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757900000002

第2章

尔时阿难白佛言。文殊师利法王子。问佛世尊广博严净不退转轮法耶。佛言。阿难。如是如是。文殊师利法王子。问我广博严净不退转轮法。所以者何。诸佛世尊。皆转广博严净不退转轮法。阿难白佛言。以何因缘。世尊。说坚信坚法八人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声闻辟支佛耶。世尊。彼之所行是菩萨法耶。佛告阿难。如是如是。彼所行者是菩萨法。所以者何。五浊众生心乐小法不求大乘。是故诸佛以方便力随众生性而为说法。以诸众生多乐小法不堪大乘如来以方便力观其深心。令发道意入佛智慧。阿难。如来以如是方便度诸众生到安隐处。无为无作离心数法。皆悉平等永灭苦乐。无有方所亦无住处。安隐寂静无余涅槃。

尔时世尊说是语已而便默然。时尊者阿难问文殊师利言。以何因缘故如来默然。文殊师利言。尊者阿难。以诸众生闻说是法少能信者是故默然。世尊说微密之语。唯我能了。今四部众咸生此疑。以何缘故。世尊说坚信法乃至声闻辟支佛耶。今此百千万亿那由他诸天。亦有百千万亿那由他诸菩萨摩诃萨。皆生疑心。世尊何故说坚信坚法乃至声闻辟支佛乘。以佛默然而不说此难信法故。诸河泉源小大诸水湛然不流。空中诸鸟亭住不飞。日月不行。一切灯炬无复光照。一切众生无有威光。所以者何。世尊默然而不解说难信法故。

尔时世尊所住精舍。一万莲华回旋围绕者。皆发此言。唯愿世尊。说广博严净不退转轮法。所以者何我等曾于此处闻九十二亿百千那由他诸佛皆说此法。是时尊者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愿说广博严净不退转轮法。所以者何。我夜后分与文殊师利法王子。至东方恒河沙佛土。是诸如来皆说此法。南西北方四维上下。无量无边不可计数诸佛世尊皆宣此法。时虚空中有八十万五千那由他诸天。白佛言。世尊。愿说广博严净不退转轮法。所以者何。我等曾于此处。闻九十二亿百千那由他诸佛皆说此法。尔时尊者阿难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缘。说坚信坚法乃至声闻辟支佛。今此四众咸皆默然。乃至无有謦咳之声。今此会中百千万亿众生皆生疑惑。世尊何故。说坚信坚法乃至声闻辟支佛乘。唯愿世尊。拔此大众心中疑箭。此诸大众是佛时证。佛告阿难如是如是。诸佛世尊所说之法皆有时证。阿难白佛言。谁是证耶。佛告阿难。法是我证。诸佛如来以法为证而有所说。

佛告阿难。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菩萨摩诃萨。名曰坚信。乃至名曰辟支佛乘。时尊者阿难。诸大声闻。皆悉一心听佛所说。佛告阿难。菩萨摩诃萨。令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信佛知见。信佛知见已。不著色不著受想行识。以不著色不著受想行识故。是菩萨摩诃萨名为坚法。复次阿难。菩萨摩诃萨。信诸佛所说法皆悉空寂。信此法者。是菩萨摩诃萨。名为坚信。复次阿难。菩萨摩诃萨。信于佛智。便作是念。我等亦当成就此智。亦不见此智。是故阿难。菩萨摩诃萨名为坚信。复次阿难。菩萨摩诃萨。于五欲乐不生欣乐成就信力。是故菩萨摩诃萨名为坚信。复次阿难。菩萨摩诃萨作是念。如佛世尊。以不可思议法施诸众生。我亦应学以不可思议法施诸众生。如是菩萨摩诃萨名为坚信。复次阿难。菩萨摩诃萨心生欢喜舍一切物。乃至自身尚以布施。何况余物。信行此施而不倚著。于一切处不生悭吝。以此因缘回向菩提。亦不起菩提见。是菩萨摩诃萨名为坚信。复次阿难。菩萨摩诃萨信心清净无有怯弱。于佛法僧心得淳净。守护六情无所愿求。无信众生。于佛法僧令生信乐。已生信乐心不放逸。发菩提心不著心相。信知六界与法界等。云何信知。所谓此界以诸音声文字故说实不可得。信知诸行是无常苦空无我之法。亦信无漏圣戒非戏论法具诸三昧。信一切众生即是灭界。众生之相即是灭相。以无依心见诸众生即是法界。而于此法不见法界。所以者何。法界即是众生无心之界。菩萨摩诃萨如是信者名为坚信。一切众生无有住处。所以者何。自性空故。亦复不见众生形相。见诸众生同涅槃相。所以者何。众生界空。是故即见是涅槃相。若有能信如是法者。令多众生得如是信。是故阿难。菩萨摩诃萨名为坚信。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能令诸众生信向佛知见

