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415700000002

第2章

解此忏悔。大分开三。初题目。二。集人。三。入文[○甲]今初。

大忏悔文

大者。大乘之法也。谓拣去权小。特发大心故。忏悔者。乃万行之初机。解脱之根本。入道之要门利生之方法也。解黏去缚。莫过于此。依之而修则无罪不灭。无福不生。其福之生也。如春回大地。罪之灭也。如雪点红炉。故经云。忏悔则安乐不忏悔则罪益深。由是观之。盖吾人不可不为当务之急。而勤行忏悔之法也。梵语忏摩。华言悔过。今言忏悔者华梵兼举也。光明文句云。忏者。首也。悔者。伏也。顺从为首。不逆为伏。谓行人顺从三宝足下。依教修行。不敢违逆故。所以作法之时。先敬三宝。次伸忏悔也。又忏名白法。悔名黑法。白法须尚而行之。黑法须弃而舍之。取舍合论。故言忏悔。亦即改往修来之意谓修将来之善果。改已往之恶因也。又忏名披陈众失。发露过咎。不敢隐讳。悔名断相续心。厌悔舍离。能作所作合弃。故言忏悔。如后说罪之法是也。又忏者名惭。悔者名愧。惭则惭天。愧则愧人。人见其显。天见其冥。冥细显粗。粗细皆恶。故言忏悔。总而言之。已作之罪。悉愿消灭。未作之罪。不敢更作也。然忏法有事理之不同。事忏者。谓昼夜六时。三业清净。对于尊像。披陈过罪。无始至今。凡所造作。五逆十恶。及余一切。随意发露更不覆藏。毕故不造新者是也。理忏者。谓敛摄身心。深念实相。观此罪性。不在内外。亦非中间。更推能作之心。亦不在内外中间三处。能造之心既尔。而所作之罪亦然。心既当体即空。罪性了不可得者是也。故普贤观经云。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其事忏。忏苦道。业道。理忏。忏烦恼道。又理事忏法。不出三种。理。谓无生妙忏。事。谓取相。作法也。无生忏者谓了我心自空。罪福无主。观业实相。见罪本源。法界圆融。真如清净故。取相忏者。谓定心运想相起为期故。作法忏者。谓身口所作。一依法度故。然法虽三种。要须行在一心。当知三种忏法无生是正。二为助缘。如灰汁皂角。助于清水。正助合行。如膏益明。证理弥速也。又此三种忏法后一虽可独修。不进须假前二。而前二。不可暂离无生。得此意已。方可说行三种忏法也。若论其功能作法。灭违无作罪。及违戒上罪三恶报障业。障。怖畏。忧愁。烦恼。取相。灭性罪。及犯定上罪。人道报障。业障。四住烦恼。无生灭无明。及犯慧上罪。三界有漏报障。业障无明。烦恼作法。属身口二业。取相。属意之事一心上二。皆事也。无生。属意之理一心。此一。唯理也。穷理在事。了事即理。理事融通。是名忏悔。如别时而修。则作法。喻服姜桂。差病而已。不能肥身。若取相。喻服五石。病差身充。不能得道。修无生喻服五芝。病除身飞。升仙得道。故知忏悔。不出此三法也。文者能诠文字也。若论至道之法。本来离言说相。离文字相。古云。大道元来不属言。拟谈玄妙隔天渊。岂可以文言而能诠者哉。然道虽无言。要因言以显道。故清凉疏云。虽空空绝迹。而义天之星象灿然。湛湛忘言。教海之波澜浩瀚。则无文字中。不妨有此忏悔文也。

[○甲]二。集人。

宋西夏护国仁王寺金刚法师不动集

宋。朝代也。西夏。国名也。谓地在宁夏西边故。宋真宗。封赵德明。为夏王。仁宗。又封其子赵元昊。为夏国王。法师西来先至彼处。弘法利生也。护国等五字。寺名也。谓师以护国仁王般若经。普令缁素诵持。祝国祐民故。金刚等六字。人号也。上四字。通称下二字。别名。法师者。谓通显。密。三藏。法中最上之称也。金刚者谓瑜伽有五部。曰佛。曰金刚。曰宝生。曰莲华。曰羯磨也。师现传金刚一部。故名金刚法师。此乃灌顶时所授称也。梵语阿閦撇。此云不动。谓师最初依阿閦部法而行持故。集者。显德也。谓师欲令道俗修证。故以唐三藏不空法师。所译三十五佛名经礼忏文。前增五十三佛德号。后缀普贤十大愿偈。前后共成一百八礼。期断百八烦恼故。后迁四川蒙山。又集施食仪文。为出生轨范。因以甘露度孤。复称甘露法师。今时诸方丛林静室目为课诵。以山彰名。所谓蒙山施食也。此实法中二利行用之要。大有功于佛门者也。余诸神应备载别记。

