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09200000023

第23章 梵行品第八之四

“复次,善男子,法无碍者,菩萨摩诃萨善知字持而不忘失。所谓持者,如地、如山、如眼、如云、如人、如母,一切诸法亦复如是。义无碍者,菩萨虽知诸法名字而不知义,得义无碍则知于义。云何知义?谓地持者,如地普持一切众生及非众生,以是义故名地为持。善男子,谓山持者,菩萨摩诃萨作是思惟:‘何故名山而为持耶?山能持地令无倾动,是故名持。何故复名眼为持耶?眼能持光,故名为持。何故复名云为持耶?云名龙气,龙气持水,故名云持。何故复名人为持耶?人能持法及以非法,故名人持。何故复名母为持耶?母能持子,故名母持。’菩萨摩诃萨知一切法名字句义亦复如是。辞无碍者,菩萨摩诃萨以种种辞演说一义,亦无有义,犹如男女、舍宅、车乘、众生等名。何故无义?善男子,夫义者,乃是菩萨诸佛境界;辞者,凡夫境界。以知义故,得辞无碍。乐说无碍者,菩萨摩诃萨知辞知义故,于无量阿僧祇劫说辞说义而不可尽,是名乐说无碍。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于无量无边阿僧祇劫修行世谛,以修行故,知法无碍;复于无量阿僧祇劫修第一义谛故,得义无碍;亦于无量阿僧祇劫习毗伽罗那论,故得辞无碍;亦于无量阿僧祇劫修习说世谛论,故得乐说无碍。善男子,声闻、缘觉若有得是四无碍者,无有是处。善男子,九部经中我说声闻、缘觉之人有四无碍,声闻、缘觉真实无有。何以故?菩萨摩诃萨为度众生故,修如是四无碍智。

“缘觉之人修寂灭法,志乐独处,若化众生但现神通,终日默然,无所宣说,云何当有四无碍智?何故默然而无所说?缘觉不能说法度人使得暖法、顶法、忍法、世第一法。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菩萨摩诃萨,不能令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何以故?善男子,缘觉出世,世间无有九部经典,是故缘觉无辞无碍、乐说无碍。善男子,缘觉之人虽知诸法,无法无碍。何以故?法无碍者名为知字,缘觉之人虽知文字,无字无碍。何以故?不知常住二字故,是故缘觉不得法无碍。虽知于义,无义无碍。真知义者,知诸众生悉有佛性。佛性义者,名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义故,缘觉之人不得义无碍。是故缘觉一切无有四无碍智。

“云何声闻无四无碍?声闻之人无有三种善巧方便。何等为三?一者、必须软语然后受法,二者、必须粗语然后受化,三者、不软不粗然后受化。声闻之人无此三故,无四无碍。

“复次,声闻、缘觉不能毕竟知辞知义,无自在智知于境界,无有十力、四无所畏,不能毕竟渡于十二因缘大河,不能善知众生诸根利钝差别,未能永断二谛疑心,不知众生种种诸心所缘境界,不能善说第一义空,是故二乘无四无碍。”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若诸声闻、缘觉之人,一切无有四无碍者,云何世尊说舍利弗智慧第一,大目揵连神通第一,摩诃拘絺罗四无碍第一?如其无者,如来何故作如是说?”

尔时,世尊赞迦叶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譬如恒河有无量水,辛头大河水亦无量,博叉大河水亦无量,悉陀大河水亦无量,阿耨达池水亦无量,大海之中水亦无量,如是诸水虽同无量,然其多少其实不等;声闻、缘觉及诸菩萨四无碍智亦复如是。善男子,若说等者无有是处。善男子,我为凡夫说摩诃拘絺罗四无碍智为最第一,汝所问者,其义如是。善男子,声闻之人或有得一,或有得二,若具足四,无有是处。”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先说梵行品中,菩萨知见得四无碍者,菩萨知见则无所得,亦无有心言无所得。世尊,是菩萨摩诃萨实无所得。若使菩萨心有得者,则非菩萨,名为凡夫。云何如来说言菩萨而有所得?”

