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的时局也越来越紧张了,为了把孩子转到最安全的地方重庆去。1938年秋,她们离开了武汉。
虽然是秋天,武汉的天气依然热得叫人难挨,强烈的阳光直射到大地上,把柏油马路都晒软了,发出蒸人的热气。李青蕙满身汗水,背着简单的行李包,带着孩子们,和其他的小老师与工作人员一起踏上最后一班长江轮船。他们艰难地挤上轮船的跳板,还要照顾孩子,因为怕孩子跟不上而失落。就这样人挤人,人推人,跳板唧唧喳喳地乱响,震得平静的长江哗啦哗啦地响,摇着一江浊黄的水光。
李青蕙痛恨日本帝国主义。是他们,使她失去了第二故乡武汉,是他们还要继续强占祖国的土地,蹂躏自己的同胞。她决心要保护好这些小同胞,把他们送到安全的地方去,决不能留下一个孩子,去做日本强盗的炮灰。这就是她,一个14岁小老师的誓言和愿望。
这些道理,李青蕙是从大老师冼星海、肖英、王云阶那里学来的。她还学了很多歌曲,不仅是为了武装自己,更是为了掌握宣传和唤醒民众的武器。她的脑子里,装满了为捍卫祖国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思想。
船上满满的人,李青蕙他们没有铺位,被安顿睡在甲板上的。白天,他们只能在甲板周围坐下休息。要等到晚上夜深人静不再有人行走的时候,才能打开铺盖睡觉。孩子们是一班一班地排下来,小老师也是随班睡在一起。李青蕙领的小小班就在甲板上。
王云阶老师是总负责人。他把每班每个人全安排好了,偏偏忘了他自己的铺位。甲板上已经没有空地了,他只能到上下楼梯出入口那个小地方,挤着栏杆坐下来休息。
川流不息的人群,来来往往地找铺位、找房间、找人找物,一片嘈杂声。渐渐地,人声轻了少了,他们似乎已经安顿完毕。天已黄昏,船汽笛声也响起来,船要开了。工作人员提来了一大桶热饭菜。该开饭了,让孩子们吃后可以安铺睡觉。这时,李青蕙半坐半躺在地铺上,因地方小不想多动,怕影响了孩子,她看看他们安静地睡着了,每张小脸都甜甜的,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看到那些天真无瑕的小脸,激起她无限的感慨。多么可爱的孩子啊!今后她会更要加倍疼爱他们,他们离开了父母,当老师的就要做他们的父母。
这个同样是小孩子的老师想到这里,两眼含满了泪水。
冷冰冰的一艘孤船,寒冷的气息挤满甲板。李青蕙的心也随着冰凉了。昂头看看天空,有一弯冷月,被游云遮盖着,忽隐忽现,有几颗小星星伴着它,看上去,却是那样孤独与苍白。全不像幼年时在桃源老家看到的光彩明媚的月亮,伴着它闪烁着光芒四射的星星,那是多么引人入胜。那时,妈妈总是坐在床边,抚摸着她,轻轻地讲那过去的事情——
李青蕙的老家是湖南桃源。
在妈妈未出世之前,外公与同是清朝同僚的祖父指腹为婚。后来,祖母生下爸爸,外婆生下妈妈,爸爸和妈妈的亲事就定了。
父亲是祖父最小的孩子,祖母生下父亲后只有几天就去世了。祖父为了把父亲好好养大,在几房姨太太中挑选出一位从来没有生养过孩子的,就让她带父亲。如果带得好,把她扶正。父亲小时虽是有奶娘管,可是姨娘说,放在她后房内,便于照顾。可是,父亲夜里哭,吵了她的觉。她一发脾气,叫佣人把父亲抱到后园,丢了。奶娘不敢说什么,只好照办了。等到天刚发白,奶娘就跑到后园的竹林去看,幸好,父亲命大,还活着。奶娘就马上抱了回来。
祖父知道了这位姨娘扔掉父亲的事,觉得她的心太狠了,就不要她管孩子了。于是,又娶了一位后娘,她没有生育一直带着父亲,对父亲很好。