心不生染著是名为坚信

信诸佛说法其性相皆空

能信解此法是名为坚信

信诸佛知见是不可思议

发心而勤求我应得是智

不生信乐心贪求五欲乐

是信力成就是名为坚信

信诸牟尼尊以法施众生

我亦应随学是名为坚信

信能行布施乃至舍自身

亦不生施想是名为坚信

信能施一切不生悭吝心

尽回向菩提是名为坚信

信向于诸佛其心无秽浊

亦信无心法是名为坚信

能守护六情亦不复愿求

已信解此法是名为坚信

诸不信众生以信而建立

令随顺佛法是名为坚信

以此信向心尽回向菩提

而不得心相是名为坚信

知六界平等即与法界同

以音声分别不得诸界性

信诸行无常苦空无有我

成就是信力是名为坚信

信无漏圣戒非是论戏法

具戒三昧者是名为坚信

信诸众生界即是灭界性

能信如是相是名信中信

众生无依性即是诸法界

如此诸法界其性难思议

若能如是信随顺彼法相

此无畏菩萨是名为坚信

信诸众生身毕竟无所住

其性本空无是故无处所

众生是涅槃其性即空故

以是义显示寂静涅槃相

若能如是信名无畏菩萨

如是诸众生皆名为坚信

阿难善受持亦如是宣说

若有如是信是名为坚信

如是等诸法余无量无边

佛为诸菩萨说是差别相

如是阿难。如来应正等觉。以方便力为声闻人说菩萨摩诃萨名为坚信。复次阿难。今当为乐此法众生。复以偈颂说菩萨摩诃萨名坚信义。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皆共和合一心听我说佛子诸功德