佛言:“善男子,善哉!善哉!我将欲说而汝复问。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实无所得,无所得者名四无碍。善男子,以何义故,无所得者名为无碍?若有得者则名为碍,有障碍者名四颠倒。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无四倒故,故得无碍,是故菩萨名无所得。

“复次,善男子,无所得者则名为慧,菩萨摩诃萨得是慧故,名无所得。有所得者名为无明,菩萨永断无明闇故,故无所得,是故菩萨名无所得。

“复次,善男子,无所得者名大涅槃。菩萨摩诃萨安住如是大涅槃中,不见一切诸法性相,是故菩萨名无所得。有所得者名二十五有,菩萨永断二十五有,得大涅槃,是故菩萨名无所得。

“复次,善男子,无所得者名为大乘,菩萨摩诃萨不住诸法故得大乘,是故菩萨名无所得。有所得者名为声闻、辟支佛道,菩萨永断二乘道故,得于佛道,是故菩萨名无所得。

“复次,善男子,无所得者名方等经,菩萨读诵如是经故得大涅槃,是故菩萨名无所得。有所得者名十一部经,菩萨不修,纯说方等大乘经典,是故菩萨名无所得。

“复次,善男子,无所得者名为虚空,世间无物名为虚空,菩萨得是虚空三昧无所见故,是故菩萨名无所得。有所得者名生死轮,一切凡夫轮回生死故有所见,菩萨永断一切生死,是故菩萨名无所得。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无所得者名常乐我净,菩萨摩诃萨见佛性故得常乐我净,是故菩萨名无所得。有所得者名无常、无乐、无我、无净,菩萨摩诃萨断是无常、无乐、无我、无净,是故菩萨名无所得。

“复次,善男子,无所得者名第一义空,菩萨摩诃萨观第一义空悉无所见,是故菩萨名无所得。有所得者名为五见,菩萨永断是五见故得第一义空,是故菩萨名无所得。

“复次,善男子,无所得者名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悉无所见,是故菩萨名无所得。有所得者名为声闻、缘觉菩提,菩萨永断二乘菩提,是故菩萨名无所得。

“善男子,汝之所问亦无所得,我之所说亦无所得。若有所得,是魔眷属,非我弟子。”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为我说是菩萨无所得时,无量众生断有相心。以是事故,我敢咨启无所得义,令如是等无量众生离魔眷属,为佛弟子。”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来先于娑罗双树间,为纯陀说偈:

“本有今无,本无今有,

三世有法,无有是处。

“世尊,是义云何?”

佛言:“善男子,我为化度诸众生故而作是说,亦为声闻、辟支佛故而作是说,亦为文殊师利法王子故而作是说,不但正为纯陀一人说是偈也。时文殊师利将欲问我,我知其心而为说之。我既说已,文殊师利即得解了。”

迦叶菩萨言:“世尊,如文殊等,讵有几人能了是义?惟愿如来更为大众广分别说。”

“善男子,谛听!谛听!今当为汝重敷演之。言本有者,我昔本有无量烦恼,以烦恼故,现在无有大般涅槃。言本无者,本无般若波罗蜜,以无般若波罗蜜故,现在具有诸烦恼结。若有沙门、若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人,说言如来去来现在有烦恼者,无有是处。

“复次,善男子,言本有者,我本有父母和合之身,是故现在无有金刚微妙法身。言本无者,我身本无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以本无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故,现在具有四百四病。若有沙门、若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人,说言如来去来现在有病苦者,无有是处。

“复次,善男子,言本有者,我昔本有无常、无我、无乐、无净,以有无常、无我、无乐、无净故,现在无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言本无者,本不见佛性,以不见故,无常乐我净。若有沙门、若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人,说言如来去来现在无常乐我净者,无有是处。

“复次,善男子,言本有者,本有凡夫修苦行心,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事故现在不能破坏四魔。言本无者,我本无有六波罗蜜,以本无有六波罗蜜故,修行凡夫苦行之心,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有沙门、若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人,说言如来去来现在有苦行者,无有是处。

