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595300000003

第3章 坦普的世我更喜欢教育成年孟子的孟母

伊人

和我们的不太一样,她听到和看到一些我们听不到也看不到的东西。正是“三迁”择邻的孟母孔子三岁没了父亲,跟母亲相依为命。孟子也是三岁死了爹,生活在单亲家庭里。关于孔子的母亲颜徵在,世人所知甚少;相比之下,孟子的母亲知名度可就高多了。孟母早就上了汉代的《列女传》,后来又给写进《三字经》——“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母的声名更是家喻户晓。千百年来,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孟母三迁”的故事,至今依然被当作教子的经典范例,不断地书之于读物,宣之于讲坛,播之于荧屏……比如,有学者(傅佩荣)赞曰:“孟母很注意周围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有意选择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云云。这似乎已成勿庸置疑的定论了。

然而,笔者却不得不煞风景地说,流传千载的“孟母三迁”故事,以及众口诺诺的所谓“定论”,是有些可疑之处的。“曾经圣人手,议论安敢到?”(韩愈)——曾经过圣人之手(编定的《诗经》),怎么敢妄加议论?——按此推理,孟子是“亚圣”,关乎“亚圣”的美妙故事,又怎么可以怀疑和异议?遗憾的是,笔者没有昌黎先生那样的“崇圣”境界,也没有凡见所谓圣贤、大师、学者、博导……便自动“脑缺氧”的习惯。笔者以“吾用吾脑,独立思考”为不可让渡的权利,并引以为最大的乐事。因此,笔者不惮于有所疑,而且乐于将思考所得的疑问说出来。至于所疑所议是否有道理,那就要请诸君明鉴了。

“孟母三迁”的故事是这样:

孟轲的父亲死后,母子俩住的地方靠近一处墓地,年幼的孟轲常去墓地看人家丧葬祭奠,也学着跳脚号哭,把这当做好玩的游戏。孟母发现后,觉得这里不是孩子该呆的地方,于是搬迁到街市的一个住所。可此处邻近有屠宰户,还有做买卖的商贩,孟轲又跟着小伙伴,玩起了杀猪宰羊、买卖吆喝的游戏。孟母见状之后很担心,感觉住这儿还是对孩子不好,于是再次搬家,搬到了学宫的附近。每月的初一、十五,学宫都举行作揖、进退的参拜之礼,小孟轲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回家后学给母亲看,孟母喜滋滋地想:这才真是我儿当代文学怎么了?一无论生活前行的脚步多么沉重和艰难,岁月的流逝却总是无情而迅急的。屈指算来,中国当代文学已经走过了六十多个春秋,“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何况已年逾耳顺。对一个渐入老境的人来讲,最为紧要的,恐怕不是别的,而是后世的尊敬和历史的认可,所以,如何评价老之将至的当代文学,如何对它进行历史定位,就成了一个让许多中国学者特别“焦虑”的问题。

也许是出于对“花甲之年”的敬意,也许是出于对“黄金时代”的向往,有些学者在评价中国当代文学的时候,常常表现出过度的慷慨和乐观——在他们看来,“当代文学”的成就已经超越了“现代文学”,只是由于“文人相轻”和“贵远贱近”的积习作祟,人们才显得“吝啬”而“苛刻”,未能积极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时代的文学。而西方“汉学家”对当代文学毫不客气的否定,则激怒了另外一些学者,激起了他们义和团式的逆反心理——他们不仅要“扶清灭洋”地反抗“西方”的话语压迫,而且要坚定地站在“中国的立场”,自己评价自己的文学,自己肯定自己的“价值”。

