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52400000027

第27章

于中有中灭者。此若不灭无生有故 于母胎中等者。谓此灭时于母胎中有异熟识与其赤.白同一安.危令相和杂成羯罗蓝。释曰识与赤.白损益共俱和杂成身 若即意识者。谓此若非阿赖耶识 既和合已者。谓受生已 依止此识者。依异熟识。释曰细意识也 有意识转者。有别转识。谓与信等.贪等相应。乐苦受俱分别意识后后位转。释曰三性三受并皆易了。从初受生乃至老时。此分别意展转而起。故言后后位转 有二意识转等者。谓异熟体有情本事。不待今时加行而转无记意识。及可了知所缘行相乐.苦受等相应意识。是二意识。释曰。异熟识者即细意识。可了知识。即粗意识 应一身中一时而转。然不应许。经相违故。如是颂言。无处无容非前非后同身同类二识并生。释曰。外人救云。二并何违。故引经难。经意说云。无受身处。无容道理。非约前后。同一身中同类二识一时并生 又不应许此二是一。自性别故。释曰。外又救云。此之二识体同义分。其体是一亦不违经无同类并。故今破云。自性别故如眼等五识 又异熟识不应间断。结相续已后应余处更结生故。释曰。外又救云。和合意识别生意识前后间起。亦不违经无同类并。故复破云。和合识体许是异熟。若间生者体便间断。若尔后续应名更生。故量破云。和合意识不应间生。许是异熟故。犹如报色 又异熟体唯恒相续更无异趣。释曰。外复救云。何妨报色不断。异熟心断。复此破云。因同于前。命根为喻。逐难粗释。余易不论。

疏。又若从此没至定不可得者。此无著文 无性释云。如是已辨于欲界中若离阿赖耶识结生相续不成。于色.无色亦不得成今当显示。若从此没等者。是欲界死上生时义。由非等引等者。谓与彼地贪定味等烦恼相应 释曰。于上二界缘定起爱方得润生 离异熟识余种子体定不可得者。非欲廛没心有彼种子体。生灭不俱故 释曰。而外救云。于彼欲廛没心之中。有彼定地染心种子。故有斯破。定散二心不俱生故。不成熏习故。下心中无上染种 又云。非定地生心为彼种子体。即于一心种有种性不相应故 释曰。外又救云。即定生心为彼种体。故此破云。种者是因。有种是果。此果含种故名有种。于生刹那因果俱有理不相应。虽大乘宗因果俱有。就彼宗难亦不相违 又云。非余生中先所获得色廛等心为种子体。持彼熏习余识无故 释曰。外又救云。过去生中得色界心为彼种子斯有何失故牒非之。汝无能持彼种之识。何有所持种子体耶 又云。非色相续为种子体无因缘故 释云。外又救云。过去熏习依色根中为今时种。复叙斥云。无因缘言而有三释。一下界根非上心因。二下色中无上地种。三持种者体必所熏。色根无彼所熏因缘。故无彼种。言因缘者即道理也。

论。异类法后至亦应无因者。无著论文具如疏引 无性解云。即无色界无漏心生世间心灭。彼趣所摄异熟无故。不由功用自然应得无余涅槃。能治现前一切所治皆永断故 又释灭二趣等云。生第一有欲断彼地诸烦恼时。想微劣故自地无道。无所有处地明利故起彼无漏心现在前。尔时二趣俱应灭离。谓第一有.无所有处二趣灭离。尔时有情应成死灭。二趣所依俱无有故。非无漏法是趣所摄。是不系故。对治趣故 问准摄论难灭二趣失。此论乃责后起无因。二论既殊。何得引彼而证于此 答扬文废旨似乎泾.渭。取理长披诚同水乳。彼论本意责无本识善染无种。无种即是无因异名。乘斯便责灭离二趣。故本论云。复次生无色界若离一切种子异熟识染污.善心应无种子。染污.善心应无依持。次下方责应灭二趣。故知两论实乃同也。取证无失。