“复次,善男子,言本有者,我昔本有杂食之身,以有食身故,现在无有无边之身。言本无者,本无三十七助道法,以无三十七助道法故,现在具有杂食之身。若有沙门、若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人,说言如来去来现在有杂食身者,无有是处。

“复次,善男子,言本有者,我昔本有一切法中取著之心,以是事故,现在无有毕竟空定。言本无者,我本无有中道实义,以无中道真实义故,于一切法则有著心。若有沙门、若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人,说言如来去来现在说一切法是有相者,无有是处。

“复次,善男子,言本有者,我初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有诸钝根声闻弟子,以有钝根声闻弟子故,不得演说一乘之实。言本无者,本无利根人中象王迦叶菩萨等,以无利根迦叶等故,随宜方便开示三乘。若有沙门、若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人,说言如来去来现在毕竟演说三乘法者,无有是处。

“复次,善男子,言本有者,我本说言却后三月于娑罗双树当般涅槃,是故现在不得演说大方等典大般涅槃。言本无者,本昔无有文殊师利大菩萨等,以无有故,现在说言如来无常。若有沙门、若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人,说言如来去来现在是无常者,无有是处。

“善男子,如来普为诸众生故,虽知诸法,说言不知;虽见诸法,说言不见;有相之法说言无相,无相之法说言有相;实有无常说言有常,实有有常说言无常,我乐净等亦复如是;三乘之法说言一乘,一乘之法随宜说三;略相说广,广相说略;四重之法说偷兰遮,偷兰遮法说言四重,犯说非犯,非犯说犯,轻罪说重,重罪说轻。何以故?如来明见众生根故。

“善男子,如来虽作是说,终无虚妄。何以故?虚妄之语即是罪过。如来悉断一切罪过,云何当有虚妄语耶?善男子,如来虽无虚妄之言,若知众生因虚妄说得法利者,随宜方便则为说之。

“善男子,一切世谛若于如来即是第一义谛。何以故?诸佛世尊为第一义故说于世谛,亦令众生得第一义谛。若使众生不得如是第一义者,诸佛终不宣说世谛。善男子,如来有时演说世谛,众生谓佛说第一义谛;有时演说第一义谛,众生谓佛说于世谛。是则诸佛甚深境界,非是声闻、缘觉所知。善男子,是故汝先不应难言菩萨摩诃萨无所得也。菩萨常得第一义谛,云何难言无所得耶?”

迦叶复言:“世尊,第一义谛亦名为道,亦名菩提,亦名涅槃。若有菩萨言有得道、菩提、涅槃,即是无常。何以故?法若常者,则不可得。犹如虚空,谁有得者?世尊,如世间物,本无今有名为无常;道亦如是,道若可得,则名无常。法若常者,无得无生,犹如佛性无得无生。世尊,夫道者,非色非不色,不长不短,非高非下,非生非灭,非赤非白,非青非黄,非有非无,云何如来说言可得?菩提、涅槃亦复如是。”

佛言:“如是,如是。善男子,道有二种:一者、常,二者、无常。菩提之相亦有二种:一者、常,二者、无常。涅槃亦尔,外道道者名为无常,内道道者名之为常。声闻、缘觉所有菩提名为无常,菩萨诸佛所有菩提名之为常。外解脱者名为无常,内解脱者名之为常。善男子,道与菩提及以涅槃悉名为常,一切众生常为无量烦恼所覆,无慧眼故不能得见;而诸众生为欲见故修戒、定、慧,以修行故见道、菩提及以涅槃,是名菩萨得道、菩提及涅槃也。道之性相实不生灭,以是义故不可捉持。

“善男子,道者,虽无色像可见、称量可知,而实有用。善男子,如众生心,虽非是色,非长非短,非粗非细,非缚非解,非是见法而亦是有。以是义故,我为须达说言:‘长者,心为城主。长者,若不护心则不护身口,若护心者则护身口。以不善护是身口故,令诸众生到三恶趣。护身口者则令众生得人天涅槃,得名真实;其不得者,不名真实。’

