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教人按照自己的节奏前行,生活上也是如此。各个阶段都有人赶超,只要自己按照自己的计划行事,走在自己的步点上,就不用慌乱。
也有犹豫不想跑的时候。每当这时,那句话又成了非常有效的治愈:“当你犹豫时,马上行动(When in doubt,just take the next small step)。”我跟自己有个约定,每当要不要跑步这个念头闪现的时候,马上穿上跑鞋出门去。出去的一刹那,才知道自己有多想跑。
忘了是谁说过,我们的身体从来不会懒,都是你的意识在从中作梗。
五、关于阅读
说来汗颜,升入大学后这10多年读的书,可能还没有中学读的多。2012是回归读书的一年,量虽然有所增加,质不高,经典太少,休闲阅读为主。
希望接下来的一年要多读经典,其他随性而读。
另外要针对一个主题,从多个角度阅读。久而久之才能成体系。例如针对古希腊,可以读古希腊神话和传说,读《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读《听耶鲁公开课古希腊历史》,读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读希罗多德的历史和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没有感觉是正常的,因为读的书还太少。
落下10多年的读书课,需要慢慢补。
六、关于自由和安全感
辞职后突然没有了坐标,就像悬浮在真空中的一粒尘埃。以前有学校、career path、收入的增长做参照,你知道自己在向上、向前走。现在突然都没有了。有的只是遥不可及的一点亮光,远远指引着你,你甚至不确定那是不是自己的幻觉。但你还是要向着那个方向走,不走你怎么知道呢?难道一辈子都远远望着只是怀疑?
伸出天线寻找同类,互相安慰;从书籍、他人那里寻找智慧和可以推进的燃料。试图建立自己的坐标。OK,我有一个目的地,在那儿;我现在在这儿;需要补充ABC才能到达那里。开始喜欢用自己的坐标替代社会通用或他人加诸的坐标,安全感又开始慢慢建立。在自己的坐标体系里,我很明确自己是在向前的:认识志同道合之人,读书、问题、思考、行动。
每个人对自由的解读不同。对我而言,就是有了自己的坐标体系,并在其中践行、前进。
感谢这一年年的所有人和事。希望接下来也能坚持这样的步伐。最后再说两句一直激励我的话,与朋友们共勉:
When in doubt,just take the next small step.
Anything worth doing is worth doing well.
站住,熊孩子!
@乾九
我出生在中国北方某城的一个普通家庭,老妈是铁路职工,老爸自己开了门市做些小买卖,两人的文化程度都不高。也许是出于这个原因,所以二人便把光耀门楣这个艰巨的使命担到了他们唯一的孩子(也就是我)的肩上。但比较遗憾的是,到今天为止,我在二老眼里都不算是个听话的好孩子,因为我时常会干出些不符合他们心理预期的事儿来。
事情只能从上初中说起,因为太久远的事我也记不住了。话说上初中那几年,我在几个老师眼里始终是个不折不扣的坏学生,原因有二:一是上了初二以后,我阴差阳错地被选进了校体操队,从此便找了体操训练这么个看似合理的借口不上早晚自习;二是在同一时期,我开始在各种课堂上看各种课外书。可以想象,一个如此不务正业的学生成绩一定好不到哪儿去。老师们见多次训诫我本人无果,就转而训诫起了我老爸。那时候我爸时不时地会被各个老师提审,她们恐吓他说你女儿这样下去指定考不上高中,我老爸当然不能容忍他的下一代只混成跟他一样的学历,所以回家之后的我免不了一顿爆踹。但后来老师们发现我的表现没见有什么起色,就忍不住打电话问我爸有没有打我,我爸如实回答说打了,而且该用到的工具也都用了,于是老师们气急败坏地指着我骂道:“真是死狗扶不上墙!”
不过后来她们眼中的“死狗”还是上了高中,并且到今天为止我仍不认为当时的自己是个坏学生,至多只算是无组织无纪律,而且练体操锻炼了我的身体,读书开阔了我的视野,也不能说是荒废了人生。
之后上高中,我爸本着他们那个年代“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老观念让我学理,但我个人对历史感兴趣,所以坚持选择了文科,他那时候对我很不满,整整两年因为这事儿没跟我笑过,好像是我在刻意跟他为难。
考上了大学,本来是件可以让我爸乐呵一阵子的事,不过在报志愿的时候,我再一次违背了他老人家的意愿,没学经济管理而填报了汉语言,那时候我们同时觉得对方不可理喻,关系一度变得很差。
上到大三下半学期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我根本不喜欢汉语言这个专业。为了不让自己仅有的学校时光再虚度,我跟我爸提出要转到社会学系去。我爸一听就急了,当初干吗去了,现在跟我这儿玩哩格儿楞,这存心是不想毕业了!但我固执己见非转不可,我老妈见状只好去劝他,我爹最终无可奈何,只能愤愤然对我妈说:从小到大都是你惯她,你看吧,她迟早毁了自己!
其实学校的院长也劝我,说这个时候转系肯定要降级,但我凭着自己三寸不烂之舌硬是向院长争取到了一个半年的机会,(据说还是建院数十年来第一个)跟他保证如果半年内不能补上新专业一半以上课程,到时候别说降级,给处分都行。
我还清晰地记得,那时候的我,一学期要上25门课程,由于上课时间冲突,我不得已要逃了此课去上彼课,毕竟要在各个老师面前都混个脸熟才行,更要命的是,我同时还在准备着考研,所以无怪我的舍友们说:瞧你过去几年不学无术的模样,你要是能把这几件事都办成了那叫天理难容!不过后来事实证明,我还真就天理难容了一回。
研究生毕业之后,我妈托关系在铁路局帮我找了份稳定清闲且收入丰厚的工作,我想都没想就说不去,我妈诧异地问我为什么。很多人想要这样的机会都没有。我告诉她说不希望自己二十多岁就坐在机关里养老。我父母这时深刻地明白像我这样的人,不听话才是常态,知道再劝下去也不会有什么结果,就再一次遂了我的心愿。
最后几经辗转,我来到北京找到了工作,虽然我父母到今天为止仍然不太认同我的做法,但是感谢他们尊重了我的选择。
由上可见,我从小到大并不是一个听父母话的孩子,很多时候都会背离父母的心愿,让他们感觉我是一个难于管教的熊孩子。当然,不听父母话也要不听得有根据,那必须经过基于理性思考的自我评估,由此做出的判断和决定,才不至于盲目。就我个人而言,当初选择文科而非理科除了上述的兴趣外,主要是我化学成绩太差,学了理科上大学那才叫真没指望了。后来大学转专业也是一样,因为原来的专业学起来实在没什么兴趣,硬着头皮读下去最终混个毕业证,不是我想要的结果。
当然,这里面还要厘清一个概念,不听话并不等于“坏”,更谈不上不孝顺,而是我们更多的时候需要遵从内心的需要,因为人生是自己的,人首先要学会对自己负责,这是天赋人权,所以即使是父母也无干涉你选择人生道路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