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526600000003

第3章 人们的光荣——朱德

·他是大思想家的后裔,又是赤贫佃农的儿子

·离乡52年后重返故乡,他不像总司令,仿佛邻家老人

·留下珍贵“遗产”:“不要向国家伸手,要多给国家做贡献”

四川有个叫仪陇的地方,千百年来英雄辈出。1886年12月1日,一颗照彻中华大地的巨星在此耀眼升起。他24岁走出故乡后,征战一生,功勋彪炳,成为红军之父,成为最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至今,他的教导仍然对故乡产生巨大影响。他,就是朱德元帅!

从重庆到开县,从开县到达州,从达州到仪陇,从仪陇到马鞍镇,山路狭窄,九曲十八弯,历行8个多小时,7月6日夜11时30分,中巴司机终于高喊一声:“朱元帅故里到了。”

灯火阑栅之中,记者看到朱德元帅纪念园的大门上镌刻着毛泽东1946年题写的五个大字——“人民的光荣”。

雄阔的背景

英勇不屈的红色土地

朱德元帅纪念园,现在已将整个琳琅村都含在了里面。或者说,琳琅村,现在成了朱德纪念园的一个重要景点。朱姓人家,开了30多个客家风味的“农家乐”餐饮娱乐小店,家家都挂有红灯笼、鲜艳的红辣椒、金黄的玉米……

在这些农家乐小店中,朱德堂弟朱代印的曾孙朱亮家的小店最为抢眼。因为他家是朱德在故乡最近的亲人了,关于老元帅,他的说法最能吸引中外游人。

此刻,朱亮和他的祖母,正向记者做最权威的发布——

仪陇,位于四川盆地北部低山与川中丘陵过渡地带。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战国前期为巴国的属地。南朝梁天监元年(公元502年)设立郡县制,置城郡于今金城山顶名曰仪隆县,唐大历年初(267年)因避讳唐玄宗李隆基的“隆”字,改为仪陇县。

仪陇,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为反抗不合理的制度,曾发生过无数次农民起义。在上个世纪30年代,这里是川陕革命老根据地。在朱德的革命精神感召下,仪陇人民为了生存、自由和解放,前仆后继,创造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

“元帅出仪陇,旌旗满大千”,这是流行于当地的一句名言。以张思德为代表的7000多仪陇儿女,随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长征,其中5000多人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1932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从鄂豫皖边区根据地转入川东北地区,于1933年8月23日解放仪陇,随即成立了县、市、区、乡、村苏维埃政权。当时红军在仪陇县和邻县的部分地区建立了三个县级苏维埃政权,即仪陇县、长胜县、阆南县。仪陇县苏维埃政府设金城镇,辖1市、11区、52乡。红军在仪陇经过的较大战斗有30多次,至今保存下来的红军石刻标语中,有许多处都刻着:“红军总司令朱德同志是仪陇人!”

红军走后,国民党反动派大肆烧杀,被杀害的苏维埃干部480余人,红军家属369人,全家被杀绝的45户。

朱德元帅的旧居,变成一片瓦砾,他的近族亲人,有20多户背景离乡,改姓更名,有的隐居寺庙,吃斋念佛。元帅的母亲逃进深山老林,在岩洞里生活了40多天,后来,被乡亲们救出。

1934年正月,国民党边防军的军长李家钰带领一个连的士兵将朱德元帅的曾祖父母、祖父母的坟掘开。次年2月15日,国民党20军军长杨森派人再次掘坟,并火焚残骸。

然而,仪陇人民没有被吓倒,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掩护朱德的母亲及其他亲人。在腥风血雨的日子里,当地百姓看到朱德故里被夷为平地,心有不甘。为了记住家乡的大英雄,经过周密的筹划,他们在村头立了一个高大的纪念碑,上书——朱德故里!

朱熹后裔变赤贫佃户

革命成为元帅惟一选择

仪陇的核心,是马鞍镇琳琅村的朱家大湾。正是在这里,在那个只有16平方米的仓屋里,诞生并培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元帅。

朱德元帅纪念馆的旁边,就是朱家祠堂。进了祠堂,有一张祖先的画像,让记者有点吃惊。原来,朱家的祖先竟是我国大思想家朱熹!

