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80800000006

第6章 摄君位宗室兴戈

却说王莽要掘哀帝母及祖母傅后冢墓,太后不忍,莽固争要掘,遂遣将作大匠,前往渭陵。时在位公卿大臣阿莽之指,皆争入钱帛,遣子弟及诸生、四夷,凡十余万人,持具前往助掘。先发傅太后冢,冢崩,压杀数百人。及开丁姬椁,椁户火出,炎四五丈,吏卒以水沃灭,乃得入椁中。器物皆烧燔,原棺皆名梓宫,衣珠玉之衣,莽命换以木棺,搏去珠玉衣。既开傅太后棺,臭闻数里。时又有群燕数千,衔土投丁姬圹中,一时有此数异焉。

且说平帝年十三矣,颇有知识,见莽所为诈伪,惨毒日甚,党羽遍朝野,虽居帝位,举目无亲,如坐樊笼,常是忧形于色。莽早已看在心中,于十二月腊日。莽亲上椒酒,遂置毒酒中,帝才饮入腹,顿觉焦热如火,五脏欲裂,大呼曰:“王莽弑君也。”莽急以他辞乱其语,令左街扶入宫中,自却奔至泰畤请命。泰畤者,元鼎中立大乙及帝词坛于甘泉,是为泰畤也。莽至泰畤,戴壁秉圭,怀中取出所作愿以身代策文,藏之金滕,置于前殿,敕诸公不得漏言。不一时间,宫中传言,帝已崩矣,时元帝世系己绝,而宣帝曾孙现在为王者有五人,列侯广戚侯显等有四十八人,莽皆恶其长大,曰:“兄弟不得相为后。”乃选元孙中最幼者广戚侯子婴,年二岁,托以为卜相最吉。是月,前辉光谢嚣奏武功长盂通浚井得白石,上圆下方,有丹书著石,文曰:“告安汉公莽为皇帝。”莽使群公以白太后。太后曰:“此诬罔天下,不可施行。”太保舜谓太后曰:“事已如此,无可奈何,沮之力不能止。又莽非敢有他,但欲称摄以重其权,镇服天下耳。”太后听许,于是莽居摄践祚,服天于韨冕,南面朝群臣,听政事,车服出入警跸,民臣称臣妾,皆如天子之制。郊祀天地,宗祀明堂,其祀宗庙,享祭群神。赞曰“假皇帝”,民臣谓之“摄皇帝”,自称曰“予”,平决朝事,常以皇帝之沼称“制”。明年改元,曰居摄元年。正月,莽祀上帝于南郊,迎春于东郊,行大射礼于明堂,养三老五更,成礼而去。三月己丑,立宣帝玄孙婴为太子,号曰孺子,以王舜为太傅左辅,甄丰为太阿右弼,甄邯为太保后承。

却说汉朝初得天下,惩秦孤立之祸,大封同姓子弟,以镇抚四海,藩卫王室,至景帝时,七国变起,后主父偃复劝武帝行推恩之说,以弱诸侯,诸侯寝以衰息矣。哀平之际,王莽专柄,宗室竞尚阿附取容,故莽肆无忌惮,得以盗窃神器。此时却恼了一位宗室,乃安众侯刘崇,愤曰:”篡逆之迹已著,而犹以周公待之,岂天下皆聋聩耶。”因与相张绍谋曰:“安汉公莽专制朝政,必危刘氏,天下非之,乃莫敢先举,此宗室之耻也。吾帅宗族为先,海内必和。”绍曰:“人孰无死,为社稷死,荣于卑污图存也。况为忠义倡首,虽事不成,为后起者鼓其气亦善矣。”遂与从者百余人,进攻宛,不得人而败,张绍者,张竦之从兄也,竦遂与刘崇族父刘嘉,诣阙自归,莽赦弗罪,竦因为嘉作奏曰:

建平元寿之间,大统几绝,宗室几弃。赖蒙陛下圣德,扶服振救,遮扦匡卫,国命复延,宗室明目。临朝统政,发号施令,动以宗室为始,登用九族为先,并录支亲,建立王侯南面之孤,计以百数,收复绝属,存亡续废,得比肩首,复为人者,嫔然成行,所以藩汉国辅汉宗也。建辟雍,立明堂,班天法,流圣化,朝群后,昭文德,宗室诸侯,咸益土地,天下喁喁,引领而叹,颂声洋洋,满耳而入。国家所以服此美,膺此名,飨此福,受此荣者,岂非太皇太后日昃之思,陛下夕惕之念哉!何谓?乱则统其理,危则致其安,祸则引其福,绝则继其统,幼则代其任。晨夜屑屑,寒暑勤勤,无时休息,孽孽不已者,凡以为天下,厚刘氏也。臣无愚智,民无男女,皆谕至意。而安众侯崇乃独怀悖惑之心,操畔逆之虑,兴兵动众,欲危宗庙,恶不忍闻,罪不容诛,诚臣子之仇,宗室之仇,国家之贼,天下之害也。是故亲属震落而告其罪,民人溃畔而弃其兵,进不跬步,退伏其殃,百岁之母,孩提之子,伺时断斩,悬头竿抄,珠珥在耳,首饰犹存,为计若此,岂不悖哉,臣闻古老畔逆之国,既已诛讨,而豬其宫室,以为污池,纳垢浊焉,名曰凶墟。虽生莱茹而人不食。四墙其社,覆上栈下,示不得通,辨社诸侯,出门见之,著以为戒,方今天下,闻崇之反也,咸欲骞衣手剑而叱之,其先至者,则拂其颈,冲其匈,刃其躯,切其肌,后至者欲拨其门,仆其墙,夷其屋,焚其器,应声涤地,即时成创:而宗室尤甚,言必切齿焉,何则?以其背畔恩义,而不知重德之所在也。宗室所居或远,嘉幸得先闻,不胜愤愤之愿,愿为宗室倡始,父子兄弟,负笼荷锸,驰之南阳,豬崇宫室,令如古制,及崇社宜如毫社,以赐诸侯,用永监戒,愿下四辅公卿大夫议,以明好恶,示四方。

于是莽大悦,以杜衍户千封嘉为师礼侯,嘉子七人皆赐爵关内侯,又封张竦为淑德侯,长安谓之语曰:“欲求封过张伯松,力战斗不如巧为奏。”伯松,竦之字也,时人无不唾骂窃笑之,竦固诩诩然自以为得意。

竦祖张敞为宣帝时名臣,数治剧郡,有声,为政以经术自辅。又尝为妇画眉,有司以奏,上问之,对曰:“臣闻闺房之内,夫妇之私,有过于画眉者。”上爱其能,弗备责也。其时王太后数出游猎,敞以书谏,后遂不复出。霍氏贵盛,敞时为山阳太守,闻之,即上封事,以为辅臣专政,贵戚太盛,君臣之分不明,请罢霍氏三侯,皆使就第。及卫将军、张安世,宜赐几杖归休,时存问召见,天下以陛下为不忘功德,而朝臣为知礼,霍氏世世无所患苦云云。上甚善其计,而不能用。使用敞言,则霍氏无族灭之祸矣。然霍光决大计,安宗庙,定天下,功忠盖世,惜不学无术,不能敛抑妻子,使千载后徒悲惜。汉宣前不能从敞计,早为之所,后不能存一二孤幼,以奉功忠之祠,则敞之一疏足以昭鉴后世,顾不重欤。使元、成、哀、平之际有敞,凤且不能专权,何有于莽之醇盗虚声者哉!竦之无耻,沾辱乃祖矣。竦死无子,遂绝敞后云。

却说莽得竦奏,狂喜之极,既封嘉、竦,又封王舜之子匡为同心侯,林为悦德侯。时孔光已老死,乃封其孙寿为合意侯,甄丰、孙匡为并力侯,益甄邯、孙建各三千户。正在封赏诸臣,忽见一宦者,捧羽书仓惶奔入,奏曰:“今有东郡太守翟义造反,雄兵十万,所向风靡,将入长安,各郡县文书,雪片般飞来。”莽大惊,急取羽书观看,莽未看毕,已吓得魂飞魄散,面如土色。不知申报何等利害,且听下回分解。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幸福,不再躲猫猫