百八礼者。谓初偈一礼。上师一礼。佛法僧一礼。发心一礼。三皈三礼。十号一礼。八十九佛名。八十九礼。忏悔一礼。回向一礼。前八别愿八礼。后一总向一礼。初后各三礼。不在此数内。自修行本。斯为第一。非如今时跪[言奉]而已也。恐后遗失。故赘于此。

[○甲]三。入文。科分为五。初。赞礼。二。发心。三。皈依。四。忏悔。五。发愿。[○乙]今初。

大慈大悲愍众生  大喜大舍济含识

相好光明以自严  众等至心皈命礼

初二句。赞佛心。三句。赞佛身。四句。皈命也。慈者与其乐。悲者。拔其苦。喜者。庆其善。舍者。去其恶。大者。以此四种。名为无量心故。不同世人爱染慈悲。情见喜舍。乃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故曰大慈大悲。喜无所喜。舍无所舍。故曰大喜大舍。愍者。怜愍济者。济度。众生者。众法相生也。此指六道而言。含识者。含灵抱识也。此指四生而言。实则众生。即含识易名不易体也。相好光明者。谓如来身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好中。有八万四千光明。以此相好光明。而为庄严自佛之身。故云以自严也。至心者。一心也。一心作法理事皆周。内心既虔。外仪必敬也。命者。命根。以寿。暖。识。三。一期连持不断。称之为命。即八识。自体也。经云。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则命为六根之总。六根乃命之别。今摄别归总。故曰命耳。而云皈者。有事。有理。理。则以六和合。还归一精明体。事。则世人最重。惟命与财。若舍财。犹有命在。今舍性命皈投于佛。一舍而无所不舍。以表诚敬之至。故曰皈命礼也。

[○乙]二。发心分二。先。皈依性相胜境次。正发菩提大心。[○丙]初中复二。初。同体三宝。二。别相三宝。[○丁]今初。

南无皈依金刚上师。

金刚上师者。毗卢教主也。以毗卢如来。是金刚瑜伽大秘密主。而为无尽三宝父母。师长故。又四方四佛。及一切贤圣。皆从毗卢金刚心中之所流出。故先皈依自性三宝。次皈依别相三宝。然自性。即同体也。南无。梵语。皈依。华言。今双标者。二音兼举也。又灌顶疏。南无。翻为度我。谓能救度我等众生。是故先须皈依毗卢遮那最上师也。余皆仿此。

[○丁]二。别相三宝。

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

佛者。娑婆。华藏。刹海佛也。法者。显密教部。无上法也。僧者。大小乘中。凡圣僧也。皈依者。佛为两足尊。皈则不堕地狱故。法为离欲尊。皈则不堕饿鬼故。僧为众中尊。皈则不堕旁生故。又复皈依三宝者岂唯离三途之苦而已实欲得三菩提之乐也。

[○丙]次。正发菩提大心分二[○丁]初。拣去权小。

我今发心。不为自求。人天福报声闻缘觉。乃至权乘。诸位菩萨。

我者。指行人自己而言。发心者。谓发菩提大道心也。不为自求者。正拣权小之境。谓不为自己以求人天福报及权乘小果也。若为自求。即落五乘。非真发大心也。人中福者。贵为天子。富有四海是也。百官。四民。福报劣矣。洪范。明五福。谓福寿富贵。康宁。好德考终也。虽则一期快乐。难免生死轮回。故不求也。天上福者。六欲天中。光明殊胜。眷属相随。华冠鲜丽。衣食丰盈等。色界诸天。有四禅福报。乃至无色界天。亦有四空定报。经云。六天虽贵。福尽还作牛领中虫。非想虽高。寿尽还堕飞狸等类。故不求也。声闻者。谓闻四谛法。而得其名。即小乘果断见思惑。证真谛理者。虽云逮德己利。尽诸有结高超三界。迥脱四生。奈如獐独跳。不顾后群。唯求自度。不能度人。喻如羊车。不堪载物。故不求也。缘觉者。梵语辟支。此有二种。一云缘觉。佛在世时。闻十二因缘悟道者。二云独觉佛灭度后。独宿孤峰。观缘悟道者。即中乘果。更侵习气者也。今单列缘觉者。举缘摄独耳。谓虽有度生之念其心不大。喻如鹿车。虽可载物不堪重运。故不求也。权乘者大乘权教也。诸位菩萨者。藏通二教。及别教地前之菩萨也。以藏教菩萨。三祗修六度。百劫种相好。带惑行因故。通教菩萨道观双流。真俗并现。所侵习气。犹余少灰故。别教三贤。虽各断惑行事六度。著相修持未断无明。未证实理。故名权乘。谓虽发大心。广度众生。以其才行四百由旬。未能超过。直至宝所。喻如牛车。虽可重载。不能致远。故不求也。法华云。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则知三乘皆权。非实。不言别之登地者。以断惑见理同圆故。然自他既不愿求云何为彼发其心耶。经云。十方佛土中。惟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一乘者。最上乘也。

