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799700000008

第8章

云何菩萨善行阿兰若念处。善男子。菩萨作是思惟。住无诤行及住寂静行。若有天龙药叉健达缚等他心神通。能知我心心所有法。是故我应如理作意。远离不如理作意。于如理法中增广修习。是名菩萨善行阿兰若念处。云何菩萨善行村邑聚落国土王都念处。善男子。菩萨若有非法之处当须舍离。所谓酒肆淫里王家。博弈醉徒聚戏歌舞。非是出家之所行处皆应远离。是名菩萨善行人间念处。云何菩萨善行利养承事尊重赞叹念处。善男子。菩萨能于利养等中发如是心。为诸施者作福田故。分散施故。终不耽着生于爱染。亦不为己执我我所。所受之物与一切有情共之。回施一切苦恼之者。由此因缘菩萨所得利养等事。终不倚恃而生我慢贡高之心。作是思惟。所得名闻利养等事。体性空寂都不可得。终当磨灭败坏之法。不可信也。谁有智者于无常法中而生爱着。复起憍逸我慢贡高。是名菩萨善行利养等念处。云何菩萨善行如来施设学处念处。善男子。菩萨作是思惟。过去诸佛习是学处。既能修习已现等觉入般涅槃。未来诸佛如是修习。当现等觉入般涅槃现在诸佛既修习已。今现等觉入般涅槃。菩萨摩诃萨。能于如是所学之处。发起信心尊重勇猛。依之修习。是名菩萨善行如来施设学处念处。云何菩萨善行一切烦恼及随烦恼杂染念处。善男子。菩萨于烦恼及随烦恼杂染法中善能念之。从何因起何缘所生。如是缘起。如是缘生。悉皆舍离。是名菩萨善行烦恼及随烦恼念处。善男子。菩萨成就此十种法。恒常证得三摩呬多心

复次善男子。菩萨成就十种法受粪扫衣。何等为十。一者誓愿坚固。二者谦下自卑。三者无厌弃。四者无所著。五者离过患。六者见功德。七者不自赞。八者不毁他。九者戒具足。十者诸天之所亲近。善男子。云何菩萨誓愿坚固乃至诸天之所亲近。善男子。菩萨得信及意乐具足。于诸佛所深起信心。设因护命不毁誓愿亦无转动。由誓愿坚牢故得谦下心。心谦下故得无我慢。人所弃舍粪扫之服。尽皆收用洗濯缝缀。乃无疲倦亦不弃舍。由是义故无所执着。虽云此衣粗弊烂坏复生污垢多诸蚤虱不以为患。见其功德粪扫衣仙人服用。如来所赞佛说吉祥。远离悭贪随顺圣种。以是因缘得不自赞。亦不毁他得戒具足。戒具足故诸天来下而亲近之。恒为诸佛之所称叹。诸大菩萨而训诲之。复得人非人等之所拥护。若聚落城邑刹帝利婆罗门等顶戴尊重。同梵行者常所咨嗟。善男子。菩萨成就此十种法受粪扫衣。止盖菩萨白佛言。世尊。诸菩萨等其心广大。何因缘故行下劣行

佛言。善男子。诸菩萨等有大势力。方能行此下劣之行。无势力者则不能行。何以故。大力菩萨为护世间。而能对治未起烦恼。非无力者行下劣也。善男子。于意云何。如来行解为广大耶为下劣乎。止盖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今于此不堪詶对。何以故。如来无所证无行解。以不见法故不可测量。我今何能辩如来所行优劣。佛言。善男子。于汝意云何。如来于四洲中一切有情天龙药叉健达缚等。示现如是下劣之行。复为如是众生赞叹杜多功德。止盖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来为调伏初发趣大乘。对治一切有情未起烦恼故。示现下劣苦行。佛言。善男子。如是如是。有大势力诸菩萨等。为欲调伏诸有情故。着粪扫衣而无下劣亦复如是。善男子。是名菩萨受粪扫衣