    幸福,不再躲猫猫

    这是一部青春校园小说。女主人翁为自己爱的人而努力考上大学,却表白失败。重新接受以前的男友后才发现自己忘不了那个自己为之努力的男人。在大学遭遇的一系列打击让女主人翁选择在大学与男友结婚。婚后,她将她的爱逐渐转移到丈夫身上,但这时,一本日记打破了平静……
  • 异能强者在校园

    异能强者在校园

    每个人都有遗憾,纵使地位高超。雷宇异能天榜高手被害遗忘过去回到校园看他怎么一步一步强势崛起。
  • 盛世甜婚:男神,我宣你

    盛世甜婚:男神,我宣你

    老天开眼,她的骨髓配型成功地救了世界级大亨人物百里夜的命。条件?NONONO,钱不行,本姑娘要的,是你的人!至尊帝国大亨百里夜,就这样娶了破产集团千金乔季卡,两人在一纸契约下,走上了一条假戏真做的不归路!等等,说好的演戏呢?你把个婚礼搞的跟好莱坞颁奖礼似的干什么?咱俩只是合同关系,你凭什么闯我房间睡我的床?卧槽你脱我衣服干什么?他天威一般的身影遮住她全部视线,“听着,我百里夜此生只娶一个女人,而你,是我名媒正娶的妻子。”
  • 阴阳捉鬼人之阴阳世界

    阴阳捉鬼人之阴阳世界

    从前有一个蜀山弟子,武功很高,内力很强。有一年他突然离开蜀山,在人间惩恶扬善,深受热爱。
  • 错过的盛夏

    错过的盛夏

    爱我的人我不喜欢他,我喜欢的人当我发现我喜欢他的时候他却挽着别人的手,最后喜欢我的,我喜欢的都离我而去的时候,我连自己的梦想都丢失了。我们之所以怀念的那些年,不是因为那些年我们青春年少,而是怀念在那段青春年少的时光里遇见的那群让我们的生命存在遗憾和后悔的人。
  • 初中生医生遇见霸道校草

    初中生医生遇见霸道校草

    一个不是一般的女生遇见一个霸道校草,会发生什么呢?一个年龄只有14岁的初中生女生是一名大医院的医生。一个只有16岁的高中男生,是一名校草,是学校的王子,霸道到让人窒息。当美女医生遇见校草会发生什么?_?
  • 杠上美男团

    杠上美男团

    她腹黑高冷,机智勇敢,她,就是夜安,来自异能家族,神秘的代名词,当她杠上美男团时,青春,开始了......【小剧场】某女望着眼前的各色美男,淡定的指着第一个:“你,造型太杀马特,滚!”,第二个:“你,大冰山,大冰块,滚!”,第三个:“你,太花哨,看得我慎得慌,滚!”,第四个:“你,太高,照相的话我俩完全不能同时出现,滚!”第五个......
  • 回梦神经

    回梦神经

    从小被衰神附体,只要她想对谁好,或喜欢谁,谁就走背运。父母远走他乡。来自农村,毕业后留在城市工作。毕业后,生存的压力成了主题。将就的生活已经无法满足她的需要,更无法平息体内不安的血液。。。。于是她寻求改变,通过儿时师傅留下来《回梦神经》,进入梦境,遇到师傅,一同寻找衰神,试图改变命运!
  • 鬼夫来了

    鬼夫来了

    我的体质比较特殊,能看见一些人们常说的鬼。刚开始我还很恐惧,不过那些鬼好像不会害人,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但最近我发现我好像被一个恶鬼缠住了,晚上都不敢睡觉,因为他每天午夜都会出现,还用僵硬冰冷的手到处摸我,逼我和他拜堂成亲……
  • 罗盘俗解

    罗盘俗解

    现在易学体系中,有关易理、风水、四柱等书籍成百上千种,可关于罗盘的专著却极少。清朝学者王道亨著的《罗经透解》在当今仍然算是权威著作,但该书作者受当时的历史条件限制,现在就是外行至少都能看出:一是缺乏现代科技成果作支撑,使建立在大地方位上的罗盘越来越显得落伍;二是该书深奥难懂,现代人阅读吃力费劲。在今天,科技进步,网络发达,网络上有关罗盘的文章,不但零星散碎,东拼西凑,而且还互相诋毁,不利于《罗经透解》这样的权威著作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