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727100000001

第1章

并序

沙门义净从西国还在南海室利佛逝撰寄归并那烂陀寺图。

观夫自古神州之地。轻生殉法之宾。显法师则创辟荒途。奘法师乃中开王路。其间或西越紫塞而孤征。或南渡沧溟以单逝。莫不咸思圣迹罄五体而归礼。俱怀旋踵报四恩以流望。然而胜途多难宝处弥长。苗秀盈十而盖多。结实罕一而全少。寔由茫茫象碛长川吐赫日之光。浩浩鲸波巨壑起滔天之浪。独步铁门之外。亘万岭而投身。孤漂铜柱之前。跨千江而遣命(跛南国有千江口也)或亡餐几日辍饮数晨。可谓思虑销精神。忧劳排正色。致使去者数盈半百。留者仅有几人。设令得到西国者。以大唐无寺。飘寄栖然为客遑遑。停托无所。遂使流离蓬转牢居一处。身既不安道宁隆矣。呜呼实可嘉其美诚。冀传芳于来叶。粗据闻见撰题行状云尔。其中次第多以去时年代近远存亡而比先后。 太州玄照法师 齐州道希法师 齐州师鞭法师 新罗阿离耶跋摩法师 新罗慧业法师 新罗求本法师 新罗玄太法师 新罗玄恪法师 新罗复有法师二人 睹货罗佛陀跋摩师 并州道方法师 并州道生法师 并州常愍禅师 常愍弟子一人 京师末底僧诃师 京师玄会法师 质多跋摩师 吐蕃公主奶母息二人 隆法师 益州明远法师 益州义朗律师 朗律师弟子一人 益州智岸法师 益州会宁律师 交州运期法师 交州木叉提婆师 交州窥冲法师 交州慧琰法师 信胄法师 爱州智行法师 爱州大乘灯禅师 唐国僧伽跋摩师 高昌彼岸智岸二人 洛阳昙润法师 洛阳义辉论师 又大唐三人 新罗慧轮法师 荆州道琳法师 荆州昙光法师 又大唐一人 荆州慧命禅师 润州玄逵律师 晋州善行法师 襄阳灵运法师 澧州僧哲禅师(哲禅师弟子二人) 洛阳智弘律师 荆州无行禅师 荆州法振禅师 荆州乘悟禅师 梁州乘如律师 澧州大津法师。

