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526600000008

第8章 廉政元帅——罗荣桓

·少年罗荣桓入学后,写下一篇文章,文中说,要学习大禹,“弃一己之私,救斯民于水火”

·他给衡阳铁路局局长打电话:很多人想通过你上北京找我,你要劝他们不要来,更不能让他们免费乘车

·他给儿女定了一条铁的纪律:到了老家,你们就下田,跟社员一起劳动。

在南岳衡山下,有一个古色古香的小村,它的名字叫南湾。

小村不大,但气势恢宏。小村四周有饮誉荆楚的“南湾八景”,东晋大诗人谢灵运曾在这里留下诗作《岩下赞》,描写了南湾人好读书的风俗,并作预言:其书非世教,其人必贤哲。

1914年,12岁的罗荣桓走进村里的学堂,校长罗炳文是受过辛亥革命洗礼的风云人物。细看了面前的英俊少年,说:“诗云桓桓于征。桓者,威武也。征者,伐也。你年纪虽小,却生得英俊魁悟,聪慧机灵,将来很可能能要报效国家建功军旅,叫荣桓吧。”

从那一天开始,中国有了罗荣桓这个伟大的名字。

半个世纪后,即1963年,毛泽东的诗为谢灵运和罗炳文的预言作了证明——

《七律·吊罗荣荣桓同志》——“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斥鶠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国有疑难可问谁?”只有大贤大哲,才当得起。

罗荣桓元帅最后一次离乡,已有53年,但他的音容笑貌仍在故乡的山水间,他对亲友的严格,对乡人的温和,还在人们的记忆中刻着。他作为革命家的伟大人格力量,仍深刻地影响着故乡的人。

家族韬光养晦

成就元帅文治武功

谢灵运走后近千年,即1368年,罗氏的祖先从江西吉水迁到这里。

罗荣桓元帅是这个庞大家族入湘后的第十八代。南湾的东侧有罗家山,明朝初年的时候,就是罗氏家族的。从山顶往下看,就是罗荣桓元帅的故居。

罗荣桓元帅故居位于衡东县荣桓镇南湾村的南湾街,位于中国著名旅游黄金通道南岳衡山—井冈山的必经之地。南湾街是一组以青石板街道联成的清代古建筑群。其核心部分就是罗荣桓元帅故居。故居建于1914年,建筑面积540平方米;罗帅生平业绩陈列馆,建于2002年,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陈列面积6100平方米,共分为五大部分展出罗帅各个时期的珍贵照片和历史文献资料。

南湾村的罗氏族人读书不辍,他们耕读并重,时刻不忘报效国家。村人运足了气力,似乎有意要成就谢大诗人的预言。从罗氏的第十一代罗琥开始到十六代,即罗荣桓元帅的祖父罗泽珩,六代人中代代有栋梁出现。或为举人,或为大夫。从罗泽珩开始,国运不昌,无路请缨。他和儿子罗国理(元帅的父亲)只好在家兴教办学,除了私塾之外,1914年,居然还办起了“洋学堂”——罗氏高等国民小学堂。

南湾村经千百年的养精蓄税,一下就找到了飞天的跳板。少年罗荣桓入学后的一年,即1915年,写下了这样一篇作文《论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他在文中说,禹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弃一己之私,摒室家之念,沐雨栉风,披星戴月,三过家门而不入”,并进一步表示,自己要向禹那样,“救斯民于水火”。罗炳文校长看了,大加赞赏:“好文章,实在难得!”

罗荣桓不但积极主动接受文化教育,还要回家里操练武功。在故居里,我看到一个宽大的健身房,这是罗荣桓兄弟练武的场所,陈设有桩板、石锁、石担、刀、枪、棍、耙、剑、戟等民间武术器械。

乡人介绍说,罗荣桓元帅少年时的武功最好,他当时似乎想到了自己在未来的中国要扮演重要角色,所有的基本功,他都练得一丝不苟。

应该说,在老家,在南湾,罗荣桓完成了最基本的文治武功的训练。元帅在这里起步,从1919年夏开始,他先后到协均中学、青岛大学、中山大学学习,并在“五卅运动”、“四一二”等重大历史事件中,得到锤炼。1927年4月14日,他走出故乡,走向了革命。

元帅的两个侧面

铁面无私又慈祥温和

故乡成就了罗荣桓元帅,那么他功成名就后,给故乡和亲属带来了什么呢?

