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52400000039

第39章

疏。此无明聚余法与此俱者。此遮外难。外难意云。不共无明恶惠不有岂唯独一。故今答云。虽无恶惠与余法俱。亦不唯已。

疏。即于无明假建立故者。此义如前第四论末八遍染中疏灯俱释。寻之可明。此不复云。

论。梵于释子起谄诳故者。按婆沙论百二十九引经说云。如佛昔在室罗筏城住誓多林。时有苾刍名曰马胜。是阿罗汉。作是思惟。诸四大种当于何位尽灭无余。烦恼系缚为欲知故入胜等持。即以定心于誓多林没于四大王众天出从定而起问彼天众。诸四大种当于何位尽灭无余等。答曰不知。如是欲界六欲天等展转相推。乃至他化自在天所被复作推梵众诸天。欲往梵世复入胜定复以定心自在宫没梵众天出从定而起还作上问。梵众咸曰。我等不知复推大梵。马胜寻问如前所问。彼大梵王处自梵众忽被马胜苾刍所问。梵王不知便矫乱答。我于此众是大梵.自在.作者.化者.生者.养者.是一切父。故知有诳。作是语已引出众外。谄言愧谢还令问佛。故知有诳。

论。然忿等十至方得生故者。有义别释前十名为有事。非是大门。疏说非也。下有漏等方第十三 详曰。若非大门此属何门。若云属前前门但明迷谛亲疏。门义全差何得属彼 又有事等自是一义。文明有事自为其门。竟违何理而见不许。不言后十。后十遍染.不善之心。随彼所遍通事无事易故不说。缘有漏等既云准上而不作法。即当第二例余门也。

疏卷第七

疏。次五字列名者。第一谓字列名所须。亦名列名。

疏。是我恶边作者。言我边者显自指己。然疏文倒。而应说云我边恶作。有本云措今从错字。故瑜伽论第十一云。又于应作.不应作事。随其所应或已曾作。或未曾作心生追悔。云何我昔应作不作。非作返作。

论。如余盖缠者。所言盖者按对法第七云。能令善品不得显了是盖义。覆蔽其心障诸善品令不转故 问于何等位障诸善法 答于乐出家位.觉正行位.止举舍位。谓于乐出家时贪欲盖为障。希求受用外境界门。于彼不欣乐故 于觉正行时嗔恚盖为障。于所犯学处同梵行者正发觉时由心嗔恚不正学故 于止举两位惛沈.睡眠.掉举.恶作盖为障。如前所说能引沉没及散乱故。于舍位疑盖为障。远离决定不能舍故 疏中所辨言中少别意同于此 问惛沈等四合为二盖其意云何 答惛沈.睡眠行相相似。睡眠复为惛沈近缘生诸烦恼故合为盖。故瑜伽论第十一云。无堪任性名惛沈。惛昧心极略性名睡眠。由此惛沉生诸烦恼随烦恼时。无余近缘如睡眠者。掉举.恶作所起处等。设处不等由掉諠动.恶作忧变相相似故合立一盖。即瑜伽云。掉举.恶作俱因亲属寻思国等昔所经事而起之也。故总结云。由前掉举与此恶作处所等故合说一盖。处所不等然如彼相腾跃諠动。今此亦是忧变之相。是故与彼杂说一盖 问止.举.舍行相云何耶 答按大论七十七云。若心掉举或恐掉举时诸可厌法作意。及彼无间心作意是名止相。若心沉没或恐沉没时诸可欣法作意。及彼心相作意是名举相。若于一向止道或于一向观道或双运转道二随烦恼所染污时。诸无功用作意及心任运转中所有作意是名舍相。

论。说随烦恼及痴分故者。按瑜伽论五十五云。随烦恼自性者。谓忿至恶作.睡眠.寻伺 又云。睡眠.恶作是痴分故皆世俗有。

论。非思惠想缠彼性故者。具如疏辨。有义复云。或彼睡眠皆应说云染不染中随一摄故。若说前因自随一不成。自说非是思惠想故。若说后因有法为因违理门故 详曰。观疏染净前后二因实无过矣。且前有法不言思惠直云睡眠。可如所责。前既标云染思惠已后因牒彼。何有过乎 又若后因全取有法可违理门。今者有法与因增减全有不同何有违论。若如所立染非染因乃非论意。如疏所明理通文顺。又睡及眠皆有染净。染净别开便成四量。疏合言二 疏名不已及如涅槃等者。若但云境无非境者。言缘名境名境便局。以名不及如涅槃等。今云意境意境乃宽。以意内证真如等故。