右总五十六人。先多零落。净来日有无行师道琳师慧轮师僧哲师智弘师五人见在计。当垂拱元年。与无行禅师执别西国。不委今者何处存亡耳。

沙门玄照法师者。太州仙掌人也。梵名般迦舍末底(唐言照慧)乃祖乃父冠冕相承。而总髻之秋抽簪出俗。成人之岁思礼圣踪。遂适京师寻听经论。以贞观年中乃于大兴善寺玄证师处。初学梵语。于是仗锡西迈挂想只园。背金府而出流沙。践铁门而登雪岭。漱香池以结念。毕契四弘。陟葱阜而翘心誓度。三有途经速利过睹货罗。远跨胡疆到吐蕃国蒙文成公主送往北天。渐向阇阑陀国。未至之间。长途险隘为贼见拘。既而商旅计穷控告无所。遂乃援神写契仗圣明衷。梦而咸征。觉见群贼皆睡私引出围。遂便免难。住阇阑陀国经于四载。蒙国王钦重留之供养。学经律习梵文。既得少通。渐次南上到莫诃菩提。复经四夏。自恨生不遇圣幸睹遗踪。仰慈氏所制之真容。着精诚而无替。爰以翘敬之余。沈情俱舍既解对法。清想律仪两教斯明。后之那烂陀寺。留住三年。就胜光法师中百学等论。复就宝师子大德受瑜伽十七地。禅门定[澰*欠]。亟睹关涯。既尽宏纲。遂往弶(巨亮反)伽河北。受国王苫部供养。住信者等寺复历三年。后因唐使王玄策归乡。表奏言其实德。遂蒙降敕。重诣西天追玄照入京。路次泥波罗国。蒙王发遣送至吐蕃。重见文成公主。深致礼遇。资给归唐。于是巡涉西蕃而至东夏。以九月而辞苫部。正月便到洛阳。五月之间途经万里。于时麟德年中。驾幸东洛奉谒阙庭。还蒙敕旨令往羯湿弥啰国。取长年婆罗门卢迦溢多。既与洛阳诸德相见。略论佛法纲纪。敬爱寺导律师观法师等。诸译萨婆多部律摄。既而敕令促去不遂本怀。所将梵本悉留京下。于是重涉流沙还经碛石。崎岖栈道之侧。曳半影而斜通。摇泊绳桥之下。没全躯以傍渡。遭吐蕃贼脱首得全。遇凶奴寇仅存余命。行至北印度界。见唐使人引卢迦溢多于路相遇。卢迦溢多复令玄照及使傔数人向西印度罗荼国取长年药。路过缚渴罗到纳婆毗诃罗(唐云新寺)睹如来澡盥及诸圣迹。渐至迦毕试国礼如来顶骨。香华具设取其印文。观来生善恶。复过信度国方达罗荼矣。蒙王礼敬安居四载。转历南天。将诸杂药望归东夏。到金刚座旋之。那烂陀寺净与相见。尽平生之志愿。契总会于龙华。但以泥波罗道吐蕃拥塞不通迦毕试途多氏捉而难度。遂且栖志鹫峰沈情竹苑。虽每有传灯之望。而未谐落叶之心。嗟乎苦行标诚利生不遂。思攀云驾坠翼中天。在中印度庵摩罗跛国遘疾而卒。春秋六十余矣(言多氏者即大食国也

伤曰。卓矣壮志。颖秀生田。频经细柳。几步祁连。祥河濯流。竹苑摇芊。翘心念念。渴想玄玄。专希演法。志托提生。呜呼不遂。怆矣无成。两河沈骨。八水扬名。善乎守死。哲人利贞(雨河即在西河八。水乃属京都。

道希法师者。齐州历城人也。梵名室利提婆(唐云吉祥天也)乃门传礼义家袭搢绅。幼渐玄门少怀贞操。涉流沙之广荡。观化中天。陟云岭之嵚岑。轻生殉法。行至吐蕃中途危厄。恐戒检难护遂便暂舍。行至西方更复重受。周游诸国遂达莫诃菩提。翘仰圣踪经于数载。既住那烂陀。亦在俱尸国。蒙庵摩罗跛国王甚相敬待。在那烂陀寺频学大乘。住输婆伴娜(在涅盘处寺名也)专功律藏。复习声明颇尽纲目。有文情善草隶。在大觉寺造唐碑一首。所将唐国新旧经论四百余卷。并在那烂陀矣。净在西国未及相见。住庵摩罗跛国遭疾而终。春秋五十余矣。后因巡礼见希公住房。伤其不幸聊题一绝。七言 百苦亡劳独进。影四恩存念契流通如何未尽传。灯志溘然于此遇途穷。

师鞭法师者。齐州人也。善咒禁闲梵语。与玄照师从北天向西印度。到庵摩罗割跛城为国王所敬。居王寺与道希法师相见。申乡国之好。同居一夏遇疾而终。年三十五矣。

阿难耶跋摩者。新罗人也。以贞观年中出长安之广胁(王城小名)追求正教亲礼圣踪。住那烂陀寺。多闲律论抄写众经。痛矣归心所期不契。出鸡贵之东境。没龙泉之西裔。即于此寺无常。年七十余矣(鸡贵者。梵云矩矩吒[医-酉+口]说罗。矩矩吒是鸡。[医-酉+口]说罗是贵。即高丽国也。相传云。彼国敬鸡神而取尊。故戴翎羽而表饰矣。那烂陀有池。名曰龙泉。西方唤高丽为矩矩吒[医-酉+口]说罗也。