[○丁]次。显发大心。

唯依最上乘。发菩提心。愿与法界众生。一时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文分两节。一。生起。二。开显。初句。出所依之乘。言最上乘者。圆教一佛乘也。谓圆悟妙理。不与余乘共故。般若云。此经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法华云。无有余乘。唯一佛乘。以一乘圆顿教人。一断。一切断。一证。一切证。终日成佛。无成佛相。终日度生。无度生相。喻如大白牛车实行五百由旬。不滞化城。直登宝所。游于四方。嬉戏快乐。是故不依余乘。而依最上乘也。次句。明能发之心。菩提者。成正觉之心体也。谓能破无明。烦恼恶业。不被染坏。故当发也。二。开显。愿与等四句。示心相也。言愿与法界众生者。正显不为自己一人而求也。一时同得者。拣异权乘渐教。三大阿僧祗劫而后得也。阿耨菩提者。诸佛无上正觉之果也。阿者。言无。耨多罗。言上。三藐言正等。三菩提。言正觉。觉。异三途之不觉。正。异人天之邪觉。等。异二乘之偏觉。上。异权乘之未上。无。异因地之有上。则此无上正等正觉。乃是圆教一。佛乘果也。总而言之。谓我今时。唯依最上佛乘。圆顿教中。发大菩提道心为因。愿与法界一切众生。不前不后。一刹那间。同在现前证得诸佛无上菩提。圆妙觉果。此。心此愿方称究竟也。若不如斯。因果宁能该彻乎。

[○乙]三。皈依分。二[○丙]初。无尽三宝。

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诸佛。

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尊法。

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贤圣僧。

十方等。举所依。之境也。皈依。显能依之人也。十方者。横遍也。空界者。竖穷也。皈须尘方刹土。尽空法界者。以显行人皈敬之心极广大也。一切者。普摄之辞。若局一处。心则不广。愿则不周。安能与法界众生。一时同得阿耨菩提耶。必须仗承三宝神力加被。运心周广。立愿弘深。方可与法界众生同得也。一切佛法贤圣僧者。谓三宝有小乘。大乘。住持。同体。别相。之不同也。小乘以丈六金身为佛。四谛。因缘为法。四果。四向。为僧。大乘以三身。十身为佛。二空三空理等。为法。三贤。十圣。为僧也。别相三宝者。谓佛在世时。如来雪山夜半睹明星而悟道。菩提树下成等正觉。即佛宝也。寂场。鹿苑。初转法轮。即法宝也。度诸菩萨。五比丘等。即僧宝也。住持者。谓。刻像图形即佛宝。黄卷赤牍。即法宝。圆顶方袍。即僧宝。此之三者。不为世法之所侵凌。不为烦恼之所染污。世出世间。皆可尊重。故称为宝。住于世间。持乎正法。能令慧命不断。故名住持三宝也。同体三宝者。谓名虽三种。同以真如理性为体故。真如性上有觉照义。即名佛宝。性有轨持义。即名法宝。性有和合义。即名僧宝。须知舍住持三宝。别无同体三宝。离同体三宝。更无住持三宝。住持是相。相。即性中之相。同体是性。性。即相中之性。性相一如。二而不二。迷之者。流转生死。悟之者。成等正觉也。涅槃经云。若能观三宝常住。同真际净名云。佛即是法。法即是众。如是三宝。皆无为相。同体属理性。住持属事相。大小乘事理双通。详如贤首三宝章明。今所皈者。尽我人之心。尽法界之量。尽三宝之际。尘尘刹刹。无不皈命。故曰无尽三宝也。

