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01000000005

第5章

第四篇

客曰。教既载道。何必外教而传道耶。又闻。夫圆顿教者。教与证一也。今乃教道相异。岂为圆乎哉。曰子未心通。宜善听之。古所谓教证一者。盖以文字之性亦有空分与正理贯耳。非谓黄卷赤轴间言声字色摐然之有状者直与实相无相一也。若夫十二部之教。乃大圣人权巧应机垂迹。而张本且假世名字语言发理。以待人悟耳。然理妙无所教。虽说及而语终不极。其所谓教外别传者。非果别于佛教也。正其教迹所不到者也。犹大论曰。言似言及。而玄旨幽邃。寻之虽深。而失之愈远。其此谓也。昔隋之智者顗公。最为知教者也。岂不曰。佛法至理。不可以言宣。岂存言方语本十二部乎。按智度论曰。诸佛断法爱。不立经书。亦不庄严语言。如此则大圣人其意何尝必在于教乎。经曰。我坐道场时。不得一法。实空拳诳小儿。以度于一切。是岂非大圣人以教为权而不必专之乎。又经云。修多罗教如标月指。若复见月了知所标毕竟非月。是岂使人执其教迹耶。又经曰。始从鹿野苑终至跋提河。中间五十年。未曾说一字。斯固其教外之谓也。然此极此奥密。虽载于经亦但说耳。圣人验此故命以心相传。而禅者所谓教外别传乃此也。当是可谓教证一乎非耶。圆哉非圆欤。曰夫十二部者。皆佛实语。岂尽权而果可外乎。曰汝悟乃自知之也。曰若古之禅德者。有尽措经像而不复务之何谓也。曰此但毁相泯心者。亦犹经曰。唯除顿觉人并法不随顺。吾前所谓初诸祖师亦兼经教而行之者。佛子自宜以此两端量力而处之可也。若祖师以正宗而入震旦。与乎义学之者。息其争锋竞锐之心者有之矣。与乎学者直指其心。而免其章句之劳者有之矣。与夫学者他悟。而正验其是否者有之矣。与其专以正宗而得法喜者。五百余载其人固不可胜数也。而如来遗后世标正印验。其微旨不亦效乎。祖师德被于世。其亦至矣。然正宗至微至密。必得真道眼乃见。苟以意解而强辩。虽益辩益差也。吾无如之何。龙树论曰。若分别忆想。即是魔罗网。不动不依止。是则为法印。待子洁清其分别戏论之心。始可信吾教外所传乃真佛法印也。曰既谓教外别传。则与教不相关也。而子必引涅槃之言为据。岂其宜耶。曰然。其意虽教外别传。而其事必教内所指。非指自佛教之内。则何表乎佛于教外而别有所传者耶。故如来示其事于垂终之言。亦谓其妙心吾已尝传之矣。孰谓不与教相关耶。而吾引涅槃不亦然乎。远公曰。既非名部之所分。亦不出乎其外。别有宗明矣。此言可思也。曰子谓必世世传受心印。永以为标正印验。何古之相承者。至乎曹溪而其祖遂绝耶。曰祖岂果绝乎。但正宗入正旦。至曹溪历年已久。其人习知此法。其机缘纯熟者众。正宗得以而普传。虽其枝泒益分。而累累相承。亦各为其祖。以法而递相标正印验。何尝阙然。亦犹世俗百氏得姓各为其家。而子孙相承继为祖祢。则未始无也。但此承法虽有支祖。而不如其正祖之盛也。曰吾以教而亦能见道。何必尔宗所传。乃以为至乎。曰子必以教而见道。是见说也非见道也。夫真见道者。所谓穷理者也。穷则能变。变则能通。善为变通乃为见道也。夫变而通之者。其始发于吾之正宗耳。佛子苟能变通。即预乎吾宗矣。何谓何必尔宗乃为至耶。况子辈未始知变。岂为见道乎。远公曰。或将暨而不至。或守方而未变。盖子之谓乎。若其世世之帝王公侯卿士大夫儒者之圣贤。服膺而推敬此宗门者。不可殚纪。其略如吾宋之太宗真宗。皆阅意最深。而章圣皇帝为之修心诗曰。初祖安禅在少林。不传经教但传心。后人若悟真如性。密印由来妙理深。迄于今也而上留神。益专以此为偈为颂。方布满天下又益为祖师传法授衣之图。以正其宗祖者也。唐书曰(刘煦唐书也)达磨本以护国出家。入南海得禅宗妙法。自释迦文佛相传有衣钵为记。以世相传受。斐相国休为唐之圭峰传法碑曰。释迦如来最后以法眼付大迦叶。令祖祖相传别行于世。非私于迦叶而外人天声闻菩萨也。自迦叶至于达磨。凡二十八祖。达磨传之又至于能为六祖矣。昔李华吏部尝习知乎天台止观。及湛然禅师与诸僧命李为左溪朗师之碑。而其文首引菩提达磨。谓二十九世相承。大迦叶传佛心法。未闻有非之者。而隋之智者顗公。亦尝引此禅经四随之义。以证其教之四悉檀者。若智者特能区别四教。乃不世之大法师也。苟昙摩多罗其道不至。其人非祖。彼岂肯推其言而为据乎。永嘉大师玄觉。本学天台三观。义解精修。其殆异僧也(其学三观所证。见天台四教仪及永嘉集)及其着证道歌乃曰。明明佛敕曹溪是。清凉国师澄观大法师也。其尝谓曰。果海离念而心传。圭峰乃释之曰。此即达磨以心传心。不立文字之意也。禅源诠祖图云。观公尝参问大禅德曰。浮杯或曰。又学于五台亡名禅师者。故其言乃尔也。维扬法慎大律师也亦曰。天台止观包一切经义。东山法门是一切佛乘。色空两忘慧定双照。不可得而称也。苟吾正宗其道不大至。而我朝之三大圣人。岂肯从事如是之盛耶。自昔预其从者。若牛头融祖。若安公秀公一行大师嵩山圭公。若南阳国师江西大寂。如此诸公不可胜数。皆道风天下。德贯神明。虽万乘拜伏师敬而不自喜。巍巍乎柱础。佛氏万世光贲大教。是亦可以卜其法之如何耳。而纵其道极玄。彼学者不能见之。胡不稍思。今至圣天子与夫隋唐诸大义学之师。其所为意者以自警乎。初宣律师以达磨预之习禅高僧。而降之已甚复不列其承法师宗者。蒙尝患其不公。而吾宗赞宁僧录。继宣为传。其评三教乃曰。心教义加(谓三乘经律论。为显教。谓瑜珈五部曼荼罗法。为密教。谓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心教也)故其论习禅科。尤尊乎达磨之宗曰。如此修证是最上乘禅也。又曰。禅之为物也。其大矣哉。诸佛得之升等妙。率由速疾之门。无过此也。及考宁所撰鹫峰圣贤录者。虽论传法宗祖。盖亦傍乎宝林付法藏二传矣。非有异闻也。然其所断浮泛。是非不明。终不能深推大经大论而验实佛意。使后世学者益以相疑。是亦二古之短也。方今宗门虽衰师表者混滥鲜得其人。而彼学之者有识。自当尊奉先佛圣意。岂宜幸其衰乘其无人不顾其大宗大祖而渎乱乎法门事体。是可谓有识乎。世书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是亦不忘其圣人之道者也。彼学之者亦少宜思之。始达磨道显于魏。而梁之武帝遗魏书曰。共赖观音分化。又曰。圣胄大师慧远法师。序其禅经曰。非夫道冠三乘智通十地。孰能洞玄根于法身。归宗一于无相。如此则达磨果圣人也。以梁武之尊远公之贤圣。其所称之亦可信矣。吾见其辄以达磨而为戏者。何其不知量也。若达磨出于如来之后世。而乃称禅经者。盖其采众经。始欲以佛言为量以发后人之信心耳。故远公序曰。撮诸经要劝发大乘。此其证矣。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美人要逃宫:甘做花魁不为后

