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439500000007

第7章

论曰。积聚义是蕴义。生门义是处义。种族义是界义。何等故知聚义是蕴。由经说故。如契经言。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劣若胜。若远若近。如是一切略为一聚。说名色蕴。此经中显聚义是蕴。何缘故知门义是处。由训词故。处谓生门。心心所法于中生长。故名为处。是能生长彼作用义。如契经说。梵志当知。以眼为门。唯为见色。此经唯证门义有六。然心心所有十二门。故契经说。眼及色为缘生于眼识。三和合触俱起受想思。如是乃至。意及法为缘生于意识。三和合触俱起受想思。有余师说。由此依此心等生长。故名为处。何缘故知族义是界。与世种族义相似故。如一山中有诸雄黄雌黄赤土安膳那等众多种族。说名多界。如是一身。或一相续。有十八类诸法种族。名十八界。如彼山中有雄黄等生本诸矿。名为种族。如是此中有心心所生本诸法。说为种族。若尔处界义应相滥。俱心心所生本义故。由此别应释种族义。如雄黄等展转相望体类不同。故名种族。如是眼等。展转相望。体类不同。故名种族。若尔意界望于六识。无别体类应非别界。此难不然。所依能依体类别故。有说。安立时分异故。复有说者。六是意先。意非六先。故甚有异。虽诸界体并通三世。然就位别安立异名。由此故言六先意后。未来意六。时位未分。如何可言六先意后。若以聚义释蕴义者。蕴则非实。聚是假故。此难不然。于聚所依。立义言故非聚即义。义是实物名之差别。聚非实故。此释显经有大义趣。谓如言聚。离聚所依。无别实有聚体可得。如是言我色等蕴外。不应别求实有我体。蕴相续中假说我故。如世间聚。我非实有。蕴若实有。经显何义。勿所化生知色等法。三时品类无量差别。各是蕴故。蕴则无边便生怯退。谓我何能遍知永断此无边蕴。为策励彼。蕴虽无边。而相同故。总说为一。又诸愚夫。于多蕴上生一合想。现起我执。为令彼除一合想故。说一蕴中有众多分。不为显示色等五蕴多法合成是假非实。又一极微三世等摄。以慧分析略为一聚。蕴虽即聚。而实义成。余法亦然。故蕴非假。又于一一别起法中。亦说蕴故。蕴定非假。如说。俱生受名受蕴。想名想蕴。余说如经。于一切时和合生故。蕴虽各别。而聚义成。有余师说。可分段义是蕴义。诸有为法。皆有过去未来现在三分段故。经主决判此释越经。今谓不然。不违理故。处界二义。岂不越经。而于其中摄取为正。复有何理。唯蕴义中固求经证。于处界义唯依理释。绝不求经。观此义言。似专朋党。故应如彼据理无违。何故世尊于所知境。由蕴等门作三种说。颂曰。