疏。且复业中者。论中前来双破果.业。下唯斥业而废于果。故云且复生起下文。

论。又行缘识应不得成等者。无性摄论如灯具辨 世亲释云。业为缘识不相应者。谓福.非福.及不动行生已谢灭。若不信有阿赖耶识当于何处安立熏习。如六识身不能任持所有熏习 释曰。明赖耶无无持种识。即行熏识名缘不成 问经部识支克体取何 答依二摄论相传三释。一云三业所熏能持种识以为识支。二云所持业种以为识支。三云能持种识及所持种皆为识支。或说结生染识亦是 有义断云。虽有三释唯取种子为识支者以之为正。然同大乘取名言种为识支者以为正。故俱舍论说同类因所行与等流果功能将为识支正相当故 详曰。若唯种者即第二释。此论下云。业种为识非克实体。云何断言同大乘正。若言取彼第三释者。第三既取能所二持。云何断言唯种正耶。进退有违恐笔误也。又依俱舍似有种义。若依摄论种相难明。故无性云。谓行为缘贪等俱生眼等诸识许为识支 又云。许续生识为识支者。此亦不然。按斯两文牒彼宗计。识支但现。世亲亦现。文如前引 今应说云。据大小乘合为三释。依无性论二文不同即为两释。并依现说。准俱舍文。复为一释。但依种说。文如上引 或为四释第四通取种.现为支。如世亲论文言总故义可通也。文如前云。审观可悉。

论。时分悬隔等者。有助论主更难彼云。欲.色界有色。行感可名缘。无色界色无。如何云感色。

疏。色果在未来至八万劫等者。问纵果未来何得去因许多劫耶 答若生报业果未必遥。若后报业果远何感。如受非想八万劫已后方受彼人趣等报。报望昔因隔八万劫岂匪远耶 问生报之业如谤灭等。果既不遥应名行缘 答略为二释。一但言悬故不得为缘。非许近者即成缘义。遮他论故。二纵生报业因果异世。道理疏远。亦名悬隔。纵无其远有隔非缘。第二释善 若尔自宗如何 答有所感识斯有何过。

疏。如外法等非异熟因者。举喻释成。既汝行支由悬隔故不能感果。应同外法不得名为异熟之因。

论。此不成故后亦不成者。按无性云。取为缘有亦不相应者。谓熏习位诸业种子。异熟现前转名为有。或复转得生果功能故说名有。行所熏识若不成就。何处安立彼业种子。而复得言生果现前转名为有。释谓异熟果将现前故名现前也。或因现前有感果能。势力成熟而异前位名为异熟 问邻次相望缘亦不成。何意越言取缘于有 答摄论意明业染之义。有有业种。余支不然。故不明也 或举前后以示方隅。前释为正。

疏。非但说所缘而无依等者。非以颂文但说第八有所缘境不说所依。即云第八无所依法。理实有故。不说所以如疏具云。

疏。意名无有义者。疏主取彼明意文意以为其句。非彼论中有此全语。故彼论中广明其意而立理云。谓若不说有染污意。于一切时义不符顺 疏云无有即牒彼论不说有意 义即牒彼义不符顺 心体第三。如前具引。

疏。又若无七至依八现种者。此据护法五必依七。由下具明此不显说。

疏。依瑜伽至说无量名等者。按彼论云。问诸心.心法凡有几种差别名耶。答有众多名。谓有所缘.相应.有行.有所依等无量差别。问何故眼等亦有境界。而但说彼名有所缘。非眼等耶。答由彼眼等离所取境亦得生起。心与心法则不如是。问何故名相应。答由事.处.时.所作等故。问何名有行。答于一切所缘作无量种差别行相转故。

