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王看着承渊帝一脸沉思,就知道他想着汀兰和明王复杂的关系。他还是忍不住道:“皇上,明王虽然不顾与公主的约定,私自溜回中州,暗中施计残害皇上,妄图染指江山其心可诛。但他最终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明王一脉除了汀兰,再无血脉,何况洛州乃是蛮荒之地,想必环境恶劣,据说还有魔族终年统治,就算他能够在那里活下来,想必也是生不如死。不管汀兰是出于何种目的归来,她···毕竟是您的亲人,是卷耳的亲人···”
永康王发自肺腑,声音微颤。其实在镜池第一次见到那个女子时,眉目之间的英气像极了公主静香,举首回眸,一颦一笑之间,尽显夏侯氏皇族贵胄的气度风韵。当时他已从愉妃那里得知,太子带回了一个长得极像公主的女子。当时皇后寿宴并未得见,加之宫中见过公主真容的老人已经不多,愉妃将其留在自己宫里并未引起多大的注意。然而那个时候,愉妃的本意是要秘密将之除去,原因无他,只因承渊帝对长姐有着一丝莫名的依恋。她担心这个女人是别有用心的人安排有意接近皇帝,所以才留在自己身边以便观察。
皇帝也曾答应愉妃,不会私自召见这个来路不明的女子。那一日于镜池相见是意料之外,但汀兰的句句回答,却让他们两个吃惊不小。皇帝一回宫便秘密召见愉妃,取消了君子协定。愉妃无奈之下,才临时施计囚禁汀兰,想逼问她到底是不是明王之后。
莲花节上,一曲《西洲》,满池采莲。举目莲台,两袖清香。承渊帝还是输给了对静香的承诺,以晋兰翁主的身份让汀兰归宗。他本以为皇帝是真的放下了与明王之间的恩怨,谁知狩猎之上,却出了事。
他不相信皇帝真的忍心杀了汀兰,但是人熊袭击让郡主下落不明的说明他也绝不相信。
承渊帝品味着“亲人”二字,冷笑:“当年明王趁父皇病危,率卫队部下逼宫。你在重华殿外指着盘龙殿说,皇族不会怜悯亲情。心软则身死,心狠才能踏遍六宫。”
他的语气中带着丝丝沉痛,几十年前的宫变,是他们彼此心间最不想记起的回忆。
“建仁三十八年六月十四夜,皇四子明王携王妃进宫侍疾。子时,重华殿失火,火势凶猛,殷贵妃(明王生母)薨于大火之中,明王妃居于偏殿,因火势渐微获救。卯时,明王忽然率卫队哗变,于建章宫前叛变,妄图包围盘龙殿,太子随即率禁军镇压。两军对峙两个时辰,双方死亡惨重,明王杀出重围,在部下掩护中孤身逃离京都···”
叛军一路南下,明王掌兵部,杀出三关,····三个月后,叛军溃散,明王退避清水郡峰山境内。十月二十七日,叛军全部清剿,明王赐死,一场轰轰烈烈地叛乱到此终止。
建仁三十九年,建仁帝崩于乾清宫。举国白丧,太子于灵前继位,改国号为承渊。并未大赦天下,明王一脉尽数遭到屠杀,承渊帝雷厉风行,几乎没有给明王一脉任何喘息的机会。明王妃宁氏母家也受牵连遭逢抄家,先帝身侧曾有冥七暗卫,除常氏四兄弟忠于太子之外,另三人随明王死于叛乱之中,其家属亲眷也一并遭逢清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