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52400000037

第37章

论。三邪见等者。谤因果等。瑜伽第七.五十五.五十八.对法第一互有不同。如瑜伽钞会 问五十八云。邪见者一切倒见皆名邪见。当知此见略有二种。除邪见外余四。一切皆名增益邪见。谤因及谤果等所有诸见皆名损减。对法第一云。四是增益。于所知境增益自性.及差别故。即邪见外余之四见。一多分是损减见。一多分者由邪分别不必损减故。一言全损。一云多分。何乃乖角 答五十八中偏指谤因果等邪见云皆损减。对法通说一切邪见。故云多分。如计释梵常恒不易为物等因。非损减故对望不同故无有失。更有异同。如二论钞会。

论。无二因论者。依宿住计如疏所明 依寻.伺者按婆沙云。二由寻.伺虚妄推求今身所更既皆能忆。前身若有彼所更事今亦应忆。既不能忆故知彼无。余如章辨 问既曰宿通何不能忆出心前事 答外道极知不逾八十。彼入时心望后出心隔五百劫故不能忆。中五百劫而无心故复何所忆。由此犹执生 问彼心虽无色身是有。岂不见耶。若云不见。便违宿住忆八事义。若许见者因彼身生。此何无因 答虽见色身不知彼身有之所因。以见不逾五百劫故。既彼身有不见因生。所以今身不以所见。即身而起 有惑者云。宿命.寻伺皆不能忆无想没后出心前事。名二无因。此由见疏答问之中而以二义。唯约无想以答前难。因致斯迷。学者应知。

论。或计自在等者。问此等邪见及我我所见戒二取。皆非六十二见所摄。岂不违经。故阿含经云。诸有沙门.婆罗门等本见.末见无数种种随意所说尽入六十二见。尽是不过。犹如巧捕鱼师以细目网覆小水上。当知池中水性之类皆入网内无逃避处 答有义解云。理实别迷四谛邪见。随应摄入全常等中。然今此论于边见中说全常等。故全常等不摄邪见。由此应知但边见者全常等摄。非全常等皆边见摄。四谛邪见在全常等。非边见故 详曰。释犹未尽。理亦难详。经云本末无数之见。入六十二。岂我我所见戒取等而非邪见。是何不明。又云。此论于边见中说全常等。此亦不然。观彼经中。四遍常等亦依边见。何得唯断论依边说。今为二释 一云六十二外余边邪见依前后际。以六十二而起执者。亦皆摄入六十二中。如四全常。经等但约依定等起。亦有不依等至起执。虽依寻伺复多差别。此等皆入四全常中。余准此知。经据此理名摄余见。此即少分一切之义。亦如四谛摄一切法。苦称众苦。余谛亦然。言摄余见。亦据同类相摄说也 二依品类以轻从重名摄一切。余见是彼六十二见见类同故。同类见中复有同异。我见即是边见之类。边依起故。邪见计彼自在常。等常边之类。虽非我后而计。于常常相似故。余准可知 二取随执何见法等即是彼类。由此二取及我我所。应皆摄入六十二中。亦如五见总名邪见。邪见类故。又轻从重如言王臣。臣亦名王。经作法中但据重说。

疏。既无边见中摄谛断文者。五十八中而有文说。但捡文者而疏略故致有斯断。故彼论云。即用如是萨迦耶见以为依止。于五趣蕴见我断常。故边执见亦迷于苦。

论。四见取等者。然准有宗但执劣法以为胜者。即名见取不唯执见及同时蕴。故俱舍论十九云。于劣谓胜名为见取。执劣为胜总名见取。理实应立见等取名。略去等言但名见取。

论。五戒禁取等者。又准有宗但执非因以为因者即名戒取。不唯执戒及同时蕴。故但舍云。于非因.道谓因.道见。一切总说名戒禁取。非解脱道妄起道执。理实应立戒禁等取名。略去等言但名戒禁取。

疏。然于一聚至言等亦得者。虽见眷属而不别计。然戒聚中见最为胜。举胜等劣而置等言亦无有失。不同小乘而立等字。

论。然有处说至名戒取者。按显扬论第一云。四见取谓于前三见及见所依蕴。计最胜上及与第一。对法第一云。谓于诸目及所依五取蕴等。随观执为最胜。为上为妙。五蕴同之 又显扬第一云。五戒禁取。谓于前诸见及所依蕴计为清净解脱出离。对法第一云。于诸戒及戒禁所依五取蕴等。随观执为清净为解脱为出离。五蕴大同。瑜伽第八大意同彼显扬等说。

