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怨慢
姜夔渐吹尽枝头香絮
“时”字凑“不会得”三字,呆。“书郎”二句,口气不雅。“只”字疑误,“只”字唤不起“难”字。白石人工炼特至,此一二笔,容是率处。
丁子妆慢
张炎白浪摇天
“杨花点点是春心,替风前、尤花吹泪”,此词家李长吉呕心得来,必如是,方可谓之造句。呕心之句妙在绝不伤气。此其夺胎於尧章也,其馀诸公便不能。
声声慢
周密燕泥沾粉
有章、苏在前,自难求胜。此但以清便取臻,已是名作。
庆清朝慢
王观调雨为酥
玉林云:“风流楚楚,词林中之佳公子也。”然不可无一,不可有二,学步则非。韶美轻俊,恐一转便入流俗,故词先辨品。
扬州慢
姜夔淮左名都
“无奈苕溪月,又唤我扁舟东下”,是唤字着力。“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是荡字着力。所谓一字得力,通首先采,非炼字不能然,炼亦未易到。
暗香
姜夔旧时月色
落笔得“旧时月色”四字,便欲使千古作者皆出其下。咏梅嫌纯是素色,故用“红萼”字,此谓之破色笔。又恐突然,故先出“翠尊”字配之。说来甚浅,然大家亦不外此。用意之妙,总使人不觉,则烹锻之工也。美成花犯云:“人正在、空江烟浪里。”尧章云:“长记曾携手处,千压,西湖寒碧。”尧章思路,却是从美成出,而能与之埒,由於用字高,炼句密,泯其来踪去迹矣。
庆天长慢
周邦彦条风布暖
空淡深远,较之石帚作,宁复有异。石帚专得此种笔意,遂於词家另开宗派。如“条风布暖”句,至石帚皆淘洗尽矣。然渊源相沿,固是一祖一祢也。
珍珠帘
吴文英密沈炉暖馀烟袅
用笔拗折,不使一犹人字,虽极周嵌,复有灵气行乎其间。今之治词者,高手知师法姜、史,梦窗一种,未见有取涂涉津者,亦斯道中之广陵散也。首句从歌舞处写,次句便写入闻箫鼓者。前半赋题已竟,後只叹惋发巳[巳当作己。]意,恐忘却本意,再用“歌纨”二字略一点映,更不重犯手。宋人词布局染墨多是如此。
玲珑四犯
姜夔叠鼓夜寒
字句与前数调异而名同。
张炎流水人家
诸作异姜词,当别是一调。其馀句法参差,多不一律,衬字亦随意可使。彼固执言词者,都无是处。
陌上花
张翥关山梦里归来
元词,张仲举为工,然无刻入之句。
琐窗寒
张炎乱雨敲春
此春雨也,熨贴流转乃尔。前结十三字,皆单字领下十二字。作五四四句法,此破作七六句,未尝不可讽咏,恐执谱者必废是词矣。
绕佛阁
周邦彦暗尘四敛
一刻吴文英。玩其笔意,亦颇似梦窗。然“望中迤逦”、“浪春灯”,则多属美成本色语。
万年欢
史达祖两袖梅风
如此词起结,始当得“生新”二字。
高阳台
蒋捷苑转怜香
前後结三字句,或韵或不韵。後段起句,或七字或六字。六字者用韵,七字多不韵。若执一而论,将何去何从。意者宫调不当凌杂,而字句或可参差。今既已不被管弦,徒就字句以绳,词虽自诧有独得之解,吾未敢以为合也。
东风第一枝
史达祖草脚愁苏
史之逊姜,有一二欠自然处。雕镂有痕,未免伤雅,短处正不必为古人曲护。意欲灵动,不欲晦涩。语欲稳秀,不欲纤佻。人工胜则天趣减,梅、梦窗自不能不让白石出一头地。
解语花
周密晴丝ア
前段“得”字韵七字句,美成作上三下四,草窗作上四下三。後段“的”字韵九字句,美成作上五下四,草窗作上四下五。结句“立”字韵,美成破作三句,则三、四、五,草窗作两句,则七字、五字。此类不可胜举。虚心折衷自见,无用俗说之纷纷也。
张炎行歌趁月
玉田此调,与美成一一吻合。前段“蕊枝娇小”,後段“旧愁空杳”,与美成“桂华流瓦”、“钿车罗帕”,似皆是用韵。前後人亦有确定不移者。但在今日,惟主词工,不得遂因此而废彼耳。
念奴娇
苏轼大江东去
坡公才高思敏,有韵之言多缘手而就,不暇琢磨。此词脍炙千古,点检将来,不无字句小疵,然不失为大家。词综从容斋随笔改本,以“周郎”、“公瑾”伤重,“浪声沉”较“淘尽”为雅。予谓“浪淘”字虽粗,然“声沉”之下不能接“千古风流人物”六字。盖此句之意全属“尽”字,不在“淘”、“沉”二字分别,至於赤壁之役,应属“周郎”,“孙吴”二字反失之泛。惟“了”字上下皆不属,应是凑字。“谈笑”句甚率,其他句法伸缩,前人已经备论。此仍从旧本。正欲其瑕瑜不掩,无失此公本来面目耳。
湘月
张炎行行且止
字数平仄同,而调名各异。且白石创之,玉田效之,必非无谓。然今之言调者虽好生枝节,对此茫然,亦无说以处,不得不强比而同之,於是湘月之谱仍是念奴娇,大堪失笑。故予谓不当以四声平仄言词者,此是其明证也。魏晋以前,无有四声,而汉之乐府自若,未闻其时协律者,鲜所依据也。故平仄一法,仅可为律诗言耳。至於词、曲,当论开阖、敛舒、抑扬、高下,一字之音,辨析入微,决非四声平仄可尽。犹见里中一前辈,以传奇擅长,妙娴音律,每填一曲竟,必使老优展转歌之。若歌者云有未协,不惮屡易,必求其妥。作曲之时,何尝不照平仄填定,一入歌喉,辄有不宜,盖以字有阴阳清浊,非四声所能该括。故上声一字不合,易十数上声字,有一合者。去声一字不合,易十数去声字,有一合者。即今昆曲可通於宋词,岂得以依声填字,便云毫发无憾乎。宋词久不谈宫调,既已失考,今之作者,取其长短淋漓、曲折尽致,小有出入,无损其佳。汤临川云:“此案头之书,非台上之观。”传奇且持此论,况於词调去宋数百年,彼此同一不知,何必曲为之说。前此任意游移者,固为茫昧,近日以四声立谱者,尤属妄愚。彼自诧为精严,吾正笑其浅鄙。既历诋古人,尽扫时贤,皆谓之不合调,不知彼所自谓合调者,果能悉入歌喉,一一指陈其宫调乎。因白石湘月词,聊发此意,作者当无堕谱家云雾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