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48000000006

第6章

此第八识自性微细。故以作用而显示之。颂中初半显第八识为因缘用。后半显与流转还灭作依持用。界是因义。即种子识无始时来展转相续亲生诸法故名为因。依是缘义。即执持识无始时来与一切法等为依止故名为缘。谓能执持诸种子故与现行法为所依故即变为彼及为彼依。变为彼者谓变为器及有根身。为彼依者谓与转识作所依止。以能执受五色根故眼等五识依之而转。又与末那为依止故第六意识依之而转。末那意识转识摄故如眼等识依俱有根。第八理应是识性故亦以第七为俱有依。是谓此识为因缘用。由此有者由有此识。有诸趣者有善恶趣。谓由有此第八识故执持一切顺流转法令诸有情流转生死。虽惑业生皆是流转。而趣是果胜故偏说。或诸趣言通能所趣。诸趣资具亦得趣名。诸惑业生皆依此识。是与流转作依持用。及涅槃证得者由有此识故有涅槃证得。谓由有此第八识故。执持一切顺还灭法令修行者证得涅槃。此中但说能证得道。涅槃不依此识有故。或此但说所证涅槃。是修行者正所求故。或此双说涅槃与道。俱是还灭品类摄故。谓涅槃言显所证灭。后证得言显能得道。由能断道断所断惑究竟尽位证得涅槃。能所断证皆依此识。是与还灭作依持用。又此颂中初句显示此识自性无始恒有。后三显与杂染清净二法总别为所依止。杂染法者谓苦集谛。即所能趣生及业惑。清净法者谓灭道谛。即所能证涅槃及道。彼二皆依此识而有。依转识等理不成故。或复初句显此识体无始相续。后三显与三种自性为所依止。谓依他起遍计所执圆成实性。如次应知。今此颂中诸所说义离第八识皆不得有。即彼经中复作是说。

由摄藏诸法  一切种子识

故名阿赖耶  胜者我开示

由此本识具诸种子故能摄藏诸杂染法。依斯建立阿赖耶名。非如胜性转为大等。种子与果体非一故。能依所依俱生灭故。与杂染法互相摄藏。亦为有情执藏为我。故说此识名阿赖耶。已入见道诸菩萨众得真现观名为胜者。彼能证解阿赖耶识。故我世尊正为开示。或诸菩萨皆名胜者。虽见道前未能证解阿赖耶识。而能信解求彼转依。故亦为说。非诸转识有如是义。解深密经亦作是说。

阿陀那识甚深细  一切种子如瀑流

我于凡愚不开演  恐彼分别执为我

以能执持诸法种子。及能执受色根依处。亦能执取结生相续。故说此识名阿陀那。无性有情不能穷底故说甚深。趣寂种性不能通达故名甚细。是一切法真实种子。缘击便生转识波浪恒无间断犹如瀑流。凡即无性。愚即趣寂。恐彼于此起分别执堕诸恶趣障生圣道。故我世尊不为开演。唯第八识有如是相。入楞伽经亦作是说。

如海遇风缘  起种种波浪

现前作用转  无有间断时

藏识海亦然  境等风所击

恒起诸识浪  现前作用转

眼等诸识无如大海恒相续转起诸识浪。故知别有第八识性。此等无量大乘经中。皆别说有此第八识。诸大乘经皆顺无我违数取趣。弃背流转趣向还灭。赞佛法僧毁诸外道。表蕴等法遮胜性等。乐大乘者许能显示无颠倒理契经摄故。如增壹等至教量摄。又圣慈氏以七种因证大乘经真是佛说。一先不记故。若大乘经佛灭度后有余为坏正法故说。何故世尊非如当起诸可怖事先预记别。二本俱行故。大小乘教本来俱行。宁知大乘独非佛说。三非余境故。大乘所说广大甚深非外道等思量境界。彼经论中曾所未说。设为彼说亦不信受。故大乘经非非佛说。四应极成故。若谓大乘是余佛说非今佛语。则大乘教是佛所说其理极成。五有无有故。若有大乘即应信此诸大乘教是佛所说。离此大乘不可得故。若无大乘声闻乘教亦应非有。以离大乘决定无有得成佛义。谁出于世说声闻乘。故声闻乘是佛所说。非大乘教不应正理。六能对治故。依大乘经勤修行者皆能引得无分别智。能正对治一切烦恼。故应信此是佛所说。七义异文故。大乘所说意趣甚深。不可随文而取其义便生诽谤谓非佛语。是故大乘真是佛说。如庄严论颂此义言。