其实,在评价当代文学的时候,我们既不要过分“慷慨”,也无须过度“愤慨”。我们需要的,不是盲目乐观的“千禧年主义”,不是狭隘的“文化门罗主义”,而是更为积极的姿态:一种冷静而开放的对话精神,一种清醒而严格的自省意识。因为,光有“善意”无济于事,仅凭坚定的“中国立场”也不能解决问题,不仅如此,丧失原则的“善意”还有可能养成“没有用的烂忠厚”,而过于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则有可能导致严重的文化自闭症。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和接受这样一些事实:首先,由于整个文化环境的不健全,由于当代作家的文化素质和文学修养的相对低下,我们时代的文学还处于很不成熟的状况,还没有达到理想的境界;其次,我们不可能在没有“世界性”的参照语境的情况下,自言自语地进行自我阐释和自我评价,因为,歌文学的危机与文坛的分制邵燕君德和马克思曾经预言和期待的“世界文学”的时代,早已不可抗拒地来临了,今日之文坛已经明显出现“新旧分制”的格局——这格局自新世纪以来暗暗形成,至今已是不可逆转。文学期刊一直是文学的主阵地,但这些年来日益陷入边缘化、老龄化的困境。深重的危机不但使逐年的文学收成不景气,更使主流文坛“大一统”的格局被打破——在期刊文学陷入困顿的同时,“青春写作”、“畅销书写作”、“新媒体写作”自行其是地蓬勃发展,不但占领了大众市场,更几乎垄断了青年读者。在此变局下,以文学期刊为基地的主流文坛如何应对,不仅是其自身的生存问题,更是在“市场为大”的总体格局下,精英文学如何重新寻找文学市场占位和立足点的问题。

文学期刊陷入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与读者亲密关系的解体,尤其在青年读者间影响断裂,由此产生的相应结果是作家队伍后继乏人。几年前,“八〇后”作家曾有携市场之威叩击文坛的动向,随后,他们很快自立门户。几位“八〇后”明星作家纷纷领衔创办自己的杂志(如郭敬明主编《最小说》、张悦然主编《鲤》、饶雪漫主编《最女生》等),这些杂志有着明确的读者定位、完整的编创团队、高度标识化的美编风格及其成熟的商业操作模式。尤其令人侧目的是其强劲的读者支持——它们的读者群不但数量庞大(少则十几万,多则近百万),而且建立在严格的市场细分基础上,具有“粉丝”般的忠诚度——与之相应的是传统期刊印数日减(一些期刊的印数仅有数千到数万份),且核心读者面目模糊不清。这些杂志依托于出版社的畅销书机制,还属于传统的纸媒。几乎在它们兴起的同时,网络写作也加速了集团化、产业化的进程。二〇〇八年成立的盛大集团旗下的盛大文学有限公司通过并购起点中文网站、晋江原创网等网站,后又收购文学网站“榕树下”,一统江湖,原本五花八门的网络写作迅速被“格式化”为类型小说。在“百万年薪”的梦幻吸引和“签约作家”的条例规范下,大批的文学青“八〇后”写作观察丛治辰年正在成为网络写手。照此趋势发展下去,原本由文学期刊连接的读者群体后来被称为“八〇后”的一批人,对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末尾,会有怎样的回忆?他们中年纪最长的人,当时正在高中苦读,而年纪最小的,每晚准时守在电视机前等待动画片开演。若是在乡村,他们可能每周要走很远的路去赶班车,在学校呆上一周等待下一个假期的到来;而大都市的孩子们已经习惯于行走在霓虹闪烁的时尚橱窗前,每天在学校里和同学交换最新潮的讯息。上学路上看到的一个个工地,可能会提示他们这个时代正在不断翻新,而或许要等到几年之后他们才会明白,时代的变迁如此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心理结构。童年时藏在家里写字台抽屉里的粮票油票慢慢被遗忘,玩具店里变形金刚和芭比娃娃渐渐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玩具,冰棍从只有一毛二毛两种变得琳琅满目。书店从闭架到开架,从满页方块字到整本图画框,但越来越多的人还是选择了每天窝在电视机前的沙发里。动画片不再只是黑猫警长和巴巴爸爸,而开始有了圣斗士星矢和美少女战士,后来还有了蜡笔小新和柯南。而当上网不再需要占用家里的电话线拨号登陆时,我们的生活有了爆炸般多样的可能性。从乡村到城市,人无分老幼,地无分南北,或迟或早都将面临时代与个人的遭遇,每一个人都将在更加抽象和宏大的空间当中滋生欲念、遭受压抑,然后选择淋漓发泄或沉闷不语。