慧业法师者。新罗人也。在贞观年中往游西域。住菩提寺观礼圣踪。于那烂陀久而听读。净因检唐本。忽见梁论。下记云。在佛齿木树下新罗僧慧业写记。访问寺僧。云终于此。年将六十余矣。所写梵本并在那烂陀寺。

玄太法师者。新罗人也。梵名萨婆慎若提婆(唐云一切智天)永徽年内取吐蕃道。经泥波罗到中印度。礼菩提树详检经论。旋踵东土行至土谷浑。逢道希师覆相引致。还向大觉寺后归唐国。莫知所终矣。

玄恪法师者。新罗人也。与玄照法师贞观年中相随而至大觉。既伸礼敬遇疾而亡。年过不惑之期耳。

复有新罗僧二人。莫知其讳发自长安远之南海。泛舶至室利佛逝国西婆鲁师国。遇疾俱亡。

佛陀达摩者。即睹货速利国人也。大形模足气力习小教。常乞食少因兴易。遂届神州云。于益府出家。性好游涉。九州之地无不履焉。后遂西遄周观圣迹。净于那烂陀见矣。后乃转向北天。年五十许。

右一十人。

道方法师者。并州人也。出沙碛到泥波罗。至大觉寺住。得为主人经数年。后还向泥波罗于今现在。既亏戒检不习经书。年将老矣。

道生法师者。并州人也。梵名栴达罗提婆(唐云月天)以贞观末年从吐蕃路。往游中国。到菩提寺礼制底讫。在那烂陀学为童子。王深所礼遇。复向此寺东行十二驿有王寺。全是小乘。于其寺内停住多载。学小乘三藏精顺正理。多赍经像言归本国。行至泥波罗遘疾而卒。可在知命之年矣。

常愍禅师者。并州人也。自落发投簪披缁释素。精勤匪懈念诵无歇。常发大誓愿生极乐。所作净业称念佛名。福基既广数难详悉。后游京洛专崇斯业。幽诚冥兆有所感征。遂愿写般若经满于万卷。冀得远诣西方礼如来所行圣迹。以此胜福回向愿生。遂诣阙上书请于诸州教化抄写般若。且心所至也天必从之。乃蒙授墨敕。南游江表。敬写般若。以报天泽。要心既满。遂至海滨附舶南征往诃陵国。从此附舶往末罗瑜国。复从此国欲诣中天。然所附商舶载物既重。解缆未远起忽沧波。不经半日遂便沉没。当没之时商人争上小舶互相战斗。其舶主既有信心。高声唱言师来上舶。常愍曰。可载余人我不去也。所以然者。若轻生为物顺菩提心。亡己济人斯大士行。于是合掌西方称弥陀佛。念念之顷舶沉身没。声尽而终。春秋五十余矣。有弟子一人。不知何许人也。号啕悲泣。亦念西方与之俱没。其得济之人具陈斯事耳。

伤曰。悼矣伟人。为物流身。明同水镜。贵等和珍。涅而不黑。磨而不磷。投躯慧巘。养智芳津。在自国而弘自业。适他土而作他因。觏将沈之险难。决于己而亡亲在物。常愍子其寡邻。秽体散鲸波以取灭。净愿诣安养而流神。道乎不昧。德也宁堙。布慈光之赫赫。竟尘劫而新新。

末底僧诃者(唐云师子慧)京兆人也。俗姓皇甫。莫知本讳。与师鞭同游。俱到中土住信者寺。少闲梵语未详经论。思还故里路过泥波罗国。遇患身死年四十余。

玄会法师者。京师人也。云是安将军之息也。从北印度入羯湿弥罗国。为国王赏职乘王象奏王乐。日日向龙池山寺供养。寺是五百罗汉受供之处。即尊者阿难陀室洒末田地所化龙王之地也(室洒译为所教。旧云弟子者非也)复化羯湿弥罗王大放恩赦国内。有死囚千余人劝王释放。出入王宅既渐年载。后因失意遂乃南游至。大觉寺礼菩提树。睹木真池。登鹫峰山。陟尊足岭。禀识聪睿多缮工伎。虽复经过未几而梵韵清彻。少隽经教思反故居。到泥波罗国不幸而卒。春秋仅过而立矣(泥波罗既有毒药。所以到彼多亡也。

