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439500000009

第9章

辩本事品第一之四

如是已说余蕴处界皆在此中。蕴处界摄今当显示。蕴处界三。有见等门义类差别。界中具显根境识故。诸门义类易可了知。故今且约十八界辩。由斯蕴处义类已成。于前所说十八界中。几有见几无见。几有对几无对几善几不善几无记。颂曰。

一有见谓色  十有色有对

此除色声八  无记余三种

论曰。十八界中。一是有见。所谓色界。云何说此名有见耶。由二义故。一者此色定与见俱。故名有见。由色与眼俱时起故。如有伴侣二者此色可有示现。故名有见。可示在此在彼别故。如有所缘。有说。此色于镜等中有像可现。故名有见。可示如彼此亦尔故。不可说声有谷响等应成有见。不俱生故。由说此相。余界无见义准已成。如是已说有见无见唯色蕴摄。十界有对。对是碍义。此有彼碍。故名有对。此复三种。境界所缘障碍别故。境界有对。谓眼等根。心及心所。诸有境法与色等境。和会被碍。得有对名。故施设论。作如是言。有眼于水有碍非陆。乃至广说。彼论意言。有眼水中与境和会。而被拘碍。非于陆境。所缘有对。谓心心所。于自所缘。和会被碍。得有对名。境界所缘。复有何别。若于彼法。此有功能。即说彼为此法境界。如人于彼有胜功能。便说彼为我之境界。心心所法执彼而起。彼于心等名为所缘。若法所缘有对定是境界有对。心心所法。境界若无。取境功能定不转故。有虽境界有对而非所缘有对。谓五色根非相应法。无所缘故。云何眼等。于自境界所缘转时。说名有碍。越彼于余此不转故。或复碍者是和会义。谓眼等法。于自境界及自所缘。和会转故。有说。若法唯于彼转。不能越彼。故名有碍。障碍有对谓可集色。自于他处被碍不生。如手石等。更相障碍。今于如是三有对中。唯辩障碍。故但言十。更相障碍。对义胜故。若法境界有对亦障碍有对耶。应作四句。谓七心界相应法界。是第一句。色等五境。是第二句。眼等五根。是第三句。法界一分非相应法。是第四句。说十有色名为有对。义准说余名为无对。言有色者。谓除无表。余色蕴摄。变碍名色。有变碍义。故名有色。有说。色者。谓能示现在此彼言。此有彼言。故名有色。有说。诸色有自体故。名为有色。称说易故。唯于色体说有色言。如是已说有对无对。于此所说十有对中。除色及声。余八无记。言无记者。谓不可记说为善不善故。应赞毁法。可记说在黑白品中。名为有记若于二品皆所不容。体不分明。名无记法。其余十界。通善等三。即是七心色声法界。善谓舍恶。是违恶义。或复善者。名慧摄受谓若诸法慧所摄受。或摄受慧。皆名为善。或复善者。是吉祥义。能招嘉瑞。如吉祥草。翻此即释不善义名。色声二界。善心等起。即名为善。恶心等起。名为不善。余是无记。其七心界。若无贪等相应名善。贪等相应名为不善。余名无记。法界所摄品类众多。无贪等性相应等起。择灭名善。若贪等性相应等起。名为不善。余名无记。其五识身皆无分别。又唯一念堕在境中。云何立为善不善性。若谓五识无分别故。非善不善。有太过失。或等引中所有意识。皆无分别。应非善性。又五识身非无分别。许与寻伺恒相应故。又虽一念堕在境中。谁遮相应。有信贪等。由有意识。虽复一念堕在境中。而成善恶。故不应用此所说因遮五识身善不善性。化地部说。前四识身。但异熟生。唯无记性。身识亦有时转变生。故与意识俱通。有记。此说非理。与契经中立六爱身。义相违故。彼作是释。眼触无间所生贪爱。名眼触生。此释非理。受等同故。六六经中说眼触生受想思等。非不许彼与眼触等俱时而生。是故不应作如是释。岂不如经说十八意近行。虽复说有三六不同。而唯在意。此亦应尔。如是立喻与法不同。立六六门。据所依异。立意近行。就所缘别。是故不应以彼喻此。又彼所说。但述己情。防护六根。契经说故。如契经说。应于眼根乃至意根防护而住。若如所说契经但应言应于意根防护而住。若谓释此同意近行。经是则应言应防护色等。又说能招苦异熟故。如契经说。若有六根不护不防不密而住。招苦异熟。然五色根无记性故。不招异熟。应知经意。就依根识作如是说。如契经言。眼所识色。眼所希求。此亦如是。若不尔者。经唯应说。若有意根不护不防不密而住。招苦异熟。又契经说。若有眼根不护不防不密而住。乃至广说。岂异熟生。有不护等。又虽一念堕在境中。而能取相故通有记。如契经言。眼见色已。能不取相。不取随好。由诸色境二识取故。先起眼识取诸色相。后起意识取彼随好。如是契经。意显眼识能取相故。亦能起染。若尔云何唯说意识是有分别。应知但依分别力故。起诸过失。应共思求契经意趣。我说。若识于一刹那能取非一品类境界。于一所缘多心流注。如是相识。名有分别。然五识身唯取现境。无二念识同一所缘无一所缘前取灭已。第二念识复取生故。意识能缘三世境界。法虽已灭。犹是所行。于一所缘多心流注。故唯说此是有分别。然五识身。自性分别恒相应故。亦有分别。而契经言无分别者。谓无随念计度分别。自性分别。其体是寻。五识相应。如前已说。然伽他说。第六增上王等。此中显示多分起染次第。如契经言。父母于子能作难作。非不亦有子于父母能作难作。此中亦尔。然诸众生有种种性。或软烦恼。或利烦恼。软烦恼者。要先发起虚妄分别。然后烦恼方现在前。利烦恼者。不待分别。境才相顺。烦恼便起。由此道理。或有先起染污意识。或有先起染污余识。如燃火时。或先烟起。渐次生焰。后方洞然。或遇卒风。猛焰顿发。俄成灰烬。如人身中。病本若少。饮食乖适然后病生。病本若多。少遭风热外缘所触。众疾竞起。烦恼病起。理亦应然。故五识身亦通三性。理得成立。已说善等。十八界中。几欲界系。几色界。系几无色界系。颂曰。

