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國家,中國的國學應該包括對漢族和漢族文化以外諸民族及其文化的研究。本着這樣的一個理念和共識,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成立伊始就積極倡導和組織對中國邊疆民族地區各少數民族的語言、歷史、地理和宗教文化的研究,並着手籌建西域歷史語言研究所。在中國人民大學校方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和推動下,經過一年多的籌備,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西域歷史語言研究現已初具規模,茲謹推出《西域歷史語言研究叢書》,以展示本所同人及其師友們的學術成果、學術主張和學術追求,同時亦期望其能够成爲西域研究的一個國際性的學術平臺,以此來聯絡國内外從事西域研究的專家學者,共同推動西域歷史語言研究的進步和繁榮。
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選擇西域歷史語言研究作爲一個重點學科來建設,主要基於以下三點考慮:
第一,西域研究在中國的開展曾與作爲一個民族國家的近代中國的形成具有不可分割的關聯。清末中國受西方殖民主義勢力的侵略,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邊疆危機。當時相當數量的愛國學者積極投身於“西北輿地之學”的研究,其成果對於中國領土不受瓜分和中國作爲一個民族國家的地位的確立和邊疆疆域的界定發揮了積極的作用。西域研究既然對中國的國家認同和疆域界定有如此重大的意義,它當然應當作爲國學研究的一個組成部份而得到重視。特别是今天,在現代化和全球化的進程中,我們有必要通過對國學研究的倡導來深化對中國和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理解,並對其做出更合乎時代的定義,此時對西域和西域文化的研究自然應該繼續成爲國學研究的一項重要内容。
第二,西域研究,特别是西域歷史語言研究是一門關涉多種學科的非常國際化的學問,重視西域歷史語言研究有利於促進我國國學研究的國際化。西域歷史語言研究在西方的中國研究中是一個既具有悠久傳統,又享有崇高學術威望的領域。中國的“西北輿地之學”自清嘉、道以後,就因缺乏新數據、新方法而漸趨衰落,而西方的西域歷史語言研究却因另辟蹊徑而成績斐然。以法國學者伯希和爲代表的一批在西方學術界享有盛譽的漢學、西域研究學者在中國的西北地區,特别是敦煌和吐魯番劫走了大量珍貴的西域古文獻,他們利用歷史語言學的方法,用漢語古音和民族、异國語言互相勘同、比對等方法來處理、解釋這些多種語言的古文獻數據,其成就不但遠遠超出了中國傳統的“西北輿地之學”,而且亦曾在西方中國研究史上寫下了輝煌的篇章。盡管今日世界的中國研究從方法到内容均已日趨多樣化,但西域歷史語言研究依然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是能够凝聚世界各國學者的一個跨學科的學術領域。國學研究的對象雖然是中國,但國學研究的方法、水平、影響應該具有世界性。要使中國的國學研究與世界的中國研究進行有益的對話和交流,真正實現中國學術與國際學術的接軌,我們必須重視和加强中國的西域歷史語言研究。
第三,從事西域歷史語言研究對於中國學者來説具有西方學者不可企及的天然優勢,不但數量龐大的有關西域的漢文古文獻是西域歷史、文化研究的堅實基礎,而且西域語言中的大多數是中國國内諸多少數民族同胞依然在使用的活語言。中國學者本應在這個領域大有作爲。令人遺憾的是,中國的西域歷史語言研究雖然於上個世紀前半葉在陳寅恪、王國維、陳垣等一代杰出學者的倡導下有過短期的輝煌,但這個傳統並没有得到很好的繼承和發展。當王國維、陳寅恪被今天的國人推爲數一數二的國學大師時,中國的西域歷史語言研究遠遠没有走在世界的最前列。相反,在這個領域的各個子學科中,中國學者擁有話語權者寥寥可數,不少子學科的研究在中國學術界已成或即將成絶學。這樣的局面將阻礙中國學術趕超世界一流水平的進程,更不利於多元文化在中國的同存共榮與和諧發展。有鑒於此,我們積極倡導西域歷史語言研究,激勵中國學者在這個特殊的領域内充分發揮我們潜在的優勢,揚長避短,冀在較短的時間内,縮短與國際一流學術水平間的距離;並以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爲基地,培養下一代西域歷史語言研究人才,重興絶學!
需要説明的是,西域是一個歷史的概念,在不同的歷史時期,西域這一名稱的指域常常發生或大或小的變化。通常説來,西域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西域一般指的是天山以南、崑崙山以北、葱嶺以東、玉門關以西的地區。而廣義的西域則指中原王朝西部邊疆以西的所有地區,除包括狹義的西域地區,還包括南亞、西亞,甚至北非和歐洲地區。古代的西域地區是一個民族遷徙、融合十分頻繁的地帶,亦是東西文化交流的一個中心樞紐,因此在西域地區出現過的衆多民族,他們的歷史、語言、宗教和文化之間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正因如此,西域研究必須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無法將這個整體依照民族、語言和疆域等任何範疇做人爲的割裂。但鑒於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西域歷史語言研究所的指導方針和總體建構,我們借用“西域”這個歷史詞彚,更多的是出於對中國學術傳統的尊敬和繼承,而“西域”這個名稱於此所指的範圍主要是地處中國境内的廣大西部地區,與歷史上所説的西域不同。與此對應,西域歷史語言研究的對象主要是歷史上曾在中國境内西部地區生活、活動過的衆多民族的歷史、語言和文化。限於國學院西域歷史語言研究所現有研究人員的組成和學術條件,我們目前的研究重點主要放在幾個與西方中亞學研究相對應的學科上,即突厥(回鶻)學、蒙古學、滿學、西藏學和西夏學等等。
我們采用“西域歷史語言研究”這個名稱,並不表明我們僅僅重視對西域的歷史和語言的研究。我們主張將西域研究建設作爲對西域地區各民族、文化的一種跨學科的綜合性研究,因此各人文學科,乃至自然科學學科的合理方法都應該被運用和整合到西域研究這一學科之中。我們之所以强調西域歷史語言研究,是因爲我們比較推崇用傳統的歷史語言學方法來研究西域這一地區的歷史和文化。我們鼓勵采用實证的語言學、文獻學,亦即西方所説的philology的方法來處理、解讀西域地區出土的各種不同語言文字的文獻和實物資料,並以此爲基礎對西域各民族的歷史、語言、宗教、文化作出合乎歷史事實的描述和解釋。我們决不排斥對西域研究作宏觀的理論建構,也不反對將學術研究的新方法、新範式引進我們從事的西域研究之中,但我們堅持的是:任何宏大叙事必須以扎實、科學的實证研究爲基礎,特别强調西域歷史語言研究的基礎建設,推崇檏實、精細的學術風格。
歡迎海内外從事與關心西域歷史語言研究的專家、學者、朋友們來和我們一起推動中國西域歷史語言研究,祝中國西域歷史語言研究進步、繁榮!
沈衛榮
2007年3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