复有一人。与北道使人相逐至缚渴罗国。于新寺小乘师处出家名质多跋摩。后将受具而不食三净。其师曰。如来大师亲开五正。既其无罪。尔何不食。对曰。诸大乘经具有全制。是所旧习性不能改。师曰。我依三藏律有成科。汝之引文非吾所学。若怀别见我非汝师。遂强令进。乃掩泣而食。方为受具。少闲梵语覆取北路而归。莫知所至。传闻于北天之僧矣。

复有二人。在泥波罗国。是吐蕃公主奶母之息也。初并出家。后一归俗住大王寺。善梵语并梵书。年三十五二十五矣

隆法师者。不知何所人也。以贞观年内从北道而出。取北印度欲观化中天。诵得梵本法华经。到健陀罗国遇疾而亡。北方僧来传说如此。

右二十人。

明远法师者。益州清城人也。梵名振多提婆(唐云思天)幼履法训长而弥修。容仪雅丽庠序清遒。善中百议庄周。早游七泽之间。后历三吴之表。重学经论更习定门。于是栖隐庐峰经于夏日。既慨圣教陵迟。遂乃振锡南游。届于交址。鼓舶鲸波到诃陵国。次至师子洲。为君王礼敬乃潜形阁内密取佛牙。望归本国以兴供养。既得入手翻被夺将。不遂所怀颇见陵辱。向南印度传闻师子洲人云。往大觉中方寂无消息。应是在路而终。莫委年几。其师子洲防守佛牙异常牢固。置高楼上几闭重关。锁钥泥封五官共印。若开一户则响彻城郭。每日供养香华遍覆。至心祈请则牙出华上。或现异光。众皆共睹。传云。此洲若失佛牙并被罗刹之所吞食。为防此患非常守护。亦有传云。当向支那矣。斯乃圣力遐被有感便通。岂由人事强申非分耳。

义朗律师者。益州成都人也。善闲律典兼解瑜伽。发自长安弥历江汉。与同州僧智岸并弟一人名义玄。年始弱冠知钦正理。颇闲内典尤善文笔。思瞻圣迹遂与弟俱游。秀季良昆递相携带。鹡鸰存念鱼水敦怀。既至乌雷同附商舶。挂百丈陵万波。越舸扶南缀缆郎迦戍。蒙郎迦戍国王待以上宾之礼。智岸遇疾于此而亡。朗公既怀死别之恨。与弟附舶向师子洲。披求异典顶礼佛牙。渐之西国。传闻如此。而今不知的在何所。师子洲既不见。中印度复不闻。多是魄归异代矣。年四十余耳。

会宁律师益州成都人也。禀志操行意存弘益。少而聪慧投迹法场敬胜理若髻珠。弃荣华如脱屣。薄善经论尤精律典。志存演法结念西方。爰以麟德年中仗锡南海。泛舶至诃陵洲。停住三载。遂共诃陵国多闻僧若那跋陀罗。于阿笈摩经内译出如来涅盘焚身之事。斯与大乘涅盘颇不相涉。然大乘涅盘西国净观见目云。其大数有二十五千颂。翻译可成六十余卷。检其全部竟而不获。但得初大众问品一夹有四千余颂。会宁既译得阿笈摩本。遂令小僧运期奉表赍经还至交府。驰驿京兆奏上阙庭。冀使未闻流布东夏。运期从京还达交址。告诸道俗蒙赠小绢数百疋。重谄诃陵报德智贤(若那跋达罗也)与会宁相见。于是会宁方适西国。比于所在每察风闻。寻听五天绝无踪绪。准斯理也即其人已亡。伤曰嗟矣。会宁为法孤征才翻二轴启望天庭。终期宝渚权居化城。身虽没而道着。时纵远而遗名。将菩萨之先志。共后念以扬声。春秋可三十四五矣。

