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火阑珊,七夕夜,明月佳人,相会时。
这一天,官府会解放宵禁,彻夜百姓欢乐。
满街的各色花灯,在薄暮中点亮,流经城内的小河上,点点祈福的荷花灯,渐渐连成一片,几条华贵的画舫在河上摇曳,带过阵阵琴瑟欢笑之声。
七夕之夜,最热闹的就属月老祠了。
祠堂外的情缘树上挂满了红线,红线两端是两个小小的精致木牌,分别刻着情人的名字,相约相守,生生世世。
在这息壤的人群中,忽然,出现一个奇怪的组合。
三个男子,随着拥挤的人群向月老祠赶去。
前面的两个清秀小生,一个是富家少爷,一个是跟班小书童,他们对庙会的一切都十分的激动,如出笼的鸟儿一般,而后面的男子一身黑衣,面容硬朗,紧随其后,时时警惕。
“郡主……哦,不,少爷。”
“再叫错,小心我罚你哦!”俊美少年用折扇轻敲下小书童的头。
“是是是,少爷,请您移驾月老祠,听好多人说,好像一会儿有烟火呢。”跟班小书童,马上狗腿地提议道。
“好,那本少爷就勉为其难吧。”
说罢,手摇折扇,翩然而去,在茫茫的人海中,是那样的绝世而独立。
只是这样的风姿,却只为有心之人看到。
远处的楼阁之上,一白衣男子,墨发及腰,腰配暗纹腾龙祥云之玉,本应翩然若仙人,却因嘴角的一抹忍俊不禁笑意,完全破功了。
身边的亲随萧莫,不由得惊奇,主子往往处事不惊,会因什么事这么高兴?难道?
看来,这个七夕之夜,也尽了其意了。
而正当此时,御书房门前。
“萧明,怎么?连我也不能进去么?”
兰宁王看着面前这个,当初自己亲自为圣上,从万名高手中选出的最衷心的护卫,不想今日,他早已不是当初的那个小子了,对主子的忠诚,让他把他的恩师也拦在了门外。
“是的,兰宁王殿下,圣上为您留下锦囊一只。”
说罢,现在虽身为皇帝亲卫长的萧明,还是俯身,恭恭敬敬地将一个紫色的锦囊双手奉上。
宁兰王接过,细看之下,一阵惊奇,这不是……
宁兰王猛然回忆起,三年前,在御花园荷花池之上的小亭中。
还记得,那是三年前,我与义兄相识相知的第十年,刚刚被初登皇位的他,正是封为兰宁王。
皇宫御花园荷花池之上的小亭中,皇上知我不喜夜宴的约束,特意单独摆下美酒,与我月下小酌。
突然,义兄突然一笑。
“义弟,今日为兄与你只谈风月,免了一切俗礼,还与你分享这私藏的美酒,你拿什么答谢我呢。”
“什么?”我惊愕。这御酒义兄你不是有好多么?
岂料,他却突然指向我腰间的锦囊。
“不如将你这锦囊送给我吧。”
我还记得,那锦囊是芙儿为我亲自做的,暗紫色锦囊上,还用失传已久的秘法,绣出了栩栩如生的兰花,为此她还不辞辛苦,去求了有“第一绣娘”之称的梅傲雪。
“义兄,可不可以选别的,君子不夺人所爱。”我无奈,要是小丫头知道,又该不理我了。
可是,往往通情达理的他,今日却不要别的。
我当时奇怪又愧疚地摘取了锦囊,“赠”与他。
奇怪的是,义兄为何偏偏要了芙儿给我的锦囊,愧疚的是,我不知如何对小丫头交代。
最后,小丫头还是好一阵子不理我。
但是,在那不久之后,偶然一次与义兄提及此事。
“噢~既然,朕惹了芙儿不快,那朕就补偿她一下吧。”
第二天,雷厉风行的皇帝义兄便降旨了。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封,宁兰王之妹——宁芙,为——芙蓉郡主,赏……赐……即刻进宫谢恩……钦此。”
没想到,在这个七夕之夜,他竟把这锦囊还我了。
也不怪我没想到,因为当年,芙儿只是个活泼天真的小女孩罢了。
而今年,是芙儿的笄礼①之年啊。
怎么办?芙儿,哥哥怎能让你避开宫廷呢?
宁兰王朝服中的手,情不自禁地抓紧了那锦囊,大步走出了皇宫。
——
①笄礼,中国古代女子成年时举行的仪礼。周代礼俗,女子年过15,如已许嫁,便得举行笄礼,将发辫盘至头顶,用簪子插住,以示成年及身有所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