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手于经首。已问佛菩萨戒义。佛前说入漫荼罗时为弟子授戒时。即合说此戒法要。先受此戒已。住斯学处。然后合闻如来秘密之行。此戒未造漫荼罗前。即合为说也。佛前说入漫荼罗时。为正说入漫荼罗方便故。未及说之。故金刚手腾前事复问。故经云。尔时金刚手秘密主。白佛言。愿世尊说诸菩萨大有情等句。是具迹义住处义即学处也。修学句具方便智慧。谓众德归趣此人备具此戒也。谓诸方便等得在于身也。普来义也。慧方便等普趣其身。此正译也。离疑惑谓二意也。如在岐路不能进也。恶意无疑虑令生死流转不坏。此以上皆经文也。谓菩萨住此学处故。能令不舍于大悲离于恶意恶意即是疑惑也。即以此戒故。于生死流转中而不可坏。不坏即是常住无能害也。问意言。云故何于生死流转中而得此戒。常不毁坏不可破坏也。时毗卢遮那世尊。处一切以佛眼观一切法界。告执金刚秘密主言。谛听金刚手也。法界佛眼观金刚秘密主告言谛听者。佛以大士请说一切菩萨根本之行。将欲答。故先以如来眼遍观大会者。即是遍观法界也。此中云诸法界者。谓观佛界法界众生界。观此三法界故名诸法界也。观法界。即是一切如来境界众生界者即是一切众生应度因缘。皆是法界也。既遍观已。知有堪任闻此深行之戒者。故答金刚手也。次告言谛听金刚手。今说善巧修行道。若菩萨摩诃萨住于此者。即于大乘而得通达修行道善巧说。若于此住菩萨大有情。而得通达大乘者。此修行道即是菩萨戒也。三世诸佛皆由此道至菩提。故名修行道也。住此诸佛修行道故。诸菩萨即能通达大乘也。何以故。今此戒即是一切众生自性本源之戒。若住此性净金刚戒。自然于一切法而得通达也。持不杀生戒所不应为。谓应持不杀生命戒也。谓加诸生命字。不得断命也。次佛告其戒相。谓不杀生命。不得不与而取。欲邪行。诳语恶口两舌语绮语。及贪嗔邪见等。即是菩萨戒也。此中不杀者。谓于一切有命之类。乃至不生一念杀心。以无杀心故名不杀戒。余效此而说也。初授此戒时。阿阇梨先当授与三归。此中三归者。即是常住秘密之三宝。非是法僧别住。同于有余不了义经。如涅槃鸯掘等中。应引之广说也。又如上文中师为授三归法也。既授三归了。阿阇梨次当劝发其心令生决定大誓。受此十无尽藏。还三遍授之。受已令彼自表白。我某甲。今依十方诸佛及阿阇梨边。受得所戒竟。今日今时我某甲得名为菩萨也。此戒无有时节。乃至尽形受之。尽未来际无有舍义也。若如上所说戒。于一月一年等入道场时。谓行此方便。事了即休等则有时限。然深义说之。亦至见真方息也。菩萨戒略有二种。一在家二出家。此二众中复有二种戒。一自性修行。二是制戒。今此十戒。是菩萨修行戒也。以是善性故。一切菩萨应行之。即涅槃所谓性自能持戒。或云自性戒也。所以谓持者。以生谤故。须将护彼意。又随顺彼意故又须持也。所以然者一切世间诸天轮王。亦有十善法。一切外道亦有十善戒。一切二乘亦有十善戒。若菩萨不如是持者。彼等即生轻慢非毁之心。我等皆有如是善法。今此人自云大士行尊妙行。而无净戒。当知所学非真也。以生彼等疑惑不善心故。即为前人作无义利非善知识。以是故须持此戒也。二佛所制戒者。即是自具方便也。如声闻法中。为欲修梵行尽苦原故。佛为设此方便以防护之。以是故速得成果。今大乘中亦有制戒。所谓具方便智善巧也。以有善巧方便故。今此十善成不共戒。不与声闻外道等共。故经云。