运期师者。交州人也。与昙润同游。仗智贤受具。旋回南海十有余年。善昆仑音颇知梵语。后便归俗住室利佛逝国。于今现在。既而往复宏波传经帝里。布未曾教斯人之力。年可四十矣

木叉提婆者。交州人也(唐云解脱天也)不闲本讳。泛舶南溟经游诸国。到大觉寺遍礼圣踪。于此而殒。年可二十四五耳。

窥冲法师者。交州人。即明远室洒也。梵名质呾啰提婆。与明远同舶而泛南海。到师子洲。向西印度。见玄照师。共诣中土。其人禀性聪睿善诵梵经。所在至处恒编演唱之。首礼菩提树。到王舍城遘疾竹园。淹留而卒。年三十许。

慧琰师者。交州人也。即行公之室洒。随师到僧诃罗国。遂停被国。莫辩存亡。

信胄法师。不知何许人也。梵名设唎陀跋摩(唐云信胄)取北道而到西国。礼谒既周住信者寺。于寺上层造一塼阁。施上卧具永贻供养。遇疾数日余命辍。然忽于夜中云。有菩萨授手迎。接端居合掌太息而。终年三十五。

右三十人。

智行法师者。爱州人也。梵名般若提婆(唐云慧天)泛南海诣西天。遍礼尊仪。至弶伽河北。居信者寺而卒。年五十余矣。

大乘灯禅师者。爱州人也。梵名莫诃夜那钵地已波(唐云大乘灯也)幼随父母泛舶往社和罗钵底国。方始出家。后随唐使郯绪相逐。入京。于慈恩寺三藏法师玄奘处进受具戒居京数载颇览经书。而思礼圣踪。情契西极。体蕴忠恕性合廉隅。戒巘存怀禅枝协虑。以为溺有者假缘。缘非则坠有。离生者托助。助是则乖生。乃毕志王城敦心竹苑。冀摧八难终求四轮。遂持佛像携经论。既越南溟到师子国。观礼佛牙备尽灵异。过南印度复届东天。往耽摩立底国。既入江口遭贼破舶唯身得存。淹停斯国十有二岁颇闲梵语。诵缘生等经兼修福业。因遇商侣。与净相随诣中印度。先到那烂陀。次向金刚座。旋过薛舍离。后到俱尸国。与无行禅师同游此地。灯师每叹曰。本意弘法重之东夏。宁知志不成遂奄尔衰年。今日虽不契怀。来生愿毕斯志。然常为睹史多天业冀会慈氏。日画龙华一两枝用标心至。灯公因道行之次。过道希师所住旧房。当于时也其人已亡。汉本尚存梵夹犹列。睹之潜然流涕而叹。昔在长安同游法席。今于他国但遇空筵。

伤曰。嗟矣死王。其力弥强。传灯之士。奄尔云亡。神州望断。圣境魂扬。眷余怅而流涕。慨布素而情伤。禅师在俱尸城般涅盘寺而归寂灭。于时年余耳顺矣。

僧伽跋摩者。康国人也。少出流沙游步京辇。禀素崇信戒行清严。檀舍是修慈悲在念。以显庆年内奉敕与使人相随礼觐西国到大觉寺。于金刚座广兴荐设。七日七夜然灯续明献大法会。又于菩提院内无忧树下。雕刻佛形及观自在菩萨像。盛兴庆赞时人叹希。后还唐国。又奉敕令往交址采药。于时交州时属大俭人物饿饥。于日日中营办饮食救济孤苦。悲心内结涕泣外流。时人号为常啼菩萨也。才染微疾奄尔而终。春秋六十余矣。

彼岸法师。智岸法师。并是高昌人也。少长京师传灯在念。既而归心胜理。遂乃观化中天。与使人王玄廓相随泛舶。海中遇疾俱卒。所将汉本瑜伽及余经论。咸在室利佛逝国矣。

昙润法师。洛阳人也。善咒术学玄理。探律典玩医明。善容仪极详审。振锡江表拯物为怀。渐次南行达于交址。住经载稔缁素钦风。泛舶南上期西印度。至诃陵北渤盆国遇疾而终。年三十矣。