复次善男子。诸菩萨成就十法受用三衣。何等为十。一者知足。二者少欲。三者远离希求。四者无积聚。五者离损失。六者离积聚损失苦恼。七者离忧恼。八者离愁叹。九者无所取。十者勤修习故尽诸有漏。善男子。菩萨于下劣衣而得知足。以知足故而能少欲。以少欲故无所希求。不希求故曾无积聚。无所聚故无损失。以不损失故即无苦恼。无苦恼故无有愁叹。无愁叹故亦无所受。无所受故能勤修习尽诸有漏。善男子。是名菩萨成就十法得受用三衣

复次善男子。菩萨成就十种法得不随他行。何等为十。一者不随贪爱行。二者不随嗔怒行。三者不随愚痴行。四者不随损害行。五者不随悭吝嫉妒行。六者不随我慢行。七者不随令他了知名称行。八者不随尊重利养行。九者不随恭敬天魔行。十者不随贡高行。善男子。菩萨成就此十种法。是故说名不随他行

复次善男子。菩萨成就十种法名为乞食。一者为摄受诸有情故而行乞食。二者为次第故而行乞食。三者为不疲厌故而行乞食。四者为知足故而行乞食。五者为分布故而行乞食。六者为不耽嗜故而行乞食。七者为知量故而行乞食。八者为善品现前故而行乞食。九者为善根圆满故而行乞食。十者为离我执想而行乞食。善男子。云何菩萨摄受有情乃至为离我执想。善男子。菩萨见一切有情受诸苦恼。虽复成就微少善根。而此善根暂时非久。为欲摄益如是有情故。而行乞食。菩萨入于城邑聚落之时。住于正念具足威仪。诸根寂然亦不高举不令放逸。得次第故终不舍彼贫穷之家入富贵家。所谓婆罗门若刹帝利。居士大家次第乞时。从一家诣一家。乃至事毕终无违越。唯除恶处不应乞食。所谓恶狗家新产犊家恶种类家。若男子若女人若童男若童女起烦恼处。及讥嫌处。诸外道处。如是之处皆应舍置。菩萨次第乞食之时。不生厌离亦不疲倦。于彼有情无所憎爱。由不疲厌而生知足。于好于恶随应受取。若得食已至于住处。收钵多罗及以衣服。于如来像前。或制多前。或窣堵波前。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以所得食分为四分。一分施与同梵行者。一分施与贫穷之人。一分施与恶趣有情。一分自食。菩萨虽食而于食事无贪无染亦无爱着。唯为活命而受于食。不使身羸亦不令重。所以者何。身若极羸废修善品。身若极重增长睡眠。菩萨食已能令善品增长现前。由勤修故无有懈怠亦无懒堕。而得圆满菩提资粮。由彼善能成熟菩提分法远离我执。得无我故能舍身肉施与有情。善男子。菩萨成就此十种法能行乞食

复次善男子。菩萨成就十种法得于一坐。何等为十。一者坐菩提道场。诸魔惊怖而独不动。二者证出世静虑。诸魔惊怖而独不动。三者得出世般若。诸魔惊怖而独不动。四者得出世智。诸魔惊怖而独不动。五者证其空性。诸魔惊怖而独不动。六者证诸法如实。诸魔惊怖而独不动。七者证正觉道。诸魔惊怖而独不动。八者证于实际。诸魔惊怖而独不动。九者证于真如。诸魔惊怖而独不动。十者得一切智。诸魔惊怖而独不动。言一坐者。所谓一切智坐。亦名法座。善男子。菩萨成就此十种法能得一坐

复次善男子。菩萨成就十种法得一食。何等为十。一者不恣贪食。二者无染着食。谓得食已于时非时。不应更受。若苏油石蜜等种种滋味。三者若见他人受苏等时不起嗔恼。四者若他人受苏等时不生嫉妒。五者菩萨行一食时。若遇重病应受苏等。六者菩萨行一食时。必有命难应食苏等而便受之。七者菩萨行一食时。若有废修善法之难。应食苏等而便受之。八者菩萨行一食时。若有如上三难。食苏等已而不追悔。九者菩萨行一食时。若有三难。应食苏等而不疑惑。十者菩萨行一食时。若有三难。须食苏等当作药想。善男子。菩萨成就此十种法故得一食