父亲十岁的时候,祖父去世民,继祖母不久也去世了。父亲上面有八个哥哥,有的是同母所生,有的是同父异母的,都要分家。父亲说,你们分家,我不要离开家。可是,哥哥们不同意,一定要分家。分了后,父亲就准备到母亲家里去,然后,再出国读书。不料,走在半路上却被人赶上要追杀。来人主要是要拿父亲手里的田地红契。父亲对那人讲,东西给你,别杀我。那人说没法子,他们要血衣。说罢,就在父亲手腕上杀了一刀,拿着血衣与红契走了。
父亲很气愤,说哥哥们不念手足之情,从此一气之下再也不回家乡了。他十几岁出国读书,回国后与妈妈结婚,父母婚后感情十分好。母亲生了八个孩子,李青蕙是最小的一个。在生她时,母亲梦见自己到月亮里去了,见一株桂花树,她折了一枝,醒来就生下了李青蕙。那时医学不发达,母亲生的孩子生病早逝了五个,二哥在大学读书,三哥在中学读书。
李青蕙幼年时,几乎天天和父母在一处。记得父母常在书房中对坐写诗,对对子。要么,就是到后花园上香。父亲弹七弦琴,高山流水,母亲是他最好的知己。演奏完,母亲马上写诗赞美。父母常常是欢声笑语,李青蕙在旁边也随着笑。那时,她感到自己的家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家了。父亲回国后工作很好,他做过小官。后来因对当时政府不满,特别是同情穷人,不爱与达官贵人来往,自己也不爱做官,慢慢地每况愈下。对这些,妈妈并不反对,只是常笑爸爸不合时宜。
父亲的思想是进步的,他很喜欢女孩子。李青蕙小时候,父亲经常和他们一起玩,还教李青慧唱《国际歌》他对中医也十分擅长,附近的穷人生病来请他看病,他二话不说马上就去,不但帮助看病还花钱帮买不起药的人家买药。附近有小灾小病的人,他治好了很多,后来他们还联名送给父亲一块医生牌子挂在门口。父亲笑对妈妈说,我现在成了医生了。父亲不满当时政府的腐败不愿去上班。他的上级本来是看中他的,还叫人给他送来干薪,可被他退了回去。舅舅也是留学生,他和父亲不一样,愿在官场里混,常在外面应酬,又爱跳舞,娶了几房老婆。父亲看不惯舅舅的作风。舅舅邀他去吃花酒他不去,邀他去舞厅他也拒绝了。舅舅常常嘲笑父亲是个呆子。听了舅舅的话,并不在乎。他曾对李青蕙说,做人要做个正直的人,要为社会为民众做点有益的事,才对得起自己,对得起人生。你舅舅是醉生梦死,这样不好。
由于父亲不愿意去政府部门工作,收入没有了,他们家中原有厨子、保姆、乳妈、车夫,妈妈就逐步地辞退了他们。妈妈陪嫁来有四个丫头。其中三个,年纪大了妈妈就都给她们找了人家出嫁了。只有一个叫桂香的一个丫头,一直在身边。
妈妈十分爱父亲,对他做的事、说的话从来没有任何意见。她认为父亲做的事都是正确的。父亲去世后,只有妈妈一个人在管家。桃源开始撤退了。妈妈本不舍得李青蕙离开家,但她听说日本人对中国人是无情的蹂躏,尤其对妇女的残暴。还有三光政策,烧光杀光抢光,不把中国人当人。她想到了女儿的安全。她咬咬牙,送女儿上了前线。她自己也到乡下去逃难了。妈妈始终盼着和平,她对李青蕙说,时局一平静了,战争胜利,你就马上回来找妈。妈妈把手的钱几乎全数给李青蕙拿走。她拿不动,只拿了两个金戒指和三十块银元。她说,妈,我决不乱花钱,等一太平了,我马上回来。妈妈含泪望着李青蕙,她倒在妈妈温暖的怀抱中,好像又回到童年的幸福与愉快——
突然,一阵脚步声惊醒了李青蕙甜蜜的回忆,她发现这不是在桃源的家中,这是在船上。只听有人大声说:王先生犯胃病了,他痛得在地上滚呢?有人让地铺给他睡,他还不肯睡。真可怜,他痛得满头冷汗,面孔雪白,真怕人!