论。不尔如何非灭计灭等者。按五十八云。又沙门等谓说现法涅槃论者所有邪见。又有横计诸邪解脱所有邪见。如是诸见是迷灭谛所起邪见 又云。又彼外道作如是计。我等所行若行若道是真行道。能尽能出一切诸苦。如是亦名迷道邪见。非涅槃法计为涅槃。名非胜计胜。非无漏道实非离苦。计为真道能出于苦。名非净计净。

论。如是总别等者。释如疏.灯。今助一释言贪等六名之为总。恶见开五名之为别。今双言之名为总别十烦恼也 或可。疏云若总若别意亦同此。

疏。谓要不违至我新不常者。假兴于难生下引教及世事文。

论。学现观者起如是怖等者。是八十六.对法第七二论文也。故瑜伽云。又由二缘依止无我胜解之欲。于彼涅槃由惊恐故其心退逐。一由于此欲不善串习未到究竟故。二于作意时由彼因缘念忘失故。当尔之时于诸行中了唯行智其心愚昧。数数思惟我我尔时当何所在。寻求我行微细俱行障碍而转。由此缘故彼作是思。我当不有。不作是念唯有诸行当来不有。彼由如是随逐身见为依止故。发生变易随转之识。由惊恐故于彼寂灭其心退还 释曰。虽了唯有诸行无我。由缘行心尚昧劣故。数数思惟我何所在。即思我心能为障碍。便执我无更不念言唯有诸行。故于涅槃而生惊恐 对法论云。俱生边见者断见所摄。由此见故于涅槃界。其心退转生大怖畏。谓我我今者何在耶 然疏中云八十八者。而有二义。一错六为八。二举八等六。六正所引。八中亦有断见之文。故兼言矣。举兼显正不言六也 问引证俱生对法可尔。瑜伽如何 答八十八文如灯已释。八十六者亦是俱生 何以为明 答论云寻求我行微细俱行。又云彼由如是随逐身见为依止故。故知俱生。或通二见。寻文可悉 问二论俱生为凡圣起 答俱通凡圣 若尔何故八十六云。复次为断如是惊恐。有二种法多有所作。乃至云。若已引发圣谛现观。由正见故方得出离。对法复云。今者我我何所在耶。准此瑜伽唯凡所起。对法唯圣 答瑜伽且据断凡起者 或兼断彼凡圣起者。圣谛现观其言通故 又云。由于此欲不善串习未到究竟而起惊恐。即有学圣亦未究竟起亦何失。对法言今我何在者。凡.圣作彼无我解时俱得名今 又解。瑜伽据凡。对法约圣。二解任取应更审思。

论。此十烦恼谁几相应者。诸论辨此相应不同。今略引之。五十五云。无明与一切。疑都无所有。贪.嗔不相应。此或与慢.见。谓染爱时或高举或推求。如染爱憎恚亦尔。慢之与见我更相应。谓高举时邪复推构 五十八云。五见是惠性故互不相应。自性自性不相应故。贪.恚.慢疑更相违故互不相应。贪染令心卑下。憍慢令心高举。是故贪.慢更互相违 对法第六云。贪不与嗔相应。一向相违法必不俱故。又贪不与疑相应。由惠于境不决定必无染著故。余得相应。如贪嗔亦尔。谓嗔不与贪.慢.见相应。若于此事起憎恚。即不于此生于高举及推求。与余相应如理应知。慢不与嗔.疑相应。无明有二。相应.不共。不共不与嗔.疑相应。疑不与贪.慢.见相应。会如此论及疏。故不重云。

论疑遮顺等者。苦.集由是因依处故有情染著。疑有不嗔灭.道是彼怖畏处故有情不爱。疑有便恚。疑无翻此理可准知。

论。此与三见或得相应等者。有义分别身.边二见而与嗔俱。由俱生者唯无记性嗔唯不善故非彼俱。论云苦蕴但于善趣有苦受俱名有苦蕴。疏说苦处又通二见。此定不然 详曰。乍观疏文诚如所存。细寻其理理即无违 无违理何 答有苦之处即名苦处。谁云要在三涂苦处 又下二见五受俱门。初师三涂有分别惑。今依彼说亦不相违 此通下言显此论中明极苦处通有分别.俱生二惑故指如下。非说俱生.分别二见皆与嗔俱。由此苦处分别二见嗔俱无妨。若不尔者更有何义云如下耶。

论。五识唯三等者。问称量.推求五识无有说见慢无。第七应尔 答称量解慢七同五无 所恃慢生故七许有。见义准知 问五见断惑六引得生。慢等由他五亦应起 答行不违.违故起.不起。

