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52400000043

第43章

论。云何此依十五处立者。而有两释。一云云何此十因依十五处立。二云此者此前四缘。既云如是四缘依十五处义有差别建立十因。云何此缘依处立因 有义断云。后解为胜。依处差别立缘为因。非离缘外别有因也。十因既然依处亦尔。即开四缘为十五处。非离缘外别有依处。由此义显开前四缘为十五处。约十五处义有差别。建立四缘以为十因。然开四缘为十五处。义准应尔非此有文 详曰。前胜。何所以者。下文别问四缘依处摄因等故。故下论云。所说四缘依何处立。复如何摄十因.二因。又前问已即举依处而辨十因以答其问不言四缘。以此而言故前义胜。若取后者后文更问一何繁重。前文不答何乃阙乎 今又释云。此言双此四缘.十因。云何四缘及以十因俱依依处。下答先辨十因依处。后明缘依。明缘依中。以隔十因文势远故故更问起。亦不相违。

疏。然依者于义俱第七转声者。略为二释。一云依.于俱第七转。疏云者.义是助辞矣。非说依者是彼于义。依若于义云何得言俱第七转。体无二故不可言俱。

二云依.于有同有别。如根.境者依.于不同。言依语处立随说因依即于义。今依彼因云依于义。对依于名云俱第七。更思。

论。谓法名想所起语性者。此瑜伽论三十八文。具如疏引。今略释云。法谓一切有为.无为系.不系等为因起言并名为法。名谓法名。由闻诸法种种名已。或自据教寻名.句.文。而起于想取境分齐善.恶等已方起言说。亦依文.句而起于想。举初摄余但云名也 问论说寻.伺名语遍行。云何由想方起言耶 答取境分齐方发于言。实由于想缘彼法义。而起于语亦赖寻.伺。今据取境起言之由但说于想。又复语因而有通局。亲疏两别。寻.伺虽亲不遍佛有。想因虽疏为通因果。所以言也。

疏。但以三相及得例难等者。其例意云。彼得及相是依法立。随所依法以判于性。名等亦然。何不随声通于善.恶。

疏。不可言共至不同名等者。此牒外救外救意云。得及生等为所依法俱有因义。名等不尔。何得相例。

疏。大乘共有因等者。此破救意。显大乘因不唯得等。不可以尔自宗义救 问因本质声可唯无记。以因第八唯无记故。若杖他变相分之声其性是何 答可通于善。如以善心听佛说法。本质既善能听所变声善无失。因声无记据本质说。相分名等随所依声亦通善也。

疏。不是异体依体立义者。语依是体。说因是义。由语体上有能诠义。即以语依而为说因。不同眼识依根别有。不同得等依法假施 问以语依义为随说因如何而言语依即是随说因体持业释耶 答义不离体。持业何违。

疏。若尔即以言说为果者。设尔何失 答便违语依即说因义。

论。若依彼说至是语依处等者。二论不同。具如疏会。有义疏说论文虽无会者。此不应理。即此文中正是解释相违义故。又助论主别立道理。菩萨地说三种十因。对法论说即显初因。性唯是染 详曰。论中何有以能诠.所诠.生起次第会违之处。据论无此言论无会。何有非理。又疏会云。对法唯依染分相生以说因果。而隐不云言助论主别立道理依初染因。一何蔽人彰自甚乎 问此文若非会相违者因何而致。复云何科此会相违 答但显彼文以随说因为语依处。明论意别云会违也。无能所诠.相生义会。云论无会亦无过也 问三性随说因义云何 答披瑜伽论三十八云。谓于世间种种稼穑。堕诸谷数世资生物。所有种种名想言说。谓谷麦等即此望彼种种稼穑为随说因。又于一切杂染缘起。所有种种名想言说无明行识。广说乃至忧苦扰恼。即此望彼诸杂染法为随说因。又于一切清净品法及灭涅槃。所有种种名想言说。即此望彼诸清净法为随说因。

论。领受依处者。领谓领纳。受谓摄受。谓能所受俱名领受。即领受处立观待因。观待因者亦通能所。由此望彼应为四句。一能受为因所受为果。先希食等后食等得。二所受为因能受为果。因对于境方领受之。三能受为因能受为果。因二定喜生三禅乐等。四所受为因所受为果。如因风轮持水轮等。余类知之。故瑜伽论三十八云。观待此故。此为因故。于彼彼事若求若取。此名彼观待因。如观待手故手为因故有执持业。观待足故足为因故有往来业。观待饥.渴故饥.渴为因故。于诸饮食若求若取 问此因三性其义云何 答瑜伽论云。观待饥.渴羸劣身住。观待段食所有爱味。于彼追求执取受用。即说彼法为观待因。又观待境界所有爱味。诸有支相续流转。即彼望此诸杂染法为观待因。又观待诸行多过患故。乐求清净摄受清净成满清净。彼望于此为观待因。