[○丙]次。通别二号分二[○丁]初。通号。

南无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如来者。十号经云。如过去诸佛。行六波罗密。得诸法如相来至佛道。今佛亦如是道而来。故号如来也。又具三义。谓法。报应也。般若经云。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此以法身释。转法轮论云。本觉名如。始觉名来。始本不二。故名如来此以报身释。成实论云。乘如实道。来成正觉。此约应身释。三身圆显。故名如来应供者。谓万行圆成。福慧具足。应受天上人间供养饶益有情。故号应供也。然人天贤圣。无明住地。全缺应供。二乘但尽见思。未断尘沙。无明。受人天供名半应供。如来五住究尽。二死永亡。非惟受人天供。亦受九法界供养。是名全应供也。又证涅槃时。断尽一切烦恼。令身口意清净。无染无著。复名无所著也正遍知者。谓具一切智。于一切法。无不了知。故号正遍知也。什师云。正遍觉。谓言法无差。故言正。智无不周。故言遍。出生死梦。故言觉也。又以一切法。平等开觉一切众生。成无上觉。复号等正觉也。妙宗钞云。此之三号。即名三德。今就所观。义当三谛。正遍知。即般若德。真谛也。应供。即解脱德。俗谛也。如来即法身德。中谛也。若广说此三句义者。亿劫不能尽也明行足者。明。即三明。谓天眼。宿命。漏尽明也。行。即六度万行。足者。谓三乘虽得三明。明不满足。唯佛无缺。万行圆修。故号明行足也善逝者。善。妙也。逝。往也。谓如来正智。能断诸惑。妙出世间。能往佛果故。又地持经云。第一上升永不复还。故号善逝也。亦云好去。大论云于种种诸深三摩提。无量智慧中去也世间解。无上士者。谓世出世间因果诸法。正觉正知。无不解了。故云世间解。三界人天。若凡若圣。乃至一切有情之中。惟佛第一。最上无有与等。故号为无上士也调御丈夫者。谓佛具大丈夫力。以第一义。涅槃之法。显示调伏。六道狂象。御驾一乘宝车。直至涅槃彼岸。故号调御丈夫也天人师者。谓如来示道一切众生。是应作。是不应作是善是不善。非独为四众之眼目。在于天上人间邪魔外道。无不依教秉命于佛。故号天人师也。又云度余道众生者少。度天人众生者多佛者。觉也。觉具三义。一自觉。谓悟性真常。了惑虚妄。二觉他。谓运无缘慈度有情界。三觉满。谓穷源极。底。行满果圆。三觉圆明。智慧具足。故号佛也。华严云。一切诸法性。无生亦无灭。奇哉大导师。自觉能觉他世尊者。谓具上九号。为物钦重。故曰世尊。又云。以无量智慧等法破无边惑业恶法。灭生死苦。得无上觉。天人凡圣世出世间皆悉尊重。故号世尊也。一。是仿同先迹号。二。是堪为福田号。三。是遍知法界号。四。是果显因德号。五。是妙往菩提号。六。是达伪通真号。七。是摄化从道号。八。是应机授法号。九。是觉悟归真号。十。是三界独尊号。此十号义。若总略释。无虚妄。名如来。良福田。名应供。知法界。名正遍知。具三明。名明行足。不还来。名善逝。知众生国土。名世间解。无与等。名无上士。调他心。名调御丈夫为众生眼。名天人师。知三聚。(谓正定聚邪定聚不定聚)名佛。具兹十德。名世间尊。前十。是别。后一是总。法数云。祖师所述经教。皆依此义而释。然阿含。及成论合无上士与调御丈夫为一号。故至世尊。十数方满。涅槃。及大论。开无上士与调御丈夫为两号。今此经中。将世间解与无上士以为一号。虽开合不同。其义则一。故皆存之。问。刹尘。心念可数知。无能尽说佛功德。德既无尽。号亦无尽。何惟举此十耶。答。此举大数而言。如华严说。十表无尽故。一者数之始。十者数之终。故举此十号即摄诸佛无尽德也。又此十种通号。佛佛皆具故于三皈依后。诸佛名前。特加称赞也。