欲界系十八  色界系十四

除香味二识  无色系后三

论曰。系谓系属。即被缚义。欲界所系具足十八。色界所系唯十四种。除香味境及鼻舌识。除香味者。段食性故。离段食贪方得生彼。除鼻舌识。无境界故。非无境界少有识生。若尔于彼亦应无触。非食性触于彼得有。触界于彼无成食用。有成余用。所谓成身。若不尔者。大种应无。则诸所造亦应非有。便同无色何名色界。又于彼触有成外用。谓成宫殿及衣服等。虽离食染。触有别用。香味不然。故彼非有。有余师说。住此依彼静虑等至。见色闻声。轻安俱起。有殊胜触。摄益于身。是故此三。生彼静虑。由相随逐。香味不尔。故在彼无。经主此中谓前有过。言彼鼻舌亦应非有。如香味境。彼无用故。岂不二根于彼有用。谓起言说。及庄严身。起说严身。但须依处根非有见。何所庄严。如无男根亦无依处。二根无者依处亦无。于彼可无男根依处。彼无用故鼻舌依处。彼有用故。离根应有。谓庄严身。及起言说。有虽无用而有根生。如处胞胎定当死者。于中眼耳何用故生。于根有爱及殊胜业。因此故生。无用何失。岂不色界鼻舌二根有爱业因故亦应起。若离境爱。根爱亦无。或应男根于彼亦有。彼无男根。离根爱故。由离根爱。依处亦无。此中何因作如是执。若离境爱。根爱亦无。非根爱无处爱亦离。根与依处邻逼而生。境界不然。如何倒执男根依处于彼不生。即显男根于彼离爱。既许鼻舌依处彼生。故知二根彼爱未离。故不应执彼离根爱未离处爱。理如前说。又离境爱非证根无。如或有时眼耳身识未得离爱。彼所依根。亦同其识。未得离爱。或复有时。已离识爱。根爱未离。由有所须。如是或时根爱已尽。其境界爱亦复随灭。或复有时。已离境爱。由须用故。根爱未除。又引男根。亦不成证。由彼起爱所依不同。依于内身起六根爱。非依境起。如何可说若离境爱根爱亦无。起男根爱。依淫触境。境爱彼无。理无根爱。又眼等根。互相系属。见诸哑者多分耳聋。涂足不涂眼便明昧。脐轮涂沃津润于唇。拔鼻中毛眼便落泪。诸如是等。其类寔繁。故知诸根更相损益。勿令眼等诸根用微故。鼻舌根色界定有。由兹色界十四义成。无色界系。唯有后三。所谓意法及意识界。要离色染。于彼得生。故无色中无十色界。依缘无故。五识亦无。故唯后三无色界系。已说界系。十八界中几有漏几无漏。颂曰。

