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735300000038

第38章

述曰。第三此答初问也。舍通三乘。决择分中第一卷说四句分别 谓有成就转识非阿赖耶识。谓三乘无学.不退菩萨不入无心位 有成就阿赖耶非转识。谓七地以前。二乘有学。一切异生入无心位 有俱成就。谓此第二句不入无心位 有俱不成。谓第一句入无心位。然今但引初句三人。

论。集论复说至及如来故。

述曰。又如杂集论第十四卷.集论第七说 若诸菩萨得菩提时。顿断烦恼.及所知障。成阿罗汉.及如来故 佛既得名阿罗汉者。二乘无学不说自成。答第二问阿罗汉名。通三乘有。佛亦由断所知障故。亦名如来。二乘不然。不可为难如阿罗汉号。便令通二乘。十地菩萨不能少断俱生烦恼。金刚定时方顿断尽。一者故留。二不障地 其所知障分分除之。故烦恼障即言顿断。所知障不然。此师意说。不退菩萨虽不起现我爱执藏暂时伏离。种犹有故未名为舍。三乘无学我爱种尽乃名为舍。

外人复问。

论。若尔菩萨至阿赖耶识。

述曰。第四征也。由前立宗烦恼种尽方名为舍。菩萨烦恼种子未除。如何名舍。违圣教故。为此难也。前引决择分四句之中初句有四人。三乘无学.及不退地以去菩萨。此先不论故今为难 不退有二种。一已得不退。二未得不退。前初地得。后八地得。故言不退 初地已去证不退。八地以去行不退。初地已去尚有相续趣求所得。未能念念转转增进。初说回心名不退者。即地前位皆名不退。不退起烦恼故。而义有别亦不相违。由是不退总有四种。一信不退。即十信第六心。二证不退。入地已往。三行不退。八地以上。四烦恼不退。谓无漏道所断烦恼。一切圣者 今说回心名不退者。即第四不退。以得证净故亦名信不退。然未至彼位 若十住第七心等亦名住不退。即应有五。论直往者唯四不退。

论。彼说二乘至阿赖耶识。

述曰。第五释也。彼说四人。三人据决定。菩萨即回心已。必定不退起诸烦恼。从初发心二万劫。乃至成佛已来。皆名不退。又趣菩提转名菩萨。非直往者是第四人。烦恼种子未永害。故 若现行一分无故名舍。分别一分无应亦名舍。又见道以去第七.不起执藏之时。应亦名舍 以全未舍故 若不尔直往八地已去简非不退。以不能舍阿赖耶故 若尔入地诸菩萨等应亦名退。以全未舍阿赖耶故。

问既尔此文。何故不说不退菩萨。

论。即摄在此至不违此义。

述曰。彼摄在此阿罗汉中。从本说故。故彼决择之文。不违此中说义。三乘有学金刚心位。虽断烦恼我执种无。以时少故。彼论不说。此亦不论。二乘有学回心向大。不名不退。起烦恼故。