义辉论师。洛阳人也。受性聪敏。理思钩深。博学为怀寻真是务。听摄论俱舍等颇亦有功。但以义有异同情生舛互。而欲思观梵本亲听微言。遂指掌中天。还望东夏。惜哉苗而不宝壮志先秋。到郎迦戍国婴疾而亡。年三十余矣。

复有大唐三僧。从北道到乌长那国。传闻向佛顶骨处礼拜。今亦弗委存亡。乌长僧至传说之矣。

右四十人。

慧轮师者。新罗人也。梵名般若跋摩(唐云慧甲)自本国出家翘心圣迹。泛舶而陵闽越。涉步而届长安。奉敕随玄照师西行以充侍者。既之西国遍礼圣踪。居庵摩罗跛国在信者寺住经十载。近住次东边北方睹货罗僧寺。元是睹货罗人为本国僧所造。其寺巨富赀产丰饶供养餐设余莫加也。寺名健陀罗山荼。慧轮住此。既善梵言薄闲俱舍。来日尚在年向四十矣。其北方僧来者。皆住此寺为主人耳。大觉寺西有迦毕试国寺。寺亦巨富多诸硕德。普学小乘。北方僧来亦住此寺。名窭挐折里多(唐云德行)大觉东北两驿许有寺名屈录迦。即是南方屈录迦国王昔所造也。寺虽贫素而戒行清严。近者日军王复于故寺之侧更造一寺。今始新成。南国僧来多住于此。诸方皆悉有寺。所以本国通流。神州独无一处。致令往还艰苦耳。那烂陀寺东四十驿许。寻弶伽河而下至蜜栗伽悉他钵娜寺(唐云鹿园寺也)去此寺不远有一故寺。但有塼基。厥号支那寺。古老相传云。是昔室利笈多大王为支那国僧所造(支那即广州也。莫诃支那即京师也。亦云提婆弗呾罗。唐云天子也)于时有唐僧二十许人。从蜀川牂[牛*戈]道而出(蜀川去此寺有五百余驿)向莫诃菩提礼拜。王见敬重。遂施此地以充停息。给大村封二十四所。于后唐僧亡没。村乃割属余人。现有三村入鹿园寺矣。准量支那寺。至今可五百余年矣。现今地属东印度王。其王名提婆跋摩。每言曰。若有大唐天子处数僧来者。我为重兴此寺。还其村封令不绝也。诚可叹。曰虽有鹊巢之易。而乐福者难逢。必若心存济益。奏请弘此诚非小事也。金刚座大觉寺即僧诃罗国王所造。师子洲僧旧住于此。大觉寺东北行七驿许至那烂陀寺。乃是古王室利铄羯罗昳底。为北天苾刍曷罗社盘所造。此寺初基才余方堵。其后代国王苗裔相承造制宏壮。则赡部洲中当今无以加也。轨模不可具述。但且略叙区寰耳。然其寺形畟方如域。四面直檐长廊遍匝。皆是塼室。重叠三层层高丈余。横梁板阗本无椽瓦。用塼平覆。寺背正直随意旋往。其房后壁即为外面也。垒塼峻峭高三四丈。上作人头高共人等。其僧房也面有九焉。一一房中可方丈许。后面通窗户向檐矣。其门既高唯安一扇。皆相瞻望不许安帘。出外平观四面皆睹。互相检察宁容片私。于一角头作。阁道还往。寺上四角各为塼堂。多闻大德而住于此。寺门西向飞阁凌虚。雕刻奇形妙尽工饰。其门乃与房相连。元不别作。但前出两步齐安四柱。其门虽非过大实乃装架弥坚。每至食时重关返闭。既是圣教意在防私。寺内之地方三十步许。皆以塼砌。小者或七步或五步耳。凡所覆屋脊上檐前房内之地。并用塼屑如桃枣大。和杂粘泥以杵平筑。用疆石灰。杂以麻筋并油及麻滓烂皮之属。浸渍多日泥于塼地之上。覆以青草经三数日。看其欲干重以滑石揩。拭拂赤土汁或丹朱之类。后以油涂鲜澄若镜。其堂殿阶陛悉皆如此。一作已后纵人践蹋。动经一二十载曾不圮磔。不同石灰水沾便脱。如斯等类乃有八寺。上皆平通规矩相似。于寺东面西取房。或一或三。用安尊像。或可即于此面前出多少。别起台观为佛殿矣。此寺西南大院之外。方列大窣睹波(旧云塔者讹略)及诸制底(旧云支提者讹)数乃盈百。圣迹相连不可称记。金宝莹饰实成希有。其间僧徒纲轨出纳之仪。具如中方录及寄归传所述。寺内但以最老上座而为尊主。不论其德。诸有门钥每宵封印。将付上座。更无别置寺主维那。但造寺之人名为寺主。梵云毗诃罗莎弭。若作番直典掌寺门及和僧白事者。名毗诃罗波罗。译为护寺。若鸣健稚及监食者。名为羯磨陀那。译为授事。言维那者略也。众僧有事集众平章令其护寺。巡行告白一一人前。皆须合掌各伸其事。若一人不许则事不得成。全无众前打槌秉白之法。若见不许以理喻之。未有挟强便加压伏。其守库当庄之流。虽三二人亦遣典库家人合掌为白。若和方可费用诚无独任之咎不白而独用者。下至半升之粟。即交被驱摈。若一人称豪独用僧物处断纲务不白大众者。名为俱攞钵底。译为家主。斯乃佛法之大疣人神所共怨。虽复于寺有益。而终获罪弥深。智者必不为也。又诸外道先有九十六部。今但十余。若有斋会聚集。各各自居一处。并与僧尼无竞先后。既其法别理不同行。各习所宗坐无交杂。此之寺制理极严峻。每半月令典事佐史巡房读制。众僧名字不贯王籍。其有犯者众自治罚。为此僧徒咸相敬惧。其寺受用虽迮而益利弥宽。曾忆在京见人画出只洹寺样。咸是凭虚。为广异闻略陈梗概云尔。