[○丁]次。别号分二。初。五十三佛。二。三十五佛。

[○戊]初中复二。初序源。次。显名[○己]今初。

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云。尔时药上菩萨为行者称说过去五十三佛名。告言法子。过去有佛。名曰普光。次名普明。次名普净。乃至次名一切法常满王佛。尔时药上菩萨。说是过去五十三佛名已。默然而住。尔时行者。即于定中。得见过去七佛世尊。第一毗婆尸佛而赞叹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所宣说五十三佛。乃是过去久远旧住娑婆世界成熟众生而般涅槃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及余一切众生。得闻是五十三佛名者。是人于百千万亿阿僧祗劫。不堕恶道。若复有人。能称是五十三佛名者。生生之处。常得值遇十方诸佛。若复有人。能至。心敬礼五十三佛者。除灭四重。五逆。及谤方等皆悉清净。以是诸佛本誓愿故。于念念中即得除灭如上诸罪。次尸弃如来。毗舍浮如来。拘留孙如来。拘那含牟尼如来。迦叶如来。亦如是赞五十三佛名已。亦复赞叹言。善男子。善女人。能闻是五十三佛名者。能称名者。能敬礼者。除灭罪障。如上所说。尔时释迦牟尼佛告大众言。我曾往昔。无数劫时。于妙光佛末法之中。出家学道。闻是五十三佛名。闻已合掌心生欢喜。复教他人。令得闻持。他人闻已。展转相教。乃至三千人。此三千人。异口同音称诸佛名。一心敬礼。如是敬礼诸佛因缘功德力故。即得超越无数亿劫生死之罪。初千人者华光佛为首。下至毗舍佛。于庄严劫。得成为佛。过去千佛是也。次中千人者拘留孙佛为首。下至楼至如来。于贤劫中。次第成佛。后千人者。日光如来为首。下至须弥相。于星宿劫中。当得成佛。佛告宝积。十方现在诸佛。善德如来等。亦曾得闻是五十三佛名故。于十方面。各皆成佛。所谓宁受一切苦。得闻诸佛名。不受无量乐。而不闻佛名也。若有众生。欲得除灭四重禁罪。欲得忏悔五逆十恶。欲得除灭无根谤法。极重之罪。当敬礼七佛。复当敬礼五十三佛。然后遍礼十方无量一切诸佛。昼夜六时。心想明利。犹如流水。行忏悔法。机感道交。自然除灭。然诸佛各具万德。但于中随义释之。应当如法理会毋得依文局执也。

[○己]次。显名科分十八[○庚]初普光之普净三佛。

南无普光佛。南无普明佛。南无普净佛。

南无者。皈命称礼也。佛者。十号中之一也。普光等。是佛别名。各有称故。后皆准此。言普光者。谓化身百亿。光照大千故普明者。谓报身相好放无边光。明如杲日故普净者。谓一真法身。犹若虚空。本来清净故。此三如来。约三身释。

[○庚]二。第四之五。二佛。

南无多摩罗跋栴檀香佛。南无栴檀光佛。

多摩罗跋。此云离垢。牛头山名也。栴檀。此云与药。香也。能除风热等病。以喻如来众德妙香。普薰一切。众生闻者。离垢清净。故名多摩罗跋栴檀香也栴檀光者。楞严云。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今本佛香光庄严。明净满足。众生见者。心眼开明。故名栴檀光也。此二如来。以德表显。

[○庚]三。第六之七。二佛。

南无摩尼幢佛。南无欢喜藏摩尼宝积佛。

摩尼幢者。幢。功德高显之貌。谓如来利生。处处建大法幢。如摩尼珠随方现色。摧伏魔军。破诸黑暗。凡有见者。无不皈敬。故名摩尼幢也欢喜藏摩尼宝积者。如来无尽法喜。名之为藏。众生闻者。离苦得乐。故云欢喜。犹若如意宝珠。利益无尽。故名欢喜藏摩尼宝积也。此二如来。以喻表显。

[○庚]四。第八。一佛。

南无一切世间乐见上大精进佛。

一切世间。乃普及之辞。乐见。是喜好之意。上大精进。拣非权小之行也。谓此如来因中发最上心。修广大行。精进无移。故于果上感得一切众生所爱乐身。能令见者闻者。皆发菩提故。上句名觉他。功也。下句显自觉。德也。功成德满。故名一切世间乐见上大精进也。此约因果同圆。显德为号。

[○庚]五。第九之十。二佛。

南无摩尼幢灯光佛。南无慧炬照佛。

摩尼幢灯光者。谓以实智证理。喻如摩尼珠幢。权智鉴机。喻如灯光遍照。权实双彰。故名摩尼幢灯光也慧炬照者。谓以闻思修三慧火炬照破见思(尘沙无明)三惑故。如灯明暗尽。慧起惑除故名慧炬照也。此二如来。法喻表显。

[○庚]六。第十一之十二。二佛。

南无海德光明佛。南无金刚牢强普散金光佛。

海德光明者。光明。表智德。谓如来智德无尽。以喻如海。故云海德光明也金刚牢强普散金光者。金刚。性最坚利。不为物坏。而能坏一切物。喻佛不为烦恼破坏。而能破坏一切烦恼。故名金刚牢强也金体极明。不为物照。而能照一切物。喻佛不为无明暗障。而能照破无明。故名普散金光也。此二如来。智德表显。