下第二说。

论。又不动地至永不行故。

述曰。此即护法菩萨亦假为二义。于理无违。即同前师也。下文有二。初述不退菩萨体。后显名舍。

此义意言。三乘无学。直往菩萨八地已去。亦舍此识。名不退者。行亦不退。于未得法亦复不退。四理证知。一者一切烦恼永不行故。八地以去无漏相续无现执藏。故可说舍。

论。法駃流中任运转故。

述曰。此第二理。十地论第十卷说。第八地已上菩萨。于无相海任运而转。诸佛劝等。乃至广说。刹那刹那真.俗双运。以无功用故任运转。

论。能诸行中起诸行故。

述曰。此第三理。十地论说。初地至六地名为少行。第七地名大行八地已去名为广行 前六地一行中修一切行。是故名少。第七地虽亦然。以能即空方便智。发起有中殊胜行。胜前六地故立大名。前五地中。虽合此难合真俗双行。然极用功方始能起。此第七地虽未任运。少用功力即能现前。故与前异立其大名。八地以去。一切行中修一切行。故名为广 然旧地持云。胜解行已去名少。初地至六地名大。七地已去名广。以见道前一行中修一行故名少。次六地中于一行中修一切行故名为大。七地已去真俗双行名为广。所望不同不相违也 今菩萨地瑜伽四十八卷说。初劫名波罗蜜多。第二劫名近波罗蜜多。第三劫名大波罗蜜多 此约波罗蜜多别。亦不相违 然初地已前于六波罗蜜。一行中修一行。初地已去。于六波罗蜜。一行中修一切行。八地以去。一切行中修一切行。七地已前。唯于六度唯有修一。以一切行而庄严之。八地已去。于万行中具修万行。然所修愿.力.智度。渐次胜前别立其名。非唯修此。今第三证与彼文同。

论。刹那刹那转增进故。

述曰。此第四理。谓八地后无漏相续无有漏间。又彼亦无未得之退。故能念念增进诸行。勘十地.地持.及菩萨地等。彼谓从此八地已去。于初刹那能得过前二阿僧祇所行功德智惠一倍。第二刹那更倍前念。如是展转胜进倍前。

论。此位方名不退菩萨。

述曰。此四因中。初因简解行地已前。十地菩萨能伏烦恼毕竟不行。非第七识。今通七识 第二因简前六地 第三因简第七地 第四因简一切地。由四因故。直往菩萨八地已去方名不退。舍赖耶名。

论。然此菩萨至为自内我。

述曰。上解不退。下解舍名也。第七识等烦恼我执现行无故。

论。由斯永舍至名阿罗汉。

述曰。此师意说。无现执藏瑜伽说此即名为舍。以阿赖耶是藏义故。此亦说彼名阿罗汉。三义具故。如前应知 问若现不执即名为舍。七地以前亦有不执。入无漏心等。应皆名舍 答此不然。非竟毕故。毕竟不行方名为舍故 问若尔二乘金刚心。应名舍此识 答实亦应名舍。以时促故。彼瑜伽等略而不论。亦不违理。初师名舍断种名舍.此第二说。若断.若伏毕竟不行。说之为舍。故七地前不得舍名。

下第三解。

论。有义初地至所显理故。

述曰。下文有六。一正释。二破。三救。四征。五会。六难申正义。 初中有二。初出不退体。后辨舍。由五因故证入地菩萨亦舍此识名。此第一因。即难陀论师等作如是解。文中易解。无劳解释。

论。已得二种殊胜智故。

述曰。此第二因。二智即是正体.后得。

论。已断分别二重障故。

述曰。此第三因。二障名重以猛利故。

论。能一行中起诸行故。

述曰。此第四因。即唯约六波罗蜜论。不尔即与一切行中。修一切行无有差别。以一一行中。皆能修集一切行故。

论。虽为利益至不退菩萨。

述曰。即第五因。名为不退。此如摄论十地菩萨观为利益。不动染心而方起惑。非不知而起。即瑜伽论七十七.八云要知方起。非不知而起。

论。然此菩萨至名阿罗汉。

述曰。上释不退。下辨舍。舍中有二。初理辨舍。后引证。此初也。烦恼分别少分舍故。舍执藏名。其文易解。

论。故集论中至名阿罗汉。

述曰。下引证也。集论第七.杂集十四。亦有此文。十地菩萨。虽未永断一切烦恼等。虽有不为失。无漏智力如咒.药故。如阿罗汉已断烦恼无过失故。此中亦名为阿罗汉。故摄此菩萨在阿罗汉中。

论。彼说非理至阿赖耶名。

述曰。第二破也。六识我见四地不行。七地以前第七我见犹现行故。为此难也。前第二师作如此难。

论。若彼分别至诸论所说。

述曰。若彼已下乃至为舍。第三牒前师救意 则预流下乃至所说。正是第四征难辞。此下难中。以预流果例同彼菩萨。应舍赖耶名。然圣教不说。若谓菩萨双断二障。法我亦除非预流者。此唯人见名为执藏非于法执。若不尔者。其阿罗汉应名不舍阿赖耶识。以有俱生法我见故。故知但以人执为藏不以法执。

