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生活在世上的意义不是在享乐人类所创造的现代文明上,优秀的哈佛人用自己切身的创造实践告诉我们:人生的最大意义在于创造,这是因为就人类自身而言,他的成长进步,都是通过创造而完成的。而人类得以生存的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也是由自己的创造产生的,离开了创造,人们的一切活动都显得没有根基,也无实际意义。
新思想也是一项伟大的创造
哈佛故事
罗素是英国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分析学的主要创始人,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罗素学识渊博,在上世纪20年代初他来到中国的四川。
当时正值盛夏,天气非常闷热。罗素和陪同他的几个人坐着那种两人抬的竹轿上峨眉山。山路非常陡峭险峻,几位轿夫个个累得是大汗淋漓。作为一个思想家见到此情此景,已经没有了心情观赏峨眉山的景观,而是思考起几位轿夫的心情来。他想,此时,轿夫们一定痛恨他们几位坐轿的人,这样热的天气,还要他们抬着上山,甚至他们或许正在思考,为什么自己是抬轿的人而不是坐轿的人?罗素正思考着的时候,到了山腰的一个小平台,陪同的人让轿夫停下来休息。罗素下了竹轿,认真地观察轿夫的表情,很想去宽慰一下辛苦的轿夫们。但是,他看到轿夫们坐在一起,拿出烟斗,有说有笑,讲着很开心的事情,丝毫没有怪怨天气和坐轿人的意思,也丝毫没有对自己的命运感到悲苦的意思。他们还饶有趣味地给罗素讲自己家乡的笑话,还有位轿夫给这位大哲学家出了一道智力题:“你能用11画,写出两个中国人的名字吗?”罗素承认不能。轿夫则笑呵呵地告诉他答案:“王一、王二。”他们在交谈中不时发出高兴的笑声。罗素陡然心生一丝惭愧和自责:我凭什么去宽慰他们?我凭什么认为他们不幸福?
后来,罗素在他的著作中讲到了这个故事。而且,他因此得出了一个著名的人生观点:用自以为是的眼光看待别人的感受是荒谬的。大多数人认为所谓的幸福是一种抽象的感受,而美国一家把幸福作为研究目的的科研机构得出结论,幸福与年龄、性别和家庭背景无关,而是来自于一份轻松的心情和健康的生活态度。
阅后警言:
接受服务的人未必是幸福的,服务于人的人未必不是幸福的。真正的幸福只有亲历于某种感受的人来确定,这种感受或是愉悦,或是心理满足而不一定是做了大官,发了大财,有了大学问。既然幸福感是一种心灵感受,那么,制造这一种令人心情愉悦的思想也是一种伟大的创造。
时刻为人送去希望
哈佛故事
至今,德州人还记得有一位名叫安达的信差,他每天都快乐地哼着小曲为人们一边传递邮件,一边传递快乐。因此,他的口袋里总是装着许多小纸条,上面写着一些鼓励性的话语。他在将信件和电报送到人们手中的同时,也留给他们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今天是美好的一天”,“要笑口常开”,“别再烦恼”,如此等等。
南北战争期间,安达因为年龄太大而没有入伍,但他仍然自告奋勇到野战医院做了一名志愿者,协助医院救死扶伤。
有一天,他突发奇想,在医院的墙上写了一句话:“没有人会死在这里。”他的这一举动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医院的人说他看到的死人和伤员太多,大脑可能受刺激了,因此才写了这样的疯话,建议把它擦掉,但也有人认为这句话无啥紧要,留着吧!