布施持戒及精进忍辱禅定智慧身

信向乐求如是法不信者信佛净智

有如是信名菩萨导化世间无厌惓

信解诸法无分别其性空寂佛所说

若能善解如是法是名菩萨坚信者

信佛知见无有量发心欲求如是智

无上大人所有智我当何时得此智

不信欲乐是净法不为欲因行恶业

以信力故乐求法有此胜信名菩萨

信诸如来以法施我亦应当如是学

佛所说法随顺行有此胜信名菩萨

信能舍此上肴膳象马金宝及奴婢

男女眷属所爱妻大小村城及国土

亦以手足支节施破骨出髓无所畏

耳鼻眼目及以头有此胜信名菩萨

信知此身内无主是故能以惠施他

亦复能以妙法施以是因缘求佛智

信能舍此无我身见来求者心欢喜

如是众生我善友为菩提舍危脆身

信如是法菩提因以清净心化世间

闻法不疑佛知见有此胜信名菩萨

知眼无常及耳鼻舌身及意亦复然

知是虚伪不牢固为菩提因悉能舍

见苦众生无信手化令住信能信施

自住慈心愍世间皆令信佛最上智

见著六尘行恶者化令回心趣佛智

不得此心菩提因能信菩提无心相

见诸众生界无智不知六界是平等

此法皆同法界相以音声说不可得

见诸众生在生死无常计常痴冥中

教信诸行是无常令信解空无有我

见诸众生行恶戒教令信佛无上戒

自净戒定诸功德有此胜信名菩萨

见诸众生多懒堕教令信佛大精进

知精进力自调伏能持此信名菩萨

见愚众生计寿命教信阴身无有寿

了知灭界同法界若知此法是胜信

分析此身无去住虽复异世业不亡

所造善恶诸业因终不远离此法性

见众生性无依法此界亦同诸众生

法界平等不思议无畏菩萨如是信

佛说此信无有二勤修善行知诸法

亦为他说如是信而不染著于三有

信如是等众生性无有决定常住处

空不可取无相法能信是法名菩萨

是诸众生如空定亦不寂静涅槃界

不可说有诸性相知是法者名持信

见诸众生信边法以寂静法而导之

故于三界得高称亦名持信胜菩萨

若有如是妙胜信发无畏心乐求法

我法若有黠慧人广向时众而宣说

已说坚信诸功德及余种种差别相

不著三界清净心怜愍众生良福田

长夜布施自调伏住清净戒修忍辱

精进修定及智慧行菩萨行心调伏

以诸相应方便智导众生到安隐处

能令不堕诸恶趣有如是智名菩萨

以真净心动世界震起波踊有六种

光照华上坐菩萨皆说寂静空无法

东方国土及南方西方北方亦复然

上方下方及四维皆同说此寂静法

宁舍身命不疑佛亦教他人信佛智

若诸众生有是信佛及行者能证

复次阿难。云何如来说菩萨摩诃萨名为坚法。阿难当知。菩萨摩诃萨。于佛正法终不退转。受持佛法为他宣说终不毁犯。于不可思议真如法界。应当逮得如是等法。坚心受持而无怯弱。能观诸法真实之相不生染著故。而于此法无所受持。于法非法亦不生著。应如是持乐求诸法。求已能受。受已能持。持已能说。欢喜调柔易可共住。常乐宣说寂静之法。不动法界能逮诸法真实之相。于诸法中善得调伏。亦不毁损常住妙身。如此之身常住故妙。应知此身无始无终无聚无散。应如是知。如佛世尊。为诸菩萨分别解说。于此法中亦应逮得。见一切法清净无垢。善解诸法无可著处。诸法性虚不可得见。以不见故无所受持。宣说法界无相无性。无有言说亦无所有无有思想。远离思想心不可得。其性寂静离诸音声。无有言说非境界法。常乐受持宣说是法。而于是法心无所依。以如是等无所有法。种种差别为菩萨摩诃萨说。而于此法不作合散无种种相。如其所说皆已逮得。已得此法名为性地。性地菩萨摩诃萨。乃至于少法中不生来去想。已能受持不来去法。而于此法不生增减亦无聚散。若能受持不增不减不聚不散。如是等法是名坚法。菩萨摩诃萨于诸法性得无所得。以于此法性无所得故。是菩萨摩诃萨名为坚法。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于诸佛正法而无所退转