李青蕙听了,觉得王先生能先人后己,品质高贵。他这样工作未免太辛苦了。一种敬佩之情由然而生。
船到宜昌,他们转船只住几天,就暂住在法国修道院里。修女们让他们在院里的走廊上打地铺睡。王先生分配完铺位后,还是没有他自己睡觉的地方,只能又在露天里打地铺。法国的姆姆都讲他这样不行。这里的秋天白天虽然热,可到夜里就不行了。但没别的办法,大家只好帮他借些东西把下面铺得厚厚的,幸好还好没有出现大问题。
从宜昌转船到重庆,他们是住在一个叫“神仙洞”的地方,据说是个庙。条件不大好,但总算是有了一栖身之地。
天气转凉了,孩子们没有棉衣怎么办呢?只有自救吧!他们决定自己演戏来募捐。于是,他们请来了戏剧学院的毕业生张逸生与金淑芝二人,他们是一对恋人。他们选定了冼群著作的独幕戏《菱姑》,决定表哥由王先生演,菱姑由李青蕙演,妈妈由伍汉美演。戏中由表哥唱的主题歌《东北,我们的家乡》是王先生谱的曲。这个歌很好听,他们在戏中演唱时,不少观众也跟着唱。后来,声乐家蔡绍序与朱崇樊,将这首歌作为他们开独唱音乐会时的演唱剧目,效果很好。戏中还有个儿歌是由李青蕙唱,也引起了一阵阵掌声。
这次同台演戏,让李青蕙对王云阶先生的好印象又加深了一步。
演出义卖的情况非常好。据说募集来的钱可以给每个孩子做一套棉衣裤,还能外加一件棉背心。李青蕙听了,真为孩子们高兴。可等衣服做好了后,一个孩子只有发到了一件棉背心。一问,说是钱不够了。那么,钱到哪里去了呢?后来,有人悄悄告诉李青蕙说,他们辛辛苦苦作救亡工作,个别人在背后发国难财,给孩子们做衣服的钱让他们贪污了。
李青蕙气得大哭了一场。她开始感觉到他们的团体不像过去的那样了。那种纯洁高尚,那种爱国热情,团结奋斗的精神淡化了。情况变得复杂多了。面对这样的局面,很多人都劝她去学习。王云阶先生也对她说,你年纪还小,文化又不高,应该再去念书。可是,她当时也很难。妈妈在她离开时给的钱,有些帮助了别人,有些自己花了。现在身无分文,根本没有钱去读书了。妈妈在沦陷区钱也难寄,而且妈妈现在可能也没钱寄了。王先生知道后,对她说:“我妹妹秀岚是我朋友帮助她念书的,我就来帮助你吧!你和我妹妹一同到中华女中去念书吧!”事情就这样决定了。
就要离开并肩作战的战友和共同生活的孩子们了。临走时,大家依依不舍,眼含热泪水拥抱,无言地相视着。在这几年的抗战工作中,李青蕙从一个一无所知的孩子,成长为一名为祖国和人民而战的战士。团里的同志像大姐姐似的爱护和帮助她,让她这个从离开妈妈寸步难行的小姐,变成了懂得照顾自己和照顾别人的人了。在与孩子的长期生活中,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单纯善良的美德。这一刻,她感到自己突然长大了,成熟了。为了将来能为国家更好地出力,现在必须学习和提高自己。这么一想,她硬着心肠同王秀岚登上到成都的火车,离开了他们。
成都中华女中,这是所私立中学,老师大部分是进步人士。学校把李青蕙、王秀岚二人分配在一间小宿舍里,加上常绍温、刘淑仙共四个人。四个人全不同班,她们的班级都比李青蕙高,可是关系很好。他们这个宿舍像个家庭似的,常绍温和刘淑仙,性格有些男性化,于是,常绍温在这里是“爸爸”,刘淑仙是“哥哥”,秀岚是姐姐,李青蕙是小妹妹。
这时,李青蕙听说王云阶老师也离开了“儿童教养院”,来到中华女中教英文。她心里一亮,心想,我愿意和这个王先生在一起。可是,一直没有看到他。后来才得知,王先生到了成都,就病倒了。