论。即依此处立牵引因者。此牵引因亦有三性。瑜伽论云。由彼各别自种子故。种种稼穑差别而生。即说彼种子为此牵引因。又于现法中无明等法所有已生已长种子。今此种子望于余生生老死等为牵引因 释曰。此望于果通近及远 又安住种姓补特伽罗种姓具足能为上首。证有.无余二涅槃界。望彼清净为牵引因 释曰。种望能证涅槃之智为牵引因非望涅槃。涅槃非是因所生故。举所证理显能证智。

疏。未为善友力等所润者。问诸教但云惑为能润。言善友润曾未有闻 答润者资助令生长义。据生三有教说惑润。若论出世多闻.善友能助名润。斯亦何违。疏云等者等闻熏习。

论。生起因者。依瑜伽论亦通三性。论云即彼种子望所生芽。又无明等法各别种子。又种姓所摄一切无漏菩提分法所有种子。望彼一切菩提分法。无记.染.善如次三性生起因也。

论。谓于所作业者。所作者果。业即能作。即八九处能作业.用。乃于果处说业用声云所作业。

疏。无记即因除无间缘等者。问变化无记无间得生学.无学心。云何无间果非无漏 答即变化心通善.无记。若为嬉戏所起变化无记性摄。为引道他或为利益诸有情故而起变化。当知是善。故善变化引无漏心。无记不尔。而昧劣故。余义类此故不繁云。

论。总依此六立摄受因者。此因三性瑜伽论云。地雨等缘能生于芽 又近不善士闻不正法非理作意。及先串习所引势力生无明等 又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作意。及先所作诸根成就。如次无记.染.善三性摄受因也。

论。引发因者。有三性别。瑜伽论云。芽.茎.叶等展转相续。望彼稼穑若成若熟。

又从无明支乃至有。展转引发后后相续。望于余生生老死等 又自种子所生一切菩提分法。渐次能证有无余依二涅槃界。如次无记.染.善三性引发因也。

论。定异因者。瑜伽论说有三性别云。从大麦种生大麦芽。大麦苗稼不生余类。如是所余当知亦尔。又余无明支及自种子乃至有支能生那落迦。各生余趣当知亦尔。即此望彼诸杂染法名定别因。又三乘性各于自乘能般涅槃。彼望清净为定别因。

论。同事因者。三性异者。瑜伽论云。同为稼穑而得成熟。非彼稼穑随阙一因而得成就。是故一切和合说为此同事因。又即彼一切从观待因至定别因名同事因 释曰。从染观待至染定别总名染法同事因也。又若清净品观待因乃至定别。彼望清净为同事因。

论。相违不相违因者。其三性者瑜伽论云。霜雹灾等诸障碍法。望彼滋稼为相违因。彼阙无障是诸滋稼不相违因 又此杂染法相违因者。谓出世间种姓具足。值佛出世演说正法。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作意。即如所说种种善法若辟若离。是杂染法不相违因 又种姓不具足不值佛出世。生诸无暇处。不亲近善士。不听闻正法。不如理作意。数习诸邪行。彼望清净为相违因。此相违因若阙若离是名清净不相违因 问大乘灭法而不待因言相违因。岂非自噬 答如疏及灯俱明与彼相违之法而作因也。亦如因明四相违因 有义破云。若言与彼相违为因令彼生等。此正相顺何名相违。今解即与当应生等诸法为因。谓彼应生由因违彼令不得生。以彼所违不生住等而为果故相违即因 详曰。理亦未可。当应生法彼既不生。即是无法。何得有法与无为因。若言以彼不生住等而为果者。既云与彼当应生法而为其因。何得以彼不生住等而为其果。乃果无因。因无果也。若言与彼应生法上不生住等。而为因故云与应生法为因者。若尔因望不生住等何名相违因。正顺彼不生等故。故从疏正。文如灯引。