[○庚]七。第十三之十六。四佛。

南无大强精进勇猛佛。南无大悲光佛。南无慈力王佛。南无慈藏佛。

大强精进勇猛者。不杂曰精。不退曰进。不怯曰勇。不怖曰猛。谓世尊无量劫来。于诸善法。不杂不退。故称为大。于诸恶道。不怖不怯。故称为强由大强故不休不息。故得断除三障证三菩提故名大强精进勇猛也大悲光者。谓竖穷横遍曰大。法身德也。运心拔苦曰悲。解脱德也。寂照不二曰光。般若德也。三德圆融。故名大悲光也慈力王者。力。胜也。王。往也。谓佛念众生。慈无能胜。能令人天。皆共归往。故名慈力王也慈藏者。谓一极慈心。摄归万善。法界含容。出生无尽。故名慈藏也。此四如来。从德表显。

[○庚]八。第十七之二十。四佛。

南无栴檀窟庄严胜佛。南无贤善首佛。南无善意佛。南无广庄严王佛。

栴檀窟庄严胜者。妙香之所成也。谓如来八万四千毛孔。皆出妙香。犹如栴檀。普熏一切。以此妙宝庄严法窟。最胜无比。故名栴檀窟庄严胜也贤善首者。如来道高德重。故称为贤。迥出九界。故称曰善。为天中之天。圣中之圣。故名贤善首也善意者。谓如来慈念一切众生。犹如赤子。从生至生。接引无倦。故名善意也广庄严王者。谓如来色相。万德庄严。故称为广。无量劫来。自在安然。不为物转。故名广庄严王也。此四如来。依正显德。

[○庚]九。第二十一之二十四。四佛。

南无金华光佛。南无宝盖照空自在力王佛。南无虚空宝华光佛。南无琉璃庄严王佛。

金华光者。谓戒心发行。喻如金华。离欲清净。喻如金光。金。表法身。华。表解脱。光。表般若。三德理圆。故名金华光也。此显如来清净光明。无边相好。皆以持戒而得庄严成就。故律云。诸佛证菩提独觉身心净。及以阿罗汉。咸由律行成宝盖照空自在力王者。以信为实。七菩提分为盖照耀虚空。令诸众生。得大利乐。自在无碍。故名宝盖照空自在力王也虚空宝华光者。法身无相。犹若虚空。本来无染。故称为宝。心花发焰照真法界。故名虚空宝华光也琉璃庄严王者。梵语琉璃。此云青色宝。乃七宝中之最胜者。佛身清净。故曰琉璃。内外明照。故曰庄严。不为群魔之所障蔽。故名琉璃庄严王也。此四如来法喻表显。

[○庚]十。第二十五之二十九。五佛。

南无普现色身光佛。南无不动智光佛。南无降伏众魔王佛。南无才光明佛。南无智慧胜佛。

普现色身光者。华严经云。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群生前圆光普照于十方。示现种种所行事。故名普现色身光也不动智光者。不动智。即根本智体也。谓本佛法身。如如不动故。光者。即差别智。用也。谓从体起用。如月印千江。故名不动智光也降伏众魔王者。谓如来以无漏慧力。降伏诸魔。波旬受化。于法自在。故名降伏众魔王也才光明者。谓以无碍智慧辨才照了诸法。破诸烦恼。利益群生。故名才光明也智慧胜者。胜力也。谓以一切智力破见思惑以道种智力。破尘沙惑。以一切种智力。破无明惑。三惑既除。觉体常照。功强于彼。故名智慧胜也。此五如来。以法表显。

[○庚]十一。第三十之三十三。四佛。

南无弥勒仙光佛。南无善寂月音妙尊智王佛。南无世净光佛。南无龙种上尊王佛。

弥勒仙光者。弥勒。此云慈氏。姓也。仙觉也。谓从发菩提心以来。未尝入俗。故以为姓。仙光者。离垢清净之光也。佛为大慈金仙。以无垢清净智光。普照诸有。离苦得乐。故名弥勒仙光也善寂月音妙尊智王者。谓智照如月觉妙若音。经云。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善寂月音也。又云。众生心水净。菩提影现中。妙尊智王也。上句为喻。下句为法。谓以权实智光。觉法自在。如月形影音响一切。双亡双照。故名善寂月音妙尊智王也世净光者。谓如来出世以诸道法。教化众生。清净身心。永离黑暗。故名世净光也龙种上尊王者。谓龙种。世间最为尊上。闻佛音教感发信心。归投于佛。而得自在。故名龙种上尊王也。此四如来。种智显德。

