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读了书,受过了教育以后要干什么?对此,多数人会马上做出这样的回答,干事业赚钱呗!是的,不为了干事业,赚钱过舒适、富裕的生活,谁会让父母拿出辛辛苦苦挣到的钱去读书啊?理是这么个理,但是务必要牢记这样一个事实,做事的多,但成事的少,究其原因,和受的何种教育无关,和不切实际有关,比如:“做我所爱”者成盲目跟风者败;稳扎稳打者成,好高骛远者败。
看似呆板实是理智
哈佛故事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凡是理智健全的人,无论是在官场上,还是在职场升到高位,拿到高的薪金过较高质量的生活是求之不得的事。但是也有例外。
多年前,位于曼彻斯特的一家船用设备厂雇佣了一名守卫。这名守卫不但受到过高等教育,而且是一位做事严谨、有条理、讲原则的人,和他接触过的所有人都觉得,让他当一位守卫实在可惜,是大材小用。
有一天,分管人力资源的经理召见他说:“你来我们这里工作已有一段时间了,珍惜人才,让他在与他的能力相配的岗位上工作是我们工厂的一条经营准则,现在了解你的人都反映你可以胜任更高一些的工作,根据你的表现,我想提升你,让你当办事员。薪金也可以相应地提高,不知你意下如何?”
经理说完之后,想这名守卫一定会欣喜异常,又是表决心,又是立志向的,不料这位守卫听完却一下陷入了深思,接着出乎意料之外的回答,从他的嘴巴里溜了出来:
“难道我有什么差错吗?我已经干了二十年守卫。但我没做过一次对不起你们的事情!为什么要把我宝贵的经验一笔勾销,调我去做生疏的工作呢?我认为这是对我工作的不信任,是一种侮辱。”
阅后警言:
在整个社会都在追名逐利的情况下,如果有谁突然把一个炙手可热的职务不附加任何条件地加到你的头上,相信你不会拒绝,这也在情理之中。而关键的问题,是如何看待这突然而至的好事,要分得清它是喜是忧,如果让一条狗去捉老鼠就不一定是件合适事,因为,狗的身份是从一个一流看家护院的好手,变成了不伦不类的混混。
不劳而获是一种耻辱
哈佛故事
一位乡下人来到加州的圣何塞市旅游观光。
自从他抵达加州之后,他发现加州的气候得天独厚,这里空气清新,阳光明媚,四季温暖如春,到处是鲜花绿草,他觉得自己仿佛走进了一个无边无际的花园之中。比乡下的自然气息还滋润怡人。
一天,他随意漫步,不知不觉走到了仿佛是一条金色的大道上,道路两旁种的是一株株桔树,沉甸甸、黄澄澄的桔子挤满了枝头。花旗蜜枯是世界闻名的鲜果,今天,自己算是见到了它的真容,只见它那浑圆结实、果皮上闪着油光的桔子,他感到非常亲切。突然,他想到这样一个问题:这些桔子已经成熟了,怎么还长在树上?是因为它酸,所以没有人采吗?他决定问个清楚。
可是,他沿着桔子树来回足足兜了半小时,竟无一过往行人,他只好调转方向准备回到住处。这时,他突然见到前方一个背着书包,脚踩旱冰鞋的学生模样的孩子正奋力而有规律地甩动着双臂朝自己滑来。
于是他上前问孩子说:“劳驾,孩子,你能回答我一个问题吗?”城市里的孩子大多数是活泼大方不见外的。孩子见到有人要他回答问题,马上把旱冰鞋尖朝地上一点,来了一个急刹车,说:“当然可以。”孩子拿出手帕擦擦脸上的汗水说:“只要我知道的,先生。”
“你这道两旁结的桔子能吃吗?”他指着桔子树直率地问。
“当然能吃。”孩子自豪地说:“而且这是世界上最出名的桔子,甜得很呐!”
“那你们为什么不摘下来吃?”他指着一只熟透的桔子说,“让它掉在地上烂掉多可惜。”
“对不起,先生,我该怎么回答你提出的问题呢?”孩子摊摊手,耸耸肩笑着对他说,“我为什么要吃路边的桔子呢?它不是属于我的。”
孩子说着和他挥手道别。
“这不是属于我的。”望着远去的孩子的背影,这位乡下人寻思着这个简单朴素、但又饱含着深刻哲理的话语,这是闪闪发光掷地有声的语言呀!