“善男子,道与菩提及以涅槃亦复如是,亦有亦常。如其无者,云何能断一切烦恼?以其有故,一切菩萨了了见知。善男子,见有二种:一、相貌见,二、了了见。云何相貌见?如远见烟名为见火,实不见火,虽不见火亦非虚妄;见空中鹤便言见水,虽不见水亦非虚妄;如见华叶便言见根,虽不见根亦非虚妄;如人遥见篱间牛角便言见牛,虽不见牛亦非虚妄;如见女人怀妊便言见欲,虽不见欲亦非虚妄;如见树生叶便言见水,虽不见水亦非虚妄;又如见云便言见雨,虽不见雨亦非虚妄;如见身业及以口业便言见心,虽不见心亦非虚妄。是名相貌见。云何了了见?如眼见色。善男子,如人眼根,清净不坏,自观掌中阿摩勒果;菩萨摩诃萨了了见道、菩提、涅槃亦复如是。虽如是见,初无见相。善男子,以是因缘,我于往昔告舍利弗:‘一切世间若有沙门、若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人之所不知不见不觉,惟有如来悉知见觉,及诸菩萨亦复如是。舍利弗,若诸世间所知见觉,我与菩萨亦知见觉。世间众生之所不知不见不觉,亦不自知不知见觉。世间众生所知见觉,便自说言我知见觉。舍利弗,如来一切悉知见觉,亦不自言我知见觉,一切菩萨亦复如是。何以故?若使如来作知见觉相,当知是则非佛世尊,名为凡夫,菩萨亦尔。’”

迦叶菩萨言:“如佛世尊为舍利弗说:‘世间知者,我亦得知;世间不知,我亦悉知。’其义云何?”

“善男子,一切世间不知不见不觉佛性;若有知见觉佛性者,不名世间,名为菩萨。世间之人亦复不知不见不觉十二部经、十二因缘、四倒、四谛、三十七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般涅槃。若知见觉者,不名世间,当名菩萨。善男子,是名世间不知见觉。云何世间所知见觉?所谓梵天、自在天、八臂天、性、时、微尘法及非法、是造化主、世界终始、断常二见,说言初禅至非非想名为涅槃。善男子,是名世间所知见觉。菩萨摩诃萨于如是事亦知见觉。菩萨如是知见觉已,若言不知不见不觉,是为虚妄。虚妄之法则为是罪,以是罪故堕于地狱。善男子,若男、若女、若沙门、若婆罗门,说言无道、菩提、涅槃,当知是辈名一阐提,魔之眷属,名为谤法。如是谤法,名谤诸佛。如是之人不名世间,不名非世间。”

尔时,迦叶闻是事已,即以偈颂而赞叹佛:

“大慈愍众生,故令我归依,

善拔众毒箭,故称大医王。

世医所疗治,虽差还复生,

如来所治者,毕竟不复发。

世尊甘露药,以施诸众生,

众生既服已,不死亦不生。

如来今为我,演说大涅槃,

众生闻秘藏,即得不生灭。”

迦叶菩萨说是偈已,即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一切世间不知见觉,菩萨悉能知见觉者。若使菩萨是世间者,不得说言世间不知不见不觉,而是菩萨能知见觉。若非世间,有何异相?”

佛言:“善男子,言菩萨者,亦是世间,亦非世间。不知见觉者名为世间,知见觉者不名世间。汝言有何异者,我今当说。

“善男子,若男若女若有初闻是涅槃经,即生敬信,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则名为世间。菩萨一切世间不知见觉,如是菩萨亦同世间,不知见觉。菩萨闻是涅槃经已,知有世间不知见觉,应是菩萨所知见觉,知是事已即自思惟:‘我当云何方便修习得知见觉?’覆自念言:‘惟当深心修持净戒。’善男子,菩萨尔时以是因缘,于未来世在在生处戒常清净。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以戒净故,在在生处,常无憍慢邪见疑网,终不说言如来毕竟入于涅槃,是名菩萨修持净戒。戒既清净,次修禅定。以修定故,在在生处,正念不忘,所谓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十二部经,诸佛世尊常乐我净,一切菩萨安住方等《大涅槃经》悉见佛性,如是等事忆而不忘,因修定故得十一空,是名菩萨修清净定。戒定已备,次修净慧。以修慧故,初不计著身中有我、我中有身、是身是我、非身非我,是名菩萨修习净慧。以修慧故,所受持戒牢固不动。