复次善男子。菩萨成就十种法得阿兰若。何等为十。一者久住梵行。二者于毗奈耶而得善巧。三者诸根圆满。四者具足多闻。五者善说法要。六者离我所执。七者犹如野兽。八者得身远住。九者得居寂静。十者不厌离无盖覆。善男子。云何菩萨久住梵行乃至不厌离阿兰若。善男子。菩萨舍家出家。于毗奈耶中三业清净具足尸罗。性多善巧乐习威仪。于佛所说长幼法中。不假他缘自能解悟。及于教义能得善巧。又能了知持犯之处。见持戒者能生恭敬。见毁戒者便能舍离。又复多时数数悔过。于所作罪追悔恶作终不覆藏。复能了知所犯之罪有上中下。又能了知所造恶业。招异熟果时分长短。菩萨修行清净故得诸根圆满眼根不减。耳根无缺。身分具足。方堪住彼阿兰若处。独静无人不为恼乱。乞食易得非远非近。多诸林木花果枝叶皆悉茂盛。清净美水取不为劳。龛室安隐无有恶兽。山路幽静去住无难。如是之处乃可依止。菩萨依止如是处已。随先所诵及以所闻。昼夜三时恒常修习。诵经之声不粗不细。善摄诸根不令变异。所受用物皆悉清净。了知诸法差别之相。舍离惛沉思惟教理。其心不动亦不外缘。若有王王子及刹帝利婆罗门等至菩萨所。菩萨见已恭敬问讯赞言。善来大王。如所敷设请王就坐。王若坐时菩萨亦坐。王若不坐菩萨亦立。详观王等诸根躁动。菩萨即应赞言。大王善能利益王之国内。多有持戒福德多闻智慧沙门。若婆罗门之所居住。无有盗贼及官人等之所侵欺。复观王等诸根寂然安隐调伏。菩萨尔时当为演说种种诸法。王若不乐说种种法。菩萨即当随顺说厌离法。王若不欲乐闻厌离之法。即应为说如来甚深广大之法及大威德。如是及余人间聚落婆罗门刹帝利诸有来者。随宜为说亦复如是。菩萨以多闻故即能说法。令听闻者心皆欢喜。于菩萨所生净信心。以能说法修习善品对除烦恼。又以多闻力故得离我执。复能远离我执怖畏故。于阿兰若处不惊不惧得无所畏。菩萨住阿兰若处。现前观察无所住着。非如野兽无所观察。菩萨住阿兰若处。无有怖畏无有过患。非如野兽恒畏中伤。菩萨住阿兰若处。为聚落中若男若女若童男若童女散乱心故。为摄受正法故。为无所住着故。非如野兽为护命故。远避人间。菩萨由远住故得现前寂静。见阿兰若有大功德。复见寂静无厌离无覆盖。修习诸法住阿兰若。是名菩萨久住梵行乃至不厌离不覆盖。善男子。菩萨成就此十种法得阿兰若处住

复次善男子。菩萨成就十种法能树下坐。何等为十。一者不得依止极近聚落树下而坐。二者不得依止极远聚落树下而坐。三者不得依止棘刺稠林树下而坐。四者不得依止葛蒙密蔓及猕猴处树下而坐。五者不得依止枯叶树下而坐。六者不得依止猿猴住处树下而坐。七者不得依止多有鸟处树下而坐。八者不得依止恶兽住处树下而坐。九者不得依止近道路处树下而坐。十者不得依止粗恶人处树下而坐。菩萨应当依止无障难处树下而坐。身得轻安心常悦乐。善男子。菩萨成就此十种法得树下坐