在成都,王云阶见到女作家安娥,两人合作了很多歌曲。安娥是田汉的爱人。她告诉王先生,她去前线慰问时,曾见到王先生的大妹王青。王青请安娥给哥哥带口信,叫他到前线去工作。王先生听了很想去,但他却突然病了。他吐血,一时起不了床,没有办法法到前方去,朋友们都劝他把身体养好再去。病好以后,王先生辞去了中华女中的工作,到成都乡村服务团做音乐设计委员去了。所以,李青蕙一直没有见到她心仪的王先生。她心里有点惦着他。
这时,日本飞机日夜都来成都轰炸,中华女中靠城门不远,学生们跑警报都往城外跑。学校为了安全,要迁校到九十里外的新津去,路上需要走一天。
早上,她们出发了,开始还不太热,走了不久,太阳出来了,越走越热。她们又渴又累汗顺着脸上身上的流着,带的一点水也喝完了,只能向当地的老婆婆讨一点水喝。
在迁校时,她们是一班班地集中走。为了便于清查人数,她们吃住也都按班住了,打破了他们的“四人家庭”没事她们也很少见面。那天,她们一直走到天快黑了,才到达新津。
过了一天,李青蕙听说秀岚病了,就跑去看她。她好像没什么大病。几天以后,王先生也从成都赶来看秀岚。这时,李青蕙忽然感到很惭愧,觉得自己关心秀岚太少,不好意思去见王先生。后来,王先生把他二妹接到成都就医了。
学校尚未正式开课,有空李青蕙就去看看乡下风景。她从没有下过乡,觉得乡下比城市朴素,空气比城里好。她看什么都感兴趣。突然,同学凤美与兆珍跑来找李青蕙,她们说王先生来信是给他们三个人的,是一封求援信。信中说,秀岚害的是伤寒病。但她住的是女病房,王先生照顾她很不方便,请特护又没钱。所以,来信恳请她帮忙。两人说,我们和王先生是一个团出来的,亲如兄妹,是应当想法帮助他,可是,马上就要大考了,这怎么办呢?李青蕙说:“我的学习与生活费用都是王先生帮助的,我理所应当多出些力,去帮助他兄妹。”于是,三个人商量决定定,由凤美和李青蕙先去看护秀岚,等到时间允许,兆珍来换凤美回校念书,最后,李青蕙与兆珍一同回去参加大考。只是这样的话,李青蕙没有复习功课的时间。她说:“没关系,我平时空下来自己备备课也是一样。”
成都市里,日本鬼子的飞机天天来轰炸。王先生为了他们的安全,在北门外租了三间小草房,把秀岚搬出医院,她们开始了护理工作。每天,李青蕙同凤美去买菜,因秀岚不能吃饭,她每天只吃流质。四川的柑子是当地产品很便宜,地上一堆一堆的卖,可是王先生没钱买,只能买西红柿,当时成都人都不吃它,便宜得好像是白送的。她们买回家后,先洗干净,去皮,去掉里面的籽,用纱布包好挤出汁来,给秀岚当饭吃。她们二人空下来的时间还要温课,吃饭只能马马虎虎地吃点蔬菜或咸菜。
王先生交的钱,是凤美来管的。过了些时候,凤美对李青蕙说,钱快用完了,要告诉王先生。当时,王先生住在成都宿舍里,每天要来看秀岚一次。于是,凤美等他来了告诉了他。可过了几天,他还是没带钱来。李青蕙和凤美说,可能王先生难于出口向人借钱,他熟的朋友生活都很拮据,根本没有多余的钱借给人。
李青蕙的钱早已用完了。妈妈给的两个金戒指,一个也送给了学生,因为他的哥哥要去念大学,带着妻子和弟弟实在困难。她当时想,戒指在自己手中没有什么用,放着也放着,就送给了那个学生。现在手里还有一个戒指,不过上面刻有自己的名字。她对凤美说,王先生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你就拿去换了,也别告诉他,解决他燃眉之急吧!