“善男子,譬如须弥,不为四风之所倾动;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不为四倒之所倾动。善男子,菩萨尔时自知见觉所受持戒无有倾动,是名菩萨所知见觉,非世间也。善男子,菩萨见所持戒牢固不动,心无悔恨;无悔恨故,心得欢喜;得欢喜故,心得悦乐;得悦乐故,心则安隐;心安隐故,得无动定;得无动定故,得实知见;实知见故,厌离生死;厌离生死故,便得解脱;得解脱故,明见佛性。是名菩萨所知见觉,非世间也。善男子,是名世间不知见觉,而是菩萨所知见觉。”

迦叶复言:“云何菩萨修持净戒,心无悔恨,乃至明了,见于佛性?”

佛言:“善男子,世间戒者不名清净。何以故?世间戒者,为于有故,性不定故,非毕竟故,不能广为一切众生,以是义故,名为不净;以不净故,有悔恨心;以悔恨故,心无欢喜;无欢喜故,则无悦乐;无悦乐故,则无安隐;无安隐故,无不动定;无不动定故,无实知见;无实知见故,则无厌离;无厌离故,则无解脱;无解脱故,不见佛性;不见佛性故,终不能得大般涅槃。是名世间戒不清净。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清净戒者,戒非戒故,非为有故,定毕竟故,为众生故,是名菩萨戒清净也。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于净戒中,虽不欲生无悔恨心,无悔恨心自然而生。善男子,譬如有人执持明镜,不期见面,面像自现;亦如农夫种之良田,不期生芽而芽自生;亦如燃灯,不期灭闇而闇自灭。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坚持净戒,无悔恨心自然而生亦复如是,以净戒故心得欢喜。

“善男子,如端正人自见面貌,心生欢喜,持净戒者亦复如是。善男子,破戒之人见戒不净心不欢喜,如形残者自见面貌不生喜悦,破戒之人亦复如是。善男子,譬如牧牛,有二女人,一持酪瓶,一持浆瓶,俱共至城而欲卖之,于路脚跌,二瓶俱破,一则欢喜,一则愁恼;持戒、破戒亦复如是,持净戒者心则欢喜,心欢喜故则便思惟:‘诸佛如来于涅槃中说,有能持清净戒者则得涅槃,我今修习如是净戒亦应得之。’以是因缘,心则悦乐。”

迦叶复言:“喜之与乐有何差别?”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不作恶时名为欢喜,心净持戒名之为乐。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观于生死则名为喜,见大涅槃名之为乐。下名为喜,上名为乐。离世共法名之为喜,得不共法名之为乐。以戒净故,身体轻柔,口无粗过。菩萨尔时,若见若闻,若轻若尝,若触若知,悉无诸恶;以无恶故,心得安隐;以安隐故,则得静定;得静定故,得实知见;实知见故,厌离生死;厌生死故,则得解脱;得解脱故,得见佛性;见佛性故,得大涅槃。是名菩萨清净持戒,非世间戒。何以故?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所受净戒,五法佐助。云何为五?一、信,二、惭,三、愧,四、善知识,五、宗敬戒。离五盖故,所见清净;离五见故,心无疑网;离五疑故——一者、疑佛,二者、疑法,三者、疑僧,四者、疑戒,五者、疑不放逸——菩萨尔时即得五根,所谓信、念、精进、定、慧;得五根故,得五种涅槃,谓色解脱乃至识解脱。是名菩萨清净持戒,非世间也。善男子,是名世间之所不知不见不觉,而是菩萨所知见觉。