复次善男子。菩萨成就十种法能露地坐。何等为十。一者于春夏秋冬不应依止墙壁处坐。二者不应依止林树下坐。三者不得依止穰[麥*戈]草[卄/積]处坐。四者不得依止山腹岩坎处坐。五者不得依止河岸坎中而坐。六者不得以物遮寒而坐。七者不得以物障风而坐。八者不得以物障雨而坐。九者不得以物障热而坐。十者不得以物承露而坐。若诸菩萨在露地坐。身遇诸病又复无力。应入寺中作如是念。如来为欲对除烦恼。处处广说杜多功德。我今虽复在于寺中。心不爱乐又不耽着。勤修正法对除烦恼。作是思惟我住寺中。但为摄受诸施主故。不为长养于自身故作露地想。善男子。菩萨成就此十种法得露地坐

复次善男子。菩萨成就十种法得冢间坐。何等为十。一者谓诸菩萨于好住处极生厌离。二者诸菩萨等于一切时恒起死想。三者诸菩萨等恒常能起余残之想。四者诸菩萨等常观于身分起赤想。五者诸菩萨等常观于身分起青想。六者诸菩萨等常观于身分起脓想。七者诸菩萨等常观于身起膖胀想。八者诸菩萨等常观于身起干焦想。九者诸菩萨等常观于身起离散想。十者诸菩萨等常观于身起骨锁想。善男子。菩萨于冢间坐为利益哀愍诸有情故住于慈心。亦为持净戒故。成就轨则故。不起食肉之心。何以故。善男子。冢间周遍多有非人之所依住。若见菩萨食啖于肉。生不净信起烦恼心。由是菩萨不应食肉。善男子。菩萨住于冢间若入伽蓝。先当礼拜如来制多。次应礼拜长老苾刍。后复问讯少年苾刍。不坐僧家床席等物恭敬而立。何以故。善男子。菩萨为欲随顺世间将护有情故。不坐僧家床席等物。冢间菩萨顺圣者故。若违逆世间非圣者故。若一苾刍将自坐物。请菩萨坐冢间。菩萨应审观察彼苾刍意乐后无追悔。及余众僧不起嗔嫌。然自应起下劣之心。如旃荼罗童子方坐此座。善男子。菩萨成就此十种法得冢间坐

复次善男子。菩萨成就十种法能得常坐。何等为十。一者常坐为不恼身故。二者常坐为不恼心故。三者常坐为不惛睡故。四者常坐为不疲厌故。五者常坐为欲圆满菩提资粮故。六者常坐为心一境性故。七者常坐为证现前道故。八者常坐为趣菩提道场故。九者常坐为利益一切有情故。十者常坐为欲永断诸烦恼故。善男子。菩萨成就此十种法能得常坐

复次善男子。菩萨成就十种法得随敷坐。何等为十。一者于其敷具无所耽嗜。二者终不自为施设敷具。三者不遣他人施设敷具。四者不现于相令他施设敷具。五者随彼所有若草若叶便即应坐。六者诸地方处若多毒蛇蚊虻孔穴。即应舍离并不应坐。七者菩萨欲卧身向右边累足而卧。以法衣覆身。正念正知起明了想。八者右胁而卧不着睡眠。九者但为长养诸大种故。乃至为活命故。十者菩萨于恒恒时及常常时令善品现前。善男子。菩萨成就此十种法得随敷坐