画像旁写道:二世祖朱熹(1130—1202),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诗人、教育家、文学家。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朱熹学识渊博,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

朱熹一生从事理学研究,又竭力主张以理学治国,却不被当道者所理解。朱熹既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又是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热心于教育事业,孜孜不倦地授徒讲学,无论在教育思想或教育实践上,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朱熹原籍福建,从仪陇档案馆收藏的清代同治年间的《朱氏家谱》上看,朱德元帅的近代祖朱仕耀于1714年从福建来到四川,首迁地是广安县龙台寺,然后再迁仪陇马鞍。在这里繁衍了八代人。其世系是这样的——

朱熹→朱塾→朱鉴→朱浚→朱友樟→朱炳→朱埙→朱聪一郎→朱万一郎→朱仕耀→文先……朝星→邦俊→世林→朱德。

朱德元帅是朱熹的二十五代孙。

虽为圣贤之裔,但到了朱德曾祖父朱朝星那一代,朱家只有6亩地。到祖父朱邦俊时,只剩1亩地。他每天披星戴月,勤耕细作,年终所得粮食只够两个人糊口。而那时,他们全家是14口人。在最低生活都维持不下去的时候,祖父典当了仅有的那一亩田和一间破烂茅屋,去做一李姓财主的佃户。朱德的少年时代,家里的温饱是大问题。

可悲的是,虽为圣贤后裔,但朱家由于赤贫,竟然好几代没出读书人了。朱德6岁那年,朱家几房人联合作出决定:选送一个孩子去读书!他们认为,这或许会改变命运。他们选中了朱德。

年少的朱德面对贫穷的家庭,贫穷的乡亲,贫穷的祖国,很早就开始思考出路。有这样两个人对他影响最大。

第一位应该是他的启蒙老师之一席聘三。朱德曾在他的门下读了八年书。

那时,怀才不遇的秀才席聘三先生既向学生讲述《四书》《五经》,又向学生介绍屈辱的中国近代史,时而慷慨激昂,时而声泪俱下,激发了学生们朴素的爱国热情。席先生讲得最多的是,仪陇历史上那些农民起义英雄,那种大无畏的造反精神,深深激励着年少的朱德。

第二位是他在南充中学读书时的老师张澜先生(解放后任国家副主席)。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他在张先生那里更多地汲取了民主革命的思想。

席、张二先生的影响,对朱德后来投身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或者说,是这两位先生把大元帅扶上了战马。

从少年到青年,朱德一直在苦苦思考改变自己和国家命运这个大问题,24岁那年,他终于获得了最佳答案——参加革命,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而战。

1909年春,朱德离开家乡。这年11月,他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并且秘密参加同盟会。朱德骑着战马,穿过辛亥革命的枪林弹雨,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1922年11月,在德国柏林,朱德在张申府、周恩来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一条伟大的道路。

关于朴实的记忆

“他的腿上背上,爬的全是小孩!”

故乡人看到的朱德元帅是什么样的呢?朱亮的奶奶说:那年3月初,总司令回家了,他就像个邻家老人,身上看不到一点元帅的架子。在这个老院子里,他坐着,他的腿上、背上爬的全是小孩子……

1960年3月9日,74岁的朱德元帅终于回到他魂牵梦萦的故乡马鞍镇,少小离家老大回,52年了,看到故乡的模样,元帅很激动。

他最先看的,就是家乡的娃们。

在幼儿园,朱德看见门口挂着“机关托儿所”的木牌,严肃地说:“这不行。为啥只收干部的娃娃呢?应该改成‘城关托儿所’,让广大群众的子女都能进来,现在就改!”

朱德走进药铺垭小学。这是他1892年至1895年读书的旧址。他看到校门外的两棵香樟树上,挂着写有“朱德元帅手植”字样的吊牌时,用手指着岩边的一株说:“把那棵树上的牌子取下来,我没栽那棵树。凡事要讲个实事求是。”

马鞍中学的师生们正在吃晚饭,一位身材魁梧的老军人走了进来。谁也没有想到,这老军人就是朱德。

老元帅俯下高大的身躯,询问学生:“一个月吃多少粗粮、细粮?零花钱多少?有没有补助?家里能供给吗?粮食不够,春荒时吃什么?”

孩子们否定的回答让他皱起了眉头。老元帅对当地干部说:娃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读书又苦,费脑子,要想尽一切办法使生活补助到位。一些支农活动,就不要让娃们参加了。饭都吃不饱,娃们哪有劲啊!

晚饭后,朱德召集县委、区委、公社、大队的负责人座谈,重点了解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情况。他详细地打听每亩打多少粮食、食堂办得如何、平均每人每天吃多少粮油、副业搞起来没有。朱德问了二十来个问题,都是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最后他语重心长地告诉大家:“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仪陇是山区,有山林竹木,有山货药材,一定要根据山区特点,多搞副业,广开财路。除了粮食,还要抓好棉花、油料生产。多养猪,多喂鸡鸭牛羊,把改善老百姓的生活作为大事来抓。”

问完了干部,他还要问自己的家里人,他认为,家里人一定敢跟他讲真话。朱亮讲述了他曾祖父朱代印对他说过的那天的情形——

朱德一走进旧居大院,等候在那里的家人立即围了上来。朱亮的曾祖父朱代印看到他身上穿着旧军装,惊讶地说:“哥,你做了那么大的官,怎么穿这样一身回家呀?”