释同缘一质相虽相似。见行各殊。名差别转 问何故名有所依。答由一种类托众所依差别转故。虽有为法无无依者。然非此中所说依义。唯恒所依为此量故 释有两家。一云如一眼识托三根生。谓眼等一.次第灭意.及以末那。虽有为下而释伏难。难意可知。今约根依色非依根。所以不得名有所依。二云相应王.所名一种类。如眼王.所同托眼根 详曰。二互不足。前家阙释种类之言。明众所依理亦不尽。后家不辨众所依义。今者应云。如眼等识俱有依根总有四种。谓同境.分别.染净.根本。如此论中护法所说。以依非一名众所依。论意唯依俱有根说。不得取彼无间灭依显心王.所。简彼色等名一种类 问七.八二识依何言众 答从多而说 或彼心所依亦名众。众非一义。兼自心王依成二故。王.所同类。故总合言托众所依。

疏。然彼言所依总有三种等者。彼瑜伽第一.及唯识论由隔所引。五十五后故言彼也。乍观似彼五十五文 问心.心所起三依恒定。何得说云三中合说不恒不定 答略为两释。一云依下诸师释俱有依。除护法外有通恒定不恒不定名为所依。非据因缘.及等无间有不恒等。二云依下正义具四义者方名所依。等无间缘阙决定等。无时不依名为决定虽由之生世既不同。不得名为无时不依 又云恒者俱转之义。既是过去恒义便无。其因缘依有不恒定。如现熏种是种因缘。然后现无而种不绝。故非恒定。亦非所依。疏总相谈不恒不定。亦无有失。二义俱得后释顺疏 有义斥疏恒不等已自会五十五.及唯识云。故但应言依有二种。谓种及现。瑜伽且依现行者说。现依有二。俱有.无间。彼论且约俱有依说。但由言略无别所由。此论具明通举三种 详曰。疏之所云恒不恒等。如前两释过亦无有。断言依二恐乃雷同。此论.彼论皆言所依不言依故。若言依者一切皆许种.现皆是。更何须会。若言依与所依无异。岂不违下护法所明。由此故知伽五十五正明所依。此论真.假而兼说也。不可以彼广略会之。

疏。现望种子应无此依者。现行熏种虽是种依体既是现。故不得名为种子也。若言因缘理即可摄。有疏本云。种望种子种字误也。何以知者。答后种既托前种而起。何得云无。故知误也 有义弹云。非但此论说心.心所名有所依。彼瑜伽论亦说眼等识有三种所依。既彼此论皆说心等名有所依。不说种子能有所依。名种子依有何过失。此中不欲释因缘故。故下广文言种依也。如增上缘依非摄一切增上缘尽此亦应尔。不摄一切因缘因缘尽也 详曰。虽本欲明心等所依。及列释中据宽立号。何以明者。即此论云。诸有为法皆托此依。故知据遍。若唯约心。何不说云诸心.心所皆托此依言诸有为。又疏若云三依一一摄因缘尽。可如所责。但云初依依宽立号。何得以彼增上缘例。故知疏断实无其咎。

疏。若尔俱时至王是所依者。此问答意种.现俱时非增上缘置增上简。同时心所既是增上。更无别简应得名为增上缘依 夫俱有依要有主义。所既非主不简无失 有义弹云。此亦不然。由俱有名有前滥故说增上言者。根种望现业种子等及扶根尘等应是此依。既同有滥如何偏责。故于尊教不应显失 详曰。滥有亲疏。亲难辨故可须简之。疏者易知不假分别。故下净月种.现相例为俱有也。又疏但明两俱宽狡对望有差。何处有显慈尊过处构虚指斥。

疏。唯种相似者。唯现俱种似俱有依。所等不似。增上缘言故简种也。

疏。故复简之如下当辨者。下净月云。既许现识以种为依等文是也。

疏。设如小乘至无增上者。问若依自义三依并无。既假同他。何但有二。俱舍颂云。心.心所由四。二定但由三。三者四中除所缘缘。故不唯二 答非增上缘皆俱有依。虽有增上无俱有依亦无失也 问不相应据自三无。何故前云诸有为法皆托此因。岂不相应非有为耶 答有义依他实法而得生故说从因生。非别生也 详曰。或依有法多分而言。