先不记俱行  非余所行境

极成有无有  对治异文故

余部经中亦密意说阿赖耶识有别自性。谓大众部阿笈摩中密意说此名根本识。是眼识等所依止故。譬如树根是茎等本。非眼等识有如是义。上坐部经分别论者俱密意说此名有分识。有谓三有。分是因义唯此恒遍为三有因。化地部说此名穷生死蕴。离第八识无别蕴法穷生死际无间断时。谓无色界诸色间断。无想天等余心等灭。不相应行离色心等无别自体。已极成故。唯此识名穷生死蕴。说一切有部增壹经中亦密意说此名阿赖耶。谓爱阿赖耶.乐阿赖耶.欣阿赖耶.喜阿赖耶。谓阿赖耶识是贪总别三世境故立此四名。有情执为真自内我。乃至未断恒生爱著故。阿赖耶识是真爱著处。不应执余五取蕴等。谓生一向苦受处者于余五取蕴不生爱著。彼恒厌逆余五取蕴念我何时当舍此命此众同分此苦身心令我自在受快乐故。五欲亦非真爱著处。谓离欲者于五妙欲虽不贪著而爱我故。乐受亦非真爱著处。谓离第三静虑染者虽厌乐受而爱我故。身见亦非真爱著处。谓非无学信无我者虽于身见不生贪著而于内我犹生爱故。转识等亦非真爱著处。谓非无学求灭心者虽厌转识等而爱我故。色身亦非真爱著处。离色染者虽厌色身而爱我故。不相应行离色心等无别自体。是故亦非真爱著处。异生有学起我爱时虽于余蕴有爱非爱而于此识我爱定生。故唯此是真爱著处。由是彼说阿赖耶名。定唯显此阿赖耶识。

已引圣教当显正理。谓契经说杂染清净诸法种子之所集起。故名为心。若无此识彼持种心不应有故。谓诸转识在灭定等有间断故。根境作意善等类别易脱起故。如电光等不坚住故。非可熏习。不能持种。非染净种所集起心。此识一类恒无间断如苣蕂等。坚住可熏。契当彼经所说心义。

若不许有能持种心。非但违经亦违正理。谓诸所起染净品法无所熏故不熏成种则应所起唐捐其功。染净起时既无因种。应同外道执自然生。色不相应非心性故。如声光等理非染净内法所熏。岂能持种。

又彼离识无实自性宁可执为内种依止。转识相应诸心所法。如识间断易脱起故。不自在故。非心性故。不能持种亦不受熏。故持种心理应别有。有说六识无始时来依根境等前后分位事虽转变而类无别。是所熏习能持种子。由斯染净因果皆成。何要执有第八识性。彼言无义。所以者何。执类是实则同外道。许类是假便无胜用应不能持内法实种。又执识类何性所摄。若是善恶应不受熏。许有记故。犹如择灭。若是无记善恶心时无无记心此类应断。非事善恶类可无记。别类必同别事性故。又无心位此类定无。既有间断性非坚住。如何可执持种受熏。又阿罗汉或异生心识类同故应为诸染无漏法熏。许便有失。又眼等根或所余法与眼等识根法类同应互相熏。然汝不许。故不应执识类受熏。又六识身若事若类。前后二念既不俱有如隔念者非互相熏。能熏所熏必俱时故。执唯六识俱时转者。由前理趣既非所熏。故彼亦无能持种义。有执色心自类无间前为后种因果义立。故先所说为证不成。彼执非理无熏习故。谓彼自类既无熏习。如何可执前为后种。又间断者应不更生。二乘无学应无后蕴。死位色心为后种故。亦不应执色心展转互为种生。转识色等非所熏习前已说故。有说三世诸法皆有。因果感赴无不皆成。何劳执有能持种识。然经说心为种子者起染净法势用强故。彼说非理。过去未来非常非现如空花等。非实有故。又无作用不可执为因缘性故。若无能持染净种识一切因果皆不得成。有执大乘遣相空理为究竟者。依似比量拨无此识及一切法。彼特违害前所引经。智断证修染净因果皆执非实成大邪见。外道毁谤染净因果亦不谓全无。但执非实故。若一切法皆非实有菩萨不应为舍生死精勤修集菩提资粮。谁有智者为除幻敌求石女儿用为军旅。故应信有能持种心依之建立染净因果。彼心即是此第八识。

又契经说有异熟心善恶业感。若无此识彼异熟心不应有故。谓眼等识有间断故。非一切时是业果故。如电光等非异熟心。异熟不应断已更续。彼命根等无斯事故。眼等六识业所感者犹如声等。非恒续故。是异熟生非真异熟。定应许有真异熟心酬牵引业遍而无断变为身器作有情依。身器离心理非有故。不相应法无实体故。诸转识等非恒有故。若无此心谁变身器。复依何法恒立有情。又在定中或不在定有别思虑无思虑时理有众多身受生起。此若无者不应后时身有怡适或复劳损。若不恒有真异熟心。彼位如何有此身受。非佛起余善心等位。必应现起真异熟心。如许起彼时。非佛有情故。由是恒有真异熟心。彼心即是此第八识。

