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樱公主年方二八,嫁给年近花甲的建仁帝,此事虽然差强人意,但木已成舟。公主闺名百里翾(xuan)淳,生的极美,被封为淳妃入住朝阳宫奕翾殿,“奕翾”二字是皇帝亲笔所题,淳妃侍奉在侧颇得皇帝宠爱,她虽然年轻,但举止间尽显公主风范,在皇后与殷贵妃间游刃有余,平日独来独往,不与人交恶,也不会阿谀奉承。淳妃承宠一年便有了身孕,建仁帝很欣慰,曾当众许诺,只要她平安生产,不论男女,晋为贵妃。
建仁帝三十二年四月,淳妃诞下建仁帝的第四子,然而她福薄难产,撒手人寰,时年仅十八岁。
皇四子降生时,建仁帝已经五十岁,老来得子的喜悦令他十分疼爱这个孩子,同时也对淳妃的薨逝悲痛不已。皇四子诞生第二日即赐名“夏侯晔”,取自《神女赋》中“晔兮如华,温乎如莹”一句,以此来纪念淳妃。夏侯晔满月时,追封淳妃为淳襄皇贵妃,特许入葬帝陵,也就是说,淳妃可与皇后一同在死后随侍帝左右。可见建仁帝十分宠爱淳妃。爱屋及乌,建仁帝对小儿子的宠爱几乎超越了当年对太子的疼爱。
其实自从建仁帝迎娶百里翾淳之后,他对夏侯昀的态度就越来越冷淡,甚至可以说是一落千丈。
夏侯昀虽然登上了太子之位,但却同时失去了父子之情,兄弟之情,顿时孤立无援。阮家与殷家因为谁迎娶落樱公主的事彻底决裂,在朝廷上成掎角之势,闹得不可开交。建仁帝虽有心调和,但效果甚微。再加上此后他一心宠爱淳妃,同时冷落皇后与贵妃,致使阮、殷两家势同水火。但建仁帝还是十分宠爱夏侯明,虽然夏侯明十三岁便封为明亲王,搬出皇宫。但建仁帝还是经常召他入宫,有时候还一起去行宫狩猎游玩,但这些是身为太子的夏侯昀从未感受过的。父子之间像是被什么东西生生地阻隔开来,建仁帝像是变了一个人一般,除了平日的礼节,从不宣召太子入殿随侍。
随后几年,明王获准去南部军队带兵,驻守边关三年,战功赫赫,建仁帝曾下数道圣旨夸赞他“进可称王拜相,退可封疆驻域,实乃一代奇才”,后来明亲王荣归京都,建仁帝亲自到城门迎接,这番殊荣令年仅十八岁的夏侯明风头盖过了一直碌碌无为的太子。
建仁三十一年,皇帝下旨加封明亲王为“镇域明王”,并下旨明亲王和宣武将军之女宁陌鸢成婚,此事再一次引起轩然大波。阮家与宁家的老太君本是手帕之交,当年太子尚在襁褓时,两人有过口头约定,将阮家次嫡女配给夏侯昀做正妃,以全两个老人的亲家心愿。谁知皇帝突降圣旨命夏侯昀迎娶公主,圣旨不可违抗,彼时阮老妇人已经病逝,宁老太君不愿毁诺,便退而求其次,待落樱公主嫁过来后,委屈自己的孙女成为侧妃。
事情一变再变,二皇子成为太子,正妃出自阮家。宁老太君缠绵病榻数月,终于在得知这个消息后一口气没上来故去了。阮家一时煊赫,宁家自然不会傻到再去提及两个老人间的口头之约,而皇后更不会为太子招进一个宁家嫡女分宠,太子虽然与宁陌鸢情投意合,但碍于家族关系,被迫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