朱德笑着说:“什么官不官的,我是一个老兵。穿衣服,不着凉就行。你们为啥看起来黄皮寡瘦的,说话都吊不起来气?”

朱代印说:“还不是因为肚子吃不饱。”

朱德用拐杖猛敲了一下地面,摇摇头说:“我知道了。”

除了本家亲人,乡亲们都来了。朱德一看见小孩子,就拉到自己怀里,见到老人就让坐到自己身边。他的腿上、背上爬的全是小孩。朱家的老院子一片欢声笑语。

这次故乡之行,朱德元帅发现了许多问题,特别是对浮夸风、公共食堂、经济比例失调等问题感受尤深。他说:我了解到了真实情况。公共食堂再这样办下去,只有死路一条。

返回北京,元帅向党中央、毛主席如实汇报了这次考察的情况,提出了“我国各地地理条件、自然条件都不同,农作物种类繁多,农业生产一定要因地制宜,不能强求一律”,以及“农业和工业都要发展商品生产,才能适应改善人民生活和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等建议。

这次回乡,朱德元帅只住了三天,从此,再也没有回来。但他那朴实亲和的形象,给家乡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最宝贵精神财富

激励故乡人走向小康

对故乡,朱德元帅说过这样几句话——“要因地制宜,注意发展白蜡、蚕桑和茶叶等多种经营”、“不要向国家伸手,希望仪陇要多给国家做贡献”。这是元帅留给故乡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改革开放以来,仪陇的工业发展迅速,兴办了丝绸、纺织、食品、印刷、机械等工业,有各类工业企业45家,先后有51个产品环境获奖。

目前,仪陇县基本形成了以农业、轻纺工业为主体,工、商、运、建、服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人民生活由温饱迈向小康。农业生产实现了粮、棉、油为主的种植业和林、牧、渔、桑、果为骨干的多种经营业齐头并进。元帅柚、长毛兔、中糯一号玉米等科技含量高、效益好的特色农产品享誉全国。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酿造业和加工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县黄酒厂的黄酒、县曲酒厂的汉酒分获全国、省、市名优特新产品奖,县绿色食品公司生产的甘薯南瓜系列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以丝绸为主体的轻纺工业品,远销西欧、朝鲜、日本。通过开展商品流通体制改革和商业企业改革,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方式、多种流通渠道、内外贸结合开放式的商品流通格局。

仪陇民风淳厚,文化兴盛繁荣,是川北大木偶艺术的发源地。以剪纸、篆刻、书法为主体的山乡文化日益繁荣,被国家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与现代化的工业文明,在这块土地上交相辉映,增添新的光彩。

近年,为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力保工业止滑提速,仪陇县从招商引资到企业投产运行提供了一系列政策扶持和优质服务。吸引了许多企业来此入驻,出现了天之淼饮业、旺平物流、香港嘉鑫实业等8家规模企业同时入园的盛况。

同类推荐
  • 徐志摩传

    徐志摩传

    没有人走的路,我偏要去走走;走的人多了,我又想换路走。我也说不清这是好习惯还是怪脾气。二十年前研究徐志摩虽已不属禁区,但仍受着世俗偏见的白眼。那时研究徐志摩的这条路上还冷冷清清。或许正因为冷清,我就毛手毛脚闯了进去,也顾不得谁皱眉,谁拍手,谁白眼,谁欢呼了。尽管路上有杂草、有荆棘,我还是一步步往深处走,想寻找点风光,想采撷几茎有色有香的花卉。后来这条路上越来越热闹了,摩肩接踵,五光十色,我的兴致却反而淡了,想换一条冷清的路走走看。有三分冒险,就有七分诱惑,才可能达到十分境界。
  • 西方将帅简说

    西方将帅简说

    在人类历史上无数次战争中,涌现出了一批批杰出的将领。他们指挥千军万马,纵横驰骋,威风凛凛。因此,人们常常看到的是他们强悍的一面,很少关注他们的生活。当然,成功的将领是用战争来证明的。除此以外,那些威名赫赫的将帅,也和我们一样有正常人的生活,他们也会犯错,也会有各种性格的缺陷。当然,如果在战场上表现出缺陷的话是非常致命的。
  • 中国皇后传

    中国皇后传

    本书力求通过她们的详细传记,科学地评价其功过是非,如实地反映历代宫廷制度和生活,以及与皇后有关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重大历史事件。皇后作为寄生于封建统治权力的顶峰:皇帝周围的一个群体,她们对封建政治的影响是不容低估的。尽管封建史学家或为皇后作纪,或为皇后立传,但是记载或失之简略,评论或失之偏颇,无论在史实还是观点上,都有重新研究的必要。不了解皇后,也不大可能全面了解中国的封建社会。鉴于此,我们编写了《中国皇后传》一书。
  • 康熙传