愚根乐三故  说蕴处界三

论曰。善逝意趣。虽极难知。据理推寻。似应如此。谓诸弟子。愚根及乐。各有三故。善逝随彼。说蕴处界三种法门。乐谓胜解。三谓各三。所化众生愚有三种。有愚心所。总执为我。有唯愚色。有愚色心。根亦有三。谓利中钝。乐亦三种。谓乐略中及广文故。随所化生如是品别。如其次第。善逝为说蕴处界三。经主此中所说犹少。谓诸弟子。已过作意。已熟习行。初修事业。三位别故。怀我慢行。执我所随。迷识依缘。三过别故。恃命财族而生憍逸。三病异故。由此等缘。如其次第。世尊为说蕴处界三。彼上座言。说蕴为明所执一合差别相故。说处为明境及有境差别相故。说界为明境及有境并所生识差别相故。且说处门。如何遍立境有境相。此中不说眼等五根及与意根为境性故。然一切法。皆意根境。此于意境。非为遍说以立处门。但说七法。为意境故。如契经说。苾刍当知。法谓外处。是十一处所不摄法。又处处说法为意境。故说处中。似非遍立境有境相。诸有于此复作是言。如契经说。意及法为缘生于意识者。说一切法皆为意境。彼但有言。理教无故。若必尔者。何名决定立处相别。且不遍立境及有境。过则同前。又上座说。诸法无非意所行故。皆法处摄。若尔唯应立一法处。以一切法皆意境故。此但有言。无定量证。又彼所言。虽实一处。而于一中据差别相。立余十一。谓初眼处亦名法处。乃至意处亦名法处。最后法处唯名法处。若尔便越顺别处经。如彼经说。苾刍当知。法谓外处。是十一处所不摄法。又处处说。法为意境。都无处言。眼等十一名为法处。故不可谓虽皆法处。而彼经中据别法处。说十一处所不摄法名为法处。是故彼言唯自计度。又彼虽立境及有境。而极杂乱。五取自境。意缘一切。有何杂乱。有境为境。境为有境。岂非杂乱。不了此中何者有境何者为境。故甚迷乱。我于此经见如是趣。说处欲显不杂所依境有境异。此何所为。为舍我执。执我论者。妄作是言。我是见者乃至知者。此我即是乐等所依。此经示有多法作用。显无一法名能见者。乃至所依。由此理故。虽一切法皆是意境。而不共境。唯是境者。立为意境。唯对此立意为有境。勿彼谓此异想说我。有诸法处。体唯是境。亦有有境。然非所依。或此与意。立一有境。是能依故。亦无有失。眼等及意。虽有意根不共境义。而非唯境。色等五处虽但是境。而无意根不共境义。眼等五根更无余境。即色等境名为不共。即对此境说有境名。此中处声。说眼等六为所依处。说色等六为所缘处。显此为缘生长异法。故说为处。即依此理。以释处名。谓能生长心心所法。故名为处。是故说处。为立不杂境及有境无乱有用。我于此经。见是意趣。审择法者应更寻思。何故一切心所法中。别立二法为受想蕴。胁尊者言。世尊于法了达而立。不应诘问。或说有因。颂曰。

诤根生死因  及次第因故

于诸心所法  受想别为蕴

论曰。世斗诤根。略有二种。谓贪著欲耽嗜拘碍。及贪著见耽嗜拘碍。初因受起。后由想生。味受力故。贪著诸欲。倒想力故。贪著诸见。又生死法。以受及想为最胜因。耽乐受故。执倒想故。爱见行者。生死轮回。由此二因。及后当说次第因故。应知别立受想为蕴。其次第因。邻次当辩。又此受想。能为爱见二杂染法。生根本故。各别显一识住名故。依灭此二立灭定故。如是等因有多品类。何故无为。说在处界。非蕴摄耶。颂曰。

