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嗣听后,赞同地点点头。他忽然想起一件事,问道:“不过,有件事朕想不通。既然全天下都知道柔然无信,那为何胡夏还要倾尽全国之力来配合柔然?即使胡夏受到我大魏压迫多年,若是想反抗也不必冒着这么大危险来对抗魏国,另择时机即可。朕想不通的是,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胡夏与柔然心甘情愿的联手的?”
崔浩沉思一会儿,说道:“陛下,如今胡夏可以依靠的有三国。北方柔然,北燕,南方刘宋。
北燕虽强盛,却长久以来乐于现状,多年没有对外征战,所以,依靠北燕可能性不大。柔然,无信之徒,胡夏不会不知,自然也不可能与柔然联手。至于南方刘宋,虽然值得结交,却与胡夏路途遥远,若两国联兵,耗费人力物力无数。若是两国从南,北两面进攻大魏,可能性也不大。他们深知凭借自己的实力即使夹击魏国胜算也不大,魏国百万雄师,足以将他们各个击破。所以,臣觉得,胡夏与柔然联兵,与刘宋脱不了干系。”
“此话怎讲?”拓跋嗣问道。
“现如今大魏铁骑已经踏进刘宋的土地,刘宋城池频频失陷,刘宋全国上下一片危机。所以,刘宋急需一个可以当做援兵的国家。柔然自然不在刘宋的考虑范围,北燕也不用说了,所以,唯有一个胡夏。胡夏虽弱,却得到了柔然的请求。所以,刘宋让胡夏将计就计,利用柔然的兵马来对抗大魏,而在南方,刘宋牵制着我们几十万的兵力,无法脱身,使大魏陷入两面受敌的状态。这样不仅可以解救刘宋之危,也可以反攻大魏。等到战事结束后,刘宋再与胡夏联兵,击败柔然,那么刘宋变弱为强的心愿很快就会实现。”
拓跋嗣冷笑一声,说道:“区区几个小国竟然有这么大的胃口,堂堂大魏,可不是他们想吞就能吞得了的。焘儿与慕容将军率军十万镇守北疆,如今邓颖又率十万大魏精兵前往北方,足以对付柔然与胡夏。至于刘宋,既然不想让我们脱身,好,朕就随了他们,拿下三州后,稍作休整,开始进攻黄河一线。等度过黄河后,直逼刘宋都城建康,活捉刘义隆!”
邓颖率军到达魏国北方,幽州城门打开,迎接着邓颖的到来。邓颖骑着马,率军进入幽州城内。邓颖下马后,直接登上幽州城墙。
邓颖双手按在城垛上,饱览着边塞荒凉而又不失气魄的风光。邓颖此时心中一阵感慨,终于感觉自己像是一个将军了。自我受命为将,从未上过疆场,只是统领着禁军保护着都城的安危。虽然这个职位令人羡慕,邓颖却一直想要摆脱它。为将者,上阵杀敌为之荣耀,若是每天身披铠甲,却没有杀死过半个敌人,岂不是辜负了这身战甲和腰间的宝剑吗?
邓颖内心阵阵感慨。他转过身了,问道:“太子殿下与慕容将军呢?”
城墙上一个魏兵回答说:“回将军,太子殿下与慕容将军率兵出城已经多日。”
邓颖皱了皱眉头,说道:“出城了?多长时间了?”
魏兵回答道:“差不多一个月了。”
听到魏兵的回答,邓颖心里不禁紧张起来。出了幽州,不远就是柔然的地界了。莫非,太子殿下与慕容将军已经率兵进入了柔然?是不是已经与柔然交兵了?
邓颖又问道:“太子殿下带走了多少兵马?”
魏兵回答道:“将军。慕容将军率领一万骑兵率先进入柔然,太子殿下先是带走马步军两万,随后又带走三万,共六万大军。如今城内驻有马步军共四万。”
邓颖说道:“六万人马,就敢深入险境,实在鲁莽。眼看柔然与胡夏的军队就要兵临城下,两国交战是不能避免的。这个时候太子殿下还在敌国转圈,实在是太危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