“善男子,若我弟子受持读诵书写演说《大涅槃经》有破戒者,有人呵责轻贱毁辱而作是言:‘若佛秘藏《大涅槃经》有威力者,云何令汝毁所受戒?若人受持是涅槃经毁禁戒者,当知是经为无威力。若无威力,虽复读诵为无利益。’缘是轻毁涅槃经故,复令无量无边众生堕于地狱。受持是经而毁戒者,则是众生恶知识也,非我弟子,是魔眷属。如是之人,我亦不听受持是典,宁使不受不持不修,不以毁戒受持修习。

“善男子,若我弟子受持读诵书写演说涅槃经者,当正身心,慎莫调戏轻躁举动。身为调戏,心为轻动。求有之心名为轻动,身造诸业名为调戏。若我弟子求有造业,不应受持是大乘典《大涅槃经》。若有如是受持经者,人当轻呵而作是言:‘若佛秘藏《大涅槃经》有威力者,云何令汝求有造业?’若持经者求有造业,当知是经为无威力;若无威力,虽复受持为无利益。缘是轻毁涅槃经故,复令无量无边众生堕于地狱。受持是经求有造业,则是众生恶知识也,非我弟子,是魔眷属。

“复次,善男子,若我弟子受持读诵书写演说是涅槃经,莫非时说,莫非国说,莫不请说,莫轻心说,莫处处说,莫自叹说,莫轻他说,莫灭佛法说,莫炽然世法说。善男子,若我弟子受持是经非时而说,乃至炽然世法说者,人当轻呵而作是言:‘若佛秘藏《大涅槃经》有威力者,云何令汝非时而说,乃至炽然世法而说?若持经者作如是说,当知是经为无威力。若无威力,虽复受持为无利益。’缘是轻毁涅槃经故,令无量众生堕于地狱。受持是经非时而说,乃至炽然世法而说,则是众生恶知识也,非我弟子,是魔眷属。

“善男子,若欲受持者,说大涅槃者,说佛性者,说如来秘藏者,说大乘者,说方等经者,说声闻乘者,说辟支佛乘者,说解脱者、见佛性者,先当清净其身;以身净故,则无呵责;无呵责故,令无量人于大涅槃生清净信;信心生故,恭敬是经;若闻一偈一句一字及说法者,则得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当知是人则是众生真善知识,非恶知识,是我弟子,非魔眷属,是名菩萨,非世间也。善男子,是名世间之所不知不见不觉,而是菩萨所知见觉。”

“复次,善男子,云何复名一切世间所不知见觉,而是菩萨所知见觉?所谓六念处。何等为六?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

“善男子,云何念佛?如来、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常不变易,具足十力、四无所畏,大师子吼,名大沙门、大婆罗门、大净,毕竟到于彼岸,无能胜者,无见顶者,无有怖畏,不惊不动,独一无侣,无师自悟,疾智、大智、利智、深智、解脱智、不共智、广普智、毕竟智,智宝成就,人中象王、人中牛王、人中龙王、人中丈夫、人中莲华分陀利华,调御人师,为大施主、大法之师。以知法故名大法师,以知义故名大法师,以知时故名大法师,以知足故名大法师,以知我故名大法师,知大众故名大法师,以知众生种种性故名大法师,以知诸根利钝中故名大法师,说中道故名大法师。

“云何名如来?如过去诸佛所说不变。云何不变?过去诸佛为度众生说十二部经,如来亦尔,故名如来。诸佛世尊从六波罗蜜、三十七品、十一空来至大涅槃,如来亦尔,是故号佛为如来也。诸佛世尊为众生故,随宜方便开示三乘,寿命无量不可称计,如来亦尔,是故号佛为如来也。

“云何为应?世间之法悉名怨家,佛应害故,故名为应。夫四魔者是菩萨怨,诸佛如来为菩萨时,能以智慧破坏四魔,是故名应。复次,应者名为远离,为菩萨时应当远离无量烦恼,故名为应。复次,应者名乐,过去诸佛为菩萨时,虽于无量阿僧祇劫为众生故受诸苦恼,终无不乐而常乐之,如来亦尔,是故名应。又复应者,一切人天应以种种香华、璎珞、幢幡、妓乐而供养之,是故名应。