[○庚]十二。第三十四之三十八。五佛。

南无日月光佛。南无日月珠光佛。南无慧幢胜王佛。南无师子吼自在力王佛。南无妙音胜佛。

日月光者。谓以根本智证理。以后得智断惑。情忘理显心地开明。光同日月。故名日月光也日月珠光者。谓如来以三觉智光。照破一切众生。无明不觉之惑业。故名日月珠光也慧幢胜王者。谓如来建大智慧幢幡。降伏魔军。功力殊胜。故名慧幢胜王也狮子吼自在力王者。狮子兽中之王。发声哮吼。百兽潜藏。如来法音奋同狮子。智慧威德。力胜如王。故云狮子吼自在力王也。古云。佛狮子吼。魔外拱手。四众闻之得大无畏是也妙音胜者。谓如来说法不动声色而周遍十方。故曰妙音。众生闻之。随类得解。究成种智。故名妙音胜也。此五如来。法喻表显。

[○庚]十三。第三十九之四十一。三佛。

南无常光幢佛。南无观世灯佛。南无慧威灯王佛。

常光幢者。谓如来常建大光明幢。无明黑暗。悉皆摧灭。故名常光幢也观世灯者。谓如来观彼世间众生。从冥入冥。不思返照。是故以大法灯。引归宝所。故名观世灯也慧威灯王者。以根本智。起后得智。现大法威。故名慧威。犹如灯王。传耀无尽。众生蒙光。而得自在。故名慧威灯王此三如来。以法显德。

[○庚]十四。第四十二之四十三。二佛。

南无法胜王佛。南无须弥光佛。

法胜王者。经云。我为法王。于法自在。故名法胜王也须弥光者。须弥。此云妙高。山王名也。谓四宝所成。故称为妙。迥出群峰。故称为高。既高且妙。称为山王。照耀四方。故名曰光。以喻如来四智转成妙觉佛果。高出人天。光明普照。故名须弥光也。此二如来。法喻表显。

[○庚]十五。第四十四之四十五。二佛。

南无须摩那华光佛。南无优昙钵罗华殊胜王佛。

须摩那华光者。须摩那。此云称意华名也。色有黄白。而香光远彻。以喻如来戒善香光。无不称意。故名须摩那华光也优昙钵罗华殊胜王者。优昙钵罗。此云灵瑞。又云瑞应华名也。三千年一现。现则金轮王出。故名殊胜。以喻如来希有难遇。故名优昙钵罗华殊胜王也。经云。诸佛兴出世。悬远值遇难。譬如优昙华。时乃一现耳。此二如来从喻表显。

[○庚]十六。第四十六之四十九。四佛。

南无大慧力王佛。南无阿閦毗欢喜光佛。南无无量音声王佛。南无才光佛。

大慧力王者。显非权小智慧之力也。谓如来法王。以大智慧力。引导众生。直到涅槃彼岸。故名大慧力王也阿閦毗欢喜光者。阿閦毗。此云不动。佛名如如不动故。欢喜。国号。人天喜爱故光者。谓依正二报。并放光明。不动寂常。十方遍照。一切人天。无不欢喜。故名阿閦毗欢喜光也无量音声王者。谓如来以无尽音声。说无穷妙法。自在无碍。故名无量音声王也才光者。才辨才也。光。智光也。谓如来具足无量辨才。智慧光明。普利一切。故名才光也。此四如来。从法为名。

[○庚]十七。第五十之五十一。二佛。

南无金海光佛。南无山海慧自在通王佛。

金海光者。谓佛身如海。金光紫赤。照耀无穷。以喻海印三昧。表法殊胜。故楞严云。如我按指。海印发光。故名金海光也山海慧自在通王者。谓真实慧如山。方便慧如海。合则成无障碍慧。故名山海慧也。自在通王者。俗谛曰自在。真谛曰通。中道谛曰王。以此三种大智慧。会入三谛理。故名自在通王也。此二如来。智慧表显。

[○庚]十八。第五十二之五十三。二佛。

南无大通光佛。南无一切法幢满王佛。

大通光者。谓觉体曰大。法身德也。觉用曰通。解脱德也。觉相曰光。般若德也。三德圆融。不可思议。故名大通光也一切法幢满王者。谓五教三乘。名一切法标示人天曰幢。周遍法界曰满。法法自在曰王。以一切法竖穷横遍圆融无碍故名一切法幢满王也。此二如来。以法表显。略释五十三佛名竟。