能持如是法是名为坚法

未曾有毁犯不思议法界

能逮如是法是名为坚法

久发心受持诸佛所说法

心无有怯弱是名为坚法

于一切法性正趣而勤求

不生染著心是名为坚法

不著亦不住亦能教示他

能持如是法是名为坚法

调柔易共住宣说寂静法

不动彼法性是名为持法

了知诸法体而无有性相

于此法决定是名为持法

亦未曾毁损常住真妙身

当知此身者即以法为体

此身无终始诸法之所成

于此无增减是名为持法

佛为诸菩萨宣说诸法相

能得如是法是名为持法

此界性自空于法无染著

能持如是法是名为持法

观察一切法性空不可见

以不见法故亦复无所持

以无所持故能显示法界

无性相音声其体无所有

远离诸思想心亦不可得

以不得心故名不可思议

已远离心想宣示寂静法

无音声境界名不可思议

能持如是法亦复无所信

不依无所信不依无所有

佛为诸菩萨宣说如是法

不合亦不散亦无种种相

若说于此行得住于性地

已住于性地即名性地人

住性地菩萨毕竟无所依

能持如是法是名为持法

以是故阿难菩萨摩诃萨

于法无所得即名为持法

若有诸众生佛道生远想

以方便力故令到究竟处

如是法及余为诸菩萨说

以微妙方便显示佛知见

持法大明人唯佛能证知

及修行此法无畏诸菩萨

不可思议智说持法差别

法非法清净安住是法中

如是阿难。如来正等觉。以方便力故为声闻人。说菩萨摩诃萨名为坚法。复次阿难。云何如来说菩萨摩诃萨名为八人。阿难当知。菩萨摩诃萨。已过八邪修八解脱不著八正。过凡夫法而无所作。逮平等道过凡夫法。勤求菩提不得菩提。离诸邪见而修正见。逮平等道离自身相。虽未得佛身。而求菩提离众生想。而修佛想逮平等想。离众生摷窟法求无摷窟法。于诸法中而无所住。所以者何。不见有法而可住者。过世间法开通圣法已逮灭界。亦不得世间及出世间法。远离有无是法非法。善能观察断常二边。观去来现在心相。乃至菩提心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已逮众生心相平等法故。是以毒不能害火不能烧刀不伤身。所以者何。已能远离诸境界故。虽未得佛行。已于诸趣无有决定。所以者何。菩提离诸趣故。菩提趣者安静无为。菩提性空无有处所。是以刀不伤身名不可害。其乘速疾名不可害。所以者何。速达此乘无有挂碍。以是事故刀不伤身。亦有遍缘众生慈菩提行慈。一切众生界不可得。无所行慈一切法空慈。趣寂静界慈。离嗔恚慈。行智明慈。能照菩提。众生界不可得慈。遍缘众生故刀不能伤。知欲色无色界皆悉平等。亦知法界平等如菩提无种种相。不可知不可著无戏论无垢秽。安隐寂静离诸音声。菩萨摩诃萨能了知是界。于诸趣中所有言说音声皆能了知。所以者何。以于无来去法界中得无住法忍故。善知一切众生言音。而为解说寂灭之法。不作是念。我于是时为此众生说法。已远离我想诸音声故。知诸法寂静故。于诸法中不取其相。不可得故。不著言说故。是菩萨摩诃萨名为八人。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已过于八难正住八解脱

