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416500000001

第1章

大者拣小为义。乘者运载得名(名义互言)百数也。法谓世出世之法。故心法八。心所五十有一。色乃十一。不相应二十有四。无为法六。故为大乘百法也。明乃菩萨无漏之慧。以能破暗故。门以开通无壅滞为言。论乃拣择性相教诫学徒之称。本地分中者。乃瑜伽论五分之一。略录名数者。于六百六十法中。提纲挈领取此百法名件数目。此论主急于为人。而欲学者知要也。又会六释云。大乘者。是能诠教。唯声名句。文四法故劣。百法乃所诠事理通一百法故胜。将胜就劣以劣显胜。云大乘之百法。依士释也。又百法是所缘。乃举全数故胜。明是能缘之慧。即别境五中之一法尔故劣。将劣就胜以胜显劣。云百法之明。依主释也。又明是能缘即别境中慧故劣。门是所缘通举百法故胜。将胜就劣以劣显胜。云明之门。依士释也。又门是所诠事理。乃通指百法故胜。论是能诠教唯声名句文故劣。将劣就胜以胜显劣。云门之论依主释也。又论为体。乃声名句文。门为用。于论上有不壅滞之功能。以体就用摄用归体。云门即论。持业释也。又论乃体。则取声名句文四法大乘为用。此论体上有拣小运载二义。故云大乘。以体就用摄用归体。云大乘即论。持业释也。又大乘通教理行果是所诠故胜。论是能诠唯教故劣。将劣就胜以胜显劣。云大乘之论。依主释也。又大等六字是所诠故胜。论是能诠唯教故劣。将劣就胜以胜显劣。云大乘百法明门之论。依主释也(亦可谓带数依主)又大乘等五字。通一百法属所诠故胜。门论二字乃能诠故劣。将劣就胜以胜显劣。云大乘百法明之门论。依主释也(亦带数依主释也)又大乘是能诠教体。门论是用。此教体上有妙旨悟入之义门。决择性相教诫学徒。断恶生善之功用。故名论将体就用摄用归体。云大乘即门论持业释也(作十释竟)

北天竺富娄沙富罗此云丈夫。国有国师。婆罗门姓娇尸迦。生三子。同名婆薮盘豆。此云天亲。乃帝释之弟毗搜纽天王之后。虽同一名复有别号。长曰阿僧迦。此云无著。乃菩萨根性。季子别名比邻持跋婆此云母儿。盖比邻持此云母。跋婆云子。亦云儿。中子博学多闻遍通坟籍。神才俊朗戒行清白。无与俦匹。兄弟皆兼别号故。法师但名婆薮盘豆。不相滥也。依瑜伽论广造诸论。以释大乘。发挥非空非有中道之教(详于旧藏经甚字函婆薮盘豆传)

如世尊言一切法无我如世尊言原为佛说。乃论主推尊法有所自。一切法等者。总标百法及二无我。以为宗旨。乃一论之纲领也。若究所宗。总一代圣教浅深为次。分而为八。一我法俱有宗。此宗摄二十部五部之义。谓犊子部。法上部。贤胄部。正量部。密林山部。或亦取经部。根本一分之义。二法有我无宗。摄三部全。谓一切有部。雪山部。多闻部。更兼化地部。末计一分之义。三法无去来宗。摄七全部。谓大众部。鸡胤部。制多山部。西山住部。北山住部。法藏部。饮光部。兼取化地部。根本一分之义。四现通假实宗。摄说假部。全末经部一分之义。此上四宗唯为小乘。五俗妄真实宗。即说出世部。六诸法但名宗。即一说部。此二通于大小乘。七胜义俱空宗。八应理圆实宗。后二唯大。此论旨趣即第八宗。于深密三时。乃第三时也。言三时者。初四阿含言有。第二时八部般若言空。第三时即解深密经空有双彰中道教也

何等一切法云何为无我问有五种。谓利乐有情问。不解问。愚痴问。试验问。轻触问。此即利乐有情问也

一切法者略有五种此总标诸法也。称理言之实有无量。以众生性欲无量。是以瑜伽始五识身。历至法界六百六十等法。今言五位百法。岂非要略乎。故云略有五种。自此至真如无为总答初问