阅后警言:
由于人们的勤奋劳动,加上人们的聪明才智,人们在社会上创造出了无比丰富的财富,这些财富多数都是我们的生活可望得到的,但不管我们是如何的渴望得到这些财富,它对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有多大的帮助,而我们必须牢记这样一个准则,不做不劳而获者,不经过劳动而去享受财富是一种耻辱。
合适的工作是一道多项选择题
哈佛故事
世界著名的保险推销大王尤里斯并不是一工作就干上保险推销的,他的理想是当一名出色的舞蹈演员。可是,因为家境贫寒,维持基本生活都非常艰难,父母不但拿不出多余的钱送他上舞蹈学校。还不得不将他送到一家商店当学徒,希望他能悟出点经商的门道将来也能开个小店。学徒工作不但时间长,而且报酬低,他就连起码的生活费和学徒费都交不起,更重要的是,他觉得自己是在虚度光阴,他苦闷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他认为,“与其这样痛苦地活着,还不如早早结束自己的生命。”
于是,尤里斯做好了跳河自杀的打算,就在他准备实施自杀的当晚,他浮想联翩,想起了自己从小就崇拜的有着“芭蕾音乐之父”美誉的布德里,他觉得只有布德里才能明白他这种为艺术献身的心情。他决定给布德里写一封信,希望布德里能收下他这个学生。如果能收下他,他就不自杀了。在信的最后,他写道,如果在一个星期内他收不到信,就只好为艺术献身跳河自尽了。
很快,他收到了布德里的回信,他以为布德里被他的执着打动答应收下他这个学生了,然而布德里并没提及收他做学生的事,也没提及对他艺术的献身精神所感动,而是讲了他自己的人生经历。
布德里说他小时候很想当科学家,因为家境贫穷无法上学,他只得跟一个街头艺人过起了卖唱的日子……最后,他说,人生在世,现实与理想总是有一定的距离,在理想与现实生活中,人首先要选择生存,只有好好地活下来,才能让理想之星闪闪发光。一个连自己的生命都不珍惜的人,是不配谈艺术的。
而且,人的一生也不可能注定只有一件工作适合自己,每一项有益的工作都可让自己活的有价值。布德里的回信让尤里斯猛然醒悟。后来,他结束了学徒,从23岁那年起进入保险业。很快,他就进入了角色,由于他记住了布德里的关于做每一项有益的工作都可以活的有价值的话,他决定,不管自己选择了什么样的工作,只要它是有益的,自己就一定做的象布德里做的一样好。最终,在他28岁那年他成了美国东部推销保险额度最高的人。
阅后警言:
每个人都有理想,也都为自己精心地设计过的理想实现的过程,也想象过理想实现时的喜悦与激动,这都是一般的人之常情。但需要我们明白的是理想与现实不总是统一的,而更多的情况是,不是现实服从于我们,而是我们服从于现实。
所有的成功都是在先奠定了成功意识之后实现的
哈佛故事
人的认识有一大特点,就是喜欢在了解之前就做出判断,对事物如此,对人也是如此。人们普遍重视“第一印象”,并根据这一印象形成对某个人的判断。而且,这种一旦确立,就很难改变。
社会心理学家艾尔帕奇在一本著作中,研究了着装对个人事业的影响,书中描述了他的一次试验。
在这个试验中,他与一家大型公司合作,并把一个人安排在公司总部工作,一天,他让这个人先后要求100个秘书把他留在汽车里的公文箱拿到他的办公室来。
在对前50人指派时,这个人穿着一双黑色、饰有大白鞋扣、鞋尖磨坏的皮鞋,一件俗气的青绿色上衣和一条印花棉布领带。
在这组试验中,50个秘书中只有12人听从了他的吩咐。
在接下来对剩下的50个秘书进行指派时,他穿的是华贵的蓝上衣、白衬衫,系着一条圆点丝质领带,脚上穿着一双高档皮鞋,发型整齐。
这次,在50个秘书中有42人服从了他的指派。
所谓“成功者者的意识”都包括哪些内容呢?它可能是外表,可能是行为,也可能是一些制度,而最主要的是你对成功步骤的整体计划。这些会使你或你的公司看起来更成熟、更有实力、更值得信赖。
另有一位修理技师在一个街区的一角摆了一个小摊接活,但生意很冷淡,于是,他下了很大决心在市中心租了一间办公室。结果他发现,过去极少找他的顾客增强了对他的信任,他们都开始给他提供大宗的订单。
他说:“真怪,过去从不找我修机器的那些人,开始同我有了业务联系,而且一些陌生人也开始同我联系商定合同,就好像过去我修不了他们的机器,而现在我的技术突然提高了一样!”