    康熙传

    康熙是封建统治后期最为英明神勇的帝王,也是奠定了清朝几百年基础的最核心人物。本书描述了他的功绩、情感、遭遇、谋略、经历。
  • 震撼中国的100位英雄模范人生

    震撼中国的100位英雄模范人生

    虽然生活的年代不同、事迹不同,但他们都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贡献。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人生境界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他们是民族的英雄,时代的先锋,祖国的骄傲!他们的名字如璀璨的明星,照亮了后人前行的道路!他们的功绩会永远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史册!他们永远是人们学习的榜样! 八女投江、夏明翰、张学良、杨虎城、白求恩、刘胡兰、狼牙山五壮士、董存瑞……他们的人生都是壮美的。他们的名字令人感动、催人奋进。本书属人物传记类图书。本书以“双百”人物为对象,再现了他们光荣模范的一生事迹,为弘扬爱国精神、社会主义文明提供榜样。
热门推荐
  • 战之无尽

    战之无尽

    没有了右手有能如何,只要有一口气我便能站起来,只要还能站起来我便战斗到底。
  • 世途殇

    世途殇

    一个复杂的故事,几个少年的冒险牵扯出几个时代延续下来的路,身上的印记是魔鬼的契约还是诸神的救赎。同是偷取火种的普罗米修斯我既甘愿堕落凡尘与众神为敌,又怎会在意这诸般不公的命运!最后的路总要有人走下去。
  • 智商家族

    智商家族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
  • 离婚合约:BOSS别闹了

    离婚合约:BOSS别闹了

    一次采访,记者问起沈瑜的感情现状。沈瑜:男票是我前夫。沈瑜:男票是我BOSS。沈瑜:男票还是个超级无敌工作狂。欧少辰面无表情:老婆,回家。
  • 十年小溪观音四临

    十年小溪观音四临

    多年后许四渐渐明白,就算自己时不时地把回忆放在心头握在掌间,想念的人也终究成为了过去,现如今苍白的生活只是在折磨自己。年轻的时候总觉得有些人对你好是应该,而你对其他人的好别人就一定要接受并且感恩戴德,等到终于懂得,却已物是人非。
  • 危险上司

    危险上司

    【完】平安夜,她遭遇了人生中最为残酷和真实的噩梦,一颗种子在腹部悄然萌芽……六年后,她进入贺氏,却惊觉眼前的上司是那夜的男人。辞职逃离,以为平静生活可以继续——一场车祸,却将儿子的身世秘密揭开,法院传票也随之而来。下跪、乞求,她用尽所有办法都不能让他所动,儿子抚养权将她逼到绝路。为见儿子,她半夜偷入豪宅,却误闯他的房间,男人声音散开:“想要我撤诉么,很简单……”
  • 青芜纪事:恋上腹黑小国舅

    青芜纪事:恋上腹黑小国舅

    文艺版介绍:一次不可思议的穿越,一场痛彻心扉的背叛,一段生死相随的爱恋。脱线版介绍:原配太子爷,奴婢和太子妃哪个算是小三儿?竹马三殿下,奴婢脑子不好,记不得以前的海誓山盟!妖孽国舅爷,您如此贱贱地喜欢奴婢,奴婢担当不起!准备好了随清清再经历一场惊心动魄的穿越之旅了吗?————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远月爱恋:高冷校草与冷漠公主

    远月爱恋:高冷校草与冷漠公主

    她,是宫氏的千金。他,是言家的少爷。一场荒唐的娃娃亲,使毫无交集的两人被绑在一起,当他们以为幸福会来临时。他却去了国外留学,她说会等他回来。然而等来的却是他和他即将订婚的消息。她绝望离去。当他醒悟过来取消婚约,却早已物是人非……
  • 成败一张嘴

    成败一张嘴

    说话本身就是一门技巧性很强的艺术,它直接影响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一个会说话的人,可以用流利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图,把道理讲得很清楚,而且有条有理,使别人乐于接受。口才好、说话动听的人,在事业上成功的希望就大。相反,如果口才不好、言语拙劣甚至出言不慎的人与他人发生误会时,就不可能获得别人的同情、理解以及帮助。
  • 长生秘钥

    长生秘钥

    时光飞逝,各种文明在时间的长河中你方唱罢我登场,它们到底是随着时间的脚步渐渐“消散”了,还是随着空间的脚步远走“他乡”了,这个问题谁又能解答呢?长生秘钥,带你走一遍时间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