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万兴私力学校
这天傅兰春下班回家还没走到楼下,远远地就看见一个熟悉的背影站在楼下楼梯口,走近一看,才是邱得志。
邱得志一手拖着一个破皮箱,站在楼梯口神色凝重地望着远方,听到后面传来脚步声,回头望见说道:‘‘兰春姐,下班啦?’’
‘‘呃,下班啦,你也有好久没来我们这里了,今天放假休息吧?有时间就多过来走走嘛,也帮我们看看那两个孩的学习嘛,这里又不是别外处……’’傅兰春回着邱得志的话。
‘‘不,兰春姐,我是在厂里辞了工,我要回老家去。’’邱得志打断傅兰春的话回答着,语气有些哀惋和无奈,又显得很坚决。
傅兰春一边开着楼梯口的铁门,一边示意邱得志上楼。又问道:‘‘你才出来没多久呀,为什么又要回?是不是在厂里上班不习惯?要是不习惯,也可以另外去找工作嘛,该不是家里让你回去吧?’’
‘‘不是在厂里上班不习惯,也不是家里让我回去,这是我个人的决定,我已想了很久,我这是来向你们辞行的。’’邱得志回答得有些伤感。
傅兰春在前面说着话,很快也就上到三楼打开房门,心里猜想着是什么原因让邱得志这么快就决定回家?于是又问道:‘‘得志弟弟,给姐姐说说你是啥决定?你来这里务工挣钱,你爹和你雨叔可对我们有交待呀,你没完成任务我们以后可有责任呀!’’
邱得志摇摇头说:‘‘姐,我来到这里你们有啥责任?我已长大成人了,会分清事理的,你们对我们家的好我会记住的,只是我这个决定一言难尽,还是等林大哥回来了我一起告诉吧。我也想想听听你们的建议。’’
傅兰春见邱得志不好说出,也就不再强求,毕竟是来自己家作客。
吃过晚饭后,邱得志终于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想法和决定,那就是回老家办一所小型的私力学校。
傅兰春听了后没有反对,只是说:‘‘得志弟弟呀,我们尊重你的想法,当初你来这里给你联系工作,就是考虑到老家长辈们的吩咐,也就没介绍你去‘兴国家教’那里当家教老师,不是因为那里工资不高,而是接触同龄女孩子的机会少,现在你又没挣到多少钱,怎样才能改变家庭环境?什么时候才能成家立业?还是安心在这里找个能满足条件的工作吧?我们以后也好向老家的长辈们交待呀。’’
邱得志想了想说:‘‘林大哥,兰春姐,我知道你们的好意,但我一定要回去,这不怪你们,回家后我会向老家的长辈们讲明白的。’’
‘‘那是你为什么想着回老家办私力学校的?’’林尚友问道。
思虑良久,邱得志终于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说:‘‘唉!林大哥,兰春姐,你们这些年在城里,还不知道我们老家的变化呢。这些年,外出务工挣钱的浪潮越卷越高,读书无用论也随之兴起,许多如赵有国那样有才有能的老师得不到重用,纷纷下海去捞金,结果家乡的老师越来越少。该上学读书的人受务工潮影响,也在大量减少。我们村的临时小学点已开不上课了,只好并到别村去,那些想读书的人因为不方便,许多被迫停学了。再说这些年学生的收费也不低,可教师的工资却要到乡镇农税提留里去支取,一年到头领不了多少现钱。所以许多教师是丢了粉笔又去摸锄头扁担,有的还大兴摆摊设店,你们说他们还有多少精力用在教书上?难怪学生成绩差……’’
‘‘我来到城里,进到厂里,深深地体会到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小学文化只能做普工,初中文化可以做QC,高中文化可以做拉长,大学文化可以作技术员、作厂长、作经理,这就是文化造成的差别呀,乡下的人该读书不读书一个劲往城里涌来务工,看来以后会后悔的……’’