善巧修行也。此经十万偈大本。具有授此戒等方便。今未到此土。然金刚顶中自有授法。与彼不殊。当出之耳。如声闻有四重禁。于此中乃是偷兰遮。非重禁也。所以者何。此十善戒。为随顺将护二乘外道故。以善巧方便而具持之。然菩萨自有根本重禁。此中所谓杀盗淫妄。但是偷兰。非彼菩萨极重也。如前三世无障碍戒中。先令不舍三宝。又令不舍菩提之心。此即菩萨真四重禁也。若菩萨生如是心舍离于佛。即名破于重禁。所以然者。如来即是一切善法所从生处。菩萨以自归依佛故。方有一切地波罗蜜等万行成就。犹因种子方得生果。若舍阿字本自然之智。则一切善不得生。故舍佛。即是断一切菩萨之命。而绝其成佛之根。若行淫盗杀妄。但于道有碍。非是绝成佛之根本。故但成偷兰也。以佛不可舍故。法僧亦尔。如声闻经。尚云舍一卷经戒舍七众生一人。即和合义断不成具戒。况一切菩萨。同乘一道而至道场。佛佛无异无别。故当知随有所舍。即断一切法命也。菩提心亦尔。是一切诸行之本。若离菩提心。则无一切菩萨法。故舍之亦犯重也。如声闻经犯重已。即非沙门非释子不入众数。今此中。若舍佛法僧菩提心。即不入众数。如彼二乘毁四重也。然行者自知犯戒。更自洗浣其心而重受之。即还得戒。不同二乘戒。折石断头无再得义也。复次菩萨自有十重戒。如前不杀等不在其数。乃是偷兰也。云何十耶。其四如前所说。更有六重并为十也。第五重禁者。谓不谤一切三乘经法。若谤者即是谤佛法僧谤大菩提心。故犯重也。以秘密藏中一切方便皆是佛之方便。是故毁一一法。即是谤一切法也。乃至世间治生产业艺术等事。随有正理相顺是佛所说者。亦不得谤。何况三乘法耶。第六不应于一切法生于悭吝。若犯毁重禁也。以菩萨集一切法。本为一切众生。若有所秘惜。即是舍菩提。故犯重也。第七不得邪见。谓谤无因果。无佛无见道人等诸邪见。皆是也。若生邪见。自然舍佛法僧及菩提。故犯重戒。而声闻但得偷兰。是故当知方便不具足。但是随一途说也。第八于发大心人。从前劝发其心。不令退息也。若见其懈退而不劝发。或阻止其心。若令离无上菩提之道。即是违逆一切如来所应作事。故犯重也。第九于小乘人前。不观彼根而为说大法。或于大根人前。不观彼根而说小法行。犯重禁。此即是方便不具。以违逆如来方便故。差机说法为人天怨。故犯重也。第十菩萨常当行施。然不得施与他人害物之具。谓施酒施毒药刀杖之类。一切不饶益他之具。即犯重也。以菩萨常行利他行。今则相背。故犯重也。当知前不杀等。是将顺他人意。又初入法者所持之戒。今次说十事。乃是一切菩萨正行之戒也。若菩萨以正顺后十戒故。假使行前十事中。而不为犯。次佛言。秘密主。如是修学句。若菩萨随所有修学。即与诸佛菩萨同行。当如是学。声闻以近彼佛戒等名近同。今与佛同等也。修学句。菩萨随所修学。诸佛世尊及菩萨同事。应当学者。此身三口四意地之三。即是一切菩萨修学句。是一切菩萨学处也。此即是一切菩萨随顺众生戒。随顺即是同事也。又一切佛菩萨皆如是行。以一切菩萨法尔当行故。今我亦如是行。即是与一切佛菩萨同事业也(更问)此本性戒自然合行故涅槃云性自能持戒也。次金刚手问意云。尔时执金刚秘密主。白佛言。世尊于声闻乘。亦说此十善业道。世尊于世间人民及诸外道。亦于此十善业道。常愿修学。常愿谓要心常持。即受戒之别号也。转具者。具谓具此戒。转谓皆也。皆具行也。世尊彼有何差别。云何种种殊异也。声闻缘觉亦有十善戒。亦谓息世讥嫌。及性善故持之。