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仪钦先生大学学中文,参加工作后做过多年市档案局领导人。他以文学家的目光,洞察周围的人和事,目睹他们每天同档案相依相伴,为国家积累档案财富,毫不懈怠地护卫着档案,诚诚恳恳地为机关单位和民众提供档案利用。年复一年,重复着同一件事情,没有怨言,没有争斗,没有尔虞我诈。他们是普普通通的工作人。在他们身上释放出任劳任怨、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这同那些争权于朝、争利于市、自我标榜、不为民众办事、看似忙碌、实为浮躁的人相比,有着天壤之别。应该描写他们、抒发他们、颂扬他们。让更多的人懂得他们,以影响更多的人。他产生了写作冲动,顾不得年近花甲、经常进出于医院的身体,拿起笔,一写十八年。一篇篇档案文学作品在刊物上发表;《兰台春秋》、《兰台人生》一部部小说集出版;《兰台赞歌》长篇小说即将面世。他的心愿在一步步实现。
仪钦请我为《兰台赞歌》作序。我学档案、干档案,对文学毫无修养,不敢动笔。好在我对“兰台”并不陌生,小说中的人和事似在身边,通过作者的创作更生动、更深情、更典型,更具感染力。
《兰台赞歌》写一个家庭,映衬着一个社会;写主人公一家人的悲欢离合,烙下了时代历史的脚印。“反右”、“文革”历史不能忘记,悲剧不能重演。
读仪钦的一些书稿,有这样一些点滴体会。
读读这本书吧,或许你会感受更多。
刘国能
2012年2月18日于北京
谨以此书
呈献给为我国社会主义档案事业无私奉献的人们
按语:
我笔拙,六年前的2005年就曾写过本故事的主人公刘爱中(详见本人中篇小说集《兰台人生》)。但是,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与难以自抑的创作冲动,驱使着我不顾年老体弱,又毅然将当年的那一仅有两万来字的中篇小说,演绎、延伸、拓展为如今的这一洋洋一十七万余言的长篇小说,并将其易名为《兰台赞歌》。因为我认为刘爱中其人对档案事业的忠贞不渝与一往情深,的的确确是值得为之赞颂的!
作者 于2012年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