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平感到有些惊讶,秦梦沉默一年多了,这次却这样积极。
郊游是大事,需好好规划一下,卫平想了很多问题,也把自己的想法在群里说了出来,同时又在网上找了些照片传了上去。
大家讨论一致通过,随后便讨论是各家出些什么东西,要花费多少钱之类细枝末节的问题了。最后大家一致推选卫平担任队长,余小强担任副队长。整个过程大家组成团队,花费平摊,买票团购。
打铁要趁热,时间也随即定下了,出发的时间就定在第二天早上,大家都是迫不及待的心情。
总结一下情况,除去已经有安排和实在是不想去的人,总共便是十多人的队伍。其中有县城有四对情侣,他们都是在群消息里早就商量好了的,也都是潜伏在高考大军里的夫妻档。高考大浪卷过,大家也就可以拨开云雾见明日了,谈谈心恋恋爱呗。
卫平没有女朋友,自向秦梦表白被拒之后便看破了红尘。卫平觉得年少时的爱情太过于脆弱,往往也抵不过一些很简单的原因,因此不愿意再浪费高考的宝贵时间。
这些原因简单到就像是父母的严厉批评,又或者是一些有无所谓的自尊。卫平自己对外宣称说是不喜欢女人,只是在压制内心的冲动。
自己也是十七八岁的男儿,看到那些女生穿着散发着女人成熟荷尔蒙的衣着,尤其是紧身运动衣或者是素色长裙的时候,自己也会有一种莫名的冲动。
这是一种窃喜感,会变成美梦出现在自己的周围,只是看不清脸,但是很清楚地记得她的柔弱和娇嗔。也许是老天认为姻缘没到,才会如此的神秘。
队伍里还有一个女生叫做秦梦,是和卫平平时说话比较多的女生,是一个有过悲惨遭遇的女生。
她的出现很意外,至少让卫平感觉到意外。卫平很同情她,这样的事发生在她身上对她的打击是多么的大。卫平是一个感性的人,所以自己该站出来安慰她,不只是因为那件事。
卫平清楚地记得那天早上,卫平一直看着她空空的座位发呆,不知道为何只是迫切地期待她的出现。
也许是一起长久交流的惯性吧,但此刻的卫平内心很不安,她不是一个旷过课的人。
卫平感觉到有事将要发生!
等了一天都没有见到她的出现,等到了第二天,卫平才看到她的身影。
她来了,但又不是她。
卫平记得那天她不是一个人来的,是她的母亲送她来上学的,两个人眼睛都是红红的,秦梦脖子上还有明显的抓痕。那时的秦梦让卫平觉得很陌生,似乎不像是以前那个爱说话的人。
秦梦眼神失去了神采,多了些呆滞,偶尔有些杀气。同时秦梦的话语也在与日俱减,每天就是看着试卷发呆,有时候一发呆就是一整天,老师提醒了很多遍还是无动于衷。
这些让卫平感觉到了害怕,这与紧张的高考气氛格格不入,是一种极度危险的信号。
高考让每个人都疯了,任何人都不想让负面东西影响到自己,用书砌成一堵墙把自己安排在这个小屋里。高考的前夕也最能够表现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这个长久以来的道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交友圈,这个交友圈仅限于左右同桌,以至于前后排都和自己不是一个水平。
爱学习的坐在了一起,组成什么各科学霸联盟,每天说说笑笑在一起。
学期成绩一般但还是想搞学习的人坐在一起,说什么天道酬勤水滴石穿,哪怕是吃饭都在像念经一样默念。
不想搞学习的人聚在一起咋咋呼呼,急等着下课去消遣。还有顶级学霸这类人,总是独来独往,像神话一样存在,是立志上清华北大的人。
这三大类差不多把一个大集体活生生划分成了三大块,也把同学情局限在了所谓的前途上。
难道科学家就不食人间烟火,他们就不能和菜贩子成为朋友,又或者是艺术不能够融入日常生活吗?
艺术是源于生活同时而高于生活的,完全撇弃生活的艺术只是一个肥皂泡,存在却丝毫没有人记得它的存在。
卫平是这样思考的。
还记得班里有个同学特地在高考前夕改了名字,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只是为了迷信。
说是八字缺土忌水,就把原来的名字的‘萍’字硬生生变成了‘坪’字。
也对,高考是人生的通往成功的捷径,但它不是每个人的捷径,它属于热情和能力结合的崛起之路。
高考让每个人都疯了,像是恶魔一样炼狱着学生。从饮食上摧残着学生,菜样变得有些单一了,韭菜核桃牛奶之类的开始不消化了。
也从性格上开始歧化了,也不顾什么真心就是朋友了,只要是稍稍有些影响到高考便都不是朋友,有意无意开始疏远。
最可怕的是精神上的扭曲,迷信偏执浮夸明显表现,人心塑造趋于自私化。
这些也是卫平不愿意看到的。
渐渐地,同学们开始疏远秦梦,秦梦也自觉地坐到了最后一排,恰好就在卫平的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