不著八正见是名为八人

已过凡夫法而不住正道

处中离二边是名为八人

已过凡夫法而离求菩提

不得菩提相是名为八人

远离诸邪见能修行正见

逮得平等道是名为八人

远离自身相而不住菩提

虽未得佛身是名为八人

除去众生想能修行佛想

已逮平等相是名为八人

离众生摷窟求无摷窟法

不住于诸法是名为八人

已过世间法而开通圣法

成就于灭界是名为八人

诸佛所说法及余世间法

不得此法相是名为八人

见有是一边见无第二边

能舍如是见是名为八人

观察中道法及与断常边

知是平等想是名为八人

不得过去心及与未来心

现在心不住是名为八人

所说最初心能生菩提者

此心不可得云何得菩提

若能逮得此不得菩提心

故毒火不能伤害坏其身

其趣虽不定遍修如是行

逮无去来法故名不可害

菩提无趣相以音声故说

善解音声相故名不可害

去相不可得来相亦复尔

音声说去来故名速疾乘

是故名安隐亦名为空无

亦名速疾乘亦名不可害

如是速疾乘菩萨应通达

无能挂碍者是故名不害

设以利刃刀不能伤其身

不见于身相故刀不能害

遍缘众生慈及以菩提慈

行菩提慈故不为刀所害

无行无众生不得众生界

寂静无生慈遍缘众生慈

远离嗔恚慈及行智明慈

能照菩提慈遍缘诸众生

解刀是空法善修于身相

未得菩提道不为刀所害

已逮寂静界远离诸恶趣

恶业不能障不为刀所害

远离于无明已证知明法

逮得菩提照是名为八人

能知欲色界无色界是空

皆悉是平等是名为八人

界与菩提等无有种种相

无智无分别清净无戏论

已逮此平等菩萨无所依

所说诸音声能遍至诸趣

来去诸音声皆归于法界

于无住法中得此最上忍

善解众生音为说寂灭法

不生如是心我为彼说法

已过音声法不取种种相

知诸法寂灭是名为八人

已过诸音声通达音声界

不著音声者故名为八人

阿难以是事是名为八人

虽作如是说其实不可得

如是阿难。如来等正觉。以方便力为声闻人。说菩萨摩诃萨名为八人。

复次阿难。云何如来说菩萨摩诃萨名须陀洹。阿难当知。不可思议佛道名须陀洹。菩萨摩诃萨住无所住近于佛道。不受诸法无所依倚亦无所缘。不住诸法毕竟无生。菩萨摩诃萨为得是道故。坚固精进坚固思惟无有懈怠。终不违逆心无所依。诸佛所乘无上最胜出要之道。不著此道亦不住中。以如是道推求诸法。虽复推求而无所得。而于彼道不动不住。于道想生死想佛想能生平等。于结障法平等诸法。平等诸佛平等。远离身见能生佛见开悟诸见。修对治想已过我想。阿难。以是事故。菩萨摩诃萨名须陀洹。不著佛道逮无染道。不疑佛菩提。不选择戒。乃至不见佛戒。以不见故。不选择戒不分别戒。永断三结不住三界。已逮佛道离众生想。无所依止离依止法。专求佛道得安隐寂静道不惜身命。以欢喜心能舍一切物。颜貌和悦无有颦蹙。为菩提故而行布施。无有少物而不能舍。为济苦众生故。令到涅槃故。为修有相法故。得无相法故。离众生想入众无畏。说寂静法净菩提道。无所怖畏。乃至无有死畏。所以者何。以逮得寂静法。远离尘垢安住佛道。善修恶趣诸平等想无戏论道。阿难。以是事故。菩萨摩诃萨名须陀洹。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不思议佛道名为须陀洹