一切外道世天亦有十善戒。今佛复说菩萨戒者。但十善即是。然则有何差别耶。故佛次为分别之。叹言善哉善哉秘密主。又复善哉。汝能问如来如是义。应当谛听。今当为分别者。分别有无量。今合为一。今说此法门也。能问如来如是之义事次答也。谛听当分别道一道说法门者。谓一切法不出阿字门。即是一道也。道者谓乘此法。而有所至到之义也。一道者即是一切无碍人。共出生死直至道场之道也。而言一者。此即如如之道。独一法界故言一也。于此一道中。而分别种种差别。犹如无量岐路皆至宝所。殊街同归也。又如以一阿字门分别一切字。当知虽有差别。不异阿字门。今此十善亦尔。随上中下智所观自成种种。非一切众生本原戒而有差别也。然佛为破大众所疑。答金刚手所问故。亦于一道中而分别。答其差别相耳。此分别意云何。佛言。同一如我所说。声闻学处离慧方便。教令成就开发边智。非等行十善业道不无其异也。故次言若声闻乘学处。我说彼方便教令。成就边智开发。非十善业道等行者。此答其与大乘别也。彼声闻十善。但是教令成就。犹如国王有所约敕。自今若行如是事者。当与如是等罪。彼人以畏罪故。顺而不逆不敢违越。声闻亦尔。以佛所制威德波罗提木叉教命。尊重法王所制故。不敢毁犯。非是具足方便自性能持。又但为自持。非为普顺一切众生。是以但是一边之智。非中道实相之戒。是其差别也。诸外道我复不着他因。复次世间离执着我故所转者。次明与外道异也。彼宗所计。我神等而生一切。今我此身乃自非我。是大我所生耳。若是我所生者。善恶因果皆因彼出。今此身心即自无我。持戒之果为谁而转修。谁受其报耶。当知因果义不成。故犹如无种子之花果及石女儿。能以空花为鬘无有是处也。此石女儿喻。捡佛性论意具说。复有着于断常而行十善法。若常则无果报。今持十善依何而住。若断者亦无果报。亦何依耶。故十善名同。如虫食木偶得成字。不可比也。次明大乘十善差别之相。若菩萨戒者。以方便智摄一切法。平等入当勤修习。言此戒入一切平等法。离于自他而普净自他。自开一切如来知见亦尔。一切等同于我。以入一切平等法界而修此戒故。与一切不共也。佛次更欲广说菩萨十善戒相。令真言行菩萨无有疑惑。故以大慈大悲眼。眼观察众生界。告金刚手言。此梵音眼。而有二名。今具存之。以慈眼悲眼故重说二名也。先说不杀相。谓尽形寿乃至舍一切刀杖等。杀法杀缘杀因杀业等。凡与害命相应者。皆远离之。观一切众生内怨之心。悉同于己。乃至有形之类永无害意。然不但以不杀成持戒也。当谓其方便慧。谓观此人必造五无间谤法等缘。当增重障无由出离。以大悲心筹量。若害之能利多人。或令彼有出离因缘。宁自入恶道。谓将护彼。以大悲心而加害之。此即方便。非彼二乘共也。次盗亦尔。虽一切乃至草叶不取。亦为破彼匮乏因缘。观彼聚积无厌。由此自损成大障业。乃至方便取之。为修种种功德。然后告之令彼随喜等。如是种种方便。但随顺深行十戒之行。以大菩提心而为导首。一切无犯。此是持犯之相也。前已略说杀戒。次牒更具说。秘密主菩萨尽形持不杀戒。当舍刀杖离杀害意。护他之命如护己命。余谓有异方便也。谓余方便也。随诸众生类中。随其事业为免彼。故云随彼业而作之。殷勤修之。令彼免报应离怨害意也。形类是众义。如彼类造极恶事极重业。欲免彼故。假令行刀杖等无过也。声闻戒亦有对小罪除大罪以轻易重。故今亦尔。如救水中女人等可知也。菩萨戒准亦可知。尽形持不杀命戒。当舍刀杖杀害。如己同他我生命护之。余类众生如类物。