因此,那句话就一直没有人去管,一直留在了那面墙上。后来,不但伤员,就连医生、护士包括院长,越来越受到这句话的影响。
因为有这句话,伤病员们为了不让这句话落空而坚强地活着,医生和护士为了这句话,尽力地给予病人最精心的医治和护理。这个医院从此变成了一个坚强的医院,每个人的脸上都有一种盼望和坚毅的表情。
阅后警言:
被人称为伟大人物的人,不一定是一定要做出一些轰轰烈烈事业的人,有时候,被称为奇迹的也不一定是一项伟大的发明与创造,而只是一句富有哲理的启发或警示,这句话启发或警示的作用足以改变人的信仰和行为准则。
永远的伟人:富兰克林
哈佛故事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科学家,他在实业、社会活动以及在思想上和外交上都有杰出的成就。像他这样在各方面都显示出卓越才能并做出杰出贡献的人是少见的。
他称得上是美国的第一位学者,第一位哲学家,也是第一位驻外大使。他发明了口琴、摇椅、路灯,有两块镜片的眼镜;他是出租文库的创始人,他发明了避雷针,他发现了电和放电的同一性;他是美国最早的警句家,他是美国第一流的新闻工作者,也是印刷工人;他创造了商业广告,他是《简易英语祈祷书》的作者;他是英语发音的最先改革者,他最先解释清楚北极光;他还被称为是近代最先组织消防厅的人,他创立了美国的民主党;创设了近代的邮信制度,设计了富兰克林式的火炉,创立了议员的近代选举法,他向美国介绍了黄柳和高梁;他发现了感冒的原因,发明了颗粒肥料。
他在自己墓志铭的草稿上明确写下自己是印刷工人,但未被采用。
这个墓志铭是富兰克林当印刷工人时写的,那时他才22岁,有记载如下:“印刷工人本杰明·富兰克林的遗体,恰如表面已经破损、金字已经剥落的旧书封皮一样,为了成为虫食而躺在那里。可是,他的遗业是不会消失的。正如他所相信的那样,一定会由于作者的校订、改正,再次以新的形式,更加美丽的姿态出现。”富兰克林的自传是所有自传中最受欢迎的自传之一,仅在英国和美国就重印了数百版,现在仍被阅读。
阅后警言:
在现实生活中,多数人都期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喜欢,但有许多人时不时地就会发出一些抱怨之声,抱怨生活不如意,工作不随心,一些欲望得不到满足,但就是不知感恩,不知道去想一想,你的衣、食、住、行,你所享受的一些生活顺利中有哪一项是你发明创造的?世不欺人,一个人要获得社会与他人的尊重,那就要去创造、去奉献。
要做不凡之人就做不凡之事
哈佛故事
早在1965年,在西雅图景岭学校图书馆有位馆员向馆长推荐一个四年级学生来图书馆帮忙,并保证说这个孩子既敬业又好学。
馆长答应了。不久,一个瘦小的男孩如约而至,管理员先给他讲了图书分类法,然后让他把已归还图书馆却放错了位的图书放回原处。
小男孩调皮地说:“这好像是当侦探啊!”管理员告诉他,你比喻的很形象。接着,男孩不遗余力在书架的迷宫中穿来插去,两个小时的时间,他已找出了三本放错地方的图书。
第二天他来图书馆的时间比要求的时间早许多,而且更加地卖力。干完一天的活后,他正式请求馆长让他担任图书管理员。又过两个星期,他突然邀请馆长上他家做客。吃晚餐时,孩子母亲告诉馆长,他们要搬家了,到别的一个住宅区。孩子听说转校却担心:“我走了谁来整理那些站错队的书呢?”
这个小男孩离开了图书馆,但他给馆长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一直记挂着他。但没过多久,小男孩又在图书馆门口出现了,并欣喜地告诉馆长,他居住的那个小区的图书馆不让学生干,为了干图书馆管理员这个工作,他要求父母又特意把他转回这边来上学,由他爸爸用车接送。“如果爸爸不带我,我就走路来。”
其实,到这时,这位馆长心里就已经有数了,这小家伙决心如此坚定,此后必成大器,但让他没想到他会成为信息时代的天才、微软电脑公司大亨、在全世界开创了互联网时代。
阅后警言:
在现今时代,可能没有人不知道比尔·盖茨这个名字,他是美国首富,但人们知道他并不是因为他有钱,而是因为他在互联网方面为人类所做出的非凡贡献。可见,要人们记住一个人并不是因为那个人身上有多耀眼的光环,而是因为他为社会、为他人带来的福祉。也就是说,一个人要让人们能记住他,尊重他,那他就不应是一个自私者,而是一个心中装有社会和他人的人。
勇做开拓者
哈佛故事
航家哥伦布发现美洲后回到西班牙,西班牙国王为表彰他的功绩,为他摆宴庆功。酒席上,许多王公大臣、名流绅士都妒嫉这个没有爵位却得到国王敬重的人,纷纷出言相讽。
“没什么了不起,我出去航海,也一样会发现新大陆的。”“驾驶帆船,只要朝一个方向航行,就会有重大发现!”“对这样一个很容易做的事,却给他这样高的荣誉,让人不服气啊!”
这时,哥伦布从桌上拿起一个鸡蛋,笑着问那些心怀不满的人说:“各位尊贵的先生,发现新大陆纵然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么把这个鸡蛋在桌子上立起来恐怕更不是一件难事了,有谁愿意试一试?”于是一些不服气的人物纷纷开始立那个鸡蛋,但左立右立,站着立坐着立,想尽了办法,也立不住椭圆形的鸡蛋。
“我们立不起来,你也一定立不起来!”所有人都把目光盯住哥伦布。
哥伦布不慌不忙拿起鸡蛋,轻轻地往桌上磕了一下,蛋皮破了,但却变成了一个小平面,于是,鸡蛋稳稳地立在桌子上了。
众人嚷道:“这谁不能呀!这太简单了!”哥伦布微笑着说:“是的,这很简单,但在这之前你们为什么想不到呢?”
