急了,还是早些回家吧!”

陈铖知他再不想与他多话,初次见面这般态度,已然没有了亲缘关系。

智顗见陈铖又不说话,只是叹息了一声,就在陈铖将要踏进车中时,智顗喊了句:“哥哥!”

陈铖又一次愣住,待回转时,见智顗已经转身要离去。

路上,小和尚问智顗:“你不是说出家人出了家就没有亲人了吗?那你刚才喊哥哥,是不是承认你自己是有家人的?”

智顗回头看小和尚时,看见哥哥陈铖还在那里目送着自己,一时间竟不知如何回答小和尚是好,但在他心里,分得清便分,分不清也不会混淆。

这之后,陈铖与智顗有过几次通信,那更是后话了。

智顗和古道取水路匆匆赶回大贤山,刚进寺院,便听闻戒律院要处置慧旷法师,至于到底何事,智顗大约知道了一点什么。

同类推荐
  • 赵振业传

    赵振业传

    ???齲?????????????????????????????????????????г??????????????????ó?????·??????????????????????????е????????ɡ??????????????????????????о???????????????????????????????????????????й???????????????????????档
  • 恩格斯(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恩格斯(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1820年11月28日,弗里德里希·恩格斯诞生于巴门市一个纺织工厂厂主的家里。恩格斯的故乡——普鲁士的莱茵省是当时德国工业最发达的地方。那时,在德国其他地方,手工业、手工劳动还占统治地位,但是在莱茵省,第一批机器已经出现,工厂也已经产生了。
  • 中华帝王(第二卷)

    中华帝王(第二卷)

    《中华帝王(全4卷)》帝王作为历史的重要角色之一,是当时左右和影响国家、民族的关键人物,研究他们的是非功过,治乱兴替,在一定意义上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个人成败,并对我们现代人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中华帝王(全4卷)》所选辑的帝王传记,以皇家修订的正史为主线,辅之以别史、小说家言、笔记、见闻等,以修补正史的不足。
  • 四十自述(精装)

    四十自述(精装)

    胡适先生回顾自己人生前四十年的经历,从他的信仰、母亲的订婚、慈母的教育、三岁入塾、叫局吃花酒到醉酒打巡捕、闭门读书考上庚款留美、至 “逼上梁山”的文学革命,完整地讲述了自己成长、学习与突破的根源与历程。胡适是当代中国学术、思想、舆论界的领袖、宗师,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论影响力无人能出其右。胡适的才华、思想、品德的形成都与他童年、少年与青年时期的成长与所受教育密不可分。这部自传不仅完整地呈现了他40岁及以前的生活、思想与事业,也再现了他所处时代的社会风貌。他的家乡、他求学的上海、留学的美国、活动最多的北京,在此都有描述,这些成为了解20世纪上半叶中国学术、政治、舆论界的状况......
  • 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白脸汉高祖

    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白脸汉高祖

    一本书带你读透西汉开国皇帝的御人成王之道,为你揭开老好人刘邦“白脸”真容下的创业真经。一将功成万骨枯。刘邦为了稳定大汉政权,终于露出了“白脸”的真容,手中的屠刀转向了曾为自己打下江山的功臣良将……作者以史籍为蓝本,以人性为内核,用娴熟流畅的笔法将大汉君王事讲得千回百转,有滋有味,刘邦的传奇尽在书中。他究竟是流氓,是无赖,是英雄,还是枭雄?千秋功过,任君评说。
热门推荐
  • 帝国战歌

    帝国战歌

    皇权是最为血腥的斗争,而身在皇室也算是最不幸的事情了。重生变成了一个皇子,阿洛克斯!却被迫让自己强大起来。“我的铁骑,会踏平草原,我的军队会打碎那寒冰屏障,我手中的利剑会斩下异族的脑袋,我的力量将支配这个世界!”——阿洛克斯一个和恶魔做了交易的皇子,血腥的皇位之争,动荡不安的局势。塑造一个铁血帝国!
  • 异世之神符天下

    异世之神符天下

    神符惊天下、一指破八荒。重生的不只是祁冬的身体,还有心头那早已被抹灭的热血!
  • 爱你是我的专利

    爱你是我的专利

    她们是被宠爱的公主,她们优雅美丽,在所以人看来她们没了父母不行。可她们却不这么认为,她们的身份让人听后闻风丧胆。当他们遇见她们的时侯,深深的被吸引住,从一开始认为身份不一般到爱上她们,这只是一个过程而已。在他们认为,爱她们是他们的专利,不由他人侵犯他们的专利。
  • 通神少女:鬼王的千年契约妃

    通神少女:鬼王的千年契约妃

    她是一个草根女,莫名被人追杀活埋,生死关头鬼门大开,遭遇白骨鬼王,被迫签下生死契约。为了解脱契约,重返自由身,她费尽心机,不惜卖命给豪门大少,成为世人眼里的狐狸精!
  • 妃卿莫属:神探萌医妃

    妃卿莫属:神探萌医妃

    他是山匪时,温文尔雅。他是宫主时,邪魅腹黑。他是王爷时,杀伐傲慢。她是神探时,萌萌可爱。她是公主时,傲娇野蛮。她是王妃时,温顺安分。当他们的多重身份撞在一起时,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我們的青春:我的青春

    我們的青春:我的青春

    我的青春,我一直想要留下的人、保护的东西……我现在唯一的努力便是在岁月的海啸面前奔跑……于是,我不想停下来。
  • 桃花情缘梦

    桃花情缘梦

    一千五百年前,白衣男子站在桃花树下,抬头看那满树嫣然的桃花,微风拂面,桃花轻轻摇曳,一片桃花飘落在他的指尖。千年之后,桃花林深处,落花飘落如吹雪。
  • 蜀道春秋

    蜀道春秋

    一国兴衰,该用怎样的笔墨去形容,又该用怎样的目光去评论。二十年来浮云梦,爱恨情仇皆成空。回眸一笑多少泪,都赋凄凉往事中。
  • 芦花似玉许你未来

    芦花似玉许你未来

    “芦花似玉,许你未来……”芦花耳边响起了安思南的承诺,然而时光倒流,安思南依旧翩翩少年,只是他不记得她……于是,芦花决定不再打扰,不再纠缠,可是冥冥之中,相互牵绊着……安思南疑惑不解,“你到底是谁?”芦花浅笑嫣然,眼中闪烁泪光,既然无法割舍,那么就义无反顾……
  • 鲁春秋

    鲁春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