一者心法二者心所有法三者色法四者心不相应行法五者无为法心法者。总有六义。一集起名心。唯属第八。集诸种子起现行故。二积集名心。属前七。转识能熏。积集诸法种故。或集起属前七。转现行共集熏起种故。或积集名心。属于第八含藏。积集诸法种故。三缘虑名心。俱能缘虑自分境故。四或名为识了别义故。五或名为意等无间故。六或第八名心。第七名意。前六名识斯皆心分也。言心所有法者。具三义故。一恒依心起。二与心相应。三系属于心具。此三义名为心所故。要心为依方得起故。触等恒与心相应故。既云与心相应。盖心不与心自相应故。心非心所故。他性相应非自性故。相应之义有四。谓时依所缘及事皆同。乃相应也。触等看与何心生时。便属彼心之触等。故如次为三义也。色法者。识之所依所缘。乃五根五境质碍之色。亦名有对色。以能所造八法而成。乃十有色也。无对色即法处色也。言不相应行法者。行蕴有二。一相应行。即心所法。二不相应行。即始自得终至不和合性。二十四法是也。言无为法者。即不生不灭无去无来非彼非此。绝得绝失简异有为无造作故。名曰无为也

一者最胜故二与此相应故三所现影故四分位差别故五所显示故言初心法八种造善造恶。五趣轮转乃至成佛。皆此心也。有为法中此最胜故。所以先言。言与此相应故者。谓此心所与其心王常相应故。望于心王此即为劣。先胜后劣。所以次明所现影故者。即前色法。谓此色法不能自起。要藉前二所变现故。自证虽变不能亲缘故置影言简。其见分亦自证变则非是影。或与自证通为本质故。或简受所引色非识变影。第六缘时以彼为质。质从影摄。前二能变此为所变。先能后所故。次言之。分位差别者。言此不相应行不能自起。藉前三位差别。假立前三是实此一为假。所以第四明之。言所显示者。此第五无为之法。乃有六种。谓此无为体性甚深。若不约事以明无由彰显故。藉前四断染成净之所显。示前四有为此即无为。先有后无。所以最后明也

如是次第此结答也。由上如是胜劣能所实假有无故。云如是次第。此略结上文。总标五位章门。下乃备列百法名数也

第一心法略有八种此总标下别列

一眼识二耳识三鼻识四舌识五身识六意识随根立名。具五义故。谓依发属助。如除根发之识。余四皆依根之识等。依主也。根发依士也。虽六识身皆依意转。此随不共意识名依发等。故五识无相滥矣。盖兼未自在位言之尔。或唯依意故名意识。辨识得名心意非例

七末那识华言意识。如藏识名识即意故。第六意识如眼识名识异意故。然诸圣教恐此滥彼故。于第七但立意名。又以简心之与识。以积集了别劣余识故。或欲显此与彼意识为近所依故。但立意名尔

八阿赖耶识华言藏识。能含藏诸种故。又具三藏义故。谓能藏所藏执藏也。与杂染互为缘故。有情执为自内我故。由斯三义。而得藏名。藏即识也

第二心所有法略有五十一种分为六位一遍行有五二别境有五三善有十一四烦恼有六五随烦恼有二十六不定有四此举总数以标列章门。下乃随章列名。言遍行者。遍四一切心得行故。谓三性八识九地一切时俱能遍故。言别境者。别别缘境而得生故。所缘之境则有四。乃所乐之境。决定境。曾习境。所观境。各缘不同故云别境。解现下文。言善十一者。唯善心中可得生故。此世他世俱顺益故。性离愆秽胜过恶故。言烦恼者。性是根本烦恼摄故。又能生随惑名为根本烦扰也。恼乱也。扰乱有情恒处生死也。言随烦恼者。随他根本烦恼分位差别等流性故。此亦见下文言不定者。由不同前五位心所。于善染等皆不定故。非如触等定遍心故。非如欲等定遍地故。不立定名也

一遍行五者此别标下列名

一作意二触三受四想五思言作意者。谓警觉应起心种为性。引心令趣自境为业。触者。令心心所触境为性想受思等。所依为业。受者。领纳顺违俱非境相为性。起欲为业。能起合离非二欲故。亦云令心等起欢戚舍相(此解词异意同)想则于境取相为性。施设种种名言为业。谓安立自境分齐故。方能随起种种名言。思则于境取相为性。于善品等役心为业。为能取境正因等相。驱役自心能造善等

二别境五者此别标下列名

一欲二胜解三念四三么地五慧言欲者。于所乐境希望为性。勤依为业。胜解者。于决定境印持为性。不可引转为业。谓邪正等教理证力于所取境。审决印持由此异缘。不能引转故。若犹豫境胜解全无。胜即是解。念者。于曾习境令心明记不忘为性。定依为业。谓数忆持曾所受境。而不忘失。能引定故。三么地者。此云等持。于所观境令心专注不散为性。智依为业。谓得失俱非境中。由定令心专注不散。依斯便有决定智。生心专注言显。所欲住即便能住。非唯一境。不尔见道历观。诸谛前后境别。应无等持也。言慧者。于所观境拣择为性断疑为业。谓观得失俱非境中。由慧推求得决定故。上言解现下文者。义在此尔(欲益得。其详请阅成唯识第五卷)