论。此二俱以至义类别故者。问对法第一云。寻依思依惠者。于推度.不推度位。如其次第追求行相意言分别。伺依思依惠者。于推度.不推度位。如其次第伺察行相意言分别。如是二种安.不安住所依为业。今言深推不深推者岂不相违 答会如疏.灯。

疏。所对别故者。寻.伺约彼假实相对。悔.眠据于真俗相形。故虽总假立名有别。

疏。但所对别至一切定假者。虽实有体。非胜义故得世俗名。

论。依于寻伺有染离染等者。此同瑜伽第四所说。按彼论云。此中欲界及色界初静虑。除静虑中间。若定若生名有寻有伺地。即静虑中间若定若生名无寻唯伺地。随一有情由修此故得为大梵。从第二静虑余有色界及无色界全名无寻无伺地。此中由离寻.伺欲道理说名无寻无伺地。不由不现行故。所以者何。未离欲界欲者。由教导作意差别故。于一时间亦有无寻无伺意现行。已离寻.伺欲者亦有寻.伺现行。如出彼定及生彼者。若无漏界有为定所摄初静虑。亦名有寻有伺地。依寻.伺处法缘真如为境。入此定故不由分别现行故。余如前说。

论。论说五识有寻伺故者。即瑜伽论五十六也。彼有问答。问辞疏引。答文今引云。由有寻有伺诸识种子随逐无寻无伺三摩地故。从彼起已此得现前。又此起已识现行时。复为无寻无伺三摩地种子之所随逐。是故此地非是一向无寻无伺。由彼有情于诸寻.伺以性离欲而离欲故。彼地虽名无寻无伺。此复现行亦无过失。准斯问答五识故得有寻.伺也。

疏。虽无自性至亦有寻伺者。虽复无文说彼自性即是寻伺。然对法论说彼自性即是有相。有相瑜伽说是寻.伺。以此展转而谈之者。故知五识有寻.伺矣。

论。显多由彼起。疏有二解。有义弹彼第二解云。疏说生上必寻.伺引方能起下眼等识者。岂起五识要下意引生。在下地尚用上定能引五识。如何生上要起下界寻.伺识引。未必尽理。然将起上诸地意识能引下眼识等为胜。如大菩萨岂不能以上诸地心引下五识起。故五十六云从无寻伺三摩地起已此得现前。不言更起下地心故。此论且依前后引生说。从定起此得现前。理实八地已去菩萨于诸地心具五识故。故多由言亦在生上而起下者 详曰。若许上意引下眼等。二定上意寻.伺不有。如何得云显多由起。又五十六不云出定更起下心。便证上心引下识者。此第二师而据何理云多由起。若云下地多由起者。此不为救。本通于上不会下界。若云但遮疏云必定不障有时下识引者。若尔云何引五十六不起下心以之为证。本会彼文云多由起。既以彼证不由下引。云何而能会彼文耶。复更何时而由起乎。设言余时无异因故。又云生下当用上定引五识者。引何五识。若引上地。便为自害返证他义。若引下识。下识自地串习可然。上身引下地既不同。何得相例。又菩萨例例亦未可法理合。然起下何过。岂起下识失自在义。如来事智不亲证理。岂失如来遍智义乎。又疏且对所诤以明不言一切。未可即以菩萨为例。

疏。此违定中闻声等者。详曰。深密据散多分而说。故亦无违。

论。悔但容与无明相应者 问此俱无明应唯不共。不共迷理。此迷不迷。答设尔何违 二俱有失。若不迷者何名相应。所缘异故。若言迷者而因邪见之所引生。亲义焉在 答传有三释。一云但言不共有亲迷理。非皆亲迷。二云虽邪见力之所引生。不缘见起故亦亲迷。三云悔俱无明亦是非主。由此染悔非亲迷摄 有义断云。然悔亲迷其理难见。故说不共有非亲迷。虽违论文理相顺也 详曰。夫染悔者悔修于善悔不作恶。此岂非迷苦谛理耶。虽复邪见前后引生。不缘为境。亲迷何失。无文遮故。