亲友们说,罗荣桓是铁面元帅。“这要先从一个著名的电话说起……”故居纪念馆的解说员说。

1949年11月,罗荣桓给衡阳铁路局局长郭维城打了一个电话——“衡阳是我的家乡,会有很多人想通过你上北京来找我。你要做工作,劝他们不要到北京来。更不能让他们免费乘车进京。”现在,人们称这个电话为元帅廉政电话。

虽然元帅下了严厉的“帅令”,但二哥罗晏清还是自费来看他了。

罗晏清比元帅大9岁,元帅参加革命后,家里的一切,都是这个二哥照应,老人,还有他留在家里的一个女儿,元帅对二哥非常感激。1950年元月,二哥带着家人来到北京罗荣桓家,罗荣桓让哥哥在这里多住些日子,他想念哥哥,20多年没有见面了。可是哥哥从老家出来后,沿途一直被当做上宾看待,竟不觉滋生了优越感。警卫员、通信员为他服务,他居然带搭不理,有时甚至在这些战士面前指手划脚。罗荣桓对哥哥的批评非常严厉,他说:“我们的警卫员、通信员都是革命同志,是为人民服务的。你怎么能对他们摆老爷架子呢?”哥哥低下了头,随后,他就动员哥哥回乡,在土改中接受群众教育。

元帅的弟弟罗湘,1926年在他的鼓励下,考入了黄埔军校。毕业后,参加了国民党的军队。后来,痛恨国民党的腐败,愤然回乡。1949年,他组建了一支与我党有联系的统一战线性质的地方武装——中国人民解放军湖南省军区湘东司令部,同国民党的地方部队作战。我军南下时,被46军137师整编,罗湘即将被任命为副政委。电报传到罗荣桓手里,他立即给46军回电:罗湘不是共产党员,不能任副政委,他应该去学习。

留在老家的女儿罗玉英,从半岁时父亲走,20多年就再没有见过父亲,1949年底,她和丈夫陈卓一起来到武汉。中南军区司令肖劲光热情地接待了她,并发报通知罗荣桓,说女儿来了。罗玉英也给父亲写了一封信,要求去北京看他。

罗荣桓元帅从女儿的信中看到了一些旧的思想,认为爸爸当了大官,她可以进京享福了。他拿起笔来,给女儿写信:“女儿,你爸爸二十余年是在为人民服务,这已成为终身职业,而不会如你想的是在做官,更没财可发。你爸爸的生活,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待遇外,一无私有。你弟弟妹妹上学是由国家直接供给,不要我负担。因此,陈卓等来此,也只能帮其入学校,不能对我有其他依靠。”

侄孙罗慈能和侄外孙肖光国结伴到北京,请罗荣桓元帅安排工作。元帅说:“我们不能直接介绍你们去工作,如果你们有能力的话,可以去报考学校读书,毕业后政府可以分配工作,但你们文化低,怎能考得起?报名参军,年龄又超过了,不符合入伍条件。依我看,你们还是回去为好,家里有老有小,照顾他们,好好劳动,自力更生,一样有出息。”

两个年轻人听罗荣桓的话,在北京住了一个月,回到老家务农了。

那么,对待乡亲,罗元帅又是怎样的态度呢,乡亲们说,罗荣桓是温和元帅。

老家有一位长工来北京看望罗荣桓元帅。罗荣桓在老家搞农民运动时,这位长工是农会委员。听说他来了,罗荣桓非常高兴。他命人给老人安排好住处,然后,出面接见,又派秘书陪同老人家去故宫、北海、动物园、颐和园参观游览。用餐之前,他都要吩咐家人说:“客人是南方来的,早晨吃稀饭和窝窝头,他不习惯,用鸡蛋炒饭给他吃。”

每次吃饭的时候,他都要搬来藤椅,和老人一起用餐,一边吃一边聊。老人走时,他给买好火车票,请司机将送到车站,分手时,他送到大门口。老人走到胡同口时,回头一看,元帅仍然注视着他,并向他挥手。事后,罗荣桓对孩子们说:“这些人虽不是亲戚,但思想感情一致,比亲兄弟还亲。他们来看我是出于真心,真感情。我们一定要热情对待他们。”

有一年,老家来了一位妇女,是进京看病的。罗荣桓马上把病人接进家里,并让夫人给她安排住院。手术后,他让夫人亲自护理。那个妇女住了几个月院,花了500多元钱,全由罗荣桓个人承担。出院后,他仍不放心,又留那人在自己家休养了一个月,直到痊愈才送她回家。

1956年秋季的一天,故乡人在家门口看到了近30年不见的罗荣桓。年老的人认识,年轻的后生不认识。

罗荣桓元帅走到十字街口,在一家小百货店停留下来,向一个售货员先问了一声好,然后打听一个钟表匠和一个修鞋匠的消息。售货员说,都已去世。

元帅长叹一声,说:“多好的人啊,怎么就走了?”