三善十一者此标章下别列

一信二精进三惭四愧五无贪六无嗔七无痴八轻安九不放逸十行舍十一不害言信者。于实德能深忍乐欲心净为性。对治不信乐善为业。谓于诸法实事理中。深信忍故。于三宝真净德中。深信乐故。于一切世出世善深信有力。能得能成起希望故。此三种信也。言心净为性者。谓此性澄清能净心等。如水清珠能清浊水。故云心净为性也。言精进者。于善恶品修断事中。勇捍为性。对治懈怠满善为业。谓善品修恶品断。勇表胜进。简诸染法捍表精纯。简净无记。又云。勇而无怯捍而无惧。言满善者。圆了善事名为满善。故三根为作善。此名满善。能满彼故。或曰。唯识论言精进一法在三根后。百法则信后即言何耶。曰唯识乃立依次第。此乃因依次第。盖信为欲依欲为勤依故。此信后而便言勤。勤即精进也。但勤通三性。进唯善性摄也。立依者。谓根依精进立舍等三所依。四法立理须合说故。三根后方说。精进言惭者。依自法力崇重贤善为性。对治无惭止息恶行为业。自法力者。自谓自身。法谓教法。言我如是身解如是法。敢作诸恶耶。言愧者。依世间力轻拒暴恶为性。对治无愧止息恶行为业。世人讥呵名世间力。轻有恶者而不亲。拒恶法业而不作也。言无贪者。于有有具无著为性。对治贪著作善为业。言有有具者。上一有字即三有之果。有具即三有之因。言无嗔者。于苦苦具无恚为性。对治嗔恚作善为业。言苦苦具者。苦谓三苦。苦具者苦因。无痴者。于诸事理明解为性。对治愚痴作善为业。言轻安者。远离粗重调畅身心。堪任为性。对治昏沉转依为业。离重名轻。调畅身心名安。谓此伏除能障定法。令所依止转安适故。言堪任者。有所堪可有所任受。言转依者。令所依身心去粗重得安隐故。言不放逸者。精进三根。于所修断防修为性。对治放逸成满一切世出世善事为业。防修者。于所断恶防令不起。于所修善法修令增长。言精进三根者。此不放逸即四法防修功能。非别有体。或云信等。亦有防修功能。何不依立。曰余六比四势用微劣故。不依立偏。何微劣非善根故。非遍策故。言行舍者。精进三根。令心平等正直无功用住为性。对治掉举静住为业。言行舍者。乃行蕴中舍简受蕴舍故。言令心平等等者。由舍令心离昏掉时。初心平等。次心正直。后无功用。此初中后差别之位也。此亦即四法者。离彼四法无别相用矣。何知无别。曰若能令静即是四法。若所令静即心等故。或曰既即四法。何须别立。曰若不别立隐此能故。言不害者。于诸有情不为损恼。无嗔为性。能对治害悲愍为业。谓即无嗔于有情所不为损恼。假名不害。无嗔翻对断物命。嗔不害但违损恼物害。无嗔与乐不害拔苦。此二粗相差别理实无嗔。实有自体不害依彼。一分假立为显慈悲。二相别故。利乐有情彼二胜故

四烦恼六者此别标章下别列名

一贪二嗔三慢四无明五疑六不正见言贪者。于有有具染着为性。能障无贪生苦为业。生苦者。谓由爱力取蕴生故。嗔者。于苦苦具憎恚为性。能障无嗔不安恶行所依为业。不安者。心怀憎恚多住苦故。所以不安。慢者。恃己于他高举为性。能障不慢生苦为业。生苦者。谓若有慢。于德有德心不谦下。由此死生轮转无穷受诸苦故。无明者。于诸理事迷暗为性。能障无痴一切杂染所依为业。杂染所依者。由无明起痴邪定。贪等烦恼随烦恼业。能招后生杂染法故。疑者。于诸谛理犹豫为性。能障不疑善品为业。障善品者。以犹豫故善不生也。恶见者。于诸谛理颠倒推度染慧为性。能障善见招苦为业。盖恶见者多受苦故。此见有五。谓身边邪见取戒禁取也。此六即俱生。若开恶见成十。即分别惑也。又十惑中嗔唯不善。余九皆通有覆不善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武灵弑天

