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翻开那些名人的历史,你就会发现他们在没有成为名人之前,其实是一群极其普通的人,后来他们之所以成为了人类历史天空中耀眼的星辰,是因为他们在追求自己梦想的道路上,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有人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从名人的身上可以吸取许多宝贵的经验,从而指引我们实现人生的梦想。
苏格拉底小传
◎战力
关于苏格拉底,几乎无人不晓,然而他的生平,人们却不得其详。传说他大约生于公元前470年古希腊的雅典城。他的父亲是一位以雕刻为生的工匠,母亲经常给产妇接生来赚点小钱贴补家用,懂事的小苏格拉底经常帮父亲做一些零活。贫穷的生活并没有给苏格拉底造成什么不良影响,苏格拉底一直都十分安贫乐道。苏格拉底的相貌十分丑陋:他身材矮胖、脖子很短、眼突鼻高,鼻孔朝天,口大露齿,胡须杂乱,足小腹大;无论冬夏,都光着脚走路,衣服穿得破破烂烂。他滑稽可笑的相貌一直都是朋友们寻开心的笑料,而他本人也常常以此自嘲,聊以助兴。苏格拉底做过石匠,当过二流雕刻家。成家后的他除了挣得能够养活妻儿的收入外,从来不肯多于一点活。他的妻子除了做家务和照看孩子外,靠给别人洗衣服来养家糊口,而苏格拉底总把谋生看做是微不足道的事。
因此,妻子的舌头就像一条愤怒的车把式的鞭子一样,一天到晚不停地抽打他。苏格拉底最喜欢做的事就是走出家门,与别人聊天。据说,有一次苏格拉底正与客人聊天的时候,他妻子忙着洗衣服,可小儿子在一旁嗷嗷待哺,哭闹不止。着急的妻子一连喊了几声叫苏格拉底过来帮帮她,可一直不见苏格拉底有动静,暴躁的妻子终于控制不住心中的怒火,顺手把一盆洗衣水往他头上泼去,没想到苏格拉底根本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他还幽默地对客人说:“雷鸣过后,必有暴雨。”苏格拉底所处的时代是平民政治与学术自由的时代,许多像他一样有学问的人都可以上街演讲,同时招收弟子。虽然苏格拉底相貌丑陋,可他极富幽默、机智善辩、见解非凡,对朋友和善,固执且富有吸引力。他的道德言论,深深地影响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柏拉图是他的学生,而亚里士多德又是柏拉图的学生,所以在希腊,以及后来罗马兴办的有名气的哲学学校都奉苏格拉底为鼻祖。直至今天,许多人仍生活在苏格拉底的遗产之中。苏格拉底喜好议论却不善著述,他的言行多见于柏拉图大量的对话录和色诺芬的《苏格拉底言行回忆录》中。他的一位朋友问著名的特尔菲神庙的女祭司,谁是雅典最有学识的人。
令人大为惊奇的是,那位女祭司居然说出了无职业者苏格拉底的名字。后来苏格拉底解释说:“那位神使把我当成雅典最有学问的人,是因为我是雅典城里惟一知道自己是一无所知的人。”苏格拉底的这种滑稽又谦卑的态度,使他在辩论中总是处于极有利的地位,但也使他因此而常招致对手的讨厌。他常假装自己对某些问题一窍不通,提一系列的问题问个没完没了,引诱着别人在不知不觉中令人震惊地承认某些观点。苏格拉底身体十分强壮,为人豪爽,在服兵役期间他打仗勇敢,从不怯阵。他敢于仗义执言,有一次他曾单枪匹马对抗过一场公众的集体声讨,那是在一次战斗后,10名指挥官因未能成功地营救出落水士兵而引起了公愤,结果10名军官全被判处了死刑。苏格拉底坚持认为,不管他们是否有罪,像这样审讯或宣判一大批人总是不公平的。
苏格拉底几乎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在对伦理问题的研究上。他认为人应该“认识你自己”,这是他留给我们的最伟大的格言。公元前399年,他被指控犯有传播异说、腐蚀青年的罪名而判处死刑,他的朋友到监狱去看他,怂恿他越狱逃跑,可他死活不肯出去。他认为,这样出去的话,本来清白的他就变得不清白了,他的朋友只好流着眼泪悲伤地离去。执行死刑的那天,他的朋友、弟子、家人都来为他送别。所有的人,包括狱卒都哭了,他却异常平静地把毒酒一饮而尽,然后躺在床上安静地闭上双眼等待着死神的降临。眼看他就要没气了,他突然想起自己还欠着别人一笔小小的债务,于是,他用微弱但急切的声音说:“克里托,我还欠亚斯克来皮亚斯一只鸡,记着千万要替我还给他。”说完这句话,他便离开了人世。
读后感言
真理与学问不需要任何华丽的包装。苏格拉底相貌丑陋却满腹经纶,为真理献身的精神,更让人肃然起敬。
伟大的军事家——孙子
◎王军