第五段。第三师会云。

论。地上菩萨至例此菩萨。

述曰。十地菩萨所起烦恼不为过失。非预流等。以预流等所起烦恼。皆不正知为过失故。如瑜伽论七十七八说菩萨起烦恼有三。一名无染污相。谓正知故起等。

论。彼六识中至预流等同。

述曰。下第六段。论主难云。彼入地菩萨前六识中所起烦恼。虽由正知不为过失。间断起故。相貌粗故。可由正知而方故起。其第七识一类无断。任运现行非相粗显。于有学位除无漏心灭尽定外有漏心时。执藏此识。宁不与彼预流等同。有时执故。预流等唯入人空观无漏心时此识不行。有漏心时即便现起。与此菩萨同不名舍。何故菩萨即名为舍。

论。由此故知彼说非理。

述曰。此结非也。第八地去诸菩萨等。无漏相续。一切烦恼皆不现行。虽有种子现行皆尽。可得名舍。非七地前烦恼不起。如何说舍。彼决择分七十七八.及菩萨地四十八。说八地已去一切菩萨。一切烦恼不现行故。故此释非。前二师是也。

论。然阿罗汉至为自内我。

述曰。下结正义。且如初释。直往菩萨八地已去。非是此中阿罗汉摄。有种染故。三乘无学方名为舍。

第二师释。直往菩萨八地已去。是此中摄。故总说言阿罗汉舍。断种永伏现行烦恼。皆已尽故并名为舍。

论。由斯永失至第八识体。

述曰。不复执藏说名为舍。非是第八识体全无名舍识也。

全无第八于理何违。

论。勿阿罗汉至无余涅槃。

述曰。无第八体。即阿罗汉无识持种。于金刚心正断此时。即便应入无余涅槃。以有漏果尽无识持种故。勿阿罗汉得有此事。故不得舍第八识体。此中说舍唯约执藏。以过重故。不约能所藏以为舍也。

论。然第八识至立种种名。

述曰。上来已广阿罗汉讫。下正解舍 于中有二。初列异名。后颂以下方正明舍。一切有情皆有此体。故随别义立种种名。名非一故。于有情中。有成就此名。不成就此名。如下分别。

论。谓或名心至所积集故。

述曰。梵云质多。此名心也。摄论第一云由种种法积集种子等。即积集义是心义。集起义是心义。以能集生多种子故。或能熏种于此识中。既积集已后起诸法。故说此识名为心义心.意.识中心之心也。何以得知心是此识。摄论等云心体第三离阿赖耶识不可得故。对法第二亦有心义。与此不同。彼摄法异。据一边说。

论。或名阿陀那至令不坏故。

述曰。梵云阿陀那。此云执持。执持诸种.有色根故。此通凡.圣。摄论第一云为取所依。唯在凡夫一染义说。非通诸圣。杂集论等.第七十三.解深密同此。亦能持根依。然据胜说。约根为论。至下自知。

论。或名所知至为依止故。

述曰。所知者。即三性与彼为依名所知依。即摄论第一所知依品是。此所知依阿赖耶识之别名也。故中边云。虚妄分别有。于此二都无。此中唯有空 是故三性法。皆依此识有。

论。或名种子识至诸种子故。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钢铁傲龙

    钢铁傲龙

    男人怎样才算男人?我能为了家人闯黑道!我能为了佳人战强族!我能为了兄弟杀进万千机械装甲群!拳与拳的热血诗篇!装甲与装甲的火爆碰撞!这里还你一个完整的天骄世界。这一切,都只为了证明......男人就是要刚!
  • 哲理精粹

    哲理精粹

    在这套《中外名家精品荟萃》中,包罗了近百年来中外广泛流传的名家名作。它们的作者大都是在历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曾经影响过文坛的大师、巨匠、泰斗。这些作品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和历史的洗礼,作者的思想高度和精神内涵在岁月中不断沉淀,最终成为最美丽的琥珀。本书为其中之一的《哲理精粹》分册,书中精选了中外著名作家的有关名篇,还精选了哲学家、成功家、思想家等著名人士的哲理美文。
  • 战太虚