论。无种已生集论说故者。按对法云。无种已生者。谓最后蕴。释无种已生是本论也。谓最后蕴是释论也。今难陀师取彼论意以之为证。彼意云何。难陀释云。二乘无学邻无余心名最后蕴。生此蕴种已入过去名为无种。所生法在。名为已生。既因已灭而果现在。明知因果时必不同。

疏。此中文略者。不引彼释最后蕴文故称略也。

疏。今释家取以为证者。即难陀师名为释家。取彼论意以为证也。

疏。或有眼非眼界等者。如灯第一。故不引也。

疏。此前后俱者。前后体有名为俱有。非俱时有名俱有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好句好段大全集(优秀小学生必读)

    好句好段大全集(优秀小学生必读)

    本书针对小学生作文中最常见的内容,将精彩的好句子好段落进行科学、系统地归纳,既为小学生进行写作实践提供急需的素材,又助其在借鉴经典句段中升华思想;既为其寻找到了一位常伴身旁的良师益友,又能激发其创新灵感,进入迷人的作文世界。
  • 万年迷坑

    万年迷坑

    世界在崩坏着。那些在时间长河里沉淀的历史文化,都将被一一解读。不停地追逐谜团,不停地去认知这个世界。尽头到底是什么?地球文明之旅,一起来开启我们想要知道的一切答案吧!
  • 我俩情缘吧

    我俩情缘吧

    我看你挺合我胃口的,不如我俩~~呵呵,讨厌~~你懂得……
  • 魑魅之刑

    魑魅之刑

    世间百态,在世间的洪流里只是一页页篇章。而我的篇章续写的是一段不一样的体验和传奇。————浑浑噩噩中醒来,雷鸣发现自己处在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身体被赋予了能力的同时,一场血雨腥风的战争即将到来。爱情丶友情丶背叛充斥其中,一切只是为了存活下去,许下最后的愿望。
  • 爱在大雪落尽前

    爱在大雪落尽前

    『本文为短篇言情』他是王,心里装的都是他的后;她是他的后,心里装的都是对他的仇。“濮阳魅,何时你才能用心看孤一眼”“王上,魅儿爱上您,没有万劫不复”我爱你,多幸运,多不容易。握住思念的红线,纵然天各一方,终老总会相见。
  • 天道风云录

    天道风云录

    一剑出清晨,红日照真身。万般世俗事,已随昨夜归。青山浮白雾,早霞迎秋水。今日红尘客,何时得道心。本书谋略,人生,修行,爱情,战争,斗法,搞笑,哲学,文化等等皆有,故事很精彩,反正是好书,欢迎阅读!心剑证道惟一群:116479484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折戟沉沙

    折戟沉沙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物离乡贵,人离乡贱,更何况是穿越?别人穿越都是虎躯一震,王霸之气一测漏,美女江山尽入囊中,再不济也有漫天神仙指点,最差也送神器什么的。主角王焕,穿越之后没有虎躯,也没有王霸之气,而是穿越到汉末,变成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婴儿,重走人生路。作为一个艺术生,穿越重生在汉末,白手起家造豪车,招兵买马征战天下。
  • TFBOYS之蒲公英的爱恋

    TFBOYS之蒲公英的爱恋

    在一个意外的学习之旅中,三位少女爱上了三位少年,三位少年也爱上了三位少女,他们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敬请期待吧!
  • 武至巅峰之神武通灵

    武至巅峰之神武通灵

    这是一个属于武者的世界,最不缺少的就是强者。叶飞,生在了这个大陆,却在远离纷扰的黑若镇的孤儿院长到了十四岁。从未接触武道,却是天赋异禀。知道海怪侵袭打破了这个小镇的宁静,也夺走了叶飞唯一的亲人。终于觉醒了体内沉睡力量的叶飞意识到了弱小便是罪过,从此踏上成为强者的道路。天纵奇才的体质,以及沉睡在体内的通灵之力,再加上高人的指导?好吧,足够他成为强者了什么,还不够?还要打灵兽,通灵炼魂,合成高级丹药?那他只有称霸这片大陆百战成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