孙子,名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今山东博兴北)。他的生卒年代各种史书均无详细记载,孙子生逢乱世,处于中国历史上战争风起云涌、弱肉强食的大变革岁月之中。孙武出身于王卿大夫的家庭,这使得他能广泛接触到各种文化典籍。这些宝贵的知识为孙武日后的著书立说、运筹帷幄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除此之外,军事世家的环境使孙武从小就对领兵打仗耳濡目染,不知不觉中培养了他对军事的兴趣。后来,由于王卿大夫之间互相倾轧、明争暗斗使齐国的形势极其复杂险恶,孙武一方面为避免纠缠其间成为无谓的牺牲品;另一方面,更为了使自幼因名师指教、苦学而得的才华得以施展,他决定投奔吴国,以成就自己的鸿鹄之志。
进入吴国后,孙武没有像大多数避难的贵族公子那样急于求见君王,以谋得微不足道的一官半职。他知道,欲为人杰者,必有非常之能,自己的军事才能虽已小有所成,但尚未形成一套理论体系。当时吴、楚两国之间的争霸战如箭在弦,一触即发,只有军事奇才,方可主导战争的胜局。孙武于是以退为进,躬耕隐居,一边著书立说,一边静观时变。名传天下的《孙子兵法》就是在此时写就的。同时,与孙武一生事业休戚相关的人——伍子胥也于此时出现,并在后来成为了他的挚友。自身怀有经天纬地的韬略,再加上好友伍子胥向吴王阖闾推荐,孙武终于盼来了大展抱负的时机。君臣问对中,孙武对答如流,字字珠玑,以其绝世才华赢得了这位未来霸主的衷心敬佩。然而,好事终需多磨,吴王阖闾终不能仅凭孙武一席话就放手将吴国兵权交付出去,于是他给孙武出了“吴官教战”这一难题。孙武知道吴王阖闾尚不能完全信任自己,他知难而进,提出了旷古未有的官女演兵的建议,经阖闾同意后,孙武开始了训练。
但几次出现的结果都是“杨柳细腰随风舞,莺声燕语乱纷纷”的场景。孙武知道,非杀无以成阵,于是,他冒奇险拿吴王的两名爱姬开了刀,从而起到“杀鸡骇猴”之效。再次演兵时,众官女再也不敢顽闹,一个个都显现出军中“女丈夫”的气概。吴王痛失爱姬,欲责孙武,但经伍子胥开导后,也不得不佩服孙武的“令之以文,齐之以武”的从严治军思想,最终拜其为大将。孙武这种“直斥”君王的浩然正气,与其所著的《孙子兵法》一样流芳于后世。唐朝诗人周昙盛赞孙武说:“理国无难似理兵,兵家法令贵遵行;行刑不避君王宠,一笑刀随八阵成。”孙武被登坛拜将,标志着他人生的一大转折。吴王阖闾雄心勃勃,有称霸之意,孙武决定以其龙韬虎略助其实现一统天下的梦想。他与伍子胥共同分析天下大势,研究各国情况,比较敌我利弊,制定出西破强楚、南服越人、北威齐晋的争霸蓝图。在破楚征程中,孙武大展兵家智谋,灭徐、钟吾二小国,铲除楚国的羽翼;讨伐越国,除去吴国的后顾之忧;以“疲楚误楚”的策略方针扭转时局,完成了双方优劣之势的转换。在给楚国致命一击的时机成熟后,孙武率二万之师,联合唐、蔡等三国进行大胆的战略奇袭,从而揭开了商周以来规模最大、战场最广、战线最长的柏举之战的帷幕。
在这场大战中,孙武采用“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和“以迂为直”的作战思想,先千里诱敌,以达疲敌之目的;继而当机立断,在柏举进行战略决战;—郢。最后进行尾随追击,一举攻克楚都——这一战役不但给楚国以沉重的打击,改变了春秋晚期的战略格局,为吴国进而争霸中原奠定了基础,而且造就了绝代兵圣——孙武这一兵学长空中的“恒星”,使之得以扬名天下。孙武在吴楚争霸中辅弼阖闾之功勋,尚有史可据,但自此以后的事情则由于史料的流失而难以得知,让人无法窥得孙武这一伟人非凡人生的全貌,这不能不说是历史的遗憾。不过,根据只言片语的史料以及孙武其人的绝世才智,我们可以推测,当孙武看到吴军入郢后的残暴场景,一定会审时度势,为自己在以后的戎马生涯中留下退身之路,及至后来,阖闾的骄逸、夫差的刚愎以及好友伍子胥的惨死等一系列不愉快事情的发生,更会使他明白“物极必反”、“兔死狗烹”这两条至理,以致最后激流勇退,归隐避世。
孙武虽然在古代战争的风云际会中施展了自己的军事才华,可是真正使他脐身于世界伟人行列的,却在于他向世界奉献了一部兵学巨著——《孙子兵法》。这一部言不过六千的奇书不仅奠定了中国古典军事理论的大厦,而且成为了世界军事领域内璀璨的明珠。孙武也凭其著作而在离开人世之后登上了他成功人生的巅峰。《孙子兵法》是现存的一部最早的兵书,其内容完备,结构严密,因此为历代兵家所珍视。曹操说:“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著深矣。”明戚继光认为它是部“纲领精微”的“上乘之教”,孙中山则认为它是古代军事史上一部“中国的军事哲学”著作。《孙子兵法》在世界军事史上也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光辉著作,现在世界许多国家都有译本,并被军事理论家认为是“最早最优秀的著作”。他们一致认为孙武是“古代第一个形成战略思想的伟大人物”,而且《孙子兵法》在中外的一些军事院校中,也被作为必修课程之一。近年来,一些外国、中国的企业家把《孙子兵法》运用到经济领域,作为经商之道的必读书。可以说,孙武的兵法著作,影响古今中外。
读后感言
远大的鸿鹄之志,经天纬地的韬略和严格的治军思想,是使战争获得胜利的必备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