又五天之地但是大寺。君王悉皆令置漏水。为此昼夜。期候不难。准如律教。夜分三分。初后制令禅诵。中间随意消息。其漏水法广如寄归传中所述。虽复言陈寺样。终恐在事还迷为此画出其图。冀令目击无滞。如能奏请依样造之。即王舍支那理成无别耳。此下宜画寺样也。

此是室利那烂陀莫诃毗诃罗样唐译云吉祥神龙大住处也。西国凡唤君王及大官属并大寺舍。皆先云室利。意取吉祥尊贵之义那烂陀乃是龙名。近此有龙名那伽烂陀。故以为号。毗诃罗是住处义。比云寺者不是正翻。如观一寺余七同然背上平直通人还往。凡观寺样者须南面看之。欲使西出其门方得直势。于门南畔可二十步有窣堵波。高百尺许。是世尊昔日夏三月安居处。梵名慕攞健陀俱胝。唐云根本香殿矣。门北畔五十步许。复有大窣堵波。更高于此。是幼日王所造。皆并塼作。装饰精妙。金床宝地。供养希有。中有如来转法轮像。次此西南有小制底。高一丈余。是婆罗门执雀请问处。唐云雀离浮图。此即是也。根本殿西有佛齿木树非是杨柳。其次西畔有戒坛。方可大尺一丈余。即于平地周垒塼墙子。高二尺许。墙内坐基可高五寸。中有小制底。坛东殿角有佛经行之基。垒塼为之。宽可二肘。长十四五肘。高可二肘余。上乃石灰塑作莲华开势。高可二寸。阔一尺许。有十四五表佛足迹。此寺则南望王城。才三十里。鹫峰竹苑皆在城傍。西南向大觉。正南尊足山。并可七驿。北向薛舍离。乃二十五驿。西瞻鹿苑。二十余驿东。向耽摩立底国。有六七十驿。即是海口升舶归唐之处。此寺内僧众有三千五百人。属寺村庄二百一所。并是积代君王给其人户永充供养(言驿者即当一踰缮那也)重曰。龙池龟洛地隔天津。途遥去马道绝来人。致令传说罕得其真。模形别匠轨制殊陈依俙。画古仿佛惊新。庶观者之虔想。若佛在而翘神。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食灾之囚