疏。六相违者。枢要.义灯二处皆引。故此不云。

疏。论二处至能生因者。即菩萨地及寻伺地二处说也。

疏。准谓彼言生起因等者。亦有疏本作谁字者。今随准.谁以为两释 一者意云准彼瑜伽言生起因。是此论中生起因也。如此论中所引文是。此论既云生起因中而有业种。明知彼论生起因中有业决然 二者意云谁谓瑜伽言生起因唯是因缘。疏云此因此因缘也。疏云如此文是者释菩萨地生起不唯因缘所以。所以者何。此论释彼生起等因。释中既云生起因中而有业种。明彼生起包业无疑。不尔此论便违彼本。二释俱得当从多本。

疏。牵引因全等者。问牵引因中有非因种何得云全 答全未润故名之为全。生起全言亦准此知。

疏。余二合前以为体者。即彼和合不障碍二。

疏。若不尔者至具三缘也者。若离出体其方便中。不摄中间二缘尔者。论何不说中间二缘是能生收。论既不说能生因摄。明是增上。故知方便具摄三缘。增上即是方便摄故。

论。一者异熟果等者。问准本业经佛母品云。一切善受佛果。无明受有为生灭之果。是故善果从善因生。是故恶果从恶因生。名善不受生灭之果。唯受常佛之果。论云善恶俱招异熟岂不相违 答有释云。感三界业若善.不善。皆无明引总名无明。资粮等道有无漏善皆向佛果。非无明发总名为善。非谓无明所发福等不感三界 详曰。若资粮道有漏善法皆向佛果。十王果业在何位造。若许此位造彼业者。云何得言皆向佛果。故义有余 今者会之略为二释。一经随转随化地部。化地部言。善非有因。二据三乘无漏资粮.加行正位漏善。远近皆名佛果因也。明为缘故。无明惑本所引漏善亦名无明。故云无明感三界果。由斯不言诸余烦恼及余漏善感生灭果。若也执文不许余善感异熟果。亦应取文唯一无明能感漏果。自余烦恼皆不能招。文中唯说无明得故。此既不尔彼何则然。故知经论各据一义。并不相违。

疏。唯此一法非余皆是假说等者。略为二释。一因果同性名为一法。一法因果是实等流。非余异性是等流也。纵言等流假说之耳 二唯此报业相似一法假说等流。非自余法亦皆假说为等流也。不相似故。疏举杀生一业因果。显余善恶业报皆是假等流也。除斯以还不可假说。二解任取。

论。四士用果者。按瑜伽云。诸有一类于现法中。依止随一工巧业处起士夫用。所谓农作.商贾.事王.书画.算数.占卜等事。由此成辨诸稼穑等.财利等果名士用果。又依有宗顺正理论第十八云。士用果四。一者俱生。谓于一时更互为因力所引起。二者无间。谓次后时由前念因而所引发。如世第一而能生彼苦法智忍。三者隔越。次隔远时展转为因所引起者。如农夫等于谷麦等。四者不生。所谓涅槃。由无间道力所得故。若无间道断诸随眠所证择灭。而名离系及士用果。若不断惑但重证灭但名士用。大乘无文义同于彼。应亦无失。

疏。余心心所至一切有漏者。此意说云。辨心心所具五依处。谓无间灭至士用处。辨余色等除前三依但取后二。后二通能辨色.心果。异熟既是有漏果收。何得不依作用士用。由斯义准可依六处。

论。随顺处言至一切功能者。疏有三说 有义何以无间不得等流。答九品相望成无间缘。此果不尔。下论但云二缘得故。于中非无能引上品同性之者。依全处说故不取也。若言全无。以现望现为等流果。岂唯他识。故许者胜。若具说者依十处得 详曰。若以全缺而会文者。理亦不然。且随顺处而亦不全。所引涅槃非等流故。余处准知。故依疏断。以无间缘形对九品非定随顺。故论不取得等流果。又真等流种自相生。生自现行现行熏种。故等无间无真等流。似又不定故不取也。

论。真见处言至一切功能者。疏判七处得离系果。今以理准应八处得。既待能证方有所证。取领受处亦何爽理。下文不言观待因得离系果者。据有为果隐无为果而不言也。疏依下文故云七处。亦不相违。

论。士用处言至一切功能者。疏云十一依处得者。实根依处亦得此果。疏中脱略但言十一非疏本意。何以明者 答疏前正解士用处中而作法云。如眼根等生眼识等名法士用。所以知也。若不尔者岂疏前后不逾数纸即自[矛*牟]盾。故定脱略。既加根依合十二处 有义十三。加境界处 详曰。不取境界望彼士用之果而势疏远。故后二师明士用果而皆不许所缘缘得。

