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院子角落里拔出来两颗大白菜,剥掉最外面脏脏的一层,露出里面绿莹莹的颜色,鲜嫩无比。接着就是将猪肉使劲剁成肉末,将白菜也剁成沫,两者混合加点姜末接着剁,剁的白菜出水算好,将馅料放到盆子里加点盐、味精、十三香和芝麻香油搅拌均匀,这就是农家人过年才能吃上的猪肉白菜饺子,老太太年纪大了手上没劲儿,剁肉馅这种事都是吕怀英拉着不情不愿的陶长林干完的,老太太则是发了大半乌盆的面,发好了以后揉揉搓搓切好再用擀面杖擀成大小均匀的饺子皮儿。
趁着这会子功夫,吕怀英在厨房外面生了个煤炉,放上一口破锅和一点沙子,放进去花生慢慢的翻炒,等到尝着感觉差不多了将花生腾出来,一个一个的剥皮,搓掉红衣,得到一大捧的白胖胖的花生粒,已经被炒熟的花生粒散发着阵阵香味,陶亚楠中午放学回来闹着要吃一点,口水都流出来了,
吕怀英塞了二十来个给他就着馒头吃,陶宝宝口水也要流下来了,上辈子吕怀英在海南做的小本买卖,就是干货的生意,炒花生炒瓜子的手艺是一绝,生意最好的时候好几家酒店要求供货,后来因为太辛苦加上年纪也大了就渐渐的不做了,实在令人可惜。如今闻着这熟悉的香味实在让他忍不住,小孩子的身体没那么容易控制,在他还不自觉的时候,一条银丝已经滑了下来,沾湿胸前的棉袄。
吕怀英看见了叉腰哈哈大笑,把陶宝宝笑的小脸通红,“咱宝宝是想吃花生了?哎呦,你可还没长一颗牙呢,这可不能吃,等会儿妈给你碾成面儿再吃。”将花生放在案板上,吕怀英找了个啤酒瓶子洗干净瓶身,擦干净后用蛮力将花生一点一点的碾成了花生面儿,这是专门给老太太做的,
老太太有冠心病心绞痛的病,平时胃口不好,这时候也没什么好饭菜,吕怀英经常给老太太做点这个东西,今天陶宝宝享了老太太的福,吕怀英拿根筷子沾点花生面儿往他嘴里填了一口,砸吧砸吧小嘴儿,真香!眼神示意老妈再来点儿,无奈吕怀英接收不到儿子的脑电波信号,直接用塑料袋包好放起来了。
吃不到好吃的陶宝宝满脸的幽怨,老太太看的可乐,用筷子沾了点香油捣进他嘴里,又吃到了香香的东西,陶宝宝瞬间满足了,两只不大的杏眼眯成了一条缝,像极了家里养的大狸——大狸是前两天吕怀英从二姐村里寄养的一只花皮狸猫,挑嘴的毛病与陶宝宝有的一拼,偏偏吕怀英就爱它那个傲娇样,陶长林私下里很是不忿,埋怨说这哪是养猫,跟养个祖宗差不多。(亲,其实你是嫉妒一只猫都比你在家里有分量吧?)
饺子包好了摆满了两大锅排(冬天绝对不怕变质,纯天然的冰箱啊),吕怀英坐在地锅钱烧火,老天太站在边儿上等着水烧开将饺子呼啦啦倒进锅里,等到水重新烧开,加点凉水,再烧开,再加水,并不时用大勺子轻轻搅动锅里的饺子免得沾了底。因为饺子里的馅料是生的猪肉,怕一次煮不熟,如此重复三次,这才盛到一个个碗里全家人开饭。
陶长林和陶亚楠吃的那叫一个香,虽然父子俩长相不像,但吃饭时的样子简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连吃了两大瓷碗,陶亚楠才幽怨的望着厨房的方向恋恋不舍的去上学了,陶长林则是揉着撑到的肚子一脸幸福道:“真是好吃,要是天天都吃就好了。”吕怀英白了他一眼接一句:“做梦吧你!”其实这不算是做梦,再过个十来年国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陶长林真的圆了天天吃饺子的梦,结果就是他吃饺子吃到吐,并有了饺子恐惧症。
相比较冬至的重视,腊八这天就不怎么热闹了,一方水土一方人,习俗便是这样,再几十年前河南这片地方还是属于南方,种植水稻,不过现在全都改成了小麦,大米在这个时候是金贵的物件,更别说粥里面的配料了,一是嫌麻烦,二是浪费。腊八这天吕怀英只是烧了半锅的稀饭意思意思了事。自从过了腊八,村里人才算是真正的忙起来,
老太太和吕怀英两人轮流的和面做馒头,家家户户炊烟袅袅,雪白的馒头一锅接一锅的盛出来,正方与厨房之间的空隙被吕怀英摊了一张大大的凉席,烫手的馒头直接倒在上面等着自然冷却。除却馒头,老太太还包了一锅的猪肉包子,吕怀英包了一锅捏成三角形的糖包,里面的馅料是一把红糖,在锅里蒸的时候高温会将红糖溶化成糖水,冷着吃的时候咬到的是糖块儿,趁热吃的时候则要小心里面的糖稀会烫伤舌头和唇角,这是过年小孩子爱吃的食物之一。
蒸完了馒头陶长林去县城大采购买了两只鸡两条鱼,一大盘整鞭,特意给小孩子(男孩)留出的零散的小鞭炮,两只大红大粉的小花,这是给陶长远的小女儿余妮儿的新年礼物,方圆十里八村的过年习俗是小妮儿要花,小子要炮。陶长林的至亲便是陶建文和陶建儒,分下来的兄弟里面只有一个小闺女余妮儿,其余的小子都给小鞭炮(由此可见陶长林还是挺关心自家兄弟的),
那两只小花,很像后来年轻人结婚的时候新郎胸前别的那种,或者是新娘盘好的头发上故意插的假花,手工有些粗糙,全部都是由铁丝拧成,外面包上彩纸,看起来倒是喜庆。再加上春联门神之类的零零散散扛了一麻袋回了家。吕怀英一件一件的翻看,当看到袋子里崭新的花花的小棉袄时脸色刷的黑了下来,
陶长林怕她发火连忙道:“咱这几个兄弟的,就余妮儿一个小闺女儿,我这不是看着稀罕嘛,再说一件儿衣裳也不值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