有一位年轻的医生医学院毕业后,打算从事整容医师的行业,他把所需要的办公室设计方案整理好,交给房屋设计师,让设计师吃惊的是,在还没有顾客光临的情况下,他竟舍得花费那么多的钱财。
然而这名年轻医生认为:“在整形外科手术这一行业中,你必须为自己的病人创造这样一种气氛,能表现出你不仅在事业上获得了成功,而且还有多年从业经验。没有哪个人想让一个毫无经验的医生为他的女儿做整形手术。对于拔牙或者切除皮肤粉瘤这样的小手术,人们也许不会过分关注医生的经验。但是,对美容手术来说,他们就会考虑选择一个医术高明、经验丰富的医师。”
年轻的整容医师搬进了他的新办公室,并用传统方式把他的办公室装饰起来,使人感到他已从事此行业多年。这使他成功地树立起了可靠的专业形象,他的生意非常火爆。
阅后警言:
成功几乎是所有美好的愿望待以实现的代名词,但我们是不是知道,所有的成功都是先有成功的意识,而后才有现实的成功的呢?所谓成功的意识,它包括这些内容:清晰的目标,坚定的意志和切实的行动计划,这些与实现目标的纲领和计划相似,但又有根本的不同,计划是自然的,意识是主观的,它的重要意义在于: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经过自己刻意设计而为的,比如:他要树立领导威信,他就会刻意地把自己打扮成一个经理人的样子等等。
走自己的路,才可达到自己的目的地
哈佛故事
著名的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年轻气盛,他从乡下一来到纽约,就报考了法国戏剧学院,因为做一名演员是他早就立下的志愿。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参加培训,拜师求教,接受名人指点,几乎付出了他全部的心血。尽管如此,结果他还是不像一个演员。但他没有放弃,他依然在努力。
他还很快为自己找到了一个自以为是一条成功的捷径,这个捷径其实很便捷,也非常完美,他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想当明星的人居然没有一个人会发现这一点。这条捷径是:学那些当年有名的演员怎样演戏,把他们每一个人的长处学下来,巧妙得来,合理运用,让自己成为一个能集所有优点于一身的名演员。可是,后来事实证明这条路根本走不通。以至后来他说:“我当时多么愚蠢,又多么可笑,我居然浪费了那么多的时间用于模仿他人。现在我终于明白了,我必须要保持自己的本色,我是不可能变成任何人的。”
这些不现实的经历按说应该使他接受教训,而事实并非如此,他虽然放弃了过去那些不现实的想法,可又产生了新的不现实的想法:他想成为一名作家,于是他写小说,其热情不逊于以前学演戏时的程度。
这一次,他想把众多作者的观点,都“借”过来写进他的书里——使他那本书能够包罗万象,成为演说大全。于是他买了十几本书回来,都是有关公众演说的,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总算把他们的“观念”尽收其中。但结果小说受到出版商的极大讽刺,他才彻底恢心。
从此,他开始对自己进行深刻的反思。先是盲目地模仿别人,这次又在吃人家嚼过的东西,怎么能够创造出自己的特色和成功呢?演戏也好,写书也好,还是应该展现自己真实的内涵,形成自己的观点与特色。这一次他告诫自己说:“你必须保持你自己的本色,无论你的错误有多少,能力又是多么的有限,你也不可能变为别人。”
终于,他卷起袖筒,做了他原本最擅长的成人教育训练班,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阅后警言: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正因为如此,每一个人都具有不同于其他人的长处和特点,当我们了解了这些情况后,就应该知道,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必须要尽力发挥自己的优势,走适合自己走的路,才可望能最大程度地实现自己的梦想。
要实事求是地设计自己
哈佛故事
在一个很平常的日子,海蒂却经历了一件不平常的事情,这件事给了她一次意外的震撼,使她开始重新思考人生。
那天,她晚饭过后,她像往常一样在卧室里打扫卫生,突然,5岁的女儿迪迪几乎是跑着冲了进来,郑重其事地坐到她的旁边。
“妈咪,你长大以后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女儿问道。
海蒂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她又在玩什么想象力游戏了。为了不误导女儿,她郑重回答说:“妈妈已长大了呀,妈妈想当一个妈咪,还想当一个会计师。”
“你不能这样说,因为你已经是妈咪了。而且你本来就是会计师嘛!”
“对不起,宝贝,”我说,“但是我真的不明白你在期望一个什么样的答案。”
“妈咪,你只要回答你长大后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就可以了。你可以是你想成为的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