凤美一个人也不敢去换,于是两人一同上了街。满以为马上就可以换来钱,走了几家,问了几个人,凤美都认为给的钱太少了,不同意换。她年纪比李青蕙大,懂得的事多,一般事情都由她做主。虽然李青蕙说,算了,少些就少些吧。可她执意不肯换。后来,两人决定要交给王先生去换。凤美说,王先生是大人别人不敢骗他,李青蕙也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听她的!
凤美把戒指交给王云阶,几天后,他还是没有拿回来钱。有一天,王先生来了。他对李青蕙说,这个戒指我没换。李青蕙问为什么?他说这换不得,因为它是你妈妈给你的订婚戒。她着急地说:“结什么婚哪,跟谁结婚呢?先救人吧。”。王云阶非常感谢她的仗义疏财。他笑了笑,迟疑了半天,才说:“如果你答应和我订婚,我就拿去换掉。我要对你负一辈子责任。”若干年后,王云阶才告诉李青蕙,其实他早就喜欢上她了。那次开口求婚,是他等了多时的一个机遇。
王云阶家庭的情况,是他们全团的人都是知道的。李青蕙亲眼看到了看到了他为人光明正大,作风正派。虽然第一次见面时低估了他,但后来认识到,王云阶确实是个少有的好人。否则,她决不会同意他对自己的帮助。而且,在学习时,在共同的演出中,她实际上,已经深深爱上了这位大哥哥。
李青蕙沉思了一会儿,同意了王云阶的求婚。于是,他们分别去信回家说明情况。过了不久,双方家长先后来信同意。两人高兴极了。他们正式通过朋友在报纸上宣布订婚。王先生说:“你年纪还小,我们过几年再结婚吧,最好是打走了鬼子。”
这时,王云阶在成都空军军士学校任音乐教官,同时,他还兼南虹艺专的音乐课。他劝李青蕙转到南虹艺专学声乐,主课由蔡绍序老师教。他很忙,除了教音乐外,还要参加电影音乐的创作。当时,他正在帮助西北电影厂贺孟斧编导的影片《风雪太行》谱写主题歌。这首曲子,是王云阶为电影音乐作曲的处女作。同时,他还为纪录片《华北是我们的》的音乐指挥,为冼星海的《在太行山上》录音。朋友们都说,王云阶的思想非常敏捷,才思奔放,治学严谨,多能多艺,在音乐创作和理论研究方面也都有一定成就。大家还给他取了一个雅号,称之为“中国的莫扎特”。
在抗日战争轰轰烈烈的气氛中,王云阶一直不安于后方的工作,多次找关系到前方去工作。他在筹划上前线时,正好重庆要搞一次大型的音乐会。主办人希望他去协助演出,并且劝他说,“等音乐会结束后,你再上前线也不迟呀。”王云阶同意了,立即赶赴重庆。
他到重庆去时天还不冷,没有多带衣服,实际上他也没有什么衣服。开演之前,他忙着为曲目赶写音乐,天气突变,非常之冷,朋友们问他需不需要加些衣服,他当时一心在工作上,根本没有感到冷,就说不需要。但那天的降温幅度是很大的,等他感到冷时已经晚了。王云阶先是全身发抖,后来不是全身发抖,而是心房在抖,整个人缩成一团不能动了。朋友们看到后马上送他去医院,护士先给他量体温,可量了很久,他根本没有体温了。这一下,医生也急了,要他立即住院治疗,紧接着,王云阶因受冻又开始咯血。他不能上前线去了。
王云阶太不会照顾自己了,只要一有工作他就什么都忘记了。现在,朋友们见他身体这样虚弱,都很关心他,爱护他,劝他早些结婚,能有个人在他身边照顾他会好一些的。于是,大家也来动员李青蕙,希望他们能早些结婚。
1939年8月13日,在成都结婚了。
婚礼很简单,但是在思想上很隆重。他们首先在报上登了一个结婚启示,向社会宣布他们结婚了。那天,来祝贺他们的人很多,都是自备花生、瓜子、糖果等,整整热闹了一天。
不久,李青蕙发现自己怀孕了。那时,她并不知道。即将出世的宝贝儿会是一颗灿烂的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