意法意识通  所余唯有漏

论曰。即此意法及意识三。一切皆通有漏无漏。谓除道谛及三无为。余意等三皆是有漏。道谛所摄。及三无为。如其所应。三皆无漏。唯通有漏。谓余十五。道谛无为所不摄故。如是已说有漏无漏。十八界中。几有寻有伺。几无寻唯伺。几无寻无伺。颂曰。

五识有寻伺  后三三余无

论曰。眼等五识有寻有伺。由与寻伺恒共相应。此五识身恒与寻伺共相应者。经主释言。以行相粗外门转故。此因非理。现见意识。内门转时。亦常与彼共相应故。应作是释。五识唯于寻伺所随地中有故。非于欲界初静虑中心心所法除寻与伺而有不与寻伺相应。何用外门为因简别。意法意识名为后三。根境识中各居后故。此后三界皆通三品。意界意识界及相应法界。除寻与伺。若在欲界初静虑中。有寻有伺。静虑中间无寻唯伺。从此以上无寻无伺。法界一切非相应法。静虑中间伺亦如是。于彼上地无寻伺故。非相应故。彼无寻故。自体自体不相应故。寻一切时无寻唯伺。自体自体不相应故。此常与伺共相应故。岂不经主言。无第二寻故。设有第二许相应耶。有第二受而不相应。无第二言。非为定证。一时无二故。行相不同故。虽有第二而不相应。如是此因便为无用。或应自体自体相应。许无差别亦相应故。此何缘故成异体耶。岂不还成自体自体不相应故。自体行相无差别法。一时无有二体相应。是故此因能为定证。非彼言无第二寻故。伺在欲界初静虑中。三品不收。应名何等。此应名曰无伺唯寻。自体自体不相应故。此常与寻共相应故。由此安立有寻伺地。法有四品。余十色界。寻伺俱无。常与寻伺不相应故。此中乘便应更思量。若五识身有寻有伺。寻即分别。如何许彼无分别耶。颂曰。

说五无分别  由计度随念

以意地散慧  意诸念为体

论曰。分别有三。一自性分别。二计度分别。三随念分别。由五识身虽有自性而无余二。说无分别。如一足马名为无足。故虽有一而得名无。岂不意识有唯一种分别相应。由依意识总类具三。说有分别。自性分别体唯是寻。后心所中自当辩释。余二分别。如其次第。意地散慧诸念为体。散言简定。意识相应散慧。名为计度分别。定中不能计度境故。非定中。慧。能于所缘。如此如是计度而转。故于此中简定取散。若定若散。意识相应诸念。名为随念分别。明记所缘用均等故。五识虽与慧念相应。择记用微。故唯取意。夫分别者。推求行相。故说寻为自性分别。简择明记。行似顺寻。故分别名亦通慧念。由此三行差别摄持。皆令于境明了转异。于已了境遮简行生。故分别名不通于想于未了境不能印持。故分别名不通胜解。若在欲界及初静虑。不定意识。具三分别。若初静虑。在定意识。及上散心。各二分别。上地意识。若在定中。及五识身。各一分别。

