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38400000093

第93章

祭以刚日,用少牢,皆于大泽。具《隋志》及《唐开元仪》。祝皆曰:“天子遣某官某昭告”云。余观秦赵《史记》,自益为朕虞,佐舜调驯鸟兽,其后费昌、仲衍世为御有功,列为诸侯。而造父幸于周穆王,得骥、温骊、骅骝、騤耳之驷,献之穆王。穆王使造父御,西巡见西王母,乐之忘归。而徐偃王反,造父御穆王,日驰千里以归,造父由此封于赵城。其后奄父为宣王御,而非子以善养马,孝王封之犬丘。岂以柏翳为虞,而子孙世世善御能息马哉?上古圣贤,皆神灵通于万物,不可以后世测度也。穆王、造父之事奇矣。夫社祀以勾龙,稷祀以弃,若造父、非子,岂今所谓先牧耶?

太仆秦官,主奉车,又掌马事。意秦制盖有所本,抑《周礼》轶而不备,不然,何前世御者皆能善马也?太仆职兼奉车与马,其出于古,非秦官明矣。

洪武六年,太祖幸滁,学士宋濂从。太仆寺卿唐元亨请置庙,祠于滁。永乐间,北京太仆寺在通州,故建祠如滁。其神曰先牧,曰马祖,曰马社,曰马步,曰司马,凡五神位。每岁春秋,天子遣太仆少卿主其祭。而天下凡养马处,处皆有祠,遂为通祠。

弘治二年,学士王鏊为《建庙记》,其文曰:“国家大祀,郊祭外则社稷,社祭土,稷祭穣,皆民所恃以生。国之大事在戎,戎政之大在马,马之生养蕃息在人,而亦有人力所不及,则马神祀固宜居社稷之次。天文,房为天驷,辰为马。《诗》云:既伯既祷。《周礼》:春祭马祖,夏先牧,秋马社,冬马步。皇明建都古冀,马之所生,而通州为地高寒平远,泉甘草丰,弥望千里。世传太宗靖难,与南军战于此,若有相焉者,因诏作马神庙于其地。在今通州之北,地曰渼上,乡曰安德,旁为御马苑,凡二十所。春秋二仲,则太仆少卿往主祀事。其辞曰:皇帝命某官某致祭。往必陛辞,返必廷复,其严如是。历岁滋久,梁桷坼陊,藩级蹙圮,沮洳秽翳,人畜不禁。行礼至结茅以荫,已乃撤去。风露横侵,星月仰见,心虔迹亵,相顾惋叹,而皆重于改作。弘治八年,太仆卿臣礼始具以闻,且乞立石题名,以示永久。诏可。以属役于通州等二十五州县。财因岁登,力因农隙,始九年之三月,十年二月告成。涌殿穹堂,长廊邃庑,斋庐庖湢,完旧增新。周垣外缭,重门中闶,启闭以时,过者祗肃。是役也,始前太仆卿臣礼、臣钺,成之者今太仆卿臣琮,而少卿臣质、臣珩、臣缨实相之,寺丞臣珪、县丞臣铎实敦其事,御马监太监臣春等实佽其费。于是翰林侍读学士臣鏊再拜稽首,书其事于碑。古者王畿千里,出车万乘。国初,赋地于民而牧之,国与民盖两利焉。及今百有余年,其地固犹在乎?然则取之于民则为扰,牧之于民则又扰,是何哉?方今圣人在位,百度具举,而尤垂意马政。琮等既协力以崇神祠,则在人者,其将次第而修复乎?铭曰:兟兟国马,于甸之野。涣焉如云,骈焉如雨。有庙言言,在潞之阳。始谁作之,自我文皇。敢有不虔,天驷煌煌。瞻彼云汉,造父、王良。有崇有圮,其自人始。神斯降祥,人维致喜。昔在卫文,亦有鲁僖。心维塞渊,思亦无期。功以才兴,亦以惰毁。琢石閗词,爰告无止。”