论。前七于八至相见种故者。有义两释。

同类推荐
  • 温凉盏鼓词

    温凉盏鼓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he Cavalry General

    The Cavalry Genera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善恭敬经

    善恭敬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乡饮酒礼

    乡饮酒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云峰体宗宁禅师语录

    云峰体宗宁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等下世再爱你

    等下世再爱你

    他是观音菩萨的落下的发丝而变化成人性,偷偷的来到人间,遇到了正在观音庙祈求得子的妇人,一时玩性大起,没想到降生到充满血腥味的皇宫,他的降生让天地间显现出千年难遇的七彩祥云在空中久散不去,成了众位王子心中的眼中钉,妖魔相互争抢的对象,一段注定不凡的经历,面对种种诱惑他他是否还能守住心中的纯善。
  • 通杀三国

    通杀三国

    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史书,都是由胜利者所书写的。而胜利者所书写的史书,一定是以胜利者为标准的。我们说不清历史是个怎样的故事,唱不尽那悠悠万里的过往岁月。暮然回首,却听见那曾经的绕梁余音:“仗剑纵行天下,无技何必自夸,功名过作浮华。挡者通杀,三国为尊指拈花。游子沦落他乡,威风气势不长,鞘中志向尽藏。宝剑独仗,柳绿红尘心难伤。”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穿越:爱妃别赖帐(全本)

    穿越:爱妃别赖帐(全本)

    本文简介:悲惨的是睁眼发现她穿越了!★她发现她的王爷老公居然早已有心上人,太好了!“有爱人了?行,你们幽会,我给你们把风。”像她这样通情达理的好王妃,可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了。众人眼中的淑女王妃,孰不知却是一名极品妖女。他不爱她,却不放过她,还霸道的控制她,心的碰撞,是否与爱情无关。现代女骗子,贪财,贪色,十八般武艺,骗死人不偿命。现代女骗子VS睿智邪王,是骗子骗倒了王爷,还是王爷驯服了骗子。
  • 农门商女:夫郎乖乖上榻来

    农门商女:夫郎乖乖上榻来

    看出戏,撞破头,姐穿了。梦相遇,不坑爹,坑阎王。可是为毛姐娶夫了,不是嫁人啦,这女尊时代真心伤不起。(本文一生一世一双人)
  • 仙树编年史

    仙树编年史

    如果你是一个无神论者,忽然有一天遇到了传说中的神明,并且被莫名其妙带到其他世界,你会怎么办?怀琅最先做的,是抽根烟冷静一下。......他是与鲜血冰霜同行的死亡骑士,是玩弄噬人烈焰的毁灭术士,也是掌控暗影的忍者大师,他是你,他也是我,他只是个想要自由自在过完这一生的普通人。
  • 远古圣宫

    远古圣宫

    宫羽大陆,盛行修宫。传说,每个人在九天之上都有一座宫殿,而宫士则是借助宫识感悟宫殿的所在地,引其入体、坐镇命主。林风不服命运,携圣宫体逆天崛起,杀尽一切,举世皆敌········
  • 心理咨询师临床操作手册

    心理咨询师临床操作手册

    这是一部留学日本的临床心理学专家和国内心理临床专家共同打造的力作,以其全新的视野,引领您走进最新临床心理学领域,掀开了心理临床的奥秘与实务。本书在借鉴、整理日本临床心理学的大量理论研究和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用通俗的语言和具体的案例,详细阐述心理咨询师在临床操作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涵盖了心理咨询的一般步骤和基本原则,常见的困扰和挑战的突破技巧,心理测试的方法运用,促进心理咨询师自身成长的督导方法,与精神科医生及同行的紧密合作等临床实践中的各个方面。本书是心理咨询临床工作者的极其实用的操作手册,也是大学临床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和硕士生的实习指导手册。
  • 妖魔劫殇

    妖魔劫殇

    亘古宇宙洪荒天地玄黄三分天下,妖族如同凤凰一样涅槃重生,群妖乱舞而倔起奋斗问鼎苍穷历千劫而不灭,轮回重生融入红尘了无痕迹葬神诛仙扬魔威,问苍蛮天地谁主沉浮,数千万妖魔修炼、飞仙、斩仙灵,剑走轻灵画流殇。
  • 光炎本纪

    光炎本纪

    东西文明大对决,东方修真和西方星空力量的大碰撞,以及最最神秘的力量即将降临光炎大陆,一个杀手的传奇。。。
  • 圣金刚手菩萨一百八名梵赞

    圣金刚手菩萨一百八名梵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