若有住此道必流入菩提

此道如虚空不依一切法

无缘无所住所有不可得

菩萨坚精进能逮如是法

诸佛导世者无上出要道

不染著此道亦复不住中

以此道推求不见一切法

此道无动摇亦复无住中

不懈怠如佛不逆无所畏

所说生死相佛想亦复然

能于此平等知是须陀洹

诸结及与障能覆佛道者

皆悉能远离是名须陀洹

能断于身见而生于佛见

开悟诸邪见善修对治想

善修自身想知我想过患

是名须陀洹不著于佛道

设生此犹豫我不得菩提

即得无染著而求于佛道

亦不选择戒不愿佛尸罗

已断于戒想不分别尸罗

永断于三结不住于三界

已逮得佛道善修众生想

以无所缘道而求于菩提

已逮寂静道佛无垢菩提

好乐行布施和颜无颦蹙

不惜于身命为无戏论道

为苦恼众生一切皆能舍

令过须陀洹妙胜果之上

远离诸有想善通达无相

以是故无有恶名诸怖畏

所说法非法二俱能远离

于中不染著无有恶名畏

若入大众时其心无所畏

宣说寂灭法已净菩提道

若起众生想能生其真实

以是故无垢远离一切畏

已离一切怖乃至无所畏

已得寂静道安隐无有上

知恶趣平等而不生怖畏

此道现在前无有吾我想

菩萨如是法名为须陀洹

为乐小法者而作如是说

以微妙方便宣说于佛法

于道放逸者令入如是法

诸佛之导师舍方便而说

为诸久行人求最胜道者

以是故阿难我说须陀洹

黠慧诸众生能解了是事

以是故阿难我说须陀洹

不黠慧众生谬分别是事

凡小无智心不解微密语

愚心起诤讼不解微妙义

满足多百法乃名须陀洹

以须陀洹名显示诸佛法

如是阿难。如来等正觉。以方便力为声闻人。说菩萨摩诃萨名须陀洹。

同类推荐
  • An Episode Under the Terror

    An Episode Under the Terro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Michael Strogoff

    Michael Strogoff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元辰章醮立成历

    元辰章醮立成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Havoc

    Havoc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与文征明书

    与文征明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盛世光华:丑妃傲天下

    盛世光华:丑妃傲天下

    “你这辈子,只能是我的女人!”凤墨离狂妄的将她压在身下,目不转睛的看着他。她轻轻一笑,推开了他,优雅的站起身,冲凤墨离轻轻挑指。“你错了,你身体里流的是我的血,应该说。你是我的男人,才对。这辈子,你想甩也甩不开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感悟智慧:历练人生的心灵鸡汤(感悟系列)

    感悟智慧:历练人生的心灵鸡汤(感悟系列)

    本丛书共12本,包括《感悟父爱——舔犊情深的108个真情故事》、《感悟母爱——绵绵情长的116个动人时刻》、《感悟恩师——永生难忘的98个谆谆教导》、《感悟亲情——血浓于水的99个感人瞬间》、《感悟友情——知己难遇的86个情感追忆》、《感悟爱情——刻骨铭心的106个思念》、《感悟童年——忘不了的125件平凡小事》、《感悟生命——回味无穷的105个篇章》、《感悟心灵——滋养一生的85个记忆》、《感悟生活——平淡是真的115个点滴》、《感悟平常心——方圆舍得107个人生智慧》、《感悟智慧——历练人生的心灵鸡汤》。
  • 清华盛世

    清华盛世

    乾隆盛世后期,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最后一段繁华岁月。天下承平却贪腐成风,百姓安康却人口暴涨。有限的耕地已无法供养近三亿国人,流民四起,暗流汹涌。——1776年,当乾隆给平定大小金川之乱的功臣富康安加官进爵之时,大洋彼岸的美国人写下了独立宣言。——1777年,当纪晓岚埋头编撰四库全书之时,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推广到英国的各行各业。——1778年,当清朝水师名存实亡之时,装备了108门舰炮的胜利号一级风帆战列舰正式列入英国海军编制。——1779年,拿破仑年满十岁,他一生的对手威灵顿年满十岁,扬州土豪李家的小公子李杨也年满十岁。——“什么,我才十岁?”发现自己穿越到清朝的李杨无语了......
  • 不是我们的我们

    不是我们的我们

    一个人的漠然加上另一个人的苦衷,一个人的忠诚加上另一个人的欺骗,一个人的付出加上另一个人的掠夺,一个人的笃信加上另一个人的敷衍。爱情是一个人加上另一个人,可是,一加一却不等于二,就像你加上我,也并不等于我们。这种叫做爱的情啊……如果你忘了苏醒,那我宁愿先闭上双眼。
  • 以信仰之名

    以信仰之名

    本书共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的《信仰之名》在契合原歌曲MV的基础上穿插了大哥、一哥、还有老幺的相遇,相识,组队以及2014年那场感动了无数人的颁奖礼。第一部分的彩蛋纯粹是为了弥补我个人对MV结局的遗憾,也开启了第二部分《以爱之名》的序幕。这也是《以爱之名》没有开启新坑的主要原因。七年前的分离,七年后的重聚,究竟是命运的捉弄还是有人蓄意的安排。七年前的相遇,七年后的分离,究竟是以爱之名的守护还是不负责任的逃避。虽然是同人文。但在本故事里他们都延续了MV里的身份。这是发生在另一个时空的故事。离我们很远,却又离我们很近。
  • 梦回仙剑系统