阅后警言:
在生活中,对于那些把个人名利甚至是生死置之度外,而去探索或谋求公共利益的人,我们应该抱有感谢和敬佩之心,而不是妒嫉与仇视,对人家所取得的业绩和成果应报以由衷的赞赏,而且,自己也应是身体力行,勇于做一个为真理、为众多人谋福祉的人。
让理性有一个证明的机会
哈佛故事
三百多年前,建筑设计师克里斯托·莱伊恩受命主持英国温泽市政府大厅的设计。他运用工程力学理论,并依据自己多年的成功实践,设计出了只用一根柱子支撑的大厅天花板。这样让整个大厅更显宽敞明亮,但是,当工程完成进行工程验收时,结论是只用一根柱子支撑天花板太危险,要求莱伊恩再多加几根柱子。
莱伊恩坚持这个设计是符合理论和安全要求的,一根坚固的柱子对大厅安全是有保证的,但他的“固执”惹恼了市政官员,险些被送上法庭。莱伊恩非常苦恼,坚持自己原先的主张吧,市政官员也肯定会另找他人增加柱子的;不坚持吧,又有悖自己的心愿。矛盾了很长一段时间,莱伊恩终于想出了一条不为人知的办法,他按市政府要求,重新在大厅里增加了四根柱子,不过这些柱子并未与天花板接触,只不过是摆设。
三百多年过去了,这个秘密始终没有被人发现。直到前两年,市政府准备修缮大厅的天花板,才发现莱伊恩当年的“弄虚作假”。消息传出后,世界各国的建筑专家和游客都江堰市争相前来目睹这一秘密,当地政府对此也不加掩饰。在20世纪末,特意将大厅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对外开放,旨在引导人们崇尚和相信科学。
阅后警言:
作为一个人,莱伊恩并不是一个最能坚持自我的人。但作为一个建筑师,他无疑是一个善于坚持理性的人,他的这种坚持为后人留下了学习和创新的借鉴,理性和真理是要坚持和彰显的,不需要隐藏和被禁锢。
名字比爆炸还响的秘密
哈佛故事
诺贝尔,1833年10月21日出生于斯德哥尔摩,是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和炸药的发明者。他曾拥有卜福斯军工厂,主要生产军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该公司多项产品曾授权多国生产,并受军队广泛好评。1896年12月10日诺贝尔在意大利的圣雷莫因病去世,终年63岁。诺贝尔一尘拥有355项专利发明。在他逝世的前一年,立嘱将其遗产的大部分作为基金,将每年所得利息分为5份,设立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及和平5种奖金,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人造元素锘就是以诺贝尔命名的。
1969年瑞典国家银行增设经济学奖金,奖励当年在上述领域内作出最大贡献的学者。从1901年开始,奖金在每年诺贝尔逝世时间12月10日下午四点半颁发。
诺贝尔一生在死神的威胁下为人类向大自然索取动力,在讲述自己一生的科学技术成就时他只用了简短的几句话——“本文作者生于1833年10月21日,他学问从家庭教师处得来,从没有进过高等学校。他特别致力于应用化学的研究,生平所发明的炸药有:猛炸药、无烟火药、‘巴立斯梯’或称C89号,1884年加入瑞典皇家科学会、伦敦的皇家学会和巴黎的土木工程师学会。1880年得瑞典国王创议颁发的科学勋章,又得到法国大勋章。”
阅后警言:
如今,在科学、文化和人文事业上没有比获得诺贝尔奖更令人有荣誉感和更令人羡慕的了。然而,谈诺贝尔奖荣誉自己就离不开谈论诺贝尔其人,无疑,诺贝尔本人的荣誉更远高于获诺贝尔奖人的荣誉,而这种荣誉也远不是能用金钱来衡量的,它的价值在于探索和创造以及奉献,如果离开了奉献精神,诺贝尔不会在已拥有巨大财富的前提下去舍命创造,也就没有了他及他所立的奖项的荣誉。
争取做一个让世人感谢的人
哈佛故事
勒韦是美国的著名医师及药理学家,1936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勒韦从小喜欢艺术,在绘画和音乐上都有一定的造诣。但他的父母是犹太人,他们对犹太人深受各种歧视和迫害心有余悸,不断敦促儿子不要学习和从事那些涉及意识形态的行业,要他专攻一门科学技术。他们认为,研究科学,造福人类前途总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