论。闻思位中有悔眠故者 问眠无五识何得有闻 答有二释。一云缘所受境闻说法等亦得名闻。二云眠但有思。文中总举非显眠位得名闻也。今取前释。

论。亦非如忧深求解脱故者。忧求解脱是无漏根。故通不断。故对法论第十云。未知根者谓信等五意.喜.乐.忧.舍。已知根体数亦同之。

论。若已断故非所断摄者 问不还断眠。何故唯言无学断已名非所断 答不还能缘缚未尽故不同无学。

论。说正思惟至寻求等故者。按显扬第二说为无漏及为寻也。即彼论云。二正思惟谓依正见.与彼俱行离欲思惟.无恚思惟.无害思惟。于修道中相续作意思惟诸谛。与无漏作意相应令心趣入.极趣入.寻求.极寻求 释曰。趣犹向也。入是解也。寻谓推寻。此趣.寻等各有胜劣故有极言。余文可悉。

问伺何不入八道支耶 答未见大乘所明之文。且依有宗。婆沙论九十九云。伺无彼相是故不立。复次菩提分法行相猛利。伺用微劣是故不立。复次伺用为寻所覆损故。于策正见寻用偏增。故伺不立菩提分法 有义显扬论云寻求.极寻求此即是寻。趣入.极趣入此即是伺。二种总名正思惟支。与小乘别故亦无失。又瑜伽二十九云。由此正见增上力故。所起出离无恚.无害分别思惟名正思惟。若心趣入诸所寻伺。彼唯寻思如是相状所有寻伺。若心趣入诸所言论。

论。又说彼是言说因者。对法论云。正思惟者是悔示他支。如其所证方便安立发语言故。即瑜伽云。若心趣入诸所言论亦言说因。

疏。十地第一至寻无漏者 问彼论无有正思惟言。据何说有 答彼论牒颂净觉人者。依梵论本云思惟也。疏依梵文故无有失 问经云思惟云何即证寻成无漏 答言思惟者八道支一。体即是寻。故得为证。又解脱月诸菩萨众。请金刚藏释十地义。准十地经叹菩萨德。金刚藏等八地上位。上位意识唯是无漏。解脱月等叹云净觉。净觉明知体非有漏。

疏。问既引十地至语言因故者。此难意云。言思惟者是本经颂。论家释云。何故唯叹净觉。净觉是言说因故。觉名觉观。是口言行。准其论文亦得为证。何故不引。

疏。故引不同彼但应云净思惟者。显今论家但引本经不引论释。不引论意具辨如灯 问若引本经经颂不云正思惟者是语言因。何得引之证是说因 答文虽不言理必可故。故经颂云。何故净觉人念智功德具。说诸上妙地有力不解释。既云净觉说上妙地今何不释。明知净觉即是说因。不尔如何叙有净觉责不释耶 详曰。观文察理兼论无伤。何所以者。且觉观言。若梵本有。即不应责译主加增。若梵本无。想唯识师不引此谬。取彼正论思惟之言。通证因果言说之由竟有何失。论说说因甚明著故。更思。

论。后得智至必假寻伺者。问根本智中有寻.伺耶 答无。故瑜伽论七十三云。问若思惟真如即观真如耶。设观真如即思惟真如耶。答应作四句。有思惟真如非观真如。谓以分别所摄如理作意思惟真如。但见真如相不见实真如。乃至未至正通达位。及通达后作意思惟安立真如。有观真如非思惟真如。谓通达真如时由胜义故思惟其相。有思惟真如亦观真如。谓通达后相续思惟非安立真如。有不思惟真如亦不观真如。谓离如理所引作意思惟诸相 释曰。其第二句即根本智。言非思惟。明无寻.伺 若尔云何言由胜义思惟其相 答不同加行.后得智等云非思惟。然亲证真言由胜义名思惟其相。思惟乃是能缘异名 亦如出世末那之名。非染意故不名思量。无漏正思亦名为意。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情纵六道