    美人要逃宫:甘做花魁不为后

    【本故事纯属虚构】惑世花魁顾怜薇,仅凭一手好琴便使男人为她散尽千金,钱途无限量。可在老鸨计划将她的价值推至顶峰时,她却偷偷落跑了。沈御轩,笙月国太子,他并非皇帝的长子,却深得皇帝的宠爱。当初的花魁无意间成了邪魅太子爷的贴身丫头,她杯具的人生才正式开始……
  • 《网王:我的专属骑士》

    《网王:我的专属骑士》

    已经习惯了,习惯总是自己一个人,没有任何信得过的人。因为身份而隔离开来……
  • 豪门盛宠:总裁求放过

    豪门盛宠:总裁求放过

    “我有没有说过要你注意安全,特别是过马路的时候!”男人气节,黑眸紧紧凝视仅到他下巴处的女人。“......说过”安晴低头乖乖的又有些委屈的说道。“那我有没有说过离别的男人远一点!”凌墨皱眉。“......说过。”安晴又低了低头。“那你怎么不听!”凌墨严厉的道。“因为仗着你宠我。”安晴倏的抱住了凌墨贼兮兮的抬头,笑的灿烂。
  • 红云重生

    红云重生

    谁说将死之人不能重生?不重生的人生又岂能完美?且看本应在洪荒身死的红云,如何在逆天的系统的帮助下,穿越重生到现代。又如何在重重困难中披荆斩棘,超脱大道,证得无上永恒。
  • 占察善恶业报经

    占察善恶业报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听风亭

    听风亭

    每一段故事,都是被风送来的思念……一个玩世不恭的先生,几个性情不一的徒弟,每一段情,都不过是心之所执。
  • 嗜睡小秘书的危险BOSS

    嗜睡小秘书的危险BOSS

    她嗜睡不是错,只是这睡错了地方,是不是错?而且还睡出了个性别为男性的总裁!不过这现成的抱枕,还挺舒服,不如就抱一辈子吧!啥?有人要跟她抢?门都没有,且看她从嗜睡虫化身为母老虎,坚决的把冷面心暖的总裁,揣入兜中!
  • 塔罗牌爱恋

    塔罗牌爱恋

    为了所谓的继承,她们的父王将她们送入了……当冰山遇上冰山……当活泼遇上冷漠……当温柔遇上体贴……当无言遇上善语……会摩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 重临九荒

    重临九荒

    “我醒于黑夜,我不记前生……”待重临之日,我要这天成为血夜!至亲的屠戮,挚友的背叛,记忆的交错,曾经你站在我的身后,可如今,我用剑抵在了你的胸口……重临九荒(仙侠悬疑)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