蕴不说无为  义不相应故

如何一思多体俱起。上座此中作如是释。为摄此时所起余行。故复举思。前说信等。为显此时所起胜行。如五浊法及四修行。谓五浊中见虽烦恼。由最胜故。复更别说。四修行者。如契经言。修身语意妙行正见。断身语意恶行邪见。非正邪见意妙恶行之所不摄。胜故别说。此亦应尔。理不应然。信等亦应思所摄故。不应别说。岂不已说。为显此时所起胜行。故说信等。虽知已说。然不应理。一法一时多体俱起。如受想等不应理故非受想等一法体类乐小等别有俱时起。是故彼说非佛法宗。又彼彼处若不举思。彼彼契经所说应阙。如世尊言。学无学戒定慧解脱。此契经内。既不举思。应阙所余作意等法。若谓闻者于彼已知。则举慧等。亦应无用。是故彼释。因定不然。喻亦非理。诸见所持难解脱故。为显诸见缚义坚强。故与烦恼总别显过。意恶行中邪见最重。为显邪见胜彼贪嗔。理须总别说断对治。思于信等未见胜用。何缘此思总别而说。是故彼喻与法不齐。如前难彼。若执信等思为自性。思与信等总别而说。其理不成。彼立见喻。极不相似。非诸烦恼诸意恶行一切皆用见为自体。何得以见总别说故。例思同彼应总别说。又设许彼作意等法皆思为性。然所立思。不同邪见。色界色处。若增上缘。若能作因。若分别慧。修三摩地。法界法处。行蕴安立。除作意等。无多思故。又此经中别说何用。谓契经言。若有所受即有所思。若有所思即有所想。若有所想即有所寻。彼宗既许寻即是思。举寻为乘。彼上座言。此经非乘。若不举寻。疑思即是作意欲等。此不应疑。相有异故。彼体即思相如何异。若尔举寻则应无用。彼执寻思其相一故。又作意等既许即思。疑思即彼。复有何过。是故彼言。都无有义。又彼所言。作意等行。不可离思。知别有者。于别有智。应正勤求。岂以无知。令作意等皆离思体无别有性。又如汝等频言想识时依行缘相似转故。虽不能示二相差别。而汝等宗。许其体异思作意等。应亦如是。纵汝不知体何妨异。若作意等体与思异。何故无经说为行蕴。亦说行故义已说蕴。谓说寻伺名为说行。说信欲等名为胜行。说诸命根名寿命行。非此等法体非蕴收。是有为故。如色受等。无经说彼余蕴所摄。而有经中说彼为行。岂有利根言非行蕴。又如离爱余后有因。虽说为集。不名集谛。而汝不应许非谛摄。诸因果法皆谛摄故。作意等行。亦应如是。虽说为行。不名行蕴。而汝不应许非蕴摄。一切有为蕴所摄故。世尊就胜且但说思。非作意等行蕴不摄。又彼不应作如是说。世尊无缘说于密语。离思余法行蕴所收。如前已论。理极成立。岂非是佛说密语缘。又行蕴收思外余法。理实是有。而但说思。此何密意。若无密意。便谤世尊。言不随智。若有密意。即自成立佛密语缘故说四余行名行蕴。理教相应义善成立。如是行蕴。非尽有依。故唯约世总说三种。如前分别色蕴体已。便约处界二门建立。如是此中辩受想行三蕴体已。亦应建立为处及界。谓此三蕴。及无表色。三种无为。如是七法。于处门中立为法处。于界门中立为法界。

论曰。诸无为法若说为蕴。立在五中。或为第六。皆不应理。义相违故。所以者何。彼且非色。乃至非识。故非在五。聚义是蕴。非无为法。如彼色等有过去等品类差别。可略一聚名无为蕴。故非第六。又无为法。与颠倒依及断方便。义相违故。说有漏蕴显颠倒依。说无漏蕴显断方便。无为于此两义都无。义不相应。故不立蕴。有说。无为是蕴息故。不可名蕴。如世瓶破非复称瓶。经主难言。彼于处界例应成失。谓处界息应非处界。便违所宗。全于蕴门众生计我。入无余位诸蕴顿息。处界不然。非全生故。唯取蕴起假说为生。若诸蕴息亦立为蕴。般涅槃已。余蕴应存。众生畏蕴有多过患。应于涅槃无安隐想。非处界中全有多过。故无余位处界犹随。故蕴不应例彼成法。又此息言意非显断。空非择灭。体非断故。此言意显若于是处蕴相都无名为蕴息。三无为上聚义都无可名蕴息。非门族义于彼亦无故不应例。此释与颂义善相符。世尊起教。觉惠为先。依何说蕴如是次第。颂曰。