‘‘这些年,我们林家村的读书人不少,读到高中毕业的人也不少,为什么就没堂堂正正考一个大学生?在我看来那就是底子没打牢,根基没扎稳。我这回去就是要建一所私力小学,改变以前的那种状况……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我还打听过一些地方办私校的情况,别人是成功的,我也可以向别人学习经验的……’’
‘‘我一定要把私力校办成功!……’’
…………
邱得志说到这些,语气坚毅豪壮,神色庄重凄苦,如同一个即将奔赴前线的战士临行前在诵读誓言。
邱得志说完话不再发言,也让林尚友和傅兰春沉默下来,一时间没有言语相问答。
‘‘那你打算把校舍安在哪里?’’好一会儿,林尚友问道。
‘‘我设想最初的规模不大,我家腾一间老房,再把我家隔壁的堂屋也空出来,先办两个班试试。’’
看听着邱得志这些讲说,傅兰春心里还是在摇头,她不相信邱得志回去会办学成功,更是担忧失败了让他找不到对象,可又没法直接去打消他的积极性。于是说道:‘‘得志弟弟,你这个想法也可以,不过现在回去也没正赶上开学的时间,先在我们这里住两天嘛,辅导一下我们两个孩子,就算这是先实习嘛。’’
邱得志不好推脱,也就只好答应住两天。
傅兰春留下邱得志住两天有她自己的想法,她觉得不能忘记老家长辈们的吩咐,也觉得邱得志想回老家办私校的想法兴许是工作、工资、谈女朋友不如意一时头脑发热,感情用事的想法。她及时把这个情况和自己的想法背着邱得志电话告诉了林尚英,是想让人脉极广的林尚英重新给邱得志联系个工作,以便把他留下来。
两天时间很快就过去了,邱得志急着要去买回家的车票,还是被傅兰春多般说服再多住一天。
第三天,林尚英带着给邱得志联系的新工作信息来了。那份新工作就是到她们公司某个职位去上班,工资待遇要比厂里好,是她托了关系说情才定下来的。可是当林尚英把新工作的情况告诉给邱得志后,邱得志并不在意,反而笑笑说:‘‘姐姐们呀,你们的好心好意小弟我邱得志心领了,今天无力回报,以后也要报答,但我的去意已决……无论前面是刀山,还是火海,还是我谈不到对象,孤身一人到老,我都要敢于去试验我的想法……我要回去告诉林家村的人,学习文化知识比务工挣钱重要……林家村这么多年没考过一个大学生,我要为将来的大学生作梯子……为了林家村以后人才辈出,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啪!’’一个响亮的击掌声。
邱得志一番表白,如同视死如归的临别赠言。
林尚英被感动了,示意邱得志作出个击掌支持的动作,并说道:‘‘弟弟,你真不愧为林家村真正的读书人,看问题看得准,看得远,姐不劝说你在这里工作了,姐支持你回家办好私力学校……’’
‘‘尚英哟,我叫你来劝别人,没想到别人把你给劝了,莫非你们事先串通过?’’站在一旁的傅兰春有些不满意地说道。
‘‘兰春姐,你想想呀,一个甘愿不计个人前程的人真心地去为林家村人做事,难道我们不应该支持吗?!’’林尚英说着。
‘‘不过,只是……’’傅兰春欲言又止。
林尚英眨眨眼说:‘‘好人自当有好报,别的我们先不说,我先举双手赞成他回家把学校开设起来,只是他不能马上就走,得让从林家村出来在这里的人都知道,得取得大家的共同支持。’’
现在邱得志又走不了,不过心里暖烘烘的,算是在外面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支持,就是忐忑着心情不知家乡的人怎么看待这件事。
接下来,林尚英、傅兰春、林尚友、刘心民、赵有福都忙开了,人与人之间相互传递着邱得志要回老家办私校这件事,以获得更多的了解和帮助。
邱得志回家上路时,除了获得更多的话语支持,还换了行李包,拖着重重两箱子各式学生用笔。笔是外面的人集钱准备的,还有一万元现金是作为办私校的初期经费。另外还有外面的人准备的四封信,一封信写给林学雨,一封信写给刘心明的父亲刘天汉,一封信写给邱心云,一封信写给林家村村委。