“云何正遍知?正者名不颠倒,遍知者于四颠倒无不通达。又复正者名为苦行,遍知者知因苦行定有苦果。又复正者名世间中,遍知者毕竟定知修习中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复正者名为可数、可量、可称,遍知者不可数、不可量、不可称,是故号佛为正遍知。善男子,声闻、缘觉亦有遍知,亦不遍知。何以故?遍知者名五阴、十二入、十八界,声闻、缘觉亦得遍知,是名遍知。云何不遍知?善男子,假使二乘于无量劫,观一色阴不能尽知,以是义故,声闻、缘觉无有遍知。

“云何明行足?明者名得无量善果,行名脚足,善果者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脚足者名为戒慧,乘戒慧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名为明行足也。又复明者名咒,行者名吉,足者名果。善男子,是名世间义。咒者名为解脱,吉者名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者名为大般涅槃,是故名为明行足也。又复明者名光,行者名业,足者名果。善男子,是名世间义。光者名不放逸,业者名六波罗蜜,果者名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复明者名为三明:一、菩萨明,二、诸佛明,三、无明明。菩萨明者即是般若波罗蜜,诸佛明者即是佛眼,无明明者即毕竟空。行者于无量劫为众生故修诸善业,足者明见佛性,以是义故名明行足。

“云何善逝?善者名高,逝名不高。善男子,是名世间义。高者名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高者即如来心也。善男子,心若高者,不名如来,是故如来名为善逝。又复善者名为善知识,逝者善知识果。善男子,是名世间义。善知识者即初发心,果者名为大般涅槃,如来不舍最初发心得大涅槃,是故如来名为善逝。又复善者名好,逝者名有。善男子,是名世间义。好者名见佛性,有者名大涅槃。善男子,涅槃之性实非有也,诸佛世尊因世间故说言是有。善男子,譬如世人实无有子说言有子,实无有道说言有道;涅槃亦尔,因世间故说言为有,诸佛世尊成大涅槃故名善逝。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大王叫我来巡山

    大王叫我来巡山

    身为苍山的一只小妖,我一直以大王的话惟命是从。可是等等,为什么大王叫我嫁给他?嫁还是时不嫁?哎呀有选择症的我在不知道如何选择时果断的……逃跑了,然后……后果可想而知~
  • 时光不再十年之间

    时光不再十年之间

    这是李雅和林一的故事,两人的恋情跨越了高中、大学、毕业工作,期间有过苦、有过累,但还算是累并快乐着,日子一天天的过去,眼看着好日子就要来了,可是意外却发生了。十年之间,你我相伴。我陪你走过了3650个日夜,历经了春夏秋冬的一个有一个轮回。只是我们却走失在???现在的李雅在小城镇开了一家小店,名字叫做“时光”,贩卖青春、打发时间、养家糊口。独自抚养三岁的儿子,赡养双方的父母。很累,累到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可是林一,你在哪?
  • 快递小哥:来报道

    快递小哥:来报道

    某女为了等一个快递,第二天早上八点送到“叮咚·~叮咚”某女还没起床,听到门铃声,以为是闺蜜给自己带早餐了就不顾形象的去开门了,传到耳朵里的是一个磁性好听的男声“小姐,您的快递到了"谁知道某女一抬头,看到一个帅哥就晕了,快递小哥懵逼了.....
  • 要定你:妖皇的心宠

    要定你:妖皇的心宠

    每天都有更新,誓不断更哦!更快收看最新章节,请点击进入:http://www.*****.com/?a/94755/※※※乐采儿在她二十岁生日当晚,经历了人生三大杯具。男朋友提出分手,家里被洗劫一空,不慎穿越。这什么鬼地方?怎么摸来摸去都是树!乐采儿火大,一拳头捶在树干上,然而,她却发现这棵树出奇的软嗳!就在这时,乐采儿的脑门上方突然传来了一道清冷的声音:“喂,你摸够了吧?”再看,她撞到的竟是一个妖美男人!!一夜巨变,乐采儿成了圣殿女帝,被尊称为“陛下”,却要自称为“妾身”。只因为,得到她的男人才是圣殿至尊的皇!婚前,他是她的贴身侍卫,一身华丽的少校制服英气逼人;婚后,她成了他的侍寝宠儿,不断被缠绕,吞噬……※※※妖宠群:35117529,欢迎加入,敲门砖为书内任一角色。PS:本书已与红袖正式签约,请不要随意转载或抄袭,经发现必究!
  • 天地神榜