复次善男子。菩萨成就十种法得修习瑜伽者。何等为十。一者能常修不净。二者能常修慈悲。三者能常修缘起。四者于诸过患常修善巧。五者能常修空性。六者能常修无相。七者能常修瑜伽。八者能常勤修。九者得不悔过。十者能具足戒。善男子。云何菩萨能修不净。善男子。菩萨独处宴坐。端身舒缓结加趺坐。现前观察心极厌离。安住正念心不外缘。作是思惟。人中所有一切饮食。若净若秽若好若恶有味无味。若食啖已身火所触。皆成不净烂坏可恶。而不随顺一切世间诸愚夫等耽嗜染着。我等圣者依毗奈耶法。能以正智观察自身。不起染着亦不耽嗜。然复我心亦不生于厌离。是故菩萨能修不净。云何菩萨能修慈悲。善男子。谓诸菩萨于闲静处独处宴坐。端身舒缓结加趺坐。现前观察心极厌离。安住正念心不外缘。作是思惟。诸有情辈多起嗔害作不善业。复常亲近不善丈夫。无状于我起怨仇想。或于过去。或于未来。或于现在。起如是业。我意令彼一切有情所起嗔害皆得断除。令彼坐于菩提道场。如是之事不唯言说。实是菩萨甚深意乐随顺思惟。是名菩萨能修慈悲。云何菩萨能修缘起。谓诸菩萨若起贪爱及嗔恚心。作是思惟。由我起于贪嗔等法。能起之我既从缘生。所起贪嗔及贪等境亦从缘起。谁有智者于众缘生虚妄法中起我执着。是名菩萨能修缘起。云何菩萨于诸过患能修善巧。谓诸菩萨为欲断除自身过患故常修习。若他相续有诸过患。堪为说者令彼断除。不堪为者菩萨即应舍离而去。云何过患。谓于佛法僧。于戒于圣于梵行者。及于世间尊卑长幼性不恭敬。此是过患。自恃己身常起我慢。轻贱于他染着现前种种境界。背于涅槃起我见有情见命者见补特伽罗见断见空见执常无常。性不承事一切圣者。亲近愚夫。远离持戒供养破戒舍善丈夫近不善丈夫。诽谤甚深素怛缆藏。于此藏门常怀惊怖。懈怠懒惰轻贱己身。性无辩才威光下劣。所不应悔而乃悔之。所应悔者而不能悔。恒为盖缠之所系缚。幻惑诳谄之所随逐。惛沉睡眠之所覆蔽。性常爱乐恭敬利养。贪着种姓爱恋眷属。乐国土众会。舍所受持法性乐。亲近顺世间咒。而常厌离出世正法。串习不善不修诸善。赞出家人恶。若于女人及诸丈夫童男童女诸外道等皆悉赞叹。不乐住于阿练若处。食不知量。于其尊者不乐亲近。诵习之时自为分限。非所行处不见过恶。性不恭敬微细尸罗。于小罪中心不惊怖。见愚痴者诸根暗昧叹为寂静。见智慧者诸根明利拨为嚣举。行于倨傲颠倒执着。性乐粗言。于爱不爱诸色之中随顺执着。见起嗔者不生慈心。见受苦者不起悲愍。见有病者无厌离心。见彼死者无有惊怖。不求出离焚烧之处。不观察身不观察戒。于已作当作现作之法性不观察。不应思惟而起思惟。不应计度而生计度。不应悕求而有悕求。于非出离作出离想。于彼非道而作道想。未得谓得。应作不作。耽着恶法舍离善品。恶说大乘赞叹小乘。毁呰深信大乘补特伽罗。赞叹深信小乘补特伽罗。常为诤论恒起斗讼。性怀粗犷好为恶语。倨傲多言严切暴恶。贪婪矫诈性多虚妄。语无伦次爱乐戏论。此是过患。菩萨能于如是过患。得善巧已勤修空性。为欲舍离诸戏论故。菩萨虽复勤修空性然心流散。于彼彼处而心乐住。菩萨遍求于彼彼境。自性皆空求不可得。所取之境体既是空。能取之心性亦非有。所观心境了知是空。能观察智体实非有。菩萨观察空性之时修无相性。菩萨虽复勤修无相。犹有彼彼诸相现前。菩萨又观现前诸相体性皆空。如是诸相既不可得。观内身相亦不可得。于身念住亦不可得。心不执着外诸相中。念住体性亦不可得。菩萨舍离如是诸相。常能发起修习意乐。菩萨修习诸三摩地。于其境界无间而住。谓心一境性是奢摩他。如实观察是毗钵舍那。菩萨修习三摩呬多。心得无悔又复欢喜。何以故。戒清净故。以诸菩萨戒清净故得于瑜伽。具足戒者增长瑜伽修习瑜伽。是故说名得瑜伽者。善男子。菩萨成就此十种法能修习瑜伽者