    情纵六道

    那一年,那一月,那一天,他终于想起了曾经一度被剑仙支配的恐惧
  • 亦龙齐天

    亦龙齐天

    该故事主要讲述一个发生在新地大陆的故事!男主角龙峰在家破人亡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奇遇和血脉,最终发现了自己家族的来历和传承,并最后达到大陆顶峰!
  • 你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

    你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

    你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首选取决于你是什么样的父母,你的态度和方法是否正确。告别兔一样的平凡,走向鹰一样的非凡!本书帮助天下的父母树立正确的教子观念,教会父母科学的教子方法。应用这些理念和方法,相信每位父母都能成为子女教育的专家。一句话,你想培养什么样的孩子,只要努力,你就可以达到你的愿望。
  • 墨如笙

    墨如笙

    早在天边,你们或许没听说过这样一个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当今分为两大国,燕国,风国,它们永远势不两立!可这燕国的圣女清如笙再一次偶然中救起了一位身份神秘的男子沐墨,在他(她)们相处过程中,清如笙爱上了沐墨,或许是他为她打伞时,或许是他温柔让人着迷的笑容时,可,正当这时,沐墨身份公开,清如笙痛苦嘶喊……这一切的使命呀!笙,对不起,这是我的使命。沐墨,从今以后我跟你势不两立。沐墨,从来觉得自己是对的,可换回来的却是她的鲜血缓缓流淌。沐墨,别回来,我爱你!我爱你。
  • 飘(下)

    飘(下)

    本书设立了名家评点、背景透视、内容梗概、妙语佳句、阅读指导五个专栏,浓缩原著精华,提炼作品主旨,给读者指导性的阅读建议。
  • 莫始起终

    莫始起终

    许莹从来没想过,从小养尊处优的自己居然可以适应现在这种不该有女人生存地位的世代,并且,竟自然而然的成为了一方霸主。但是,仍有一些谜团等待着自己去解答,身边一个银发女孩子,到底是什么支持着她活下来,并且追随者自己,他身边的男子,和她站在一起又是那么的和谐,可他们居然不是情侣,还有那个女孩子认识的各种人。还有,许莹自己身边的那只巨龙。“我不想再过着这样的日子,难道就回不去了么?”她听到了,颇有深意的望她一眼,转身走了。之后,迎来的是她深深的背叛和“时光倒流”“若琳……”“……”“若琳。”她转身,看到了像是多年未见的许莹。
  • 雪球专刊第050期:“赚钱的12种方法”

    雪球专刊第050期:“赚钱的12种方法”

    今天是2014年的最后一个周末,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年终总结时刻。今年是入市的第四个年头。经过前三年的学习积累,加上大盘的强劲表现,本年度收益率大幅超越预期。
  • 废材逆袭:商女不知亡国恨

    废材逆袭:商女不知亡国恨

    年少无知的少女一朝穿越为哪般?后宅阴暗几多许少女频被算计却屡屡得助又是为什么欢迎收看走近科学,呸!欢迎收看走进商女~p(# ̄▽ ̄#)o
  • 大国思维:破解深藏于大国的思维奥妙

    大国思维:破解深藏于大国的思维奥妙

    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家形象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中国在未来的国际格局中将会扮演怎样的角色?中国如何像宣扬的那样,成为主导世界的“英雄国家”?《大国思维》从具体的故事和新闻案例入手,没有抽象的概念,全是一些实际可感的素材和辩论性话语、直率的谈论,可谓一本呼吁“正视内政的愤懑”,“要做英雄国家”的“复兴宣言”。
  • 万年追妻:公主,你等我!

    万年追妻:公主,你等我!

    她,英国逃过来的混血儿公主,无缘无故的当上了c市的大明星。他,娱乐传媒的boss,却对她一个小小的艺人疼入骨髓。“你今生是我的人。”他霸道的对她说..因为她的母亲嫌弃沈笙没有身世。把这对鸳鸯狠狠的拆散.三年后.他左手挽着当红女星的腰,当着沈笙的面说了一句能让她跌入深谷的话。“你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