临行前,林尚英还特地把邱得志叫到一边交待说:‘‘得志弟弟呀,你出来本来是解决成家的事,现在你要立志回家办好私校,算是林家村人的大喜事,但有人也许暂时不理解,不支持。所以你这回去困难是会有的,可你没有退路,一定要鼓起勇气走下去,用好每一分钱,先不要急成家的事,只要你把私校办好了,既使不改变住居环境,也是会有人看上你的。’’
邱得志咬牙点着头。
邱得志务工挣钱没多久就回老家了,而且还带回重重的行李,神色也意气风发,却没带一个女朋友回来。这在林家村引起了不小的骚动,有人猜想或许是他中了头等奖的彩票,或许是捡了什么不义之财,询问之声不绝于耳。邱得志没有解释,而是把四封信交给应该收信的人。
待大家明白了怎么回事,议论之声更是不绝于耳:有人说他那是大公无私;有人说他那是自讨苦吃;有人说他那是甘愿为人家教孩子,就是个保姆职;有人说书呆子在城里谋不了职,也就只好先回乡,先找个台阶好下……
议论归议论,看了信后的林学雨和刘天汉先找到了邱心云,同意无偿提供新修的砖房作为教学点。村委领导也找来,说愿意为办私校提供政策和其它帮助。这样,先进行坏说议的人闭了嘴,稍事休息又向好说议开口。
待进行一番准备,离开学的日子近了,邱得志把自己的私力小学取名为‘‘万兴私力学校’’,并贴出了招收学生和招聘老师的广告。招收学生学费比公立学校少二十元,第一期免费发放用笔。招聘老师的工资比公立学校高,为全脱产,有责任心和耐心的年轻人为主,并欢迎高考落榜生加入。
广告贴出没多久,前来联系就读的学生就不少,大大超过了预期。不过一些家长还心存疑虑。加上办学条件有限,也就严格控制了班级人数,宁少勿超。
在附近的村子里,总有那些高考不如意的落榜生,他们或是家境贫寒无力再送,或是成绩偏科再补习也是枉然,或是去外面务工谋过职,或是也在谈婚论嫁上不如意。总之,他(她)们都梦想着如意的人生未来,还回忆着当学生的日子,转眼间却登上讲台作为人师,受人敬重,那又是何等的洒脱和释然。所以教师也很快招到。
这第一期下来,学生努力用功,老师尽心尽责,考同样的试卷,就是比公立学校考得好。这又吸引着那些上到高年级准备外出务工的同学加入到下学期某一班级中。
渐渐的,林家村的更多人不再怀疑邱得志私力校的成功性,情绪也由冷淡变为热情。林家村在城里的务工人回去的时候,总要去邱得志的私力校参观参观,给同学们讲述些在外务工的经历,规劝同学们要学好文化知识。有时一些务工人回去还会向私力校捐书捐笔捐物,或去到外面联系更多的人,然后把捐物大量寄回。
作为教学点的林学雨和刘天汉的砖瓦房没在一处,楼房也没按正规教室设计,后来也不够用,邱得志又去别家借房子,别家还是没要租金,但跑来跑去总是没在一处方便。学生学习上进表现在那里,邱得志遇到的难点别人也想到了,还有人正在为他筹措呢。
原来邱得志回家办私校走后,由林尚英发起便在深圳成立了一个为林家村私力校慕捐的基金。通过几年的积累,当预定数额的目标达到了,当林尚英把这笔钱和设计图纸交给她父亲林学雨,由她父亲负责在村里谋批土地,为私力学校建新校园时,邱得志感动得哭了。
私力学校新校园就建在关帝庙旁边,诺大的关帝广场就是学校操场。当新校园建好后,开课的时日里,朗朗的读书声在关帝庙旁群声响起,这比关帝庙的钟声还洪亮,如同春风细雨沁润着林家村的角角落落。日子一天天过去,学生笑了,家长笑了,老师也笑了。
邱得志当然也不例外地笑了,他与当初招进来的一位女老师结成了夫妻,还生了一儿一女呢。
邱得志的教师团队在教书的同时,又重新拾起高中课本学习,他们又分轮次去参加高考或其它考试,然后报读县里或市里的教育专业课,或读电大,或读函授,最后既拿到了文凭,又学到了新知识,算是伴着自己的学生共学习,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