原来大革命时期,罗荣桓元帅曾在南湾乡下办过农会,这个姓赵的开的钟表店,就是当时我们党组织的联系点,罗荣桓元帅在这里与当时县委的负责人接过头,因而认识了这个钟表匠;而姓邓的修鞋匠,是在罗荣桓元帅离乡北去的时候,发现有人盯梢,他情急生智,跑到姓邓的店里装作修鞋,鞋匠一看,什么都明白了,立即做出修鞋的样子,为他打掩护。“尾巴”们跟到这里,看了看,就往前面追去了。这两个人都不是党员,也没直接参加过当时的革命运动,但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挺身而出,保护了罗荣桓,所以元帅要来看他们。

解放初期,罗荣桓元帅少年时代读过书的罗氏岳英学校,曾想将校名改为荣桓学校,负责人向罗荣桓元帅写信征求意见。罗荣桓元帅立即回信,批评这种提法“非常无聊”。他建议学校要多宣传人民群众的英雄事迹。可以请老红军、老干部向学生们讲讲革命故事,特别鼓励学校教师努力工作,教育儿童把文化学好,将来做个又红又专的新中国的建设者。

在南岳的一间茅舍里,罗荣桓元帅接见了当时祝融峰农业社的社长、全国著名劳动模范康菊英。康菊英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在北京怀仁堂曾多次会见过罗荣桓元帅。

老康用南岳山下的清泉水沏了一碗云雾茶,端给罗荣桓元帅。茶水袅袅升着热气,罗荣桓元帅的眼睛湿润了,他充满感情地说:“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这碗茶,我一定把它喝完。”

老康向罗荣桓元帅汇报了农业社的情况。罗荣桓元帅关切地问:“社员有钱用吗?”

老康说:“有是有点,但还不够。”

罗荣桓元帅说:“算是句老实话,没有吹牛皮。我看这个社员家里,虽是栋茅屋,搞得还板洁,有点兴旺气象,房里也有点新的行头和用具,不过衣食住行要统统改善还不容易,还得努把子力啊!你们除种好田外,还要多打点主意,抓点现金。”

老康继续向罗荣桓元帅汇报农业社开展多种经营和副业的情况,他说,为了摆脱贫困,大家搞了纸槽缫纸、板车运货、水库养鱼,还组织了社员采药、打猎、编席子等等。

罗荣桓元帅听了高兴地说:“这是对的,就是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衡山人有句俗话:‘不能织了箍去买鸭蛋——大也不要,小也不要’,农业社光是抓几粒死谷子怎么行呀!”

罗荣桓元帅当晚住在磨镜台招待所,有关负责人要准备筵席招待,他听说后,坚决制止,最后只请厨房搞了几样简单的蔬菜。他还叫人弄点本地的红米冬粘做饭吃,大家看着过意不去,他却吃得十分香甜。他说:“现在的人,总以为吃大米吃点米心最好,其实这红米冬粘,虽糙一点,但营养不坏。什么事情,都得看实质。”

罗荣桓元帅走后四年,即到了1961年冬天,他因病到广州疗养。火车路过衡山时,他命大女儿罗玉英和女婿陈卓下车,代表他回乡问候父老乡亲。他一再叮嘱,到村里后,一定要到各家各户走访,问好,要做好调查研究,了解到他们的真实生活情况,回来汇报。同时,他定了一条铁的纪律给孩子,到了老家,你们就下田,跟社员一起劳动。

牢记元帅嘱托

故乡经济大发展

“还得努把子力啊!你们除种好田外,还要多打点主意,抓点现金。”

“就是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农业社光是抓几粒死谷子怎么行呀!”这是1956年,罗荣桓元帅离开故乡时的叮嘱。半个世纪以来,这些话一直在故乡人心中回响。故乡人一直没有放弃与贫穷的搏杀。