    战太虚

    宇宙初开.天地初始!一花一草.一沙一砾皆有灵识,谓“天地万物皆有灵”!荒古大陆广袤无垠,人族,妖族,植物族(后简称物族)各自占据一方!另有其他生灵超脱在外,凌驾九重之上,一切将从少年天弃回归凡体征战万族开始!这是一曲血与泪的悲歌!独自一人战太虚
  • 末世大陆之焱神录

    末世大陆之焱神录

    心死是为魔,心恶是为魔,如何修炼才能逃脱心魔的纠缠,15岁的山村少年姜焱如何成神越神,惊天地,泣鬼神。
  • 总裁的迷糊情人

    总裁的迷糊情人

    他们算是青梅竹马也可以说是惺惺相惜,但一场变故,使两人分开......一别就是十五载......就是多年后,他仍后悔当初的选择,悔的心痛、悔的窒息.那种哀莫大于心死的感觉,今生难忘......他,变成了冷酷无情的总裁,因为他的心早已随着心爱女人的死而沉睡.她,浴火重生,远走他乡,随养父养母长居国外,一身干净利索的职业套装、果断地决策显示出了她的干练以及卓越的能力.他的思念,日日夜夜的折磨着,疼的他撕心裂肺.她的失忆,没错,那场大火也烧断了她对他的日夜思念.一次意外的相逢,两人的命运又会怎样的纠缠在一起......
  • 仙在今朝

    仙在今朝

    传说重启此世,成仙就在今朝!这个故事里,有一个图霸全球的神秘组织,有一个传承神话的古老山门,有一个三观不正的少年,还有一些女子……
  • 穿越赛尔号之光之源

    穿越赛尔号之光之源

    两个女孩穿越到赛尔号,一次离奇的背叛,牵出三千多年前的一段孽缘。最后她们该何去和从?是回到起点,还是就此消失?
  • 沈轩回忆录

    沈轩回忆录

    红极一时的女星米雪恋上沈氏总裁,被其老婆迫害,远走他乡,确发现自己以暗结珠胎,米雪被匪徒杀害,儿子沈轩被沈总发现带回京城。沈轩在一次次欺辱中成长,黑化,最终变得强大,成为新任总裁,改变命运。
  • 医妃成宠:夫君难自控

    医妃成宠:夫君难自控

    凤妃妩,镇国公千金,恣意放纵、狠辣决绝,善权谋医术,文韬武略;轩辕亓陌,雍安王世子,名满天下的闲人,有决胜千里,战无不胜之能,却不愿为名号所累,只愿赋闲家中,四处晃荡,玩世不恭,恣意人间。**凤妃妩:我爷爷是镇国公!轩辕亓陌:皇帝是我叔。凤妃妩:我哥哥是天下第一大宗师!轩辕亓陌:皇帝是我叔。凤妃妩:我师兄是西陵九皇子!轩辕亓陌:皇帝是我叔。凤妃妩:我前任是太子!轩辕亓陌:皇帝是我叔。凤妃妩:你能不能换一句?轩辕亓陌:凤妃妩是我老婆。凤妃妩:……
  • 且许你归来

    且许你归来

    ”你要早知你的身世,你还会爱她吗?“云顶的少年手负长剑望着眼下的云海低沉的问道。”我?你是在问我吗,哈哈,你这高冷的掌门大师兄,竟也会说出这爱与不爱的肉麻话。“又一位少年横躺在云顶之上慵懒的,一只手扶着额头毫不在意的同样望着云海笑着答道。”你不必调侃于我,你知道,我爱她,比你要爱她,说吧,怎么你才能放手?“他又发话了,带着不可违抗的语气。他始终望着云海,从始至终,都未回头看他一眼。”我不懂爱,这是你们人类才有的东西,但我们有情,你是我兄弟,既然你喜欢,让你便是。”说罢,躺着的少年站起身来,嘴上还有未曾消失的微笑,轻掸了下尘土,纵身一跃消失了踪影。且许你归来,我心还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