    梦回仙剑系统

    当仙剑六已问世,LOL横行的时候,和仙一主角同名的大学学生,回顾经典,准备再玩一次仙一的时候,竟然发现了一个新的选项。“咦?怎么多了一个选项。”李逍遥看着那个多出来的进入梦回仙剑系统选项,满头的问号。“难道是后来又添加的。”李逍遥有点发愣,“也是,现在仙剑六都出来了,也许新仙剑也添加了一点东西,管他呢,点开看看再说。”说着,李逍遥用键盘选择了进入梦回仙剑系统,按下了空格。是否确定进入是否“是!”李逍遥点了一下回车。
  • 混在异界当强盗

    混在异界当强盗

    ‘‘为贼者,贼亦有贼,为盗者,盗亦有盗,兄弟们告诉我,我们的宗旨是什么?’’台上木天对着台下一众兄弟问到。台下众兄弟异口同声,‘‘劫富济贫,抢劫一切该抢的,救济一切该救的。’’(无节操上限)
  • 我的女神大人

    我的女神大人

    对美少女有着恐惧症的我,在刚刚升入了高中不久的这天,邂逅一只三无的天使,与一只浑身充满BUG的恶魔,本想也许只是过几天大概就会平静下来,谁知道却被签下了莫名其妙的卖身契?如果想要活下去,就去攻略内心空虚的美少女吧!总而言之,契约的内容就是这样?好吧…为了活下去,我开始了通向变态,哦不,11的道路……PS:呜~故事应该蛮欢乐的,人称是第一人称的说,内容是天降之物与只有神知道的世界的综合,只是攻略的女主换成了全动漫~只要小夕感觉有爱的美少女,都会攻略下来!PS:另外~只有小夕一个人在想到底要攻略那个动漫的美少女的话,难免会遗漏一些有爱的动漫撒,所以希望各位童鞋可以把自己心中喜欢的美少女发在书评里~小夕会诚挚的采纳的,因为我们的主角可是要疯狂的攻略呢~
  • 妖怪家族百鬼夜行

    妖怪家族百鬼夜行

    西原的清水家族,失去了第二代统领,衰老的第一代终究挽回不了赤焰组衰落的趋势。年轻的第三代统领继承人清水弥生,背负了妖怪家族的重任,组建自己的百鬼夜行,同时还要保护好自己人类的身份,守护的道路,他到底能否走下去神秘少女夕颜追随左右,妖怪之力的觉醒,那惊人的妖力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没落的巫女一族,她的灵力和巫术威胁着妖怪们的存在,友情和使命如何抉择河岸边失踪的女子去了何处?女生更衣室藏着怎样的秘密?森林中迷失的女孩是谁?四国的百鬼之主为何会出现在西原?阴阳师又带来了怎样的噩耗?点上一百根蜡烛,每讲一个鬼故事,就吹灭一根蜡烛,当第一百根蜡烛熄灭时,真正的鬼就会出现。
  • 浮生半醉

    浮生半醉

    作为新帝都大学历史系的优秀毕业生,苏香可以拥有一次历史见证者的身份去往大华国的任意一个历史时点。而大晟王朝中的嘉宏年间到永历年间是最让人心动的历史时段,这个时期内,出现了许多惊才绝艳之辈,他们谈笑间指点江山,也会转眼间便致政敌于死地。尤其是还出了个历史中最年轻的阁老,权掌天下的白之垣。这样的一段时期,是所有历史系学生都想去见证的,只是苏香没想到会出了一点小意外,她竟然会去了大晟两次,一次是在白之垣未成名还是一个小可怜的时候,一次是在白阁老手握天下大权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