然而,只有在改革开放以后,他们才能够真正大刀阔斧一路前行,去实现元帅的期望。

荣桓镇,山地面积16万亩,属丘陵地形,耕地面积3.2万亩,全年无霜,四季如春,土地肥沃,气候宜人。同时,这里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现已探明的矿藏有金、银、铜、铁、铅、锌、铀、钴、镍、煤、瓷泥、萤石、石英石、重晶石等30余种,是全镇工业的雄厚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全镇人民以饱满的创业热情,塑造了全新的形象。特色农业已经走向产业化,过去,这里盛产的荔枝、香蕉、枇杷等名、优、特水果只能是自己生产自己消费,现在则畅销省内外,成为支柱性经济。

同时,乡镇企业不断壮大,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形成了水电资源开发、建材、农副产品加工、地热资源开发等多产业齐发展的格局。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又使罗元帅故乡成为旅游圣地。天下名山金觉峰也在荣桓镇境内,峰下的锡岩仙洞号称“楚南第一洞”,洞内景致离奇,天然造化,别有一番韵味,不少名人志士游览这里,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

公元五世纪初,中国山水诗的泰斗谢灵运千里迢迢,慕名前来寻幽探胜,并在洞壁上题写《岩下赞》诗一首:“衡山采药人,路迷粮亦绝。过息岩下坐,正见相对说。一老四五少,仙隐不可别。其书非世教,其人必贤哲。”虽经1500多年沧桑,字迹依稀可辨。同时,民间文化底蕴丰厚,素有“皮影戏之乡”、“花鼓戏之乡”、“剪纸之乡”、“龙舟之乡”、“龙狮之乡”和“农民画之乡”的盛誉。这些都成中外游客抢眼的看点。

故乡不负老元帅的期望,在一个伟大的时代里,完成了历史性的巨变。三十多年的努力,荣桓镇现已成为省级“明星乡镇”。

罗荣桓元帅的诞生地南湾村,则是这颗明星上最亮的地方。

同类推荐
  • 王阳明正传:唯心有物

    王阳明正传:唯心有物

    迄今已来,关于王阳明写得最好的一本书不是神奇的圣人,也不是明朝一哥,一本最真实的王阳明传记。不妖魔不神化,33篇阳明诗文分析,44位阳明信徒微故事,18副珍藏图画,还原最真实的千古圣人王阳明翔实的一生:叛逆、问道、格竹、中举、入狱、贬官、悟道、崛起、平贼、戡乱……三真不朽,千古唯一。中国统治阶级的思想碰撞,阳明心学与程朱理学的末日决战。还原正德皇帝朱厚照、造反宁王朱宸濠、风流才子唐伯虎、一代奸臣严嵩的真实历史形象。……
  •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企业家(2)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企业家(2)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中国古代帝师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帝师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帝师”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留侯世家》:“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很明确,“帝师”是指皇帝的老师。本书从记叙帝师生平事迹入手,再现了帝王之师对历代帝王的教育、指导和辅佐,同时揭示了帝师以其亦师亦臣的特殊身份,对帝王决策的各种正面、负面影响之谜。展现给读者一幅亦真亦幻的历史画卷,道出一些亘古不变的历史发展规律。
  • 20位思想大师之智慧人生

    20位思想大师之智慧人生

    本书介绍了20位思想大师,品读古今中外涌现出的思想大师,了解他们成长的男迹,评判他们为全世界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 中华将帅故事

    中华将帅故事

    战争造就将帅。将帅统领千军万马,驰骋疆场,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或勇敢勇猛,冲锋陷阵,用血与火书写了威武雄壮而又残酷血腥的篇章。中华历史上的有为将帅,大多是杰出的军事家,有的还是军事理论家。《中华将帅故事》从众多将帅中选择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四十三人,采用故事形式,真实地客观地介绍他们的生平事迹。。《中华将帅故事》展现将帅的风采,讴歌将帅的功勋,旨在激励广大青少年从中吸取力量,弘扬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荣誉感和自豪感,更加热爱我们的国家、民族和军队,随时听从召唤,为国家、民族和人民而战斗,哪怕流血、献身也在所不惜!
热门推荐
  • 妖王逆天:驭兽小毒妃

