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课堂教学是一门十分复杂的艺术,身为教师的我们想要教学生取得成功,不仅仅要具备丰厚的知识、良好的品德以及合理的能力结构,并且更要取决于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是不是注入了自己特有的情感,或者是否以自己特有的手段以及技巧充分地调动学生们的情感。
素质教育最为根本的特征就是要面向所有的学生,教师日常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在这一点上有着非常大的优势。学生们在这种情感的交融当中不断获取知识,获得能力上的增长,并不断开发智力,学生们的思想也得到了净化,陶冶了情操,优良的心理素质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养成的。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倘若我们将自己的脑子等同于一个不断产生智力的场所,那么,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心灵恰恰就是情感的孕育场,教师和学生心灵间的彼此接触应当是包含情感的。而教育,不也就是一颗心灵对另一颗心灵的呼唤和引领吗?
在人的认知活动当中,情感所发挥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情感就是伴随着认识活动而产生的,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正如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所说:“积极的情感、欢乐的情绪,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容易使他们形成新的联系而迸发智慧的火花。”这就正好说明了情感对人的认识活动有着不可言喻的巨大的推动作用。
“那些欢快的情绪和积极的情感能够令学生们感到精神振奋并且思维活跃,很容易形成一种新的联系。而与之相反的是,那些消极的情绪则会抑制学生们智力的发展。”
1.情感教育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
1.可发挥师生关系的纽带作用
素质教育的教学观所强调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上的和谐、平等以及彼此之间相互的尊重和爱。在课堂的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并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接受,更为重要的是情感上的交流。我们提倡要把全部的爱给学生,把教学过程作为向学生倾泻爱的主渠道,以教师自身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执著的追求,以教师自身的聪明才智和教学技巧,去博得学生的爱戴和尊敬。由学生们对教师的深厚的情感逐渐转移到对教师所教授的学科的强烈的期待和热爱,这样就更利于学生接受知识,激发他们不断探求的上进心。
2.可营造班级团结向上的学习氛围
每个学生都生活在班级这个大集体当中,学生们个体会对集体产生影响,反之,集体也会对学生个体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在班集体中悉心去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学习氛围,那么就会产生一种无形而强大的集体感化力,促使全体学生勤奋进龋这就能够在群体的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收到接近个别的教学效果,为取得课堂教学的最终成功创造有利的条件。
3.可创设师生教学相长的教学气氛
如果教师完全以一种教育者自居的形象面对学生的话,那他势必无法取得课堂教学的成功,唯有教师通过自己恰到好处的教学有声语言以及态势语,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们传递亲切、关怀、信任、尊重、鼓励以及期待的情感信息,建立一种师生之间平等交流的关系,令教师和学生教学相连,彼此共同促进,特别要突出的是,要让学生能够得到教师精神上的支持,让学生在情感上得到一定的满足,从而促使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提高开发学生智能的效率。
2.情感教育的操作方法
1.巧设悬念激发
所谓悬念,指的就是造成人们心理上的一种强烈的想念以及牵挂。它能勾起学生的好奇心,以巨大的诱惑力,激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在一次课堂上的作文讲评时,手里捧着某个学生写的一篇没有任何标点符号的文章,一口气也不停顿,读的上气不接下气,令课堂上的学生们都感到十分的惊诧,这就在学生的情感上形成了一种悬念。有些同学看到老师读得太累了,便叫老师停一停,于老师说:“不能停啊,作者没用标点符号,怎么能停呢!应忠于作者的原意呀!”同学们这才醒悟过来,老师分明在教育我们写作文时不能在小小的标点符号上偷懒,那个作者(班上的一名同学)也恍然大悟。经过于老师这种巧设悬念的激发,这个学生很快就能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在日后的写作中,该学生的标点符号的运用逐渐地走向了规范化。
(2)动情晓理导行
情感是以认识为基础的,只有先动之以情,才能再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我们实施情感教育,最终是要达到明理、导行的效果,而这种理必须是含情之理,这种行必须是动情之行,切忌生硬做作、牵强附会。我们的教育中,倡导教师的情感教育和晓理、导行结合在一起,不仅能够对情感教育起到强化的作用,并且还体现了“知、情、意、行”德育心理的过程,令教师在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得到很好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