论。贪嗔痴三至五受俱者。五十九中。分别贪等乐等相应别别作法。即此论云贪会违缘嗔遇顺境略已摄彼。余准可寻。故不引也。

论。欲无苦等者。有义简萨婆多欲疑唯忧。故显宗二十七云。何缘二疑俱不决定而上得与喜.乐相应。非欲界疑与喜俱起。以诸烦恼在离欲地。虽不决定亦不忧灭。虽坏疑网无痴情怡。如在人间求得所爱。虽多劳倦而生乐想。疏说上界不如欲疑有喜受者。欲似不得此中文意。上地何故不与喜俱 详曰。疏意说云疑无苦果方与喜俱。上无此疑。由上无造彼恶行故。故疑苦无方喜俱者。但在欲界不障上界疑得喜俱。下粗相中疏言上界疑有喜故。自义既立他计便遮。不言成矣。此自不得疏之本意。非疏不得论之意也。

论。二取至忧相应者。五十九云。见取.戒取取彼见故。随其所应如彼相应者。如彼身.边二见相应所有受说。

论。此依实义等者 问所依教何。何意须有粗.细二说 答委曲而谈名为实义。即五十九。梗概而说名为粗相。即五十五.对法第七。故五十九结十烦恼受相应云。先辨烦恼诸根相应。但约粗相道理建立。令初行者解无乱故。今即约巨细道理建立。令之行者了自他身种种行解差别转故。

论。贪痴俱乐等者。对法具明。大意疏中而以牒讫。然明意识舍相应云。在意识身舍相应者。在一切处于相续未位 释曰。由乐.喜.舍通第六识。六识乐.喜未位之时而亦有舍。故云一切未位等也 又云。疑于欲界非喜相应者。不决定心若未息灭喜不生故 又云。何故烦恼皆舍相应。以一切烦恼随中庸位方息没故。所以者何。烦恼生起展转相续渐渐微薄势力将尽随处中位。于此位中必舍相应。

论。当知俱生身边二见等者 问何以知然 答按五十八云。复次俱生萨迦耶见唯无记性。数现行故。非极损恼自他处故。彼虽不说俱生边见。理同我见亦无记性。

疏。若如后解至体有九品故者。此有二意。一显后非。如色界等烦恼无记。体有九品九品别断。我见九品何一品除。除既一品明无九类 二明后是。如上界惑体虽无记得有九品。我见九品亦复何违。又今疏断且随一相。疏上下文皆以九品为类说也。

疏。无有染污至方自在故者。必无欲染第九品在。能入根本起未至惑。要欲染尽入根本定。方容起彼未至惑也。

疏。由是至亦不能起者。不能起彼未至定惑 问得本定已未至定惑为实起不 答有两释。一许得起 若尔何故六十二。云下地诸法若生上地不现在前 答异地不尔。同地容起。未至亦是初禅摄故。又下地身得初根本起未至惑亦复无违 二不得起。无所须故。得胜舍劣故 若尔毕竟无有起义何用有为 答如三无色得有见道无漏第八余九地有。虽无起义地法得有。此亦应然。任情取舍。然多许起。

疏。唯定非生烦恼等者。润生时起名生烦恼。惑生彼地所起之者亦名生惑。非今所说。除此余时但缘定起皆名定生。如遍常见因定后起名定烦恼。余准此知 然疏说云。如遍常者。乍观似证生烦恼也。理证定惑。

论。诸有漏道虽不能伏分别惑等者 问下第九云。资粮.加行能伏分别。二位岂非有漏道耶 答后约菩萨。今据二乘.及外道等 有义二释。初义同前。二云后据理观。今依事观。有漏六行名为事观。观无我等名为理观。又分别惑有迷事者。世道亦伏。能障定故。论约迷理说不伏言。若不伏者俱生应然。俱迷事故。若见事惑见理惑引故不伏者。应修事惑修理惑引同彼不伏。又见事惑散乱粗动逾于俱生。障定应胜。何乃不伏。故知论中且据迷理言不伏也。

祥曰。理恐未然。修惑为例有相符失。故瑜伽论五十八云。若诸异生离欲界欲惑色界欲。但由修道无有见道。彼于欲界得离欲时。贪欲.嗔恚.及彼随法邻近憍慢。若诸烦恼相应无明。不现行故皆说名断。唯言贪等邻近之法异生断之。不说见等邻近之法彼亦能断。故知世道不能伏彼迷理所引所有事惑。不尔何意瑜伽不说。修道既然见惑定尔。岂不相符。然审详诸。

疏。今解亦断等者。有义难云。未伏说断。次第之人应于见道亦断彼故。亦不可说先伏助伴。论说俱生微细难断修道位方除。说见道除理将未可。由彼微细不障见故。而自救云。次第之人道依未至。由道劣故不能断修。超越之人根本入故。云随所伏皆能永断 详曰。若以未至而以释难恐未除。次第不还能依未至断修惑故。若云我依见道说者。菩萨见道依根本定亦应断修。若云但据小圣说者。超初果人欲六品惑应不能除。依未至故。若云曾伏故能断者。此即由伏.不伏有殊。何关根本.未至依别。由斯伴伏见断何失。论云修除据次第者。然依定叙其理亦通。据伴以明而为胜也。思可知矣。

