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婆婆摇摇头,一会有点头道:“或许是天意让他的后人前来问过究竟,老身当年没有随公主殉葬便是应公主的哀求,撑着一口气等着他的后人寻来。水丫头,有几句话,老婆子本是要带进棺材的,只是如今事态发展并未如预见那般,我也不知道告诉你是福还是祸。”
“虽不知是福是祸,可水幻却因为种种往事牵绊不得。往事沧桑,水幻虽想独善其身,但最终却落得这般下场,我··不甘。或许只有我将这一切了结,我的生活才能恢复我期盼的样子。”
她的语气里全是酸涩,信婆婆不忍,终于一咬牙道:“也罢,这些事老婆子也憋在心里很久了。说出来反而畅快。”
事情可追溯到建仁三十九年,那是明王叛乱结束的第一个新年。只可惜还未过初十五,久病沉疴的建仁帝便殡天西归,太子夏侯昀于灵前继位,改国号为“承渊”。承渊元年,封后大典,夏侯昀不顾群臣反对,册立明王遗孀宁氏为德妃。兄承弟妻,任谁也没有料到他会在帝位尚还未稳的时候就冒天下之大不韪做出这样惊人的举动。
德妃入住长乐宫,除了每日向皇后请安外几乎大门不出。皇帝对她的宠幸却从未间断,因而前朝屡次有人上奏说其狐媚惑主,但都被夏侯昀压下。直到承渊三年的一场刺杀,因德妃舍身相护夏侯昀才逃过一劫,德妃狐媚的名声才慢慢淡去。
“皇帝腹下中箭,而德妃也是气息奄奄。于是老身便收到了来自京城阮家的莲字令,请夏水仙出马救命。”信姑神色凄凄:“只是那时世人皆不知,公主早在一年前便香消玉殒。我气皇家对公主的不公,才在谷训中立下‘皇室不医’的规矩。谁料几日后,竟是李翊亲自前来求我,她本就是个聪明机灵的丫头,又对皇帝情深根种。我无奈之下只得前往京都救人。”
待信姑抵达京都已是四日之后,承渊帝的伤还是耽搁了,连着德妃也落下心肺畏寒的病根。但这一场刺杀却让承渊帝对德妃更加爱护,而德妃却是更加郁郁寡欢。
“老身受皇帝的嘱托一直照顾德妃,直到承渊六年才回谷,熟料第二年德妃便有了身孕···”
言及于此,信姑的脸上闪过一丝古怪的神色,继而她说道:“皇帝膝下子嗣稀薄,除了太子夏侯宸和夭折的二皇子夏侯安外,这个孩子来之不易。大家都以为皇帝一定会更加宠爱德妃,熟料却传来陛下严令将德妃软禁于长乐宫的消息。”
“这是为何?”
信姑一叹:“一场孽缘,公主虽善心放走了明王,不忍看手足相残。可数年后,明王还是暗中潜回京都,以报当年丧家之仇。承渊三年的那场刺杀,便是他一手策划。明王利用德妃的愧疚和负罪感深入宫中,那个孩子···是明王的。”
水幻摇摇头惋惜:“或许这是一场误会呢,皇帝怎么会因为一点怀疑就认定那不是她的孩子,这也太武断了吧。”
“德妃温婉心善,当年她虽因为家人设计被迫嫁给明王为王妃,但她对明王还是有情。承渊三年的刺杀德妃到底知不知情已无人知晓,但自老身回沉医谷后,明王便再次利用德妃的心软继续加害皇帝。至于这个孩子···哎,必是明王的子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