复次善男子。菩萨成就十种法能持素怛缆藏。何等为十。一者听闻领受。为守护正法故。不为资财故。二者听闻领受。为守护住持故。不为利养故。三者听闻领受。为三宝种不断故。不求供养故。四者听闻领受。为正摄受发趣大乘诸有情故。不为名称赞叹故。五者听闻领受。为欲利益无依无怙诸有情故。六者听闻领受。安乐苦恼诸有情故。七者听闻领受。为诸有情无慧眼者得慧眼故。八者听闻领受。为发趣声闻乘诸有情等。演说声闻乘道故。九者听闻领受。为发趣大乘道故。十者听闻领受。为自身证无上智故。不为希求下劣乘故。善男子。菩萨成就此十种法能持素怛缆藏

复次善男子。菩萨成就十种法能持毗奈耶藏。何等为十。一者能了知毗奈耶。二者能了知毗奈耶义。三者能了知毗奈耶甚深理趣。四者能了知毗奈耶微细。五者能了知应作不应作。六者能了知自性违犯。七者能了知施设违犯。八者能了知所学波罗提木叉缘起。九者能了知声闻毗奈耶。十者能了知菩萨毗奈耶。善男子。菩萨成就此十种法能持毗奈耶藏

复次善男子。菩萨成就十种法能善轨则所行境界具足威仪。何等为十。一者善学声闻一切学处。二者善学缘觉一切学处。三者善学菩萨一切学处。四者于诸学处得善学已。能善轨则所行具足。五者轨则所行皆具足已。便能舍离非沙门行。六者以是因缘菩萨不行非处非时。七者菩萨能于沙门所行威仪轨则皆具足已。若沙门若婆罗门。皆无有能非理讥毁。八者由此菩萨亦能令他善学如是一切学处。九者菩萨所行轨则圆满已。得端严寂静具足威仪。十者成就威仪而无矫诈。善男子。菩萨成就此十种法能善轨则所行境界威仪具足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欢情薄,病娇王爷太用力

    欢情薄,病娇王爷太用力

    一个比男人还男人的皇城教头。一个比女人还女人的病娇王爷。一个传闻中的母老虎,一个女主OS的小牙签。猛虎嗅蔷薇,踩坏小牙签,小牙签找碴,带回家剔牙。如此王爷:后宫不敢三四妾,一生一世一双人。如此王妃:对外,要软玉倒在怀,欲说还羞地称赞“王爷威猛”;对内,要虎骑龙行地鼓励“王爷用力!”一个讲述某低调好面子的穿越人士,面对自己亲手将其送入不举模式的相公,如何对外演绎和王爷“完美的夫妻生活”的故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北极光的爱

    北极光的爱

    北极光像礼花一样迷人。北极光的颜色从浅到深,从绿到红,应有尽有,它们有的像彩色纸带,有的像烟花,有的像弓,有的像窗帘......而她,一个随时会失去这样色彩的女孩,依然深深地喜欢着北极光,甚至梦想着能去看。他,对她一见钟情。他对她的爱,真挚而深情,却不知她一直喜欢北极光的真正原因是她相信北极光是神灵为最近死去的人照亮归天之路而创造出来的。他们将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 变成星星守护你