前史:郁秀《花季·雨季》所引发的校园小说热与中学语文教育大讨论那时还在中学里埋首苦读的“八〇后”们,大部分都还没有想过自己和“文学”会有什么关系,直到郁秀的《花季·雨季》出版。才第一次知道,原来除了经典作品里那些看了使人发昏的故事,学校里鸡毛蒜皮的生活也可以写成小说;更第一次知道,原来不但德高望重的糟老头子可以出书,年轻如我们的同辈人也可以写书出版。在这样的市场空白和消费渴求的局面中出现的《花季·雨季》自然受到热烈追捧。

同类推荐
  • 流淌的心声哲思的殿堂

    流淌的心声哲思的殿堂

    这本著作共挑选了八位19—20世纪初期最具代表性的俄罗斯著名诗人的优秀抒情诗篇,特别是以讴歌大自然、祖国、爱情等题材为主的诗歌作品,从欣赏的角度对蕴涵其中的诗人情感进行了较为深入、透彻的分析与探讨。意在挖掘诗人的内心世界,研究诗人的哲学思想、美学观念,捕捉作者心中的所思、所想与所感,研究蕴藏流淌于诗歌中的情感活质。本书适合于所有文学爱好者,特别是广大诗歌爱好者及俄罗斯语言文学学习者与研究者阅读欣赏。
  • 唐诗宋词元曲300首鉴赏

    唐诗宋词元曲300首鉴赏

    唐诗,大气;宋词,婉转;元曲,明丽。唐诗、宋词、元曲,作为我们民族诗情“高峰体验”的结晶,足以唤醒沉睡在每一个炎黄子孙心灵深处的诗魂。诗情画意,词韵墨香,完美演绎传世经典;曲风赋骨,文锦书绣,全新展现华夏文明。
  • 我愿朝着太阳生长

    我愿朝着太阳生长

    有些人似乎什么都不必做,好运气就会伴随终生。而有些人卖艺的时候必须专心卖艺,才会随着岁月的沉淀变得越发有底气。这本书记录着这样一些人:一个不需要照顾,女汉子性格的白领;执着并拧巴的女推销员;死心眼的BJ男和他的十个姑娘;长得好看的拉面师傅;乐此不疲的“喜当爹”……看着他们的故事,你会想:有些好运气,还没有来找你,不是说他们永远不会来了,只是为了让你多走一些路,再遇到属于自己的甜。
  • 裸舞

    裸舞

    本诗集已于2004年由重庆出版社出版,《星星》诗刊系列文集之一。
  • 慕容雪村文集经典套装(全集)

    慕容雪村文集经典套装(全集)

    慕容雪村老师的倾情创作,真实的情感体验,了解另一个世界的真实生活,包括《原谅我红尘颠倒》、《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天堂向左,深圳向右》、《多数人死于贪婪》、《慕容雪村随笔集》、《中国,少了一味药》六册书。
热门推荐
  • 守护冰心之玫瑰少女

    守护冰心之玫瑰少女

    亚梦和她的冰心们会有什么样的发展呢?亚梦的爱情的故事好还是不好呢?大家快来看吧!
  • 冰山撞上冰山

    冰山撞上冰山

    20年前,他的妈妈抢走了她的爸爸;20年后,她的妈妈为救他的妈妈,车祸身亡。因此她住进了他的家,经过时间的磨合,他们相爱了,可偏偏就在这时,她得知了真相……她离开了……她想要复仇【PS:这不是复仇文】
  • 妄想症少女