随粗染器等  界别次第立

同类推荐
  • 净慈慧晖禅师语录

    净慈慧晖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Donal Grant

    Donal Gran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莲修必读

    莲修必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翰林要诀

    翰林要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说宝贤陀罗尼经

    佛说宝贤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我的世界你从未走过

    我的世界你从未走过

    成长的路上,总会遇到不同的人,发生不一样的故事,然后离开,各生欢喜,周而复始
  • 夭之妁华

    夭之妁华

    彦悠向来是喜欢白衣的,她觉得白色是世间最漂亮的颜色。白衣如雪,衬得本就天生冷清的人更加的冷淡了些,仿佛稍稍靠近就会被冻伤一般。也就么有人能看到,那白裳上些微青绿,细细的纹路,淡得看不见了,却如同那冰封雪地里抽出的一枝新绿,带着无限的生机。看见的,只有他,他跟她一样的优秀,一样的高山仰止,所以他们在一起了,所以他们很幸福了。
  • 叶落明溪

    叶落明溪

    在爱情与婚姻中,总是不能四季长青,终年常温,而我会在夏天,用钻机将我们的爱情输送到三千米的地下冬天,用加热炉给我们的婚姻点火升温这样,它总会清爽宜人,温暖如春
  • 一纸婚约:总裁夫人太白兔

    一纸婚约:总裁夫人太白兔

    不情愿的婚礼让两个世界的人生活在一起,三个字不是我爱你是我愿意。她说我不是攀龙附凤的人,只想要正常的生活。他说我从来不爱你,带着你的一切离开。身心俱疲的顾梨眼看着那人离开,摆在眼前的单薄纸张印着离婚协议书,仔细回想才发现,原来这场爱情的回忆那么少……当一切卷土重来,她不再是单纯善良白兔,更像是一朵刺人的玫瑰绽放在黑暗的风雨中。“顾梨,你去哪了,我四处找你却找不到。”“方总好久不见,我还有事,下次聊!”意料之外的擦肩而过,是否能改变那悲哀的一生……
  • 三国沙场

    三国沙场

    韩毅莫名其妙的来到三国杀传奇世界,然后稀里糊涂的加入了黄巾军阵营。他要做的不是什么争霸天下,而是如何才能够在这个混乱到极点的世界之中活下去。
  • 双瞳九魔至尊

    双瞳九魔至尊

    作为地球上的一个普通大学生`惨遭女友分手`愤怒之后两道闪电从天劈下……觉醒火瞳与金瞳。穿越之旅正式开启。这是一个强者为尊的世界。在广阔无垠的轩云大陆内,有着这样一个神秘洞穴偶得上古传承叱咤风云!普天之下谁能及我?
  • 自我升华

    自我升华

    从习惯、学习、阅读、时间等多方面,来说明学习中可能遇到的种种约束与瓶颈,告知读者如何克服,并在学习中得到快乐与自我的升华。
  • 断魂计划

    断魂计划

    由“天庭盛宴”一宗奇怪的案件,引发出一连串看似不可思议,其实是因为贪婪无情不择手段造成的血腥后果!龙飞,一个曾经叱咤风云,立下赫赫战功,令黑道闻风而逃的特别行动组组长,十多年后重返旧地,遭遇了更加诡异神秘的事件。他,能对抗强大的对手,为已经死去的战友报仇,并全身而退吗?
  • 寻蒙记

    寻蒙记

    这是一个发生在一个神奇世界的故事,这个世界也许像你所熟悉的很多世界,也许什么也不像。这是一个人的回家之路,也是其寻找自我的路。故事里,行路上,或许有伤痛,或许有哀愁,但主要的还是有欢乐。
  • 梵音劫

    梵音劫

    瑶琴惊梦,迷雾重重。菩提树影,传送异世。梵音之劫,即将开启。天下苍生,亟待尔等拯救!她,东方未晞,自此命运交换,于异世大陆谱写新的神话。傲娇如她,火凤之翎,盛世佳音。他,南宫云麟,金玉箫翩翩佳公子,天赋秉异。一脸看似腹黑无害,殊不知实则深藏不露。可暖男白衣公子的出现让一切都陷入了迷局……若千年前我们三人未曾相遇,结局又将是如何?若菩提树下当初的誓愿都实现,是否能换回你如花笑靥?怪只怪命运太无情,设下千年梵音劫。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一音一世界,一乐一人生。谁也躲不过,又换来谁去默默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