又契经说有情流转五趣四生。若无此识彼趣生体不应有故。谓要实有。恒遍无杂。彼法可立正实趣生。非异熟法趣生杂乱住此起余趣生法故。诸异熟色及五识中业所感者不遍趣生。无色界中全无彼故。诸生得善及意识中业所感者。虽遍趣生起无杂乱而不恒有。不相应行无实自体。皆不可立正实趣生。唯异熟心及彼心所实恒遍无杂。是正实趣生。此心若无生无色界起善等位应非趣生。设许趣生摄诸有漏生无色界起无漏心。应非趣生便违正理。勿有前过及有此失故。唯异熟法是正实趣生。由是如来非趣生摄。佛无异熟无记法故。亦非界摄非有漏故。世尊已舍苦集谛故。诸戏论种已永断故。正实趣生既唯异熟心及心所。彼心心所离第八识理不得成。故知别有此第八识。

又契经说有色根身是有执受。若无此识彼能执受不应有故。谓五色根及彼依处。唯现在世是有执受彼定由有能执受心。唯异熟心先业所引非善染等。一类能遍相续执受有色根身。眼等转识无如是义。此言意显眼等转识皆无一类能遍相续执受自内有色根身。非显能执受唯异熟心。勿诸佛色身无执受故。然能执受有漏色身唯异熟心。故作是说。谓诸转识现缘起故。如声风等。彼善染等非业引故。如非择灭。异熟生者非异熟故。非遍依故。不相续故。如电光等。不能执受有漏色身。诸心识言亦摄心所。定相应故如唯识言。非诸色根不相应行可能执受有色根身。无所缘故。如虚空等。故应别有能执受心。彼心即是此第八识。

又契经说寿暖识三更互依持得相续住。若无此识能持寿暖令久住识不应有故。谓诸转识有间有转如声风等。无恒持用不可立为持寿暖识。唯异熟。识无间无转犹如寿暖。有恒持用故可立为持寿暖识。经说三法更互依持。而寿与暖一类相续。唯识不然。岂符正理。虽说三法更互依持而许唯暖不遍三界。何不许识独有间转此于前理非为过难。谓若是处具有三法无间转者可恒相持。不尔便无恒相持用前以此理显三法中所说识言非诠转识。举缓不遍岂坏前理。故前所说其理极成。又三法中寿暖二种既唯有漏。故知彼识如寿与暖定非无漏。生无色界起无漏心。尔时何识能持彼寿。由此故知有异熟识一类恒遍能持寿暖。彼识即是此第八识。

又契经说诸有情类受生命终必住散心非无心定。若无此识生死时心不应有故。谓生死时身心惛昧。如睡无梦极闷绝时。明了转识必不现起。又此位中六种转识行相所缘不可知故。如无心位必不现行。六种转识行相所缘有必可知。如余时故。真异熟识极微细故。行相所缘俱不可了。是引业果一期相续。恒无转变。是散有心名生死心。不违正理。有说五识此位定无。意识取境。或因五识。或因他教。或定为因。生位诸因既不可得。故受生位意识亦无。若尔有情生无色界后时意识应永不生。定心必由散意识引。五识他教彼界必无。引定散心无由起故。若谓彼定由串习力后时率尔能现在前。彼初生时宁不现起。又欲色界初受生时串习意识亦应现起。若由惛昧初未现前此即前因。何劳别说。有余部执。生死等位别有一类微细意识。行相所缘俱不可了。应知即是此第八识。

极成意识不如是故。又将死时由善恶业下上身分冷触渐起。若无此识彼事不成。转识不能执受身故。眼等五识各别依故。或不行故。

第六意识不住身故。境不定故。遍寄身中恒相续故。不应冷触由彼渐生。唯异熟心由先业力恒遍相续执受身分。舍执受处冷触便生。寿暖识三不相离故。冷触起处即是非情。虽变亦缘而不执受。故知定有此第八识。

又契经说识缘名色。名色缘识。如是二法展转相依譬如芦束俱时而转。若无此识彼识自体不应有故。谓彼经中自作是释。名谓非色四蕴。色谓羯逻蓝等。此二与识相依而住如二芦束更互为缘恒俱时转不相舍离。眼等转识摄在名中。此识若无说谁为识。亦不可说名中识蕴谓五识身。识谓第六。羯逻蓝时无五识故。又诸转识有间转故。无力恒时执持名色。宁说恒与名色为缘。故彼识言显第八识。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纯阳女修:师妹太彪悍