疏。若尔见惑至为起不起者。义灯第六心相起中叙有两释。今观瑜伽五十八文应许得起。故彼论云。由彼诸惑住此身中。从定起已有时现行。非生上者彼复现起 释曰。彼前未断见道之惑。身在下地而得起之。若生上已。下地见惑而不起也。准斯文意许起应善更思。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两百年后

    两百年后

    宇宙异物撞击地球魔兽横行异能出世教廷重现古武复苏这一切的背后,是一场怎样的阴谋
  • 白墙

    白墙

    本书讲的是一个旷代奇商经商抗倭的传奇故事,作品融入了一些武侠和喜剧小说的因素,基于小说创作的原则,笔者都做了艺术加工,使其更切合于我们的故事,而非历史原貌,有好史者,相信可以从小说中读出历史中对应的人物与事件,这里,笔者就不一一指明,留待读者自己去发现或者质疑,毕竟,这也是读书的乐趣之一。主人公临变不惊,智慧超群,固然是人物的魅力所在,但笔者着力刻画这个人物,其意并不在此,最重要的,是想突显人物的内在品质,即诚和义,经商以诚,做人以义,诚为根本,由诚至义,乃至为国为民的大义!商人固然以逐利为其本职,然而,能够超越利益,才能达成其自身的人格完满。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留足悬念,同样精彩!
  • 叱咤霸途

    叱咤霸途

    这必将是一个属于英雄骄子武者的大时代。这也是一个普通人只能仰视的时代。大浪过后金石现,必将有一人顺天而应脱颖而出,引领人类走向更加繁荣昌盛的大时代!一切邪恶势力,跳梁小丑都将死去,没有人能够阻击云峰前进的脚步,天命不可违。
  • 神话行

    神话行

    ☆伴神话同行,一锅煮上古;与恐龙共舞,猛火烹洪荒!☆☆玄幻版远古神话,搞笑版原始社会画卷,小说版山海经,神话版镜花缘。☆仙侠玄幻宗神话,开辟鸿蒙启滥觞。屈子问天抒心意,海纪山经远流芳。镜花聊斋怪异显,封神西游仙佛昌。无知无畏来凑兴,有色有声谱洪荒。千奇百怪人各异,五花八门兽如洋。波澜壮阔历百战,光怪陆离闯四方。恐龙低俯霸王首,修道求仙称帝皇。勇斗星寇走天际,薪火相传后世扬。
  • 逆天修神:妖孽魔君爱专宠

    逆天修神:妖孽魔君爱专宠

    踏入轮回,究竟为何而来?一世情缘,又是为谁而钟?匡扶正义,却备受阴谋陷害。四面楚歌,谁又将与我患难与共。规则,被我打破!信念,唤我入魔!昔日亲人形同陌路,踏血归来!傲视黄泉!我命由我不由天!若修仙道,必修人道!既然天道不公,我便逆了这天!既然人道无情,我便永不为人!仙又何妨,人又何妨,你一心想要成人!而我,只想成神!!
  • 太极真人杂丹药方

    太极真人杂丹药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护花武师

    护花武师

    在人人立志成为一名“护国武师”的世界里,琅琊,一名身负绝密功法的青年,为了赚钱供养女朋友上大学,成为了一名天天被一群暴力美女武师蹂躏,陪一群暴力美女武师贴身陪练的“护花武师”。
  • 时间系谱

    时间系谱

    在不同的世界点与时间洪流中找寻本该属于自己的一切。
  • 若许一世,为何负情

    若许一世,为何负情

    她是他买来的,被买来的她只能默默地服侍他,他只当她是个玩具,并没有太多的在意,然而在一次又一次的事件中,他们好像互相爱上了对方,可是谁都没有说出来,一次又一次的陷害,一次次的拯救,谁先会对谁把爱说出来呢?想要知道更多的进来看看吧.
  • 爆宠小萌后

    爆宠小萌后

    东曜王朝黄金血脉的王,有着让人发指的洁癖。他无法忍受任何人在自己三丈以内的地方。时空管理局的观察员们十分忧虑:东曜王生人勿近,这么下去,后宫妃子名存实亡,东曜王朝后继谁人?历史的错漏在不知不觉中,越来越大……就在这个时候,某个不应该出现在这个时代的家伙,穿越而来。这个懵懂迷糊的小丫头,竟然是东曜王唯一不排斥的女人!观察员们纠结了,抓狂了,痛苦了。对于这个莫名穿越而来的女子——他们到底应该顺应历史,给予她人道毁灭?还是任由她填补历史的错漏,成为东曜王唯一的皇后?【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