    变成星星守护你

    第一次遇见他,可以用“触目惊心”四个字来形容。在夏天的某个夜里,夏小希第一次遇到安熠辰的时候,他坐在路边,身上满是干掉的血渍,目光呆滞。夏小希把他带回家,从此两个人展开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安熠辰在夏家住一段时间后,一些神秘人出现,带走了他。等到再次相遇的时候,他却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陌生、冷漠。从前只会对夏小希笑的他,现在却把她当成陌路人。她违心地答应宮浩宇和他在一起,却造成了更大的误会。当夏小希终于明白安熠辰的心意时,却震惊地得知了一个真相,原来她的任性不仪造成两人当初的分离,现在又差点害死他,她因此后悔、自责不己。就在安熠辰的病情出现转机时,满怀怨恨的墨诗诗出现了……
  • 回到原始开农场

    回到原始开农场

    神秘莫测的世界中,有力大无比的图腾战士,单手碎虚空,跺脚震苍穹;有那法力通天的图腾巫士,杀人于无形,救人于无念;还有那体型巨大的妖兽,虾有山丘大,猪有百丈高!图腾,神明,时而隐现其中。众神之战究于何处?传说中的远古,曾有另一种文明在这里高度发展,却因何消失于历史尘埃之中?消失于历史尘埃中的远古神话时代世界,似是被禁锢在历史河流的断层之中,却是何种原因,破开虚空,渡我而去?是那法力无边的巫士以法相迎,还是那天地无敌的图腾战士打破了历史的断流,致使我误入其中?缘起缘灭,我只是一千古罪人而已,缘灭缘起,就让一切在从原始开启。真是日了那啥的,来到原始部落了!还有什么好说的,既来之,则安之;没事种种田,闲时逗逗鸟,要打架时我就跑!最后送你三个字:“坑爹啊!”
  • 部落之修

    部落之修

    大家好,你问我是谁?嘿嘿!我就是上穷碧落下黄泉,天下独一无二,英俊潇洒,风流倜傥,迷倒万千少女的千山—莫问是也!我父母?我不知道我父母是谁!但我会找到他们的!等我成为天下的最强者时,我一定能找到他们!对了,还有一个家伙,哼!我的死对头,千山月疯!就会装酷,终有一天,我会让他做我的小弟的!!听说作者春飞燕也是一个帅哥,我看没我帅,看过他头像的朋友,给评价一下!怎么可能有比我还帅的呐!
  • 鹿总裁的霸道公主

    鹿总裁的霸道公主

    原夏氏千金夏苏羽,因为家族原因被迫被丢弃,却被他见到,成了他家族的掌上明珠,也因此改名换姓—鹿羽本文几乎为甜文。。
  • 很久以前,很久以后

    很久以前,很久以后

    几个儿时好友以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口吻娓娓道来一段回不去的时光,一个忘不了的年代,和一些不堪回首的过往。并通过几个小人物的经历反映了如留守儿童失助,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失当,青少年暴力与价值观扭曲,不良的社会风气的消极影响等诸多现实问题。整个小说没有一个具体的时间,没有一个确切的地名,诸多故事情节皆是一笔带过,每条线索也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结局。创作此小说的过程中我一直努力避免成为一个讲故事的人,一直在刻意地将花在故事发展方面的笔墨弱化而将那些故事在主人公心中刻下的痕迹和激起的波澜强化。
  • 十方阁之收魂师

    十方阁之收魂师

    一个刚刚学习抓鬼技术的两个人,在抓鬼这件事上越走越远,抓了一个有一个游魂,失去越来越多,痛苦越来越深,到最后在也挥不起手中的兵器。故事的结局不是大团圆,而是无与伦比的孤独。
  • 清时书

    清时书

    “皇上,该上朝了。”国师大人清雅一笑。“国师,本帝,本帝腰疼!”某没节操的女人。“那就让大臣们都站在寝宫外上朝。”国师大人笑得一脸温柔。“本帝这就去!”某个女人苦哈哈地上朝去了。国师大人摸摸下巴,神秘地笑,看来自己还不够努力,某人居然还能爬起来······
  • 混沌路

    混沌路

    一条由混沌创造的路一条自己改变的路究竟是混沌创造了自己,还是自己改变了混沌混沌路,一切都将从零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