脱自形类。作而受报。应离怨恶意者。此第一戒相也。尽形者非但一期而已。若菩萨从初发心及成菩提。一切有命之类。尚不生一念害心。况起身口耶。其所有随缘杀具。如杀戒中种种广说之相。亦乃至一念不畜。况施行方便杀耶。恼害心略有九种。谓憎我身。及恶我善友。好我之怨。过去未来现在为九也。又有一类。于非情生嗔。如迦叶佛时一比丘。经行为株机所倒。大怒引鑺掘之。为刃所伤自致殒弊。即于须臾受毒蟒身。时彼弟子同学等。方焚其身时。后身毒蛇在彼焚处遇佛。以因生恶心欲害之。时佛教诫彼。尔前身以忿非情故。自致此报。今又甚彼。将更受恶身也。其后不久有童子等。以彼害人。即共杀之而焚其身。彼又以见害忿怒及欲害因缘。入大地狱。即于焚故身未了时。后报二身同时被见烧。当知此是于非情处生嗔。所获报也。又如律中。比丘经行。伊叶刺额血流。怒言。佛何故乃制此戒。有何义利耶。因掣异方。谓是缘生受大苦。蟒身五百商人。为护他故。以大慈悲害蛇。令蛇免罪生天。商客悉患勉也。断之如有部大律说也。非情处尚尔。况有情处耶。菩萨观此事故。自不生心亦劝他离也。余如前说。金枪缘广说。又师子救贾客害蛇因缘。在宝藏经大方便经等。复次菩萨持不与取戒。他所摄受用物取不起心。况复余物不与取。诸余有情见悭悭不施与。无福作随类形。众生悭害已彼离施。为彼与时如是持不取戒(对不杀广说今此戒亦然)若他所摄受用物。不起触取之心。况复余物不与而取。有余方便(虽不言方便义亦有之)见诸有情而极悭吝积聚而不施与。不造作福随众生像类。害彼悭故离于自他。为彼行施得妙色等(谓劝发他施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百位世界杰出的政治家(上)(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漫长的世界历史画卷上写满了兴盛与衰亡、辉煌与悲怆。多少风流人物,多少英雄豪杰,在历史的长河中悄然隐去。然而,仍有许许多多曾创造了不朽业绩的杰出人物名彪史册,业传千秋。拭去历史的风尘,人们依稀看见那些改写人类历史的政治家、军事家;人们仍旧忆起那些拯救人类危机的谋略家、外交家;人们还会记得那些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人们至今难忘那些为人类生产精神盛宴的文学家、艺术家;人们深深感谢那些创造人类物质财富的企业家、经济学家。街角流泪,散落一夜空城
每个人都会走不同的路,会认识不同的人,经历不同的事。慢慢的陪你走向成熟,然而青春也一去不复返了!我是一个平凡的人,从来没有想过去写小说,而今天我要在黑夜里慢慢探索我是失去的曾经,那些让我难忘的人和事。只有在夜深人静时,脸颊总会抹过一滴滴的泪,这泪早已痛到麻木,不曾想有多伤!让学生催人奋进的66个故事
励志就是勉励自己勤奋向学,集中心思致力于某种事业。志,就是心愿所往,心之所向,是未表露出来的长远的打算。汉代班固《白虎通·谏诤》里“励志忘生,为君不避丧生”的话,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励志是一门学问,这门学问应该从小学起,终生不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