    食灾之囚

    食欲,危险,寻求未曾见过的美食,抵御无尽美食兽的杀戮,躲避贪婪组织的追杀。曾经有人说过——美食与危险并存,那就让我们踏上这充满危险的美食之旅吧!!!
  • 鬼龙八部

    鬼龙八部

    《鬼龙八部》震撼来袭,现代都市灵异小说。望书友多多支持。欢迎加入《鬼龙八部》书友群,群号码:471810767
  • 霸道总裁之狂追今生挚爱

    霸道总裁之狂追今生挚爱

    沫沫新书《婚然天成:总裁,我们不约》已开坑,欢迎各位宝贝们,入坑!一纸婚约,她成了“妹夫”的新娘。婚后却被“妹夫”宠之入骨。“季总,夫人被顶新食品扣押”“明天顶新食品可以消失了!”“季总,夫人在调查以诚集团”“把调查资料发给她!”“季总,夫人在调查……咱们公司”“给她资料!”“可是咱们公司没有违规操作……”季蓝臣震怒“废物,现在马上开一个违规生产线!”“……”知道真相后的傅韵雅愧疚的坦白“季蓝臣,我不是傅韵琦我是傅韵雅……”他将她桎梏在怀中掷地有声“不管你是傅韵琦还是傅韵雅,我娶的是你,也只……要你!”
  • 学智慧用智慧(智慧篇)

    学智慧用智慧(智慧篇)

    托尔斯泰认为:“智慧就是懂得生活的任务,以及怎样去完成。”一个人能够正确评价环境,能够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能够知道自己生活的意义,能够履行自己的责任,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解决困难,能够知晓别人并与之和睦相处。
  • 人生真谛

    人生真谛

    《哲理美文·人生真谛》荟萃了近百年来中外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成功家等有关人生的哲理美文,深刻揭示了人生的真正意义,闪烁着思想的光辉,是指引我们人生道路的耀眼航灯。这些名篇佳作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都代表了世界的最高成就,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极具收藏价值。这些作品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供欣赏、学习和研究世界哲理美文的范本,更使我们站到了巨人的肩上,展望未来,不断思索。充实和开创真正的人生。
  • 总裁专属:甜妻宠到家

    总裁专属:甜妻宠到家

    捡回一个小萝莉,看她如何撩动总裁的心。成功蜕变…………
  • 秋兰长生

    秋兰长生

    古族奥秘、一统河山,直到站在世间巅峰。一切只为了鬼石山下的你,为了兰尼酒中的你。我睥睨天下的目光,是你们的保护伞。
  • 逆时之武

    逆时之武

    经历过了第四次工业革命之后科技和医学的大幅度发展让人类有了突破极限的条件人体机械化改造已经趋于流行世界进入崇拜领托扩张的尚武时代随着身体机能的提升冷兵器和武学功夫再度进入人的视线中那些经历过了兴衰起落过后的武侠门派,纷纷卷土归来!在凶猛刚毅的外家拳盛行的武林唯有一个人使用着忤逆时代发展趋势的特殊内家武学而且成为人人闻风丧胆的顶级杀手,人们谓之——逆时之武!
  • 孙尼玛穿越记

    孙尼玛穿越记

    请不要有所期待,我不想被期待。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啊……这是有生之年系列啊哈哈哈!!!
  • 温奇家族

    温奇家族

    一个有趣的秘密。一个找不到的答案。一个一向如此的人。越是走到最后越是会想起最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