世宗虔事上玄,嘉靖中四时遣祭,皆以卿行。今上自如常祀。马神祠在通州北四十里安德乡郑村渼。今太仆寺中亦有马神祠,寺官到任及朔望,如土地祠致拜而已,无祭礼,祭则于通州渼上。渼上诸房养马,御马监掌之,以挏乳,天子之玉食资焉。

余既述祠祀如前,后问知皇朝故事者,谓洪武二年筑坛于后湖。先是,诏礼官考定其仪,曰:“《周官》以四时分祭马祖、先牧、马社、马步。先牧始养马者,其人未闻。马社始乘马者,《世本》曰:相士作乘马。马步,神之灾害马者也。隋因周制,祭以四仲月,唐、宋不改。今定春秋二仲月甲戌庚日,于是遣官行礼。为坛四。坛用羊一、豕一、币一,其色白。笾豆各四,簠、簋、登、象尊、壶尊各一。乐用时乐。献官斋戒公服,行三献礼。祝曰:维神始于天地之物,而马生于世,牧养蕃息,驭而乘之,闲厩得所。历代兴邦,戡定祸乱,咸赖戎马,民人是安。朕自起义以来,多资于马,摧坚破敌,大有功焉。稽古按仪,载崇明享。爰伸报本,以昭神功。”

永乐十三年,行太仆卿杨砥请立马神祠于莲花池,上命翰林院考古今仪式。翰林院言:“古者春祭马祖,夏祭先牧,秋祭马社,冬祭马步之神。国朝南京止祭司马之神。”于是设马祖及司马五神位,每位用羊、豕、帛各一,仪制准南京。洪武本祭四神,而永乐儒臣乃谓南京止祭司马之神,不应失考如是。疑后湖盖始议,至滁阳而复改,尚未有考也。天顺五年,天子复于渼上马房命别自建祠,而以元旦冬至及圣节,遣内侍主其祭,光禄寺具品物,不领于祠官。

马政蠲贷

昔先王之制法,一禀于律,其意盖使人毫厘不可犯。而法之所不能行,亦时有纵舍,故“君子以赦过宥罪”,如天地之《解》。使法一定而不易,则人将无所措手足,其势必至于法不胜。法不胜而法穷,故圣人通之以赦。至于取民,亦然。今曰使民有常供之赋,而必其一无所逋,亦无有也。亦姑以为之法,而其终求于天下,常有不尽之意,使人无已往之顾,则累轻而可勉为后图。此王者之道也。

国家责财赋于东南,先皇帝在位十年,间时有赦,百姓安生乐业,而积逋亦少。自后迄三十余年不赦,而积逋反多。使积逋多而不赦,虽户诛之不能尽也。

天子新即位,诏书蠲逋已责,天下鼓舞若更生。而奉行者犹加诛求,钩校愈密,生民不能无觖望,而积逋终不能以有得,是何不为之名以予民乎?祖宗令民户养马,其初为法至严也,岂不欲其马之善,而度不能以尽如其法,每下诏书,必加蠲贷。岂非势之不得不然,然亦有以见天子仁爱之意,终不以马而病民。余故为采历年蠲令,悉著之。

马政库藏

太仆寺掌马政,而库藏特为寺之大务,故有易银变马,草场余地之租,凡贿之入,皆以马也。马不足,则令市之民,常以地之宜与年之丰凶而权之。而货贿之出入,上其计于司马,如劳军缮城,府营之制造,咸取给于寺。而大司农乏,亦时时假诸寺。若御马监边屯马不足,来告寺,辄予之,或予马、或予贿,贿与马一也。故寺之积特饶焉,而其出亦倍。

夫苑马之政不举则边马不足,太仆不领内厩则内马无限节,故余于秦、汉官制,每有感焉。汉毋将隆言:“武库兵器,天下公用。国家武备缮治造作,皆度大司农钱。大司农钱,自乘与不以给共养,共养劳赐,一出少府。”盖不以本藏给末用,不以民力共浮费,别公私、示正路也。太仆寺颛颛为国马,其入又非大农比,若为他给及贷用,非挈瓶之守矣。系于军国之大计,故特书焉。