如是已说有寻伺等。十八界中。几有所缘。几无所缘。几有执受。几无执受。颂曰。

七心法界半  有所缘余无

前八界及声  无执受余二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生命之催化乐章:石油化学家闵恩泽

    生命之催化乐章:石油化学家闵恩泽

    奠基中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以知识报效国家,一生成果难数,开发生物柴油推动绿色化工,凭贡献乐享人生。
  • 秋芊赋

    秋芊赋

    作为一个看似冷漠的面瘫小透明她暗恋上了同样面瘫且真?冷漠的他然而她的暗恋还没能摆到明面上来却慢慢被卷入一场危险中……封面来自贴吧@地狱暗淡
  • 重西魂

    重西魂

    吾命吾握,何为他人,吾问..........何为命。重,是重新开始,万物如初。又是重重叠叠,层层覆盖。
  • 复仇之女: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复仇之女: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上一世,她被最宠爱的妹妹亲手推下深渊,这一世,小三带着她的女儿还想虐她无度?笑话!看她怎么花样百出地虐回去!明明很有主见,为嘛碰上他这个外表一幅翩翩君子骨子是个无赖的人就头痛?
  • 开在窗玻璃上的花

    开在窗玻璃上的花

    乔迁的小小说着力表现现实人物理想和精神世界,无论是写职场风云、农民工现状、乡村人物和生活琐事,都能描写得淋漓尽致,犹如一幅活生生的画卷展现在读者眼前。乔迁的小小说构思精巧又不失生活常态,情节多变且不古怪离奇,情理之中还多见心灵震撼。每一篇又都带有浓浓的思想内涵,通过小小说中的人物与事件来表达对生活细微观察的所思所想,正如乔迁本人所说的,要力争把每一篇小小说都写成有意义的小说。如此的小小说写作理念,促使了他作品的成功与读者的认可。乔迁的小小说不高深,不做作,也不轻佻,不随意。就像我身边的同事、邻人、朋友,平常,自然,没有隔阂,碰面时内心还有点淡淡的愉悦。
  • 帝御万道

    帝御万道

    这是一个万道林立的修炼盛世,剑道血流成河、魂道奴役万鬼、尸道屠戮苍生……唯独天道不显于世!这是一个人族卑微的末法年代,妖族只手遮天、魔族吞噬万界、仙族冷眼旁观……唯独圣人不见踪迹!少年秦峰执掌神秘宗派天雷寺,御万剑、炼神丹,诛杀各族天骄!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总裁,你太撩人

    总裁,你太撩人

    一场意外,她不仅失了身,肚子里还多了球。于是,被未婚夫退婚,被赶出家门,她本想带着孩子安安稳稳的过完这一生。却突然跳出一个男人要跟她抢孩子?开什么国际玩笑!“孩子可是我生的,跟你有什么关系?”她一脸气愤。男人却微眯着眼,似笑非笑:“没有我的种,你如何生的出来?”“乖,我们再生一个……”
  • 山民

    山民

    《山民》叙述了武陵山区黄荆村林业改革中,承包荒山、植树造林的艰难、曲折的过程。山民荆疏远承包8000亩荒坡后,荆、冉、黄家族因利益驱动,冉、黄两家与他产生了种种矛盾,迫其不得不挖掘天麻、卖掉家具和妻子银饰筹资,甚至独自进深山老林采种,终于在县乡帮助和干涉下,与其他山民公证了承包合同,迈出了林业改革的步。
  • 一丈蒹葭

    一丈蒹葭

    君隔一丈蒹葭,入命却是桃花。如果我的死是必然,那神啊,拜托你让我在死前,能够拥抱到他……(bl文,小虐,结尾surprise,非腐者慎入)
  • 仙门再起

    仙门再起

    心有红尘,身老沧桑。执剑在手,漫步时间。既要做仙,我便是仙。若是有凡,我即是凡。我叫穆歌,我在仙界,我记录下我的故事,打开笔记,一起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