    纯阳女修:师妹太彪悍

    九州玉华宗门被世人戏称为纯阳宗门,只因宗门上至掌门下至洒扫弟子,均为男子,阳气之胜而致方圆百里之内无阴鬼踪迹。只是不知为何收了一名女弟子。世人戏称曰:“万千绿叶一点红花。”据说,这位异常稀缺的小师妹,深受师父师兄们的“喜爱”
  • 豪门逼婚:收服腹黑老公

    豪门逼婚:收服腹黑老公

    一场阴差阳错,何念和肖寂远错过了整整五年。再见,她和他,对面不相识。肖寂远:为什么要嫁给我?何念:一因为你姓肖;二因为你不能人道!”肖寂远笑了,笑得何念一阵一阵的发寒。念念,还有很多很多你不知道的事!
  • 重生之异能复仇

    重生之异能复仇

    十几年的光阴岁月,共同创建了商业帝国,没想到换来的却是一场车祸……心存怨恨,本以为就此结束。不曾想我会拥有异能重生,古哲轩,姚晟娜,你们就好好的等着我回归吧!
  • 风水鬼探

    风水鬼探

    21世纪,一位侦探意外获得狄仁杰的古籍,从此逍遥斩魔,踏平妖界,登上强者的舞台。我的誓言是:以道之圣名,发吾之血誓,除尽世间不平事,诛尽天下乱世魔!
  • 两界供应商

    两界供应商

    在两个平行世界的夹缝之中有这样一间毫不起眼的木楼。中州大陆有这样一间不起眼的供销超市,每天人满为患,期待着那新奇独特的产物。一碗红烧牛肉的泡面,味道堪称绝世,更是蕴含灵气;寻常可见的脉动饮料可以短时间激发人体的潜能,乃是突破冲关的不二之选。一根卫龙辣条竟然可以炒到天价,引来无数的强者纷纷争抢。地球也同样有这样一间不起眼的超市,那里出售的东西全部都是闻所未闻的,例如一种酸涩无比的果子竟然可以让人青春永驻;一种不知名的烤肉竟然可以让人一夜成为肌肉硬汉;一粒漆黑的药丸可以解除百毒.........
  • 最爱流离

    最爱流离

    如果没有遇到他,我不会相信这一生我还能再爱第二个人,并且能和他携手相爱到老。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遇到对的人,才能有情人终成眷属。我相信我们都会幸福。
  • 元始星神

    元始星神

    自星云大爆炸中幸存附体,重生。从今日起,我不再是统领数万人的星舰指挥官从今日起,我不再受联邦指引从今日起,我要为自己而活!
  • 排毒养颜美容秘诀(健康女人时尚阅读书系)

    排毒养颜美容秘诀(健康女人时尚阅读书系)

    那些艳光四射的美女明星们有几个是真正天生丽质的?事实上。她们大多数并不是从小就明眸皓齿、白皙可人!她们也不是天生就一副魔鬼身材、天使面孔!但是有一点是必须要做的,那就是排除体内毒素。人体如同一部高精度的仪器,要随时进行调试,人体的各重要器官也如同汽车的发动机,需要定期排毒保养。毒聚体内是百病之源,及时排毒才能预防疾病,增进健康。
  • 极度领悟

    极度领悟

    为心下一场雨,让智慧在思想中闪现光芒。有一位哲人说过: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这话既是名言又是真理,作为寻求成功的阅读者,应为心画一张地图,让我们的心智,在这片广袤的绿洲上任意驰骋。读《极度领悟》可以让你在极短的时间内,领悟到极深的人生道理和处世哲学,可以说“极度领悟”是一部难得的,极有价值的,可以让我们透悟人生真谛的好书!她的好不在于文字的华丽,故事的精彩绝仑,而在于她能在深浅平仄中,处处为你指点迷津,让我们在深思中,领悟其中的精髓。
  • 洛月终焉

    洛月终焉

    这里没有斗气,没有魔法,构成整个世界的只有灵、域、意。洛月世界,实力为尊。入灵化域,脱虚塑灵,双玄既过,九劫化神,三练元极,圣灵之后缈万事。少年自青城走出,闯入花花世界,众难既过终登顶,无奈却因那一抹羁绊。一念终焉。天古九聚的背后藏着怎样的秘密?本意史诗又为何存在?迷离的身世,颠覆众生的容貌,还有那神秘的她和她。让我们且看少年究竟怎样在逆世中谱写自己的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