余考祖宗时不置司库,盖时寺颛主马而积金少也。弘治初,始置官吏,岂非金溢于前耶?金日羡而马日羸矣,议者又言征金便。如是不已,几无马矣。夫谓积金以市,百万之骑可立致,则内藏之金,犹外厩之马也。是不然。往者尝捐金以购马,当时犹谓扰民而不可行。一旦仓卒括民间马,可得耶?如仓庾无积谷,而黄金珠玉,饥不可食也。冀北之马称天下,今民岁俵马,往往市之他郡,所谓外厩者果安在哉?而边兵之求索无厌,涓涓之流,不足以盈尾闾之泄,是不可不为之长虑也。(旧刻《职官》以下四篇,别入“杂著”,今以类相从,附《马政志》之后。)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御尽乾坤

    御尽乾坤

    我要这沧海,为我而寒。我要这天地,为我而乱。我要御尽乾坤,书写属于我的神话。
  • 武谱天下

    武谱天下

    李山手持战魂卡,暴喝道:“马超,出来吧。”“赵云,出来吧。”“吕布,出来吧。”围观的小伙伴下巴掉了一地,马超赵云吕布,可是武神级别的战魂了,他怎么一个人拥有三个,还能不能好好玩耍了。哎,又要上班了,只能省着发了
  • 虚空执政官

    虚空执政官

    。。。。。。。。。。。。。。。。。。。。。。。
  • 江山美人心

    江山美人心

    辛雨可原本是特种兵兵头,一朝不慎,落水穿越成王妃。一路斗智斗勇成为江山正主,你们这些渣渣!某王爷妖娆的躺在床上:爱妃,今晚月色很美,不如我们早些睡?辛雨可翻了个白眼,“一边儿呆着去,本宫还有要事!”╮(╯▽╰)╭新手上路,请多指教。
  • 都市大仙尊

    都市大仙尊

    九重天阙,紫薇仙界。一场旷世大战正在发生着。十方仙帝在紫薇仙尊的带领下对紫薇仙界突然冒出来的混元仙尊进行讨伐。一时间时空崩塌,星河成墟,无数生灵灰飞烟灭。此战历经一百五十八紫薇仙年,紫薇仙界元气大伤,混元仙尊终于不敌,身神俱灭。
  • 华发沧海只是你

    华发沧海只是你

    如果可以她宁愿选择忘记!如果可以她宁愿选择离开!如果可以她宁愿选择不爱!若非如此他决不放弃!若非如此他决不妥协!若非如此他绝不会爱!爱得太深终究伤的是彼此!他曾说:”我会爱你到天荒地老!”可是却伴她人长情白发!他曾说:”我会爱你到海枯石烂!”可是却陪她远洋海外!他曾说:”我用生命向你证明我对你日月可见的爱情!”可是却牵她步入下一世的坟墓!而当他回头再次找寻时!存在的也是有那让人撕心裂肺的记忆!若可以重头再来,他哪怕失去所有也要仅仅抓牢她!原来爱情不是谁遇上了珍惜了就可以永存的!原来爱情并不是真的可以那么的让人废寝忘食的!原来爱情才是伤人最深却最让人无可奈何的利器!
  • 狼牙再生

    狼牙再生

    一个杀手意外暗算,重生后经历了怎么样的生活??
  • 新世纪诗典(第二季)

    新世纪诗典(第二季)

    诗歌,生命中意外的美好由北岛、余光中、多多、食指、郑敏、洛夫、王小妮、蓝蓝、杨炼、巫昂、臧棣、沈浩波、雷平阳、洪烛、王家新等两百余位诗人联袂呈现。
  • 唐太宗

    唐太宗

    本书以唐太宗为中心,采用人物传记的形式,描述了唐太宗的一生,再现了唐朝的建立、巩固、发展、繁荣的历史画面。除给唐太宗本人作详尽的传记外,还给与他相关的人作传记。其中有唐太宗的父母、兄弟、姐妹、后妃、子女及王侯、将相等,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描写了唐太宗复杂鲜明的思想、性格、情感和作风。本书依据正史,撷取趣闻轶事,既真实可信,又富有可读性,是了解唐朝历史的便捷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