    妄想症少女

    慕以凡,朋友什么的我不想做了。喜欢你了。你可以不喜欢我。他想。哪里有这样的情书。可是那一刻,很清晰的他的嘴脸弯到那样明媚的弧度。记住,不要再让别人碰这里喽,已经是我的了。等我回来!那一年,苏言只有14岁,却从那一天,命运将他们紧紧缠绕在一起,直到……
  • 匆匆行走的青春

    匆匆行走的青春

    权辰睿和楚珂从陌生到熟知又成为恋人的关系
  • 失落的心城

    失落的心城

    年少的张羽,出生在一个普通的村庄,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灾难,意外获得了祖先魔皇的传承力量,大陆的各大势力,因为忌惮这种力量而对张羽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的围杀,而张羽因为在围杀中一次又一次失去了自己心中所爱,心灵受到一次又一次的扭曲,最后觉醒了魔皇全部力量....甚至超越了神!
  • 许你一世安乐

    许你一世安乐

    21世纪的女人,穿越到了那个未知的古璃大陆。想她一代天之骄女,天才邪医。死法太难堪就算了,居然还狗血的穿越了。这是要亡我的节奏吗?古璃有个男战神,和其它小说中一样总是拒人千里之外,可他要宠人也能宠的如此护短。某女主(墨千琴):皓轩,你会爱我多久呢?某男主(南宫皓轩):女人,你对我这么没安全感吗。我会爱你直到你不爱我的那一天。这么甜蜜啊,但你没机会不爱我了,因为我会一直爱着你。且看我如何完成我的处女作吧!我要许个愿:我不要驳回信啊……
  • 我的编辑生涯

    我的编辑生涯

    我很幸运,当我刚刚迈入社会,加入编辑队伍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又一个好老师。黄伊就是其中的一个。我到中国青年出版社的时候,被分配到第二编辑室也就是文学编辑室学习怎样做编缉。当时肖也牧是编辑室主任,是我的领导。黄伊则负责手把手地教我编辑的基本工,是我的第一个名符其实的老师。
  • 我在天庭做兼职

    我在天庭做兼职

    为了完成修书任务,纪然被招聘到天庭做了一个身不由己的编外兼职临时工,薪水不多,任务繁重。啥?清洁工的工作还兼不兼?这个真不能再兼,我先天肾亏,干不了这活计。月嫂的工作干不干?这个也好像也不大合适,我真没这方面的经验,万一把人家的老婆照顾出点什么事来,谁负责?兼职各位仙子的老公行不行?那啥,我没说反对,算不算是同意了呢?在天庭做兼职,反正什么工作舒服jian什么,那啥,我身份头衔比较多,冥界还有魔界的一再发送邀请函,是去做兼职,还是去jian了他们,这个真就不好说...
  • 泫然泪

    泫然泪

    若为此弦声寄入一段情北星遥远与之呼应再为你取出这把桐木琴我又弹到如此用心为我解开脚腕枷锁的那个你哼着陌生乡音走在宫闱里我为君王抚琴时转头看到你弦声中深藏初遇的情绪月光常常常常到故里送回多少离人唏嘘咽着你喂给我那勺热粥这年月能悄悄的过去灯辉摇曳满都城听着雨夜风散开几圈涟漪你在门外听我练这支曲我为你备一件蓑衣琴声传到寻常百姓的家里有人欢笑有人在哭泣情至深处我也落下了泪一滴随弦断复了思乡的心绪你挽指做蝴蝶从窗框上飞起飞过我指尖和眉宇呼吸声只因你渐渐宁静吹了灯让我拥抱着你冬至君王释放我孤身归故地我背着琴步步望回宫闱里你哼起我们熟知的那半阙曲它夹杂着你低沉的抽泣
  • 末世吸血使

    末世吸血使

    沐白变成了一只特殊的吸血鬼,他不怕光,也不怕大蒜,更不怕十字架……当然,这些都不是重点,真正令他无奈的是,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不得不变成妹纸【不稳定基因】沐紫:哥,人家已经洗白白,你快些变成姐姐抱我睡吖……咳咳,总之,这是一个节操满满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