    天地神榜

    封神之战五万年后,混沌中飞出一物,天地神榜,传说中名列其上者,可得超脱。一时间,原本平静的天地再起波澜。
  • 红袖倾天虞美人

    红袖倾天虞美人

    她是北国女战神,一朝沦陷南朝成了以色侍人的舞伶。他是潇洒不羁,大胆包天的伟岸男子,一夕情动至死不渝。初见时,他被她撞下河,陷些一命呜呼。他说:月黑风高姑娘孤身在外,就不怕遇到歹人?她说:我在逃命。“这么巧?在下也是……”再见时玉笛定情,她身披红妆等着他来娶她,没想到等来的却是一场浩劫……
  • 重生:复仇千金奇遇记

    重生:复仇千金奇遇记

    七年前,她是众人艳羡的A市首富的女儿。七年后,她是刑满获释的杀人犯,在得知父亲惨死,继母继承父亲的财产,因经营不当而破产,等候多年的爱人要与自己当初要杀却没杀死的好朋友兼情敌结婚……这所有的一切让她难以接受,最终气急攻心而死……在醒来,发现重生到了17岁,这个年纪的她,所有的不幸都还没有发生,她决定要改变上辈子悲惨的命运,照顾爸爸,远离那些曾经伤害过,侮辱过,欺骗过的人……只是命运的齿轮,真能如她所想的那样因为她的出现而有所改变???读者若想知其终,收藏阅读日日明。精彩内容不错过,复仇千金归来了。
  • 花间闻酒

    花间闻酒

    [暂停更新中]——爱上一个人,是怎样的?——痛苦的,挣扎的,但不后悔的。就如同莫轻约爱上温慕那般,就算仇恨让他们分离,但她从未后悔过。温慕在棺木前叹息道:“你的生命停在了二十岁,而我的年龄依然变化,这样太不公平了。我还要与你白头偕老的呢。”即使阻碍再大,也不能阻止他们的爱情。就像这一次,莫轻约变成了叶忘溱,与还是温慕的温慕,破镜重圆。“天有多高,我爱你就有多深;就算世界毁灭,我与你,不离不弃。”
  • 神秘老公你好坏

    神秘老公你好坏

    父母偏爱妹妹,生死攸关竟然不管她?没关系,妹妹比较小,应该照顾妹妹。妹妹上了男朋友的床,怀了孩子?没关系,妹妹性格本来就冲动,应该体谅。红杏出墙要赔一千万!可是谁来告诉孟祈安,老公开好总统套房就是为了把她送给一个牛郎?!可是老公你不行你就说啊,虽然是名义上的老公,但怎么能随随便便把老婆打包给男公关!这个事真的不能忍!然后呢,明明是不想赔钱,将计就计装傻充愣一口咬定昨晚是和老公!最后,这一生不要太虐了啊,孤儿院被领养的孩子就不能够获得幸福吗?
  • 女龙套逆袭:野兽总裁宠不够

    女龙套逆袭:野兽总裁宠不够

    (这是一部女龙套,拳打白莲花女主,脚踩傻白甜女配,收纳各色美男,走上人生巅峰的狗屁小说。)池碧:姐的床很多人上,你爽完就赶紧走,姐还要接待下个男人。邵震琛:女人,谁说我爽完了?(再次推到,大战三百回合)池碧:野兽!你把姐玩坏了,姐怎么去找男人?邵震琛:女人,你的身体,我独占了!(以吻痕为标记,向全世界宣告,池碧是他邵震琛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