    妖王逆天:驭兽小毒妃

    沈凤汐乃是天才女特工,一朝穿越,她成了沈家废材四小姐。在以武为尊的玄罗大陆,沈凤汐驭兽炼丹修灵力,勇斗渣男贱女,送盛世白莲花炸上天,一时风华绝代,睥睨天下。然而,不知何时,沈凤汐闺房中夜夜冒出个极品妖孽美男,扬言要她对他负责。沈凤汐无语问苍天,虽说她扒过他的衣服,摸过他的胸,趁他不能动弹时上下其手过,然而,对于送上门的美色,沈凤汐表示,她收下了。于是,沈凤汐开始了夜夜被某妖孽美男压在身下,折腾至天亮的生活。终于,某日,沈凤汐忍无可忍,其怒道:“妖孽,今夜你休想再动本女王一下!”某妖孽美男听后,邪魅一笑,回道:“本王今夜不动你一下,而是动两下,三下,十下,百下,千下……”
  • 修灵时代

    修灵时代

    蔬菜可以美白,水果可以治病,停电时还可以用树木发发电,这是一个基因科技大爆发的时代。有人类,有异族,有生存,也有死亡,灵源觉醒,宇宙将亡,末日来临之际,种地大师李大志偶得奇物踏入修灵界,开始逆天之旅。上种天,下种地,活生生种出个未来。
  • 晨缘

    晨缘

    他身在帝王家目空一切,自以为天之骄子,爱的情真意切。却始终不明白内心深处要的是什么?她为了上一代的恩怨而来,逆天改命只为了他四年中不再孤独。萧晨像是一个无底洞当他需要疼惜时,倾墨永远守在身侧,当他想要纯粹的爱时,唯念只为爱他而活,现在他需要志同道合能给予他无限帮助的盟友,青冉为他付出十七年!当黄粱梦醒一切成空,青冉,我们还能不能回到原地,我要的还是那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你!
  • 昊溟志

    昊溟志

    大业自初即入歧,矛盾俞烈火逢冰。杀鲸霸拳碎蓝梦,众逆齐谋夺父玺。这一天蓝道天武的理想连同他的生命一并被轰成了粉碎。这一天——穷极昊天,邃变沧溟。这件异兆的发生标志着一种改变。一个生而不凡的幼小半神,一个在未来必将成为明日,成为昊溟的幼小超人穿越到了这强者世界当中。他——杀人鲸之子,一颗以昊溟之名在世界上进行着无尽斗争的星辰,他将始终与其他诸多强敌展开最酷烈的战斗,在这场战斗中整个世界的命运也将逐渐被推至一片无比宏大的壮丽盛世当中。这个拥有“杀人鲸”之心的男人便会为了自己所爱的东西而不断进发,碾碎一切阻挡他的蠢物,直至胜利铸就天国。我们的故事由此正式开始了。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六魂破空

    六魂破空

    无极大陆,这一地方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被这么称为的,这里只有一小部分人类能成为修行者,没人知道为什么,这个地方充满了太多的谜团,这里物品还匪夷所思的与一个名为地球的星球一模一样,只是用的不是我们常见的电而是灵力,直到我们主角生活的时代。
  • 命运宿世二之浮生断

    命运宿世二之浮生断

    爱一个人不需要理由,不论千年前还是千年后都一样,只是转世轮回后,你是否还记得?曾经刻骨的爱,灼伤的心魂,却依然执恋不悔!!
  • 天外飞妃

    天外飞妃

    因为老妈的嫌弃,我决定当英雄,结果悲催的穿了!还和某个大家伙结了仇,这斗智斗勇的日子,好生艰难!一直盼望着回去的人,当机会真的来临的那一刻,还能洒脱离去吗?
  • 骷髅山

    骷髅山

    骷髅山白骨洞的子弟修炼成仙必须经历重重考验,包括元婴、法宝、丹药、修炼武器等修炼,最终主人公:阿康能否顺利通过考验,位列仙班昵?......
  • 木兰江奔流

    木兰江奔流

    一百五十年前,大相国三家分立,古老的奴隶制帝国就此封存,炎炎者灭,隆隆者绝;一百五十年间,天下玉碎,匹夫不得瓦全,一座座城池,历次经过命中注定的风口浪尖;一百五十年后,暗夜生变,书灯明灭,沉戈磨洗,有异心不安于怀者,终须剖腹相见。故事不长,却也一言难尽,借一瓢木兰江水,讲一段相国大陆百年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