    武灵弑天

    他拼命修炼只为保护他的尊严;他驰骋天下只为寻求一个答案;他诛灭万千只为找到世间真理;他踏碎九天只为查到她的踪迹;
  • 封天之目

    封天之目

    命运的轮盘推动我们行走在现实。一个传承于远古时期的血脉,在少年体内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释放。是邪恶的诅咒?还是轮回的选择?这一切,不得而知。每当遭遇困境,遇见强敌时,少年总会义无反顾地冲上前,大声叫嚣道;“来啊!互相伤害啊!”当然,上一段,不过是少年的心愿罢了。小人物的逗捧人生,严肃的搞笑风格,多看几章,说不定,你就喜欢上了呢?
  • 周小花现形记

    周小花现形记

    周小花活了好几十辈子,都是个凡人。不过,她运气好,不知道在哪一辈当了不是凡人的杨老头的闺女。于是,当她重头再来的时候,杨老头问她:“闺女,你想找个什么样的男人?”周小花满脸娇羞,问杨老头:“我可不可以找很多个?”杨老头纠结地看着怎么看怎么让人觉得有些水性杨花的宝贝闺女:“呃,也行吧”。不过,当周小花真的慢慢把一个男人放在心里才发现,男人真不用很多,其实就一个的话,也挺好.....
  • 暴走联盟

    暴走联盟

    我们的英勇将会被联盟而赞叹,我们的胸膛印刻着联盟的热血,我们的双手坚守着联盟的荣耀,我们的意志倾诉着联盟的桂冠。这里有我们所有的荣耀,这里有我们所有的传奇,我们誓死战斗,我们无人可敌!Ps:一个不一样的英雄联盟,造就一段永不磨灭的传奇!
  • 女扮男装创世神

    女扮男装创世神

    深似海的宫里,他是一个纨绔皇子。在江湖上他是寒亦阁的首席杀手。一次他国皇子任务让他的身份差点暴露,但他是她,却被刺杀之人发现。她与他的缘分就此开始。好吧其实我相信很多人看不懂就是了。
  • 王俊凯:我爱了一个青春的人

    王俊凯:我爱了一个青春的人

    每个人都有爱的人,爱的人也许并不是很优秀,但是就爱他。而他,是我爱了一个青春的人。
  • 沙漠之洲

    沙漠之洲

    如果有一天,你也得到了一枚灵泉空间,你会用来做什么?浇浇花,种种菜,装装逼,把把妹,搞搞浅海养殖业?No!方浚会告诉你,这些都太OUT了。他会用它来改造沙漠!试想一下,当绵延八百公里的喀拉昆仑山脉全部变成森林王国,当占国土面积1/30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变成一片沃土,当辽阔的西部荒漠重现昔年"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盛景,那将是多么激动人心的事情!而方浚,这个像流星一样拉风的火热少年,他正注定要做着一件件不同平凡的事!星满月空最新力作《沙漠之洲》,期待您的品评!
  • 镜花水月之至间无亲

    镜花水月之至间无亲

    偶有一天,闲来无事。拿起一本闲书读到一句出自《六祖坛经》的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感觉其意味久长,发人深省。树欲静而风不止,人生太多的事情非我们人力所能控制的。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知足,凡事不能强求,因为本就无树,所以也就无所谓动与不动。人生在世屈指三万六千日,家中坐拥万栋房所,睡觉无非仅需三尺之宽。权倾握有千亩湖泊,口渴无非仅需一瓢之饮。从某种意义上讲,人从出生到死亡只收获了一身衣服,还有细胞体积的变大(也是量变都不是质变),再有就是自己的哭声和别人的笑声变成了自己的笑声和别人的哭声。当然,我们也不能只看开始和结束,过程也很重要。总之不要过于计较,过眼都是烟云。
  • 重生之艳冠天下

    重生之艳冠天下

    某王爷痛心疾首:本来以为她软弱可欺,所以退婚,没想到她精明毒舌,本王看走眼了。某太子殿下慨然叹息:她就是个勾人的妖孽!明明身娇体软却扑不倒——某帝抬手将她抱进房:“那你从了我吧!腹黑配变态,绝配!小嫡女景灼灼重生乱世,且看她如何艳冠天下,权倾当世。
  • 灵云仙

    灵云仙

    《灵云仙》主要介绍了赵小武遭遇不幸,被灵真门广元子所救,拜入其门下修习功法。之后,广元子派他下山,他遇上了魔教之女,并与魔教之女结下了不解之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