佛名经云。三千诸佛。因礼五十三佛。灭除积习得成正觉。佛尚忏礼。况余下耶。今不动法师。集此忏文。将五十三佛。增于三十五佛之前者。普愿法界众生。同共称礼。亦如三千诸佛。一时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兜转爱上你

    兜转爱上你

    冒冒失失的八卦小记者莫小语,因参加报道一场婚礼。结识了抢亲了穆小云,从而卷入了一场穿越时间的倾城爱恋。女神般但失忆的夏蔷薇,追寻旧爱的穆小云,强势义气的唐嫣,与阴险小人邱阳。看最终谁是真正赢家。
  • 亲亲我的宝贝

    亲亲我的宝贝

    该书稿是一部育儿类的日记体作品。全书由200个小故事构成,描述了一名叫“贝贝”的小女孩从呱呱坠地到上幼儿园这段时期的点滴趣事和成长轨迹,并记录了贝贝所在的家庭成员伴其成长过程中的育儿感悟与经验分享。
  • 包子姑娘

    包子姑娘

    柳翠翠,原名柳如嫣,原本是一个颜值爆表气质脱俗如小龙女一般的貌美丫鬟,却因为了摆脱主家大少爷的咸猪手,误信了一个江湖郎中老神棍的话吃了一包药粉,从此美女变包子,再加上后又跟了一个不靠谱的主子,从此的从此就开始了她又杯具又洗具的一生
  • 清清陌上诚

    清清陌上诚

    他们两第一次见面在图书馆,她不知道第一次见面就已经被他给计算在他以后的人生中,第二次见面还在图书馆,可是他们彼此都没有说话,第一次聊天是在网络上,可那时候她还是把他当做朋友,帮她辅导化学的朋友,可他却不这样想,有了第一次聊天,就有以后。当他们真正的见面说话时,他已经布下了陷阱,等着她来跳。而她完全不知道自己已经入了虎口,还单纯的和他称兄道弟。他们会以怎样的故事结局呢,敬请期待吧。
  • 重生之假面毒妇

    重生之假面毒妇

    商场上明智果断,回到家后毫无心机,单纯的做妻子的宁晴跟着自己在一起多年的男人在一起结婚生子,不料他心狠手辣,杀死她们的孩子,祸害她们的家业,玩弄她多年的宁晴也就算了没还带着他在外边的女人到家里撒野,直到宁晴的死亡"我知道你是真的爱我,但是我根本不爱你,你爱我就为我付出一切吧。“砰......重活一世她要复仇,她不会放过那对奸夫淫妇,宁晴看他如何对待对你了如指掌的我,看我宁晴如何把你们玩弄于股掌之间,秦潼等我哦~
  • 住在丁香园22号

    住在丁香园22号

    乔本瑞,一个不知名的漫画家,同时也是一对呆萌兄妹的监护人。一场豪门纠葛,被牵扯进两代人的恩怨中,是缘分的指引还是阴谋的诡计,最终他面临怎样的抉择,请看单纯宅男成长记——住在丁香园22号。
  • 众神们的游戏

    众神们的游戏

    ‘神’在人们的眼中只是个传说,没人相信神也没人知道神是否存的,对于人类来说‘神’只是迷信,但‘神’是真真实实存在在这个世界上并跟人类一起生活在同一个地方。爱丽丝、克里斯,是刚升入圣斯顿学院的学生,但在他人眼中却是一对奇怪姐弟,而被冠上‘奇怪姐弟’称号的两人却跟学生会的人有着某种关系,他们与学生会的成员究竟是什么关系?为什么会对学院的冰山少年‘东寺浩翔’有着不同的态度?他们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秘密?
  • 霸女公主的撩人夫君

    霸女公主的撩人夫君

    当二十一世纪女孩附身废柴,看多宫廷剧,已有一世穿越的她会如何应渣妹,将国家收入囊中,让渣父渣妹为之惧怕,又如何寻找逆天亲生父母,最后事实解开公主却痛苦不已,看公主是选美男哥哥余生相依,还是坐拥天下千古成名......
  • 御武

    御武

    一个身世离奇的少年,一场旷世的逆谋,一个巅峰的大征程!
  • 狂龙无极

    狂龙无极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原本是一颗正缓缓升起的璀璨明珠,却因女人斗气而沦为废物。绝处逢生,一位美女魔鬼导师传授他各种技能,一颗神秘的蓝宝石则开启了他通往巅峰之路。从此,尹无极这个名字开始纵横异界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