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60200000005

第5章

论。复次生灭至意识转故 释曰。广释立中心生灭竟。次释因缘。于中有二。先明生灭依因缘义。后释所依因缘体相。初中亦二。初总标。后别释。此初也。有义。生灭即是众生。言因缘者即心意识。心谓黎耶。意谓末那。识谓六识。六皆依意总名意识。生灭众生依心意识而得生起。故言谓众生依心意意识转。有义。此说理极粗浅。心意意识自为生灭。如何说是生灭因缘。若彼众生名生灭者。此心意识应非生灭。应言生灭。即前七识因缘即是本识种为现。本识中种为生灭因。识体现行为生灭缘。谓诸众生依本识心有意意识七识生起。故言依心意意识转。有义。此说理亦未圆。乃说法相大乘义故。即黎耶识自待因缘。应知八识总名生灭。言因缘者。有其三种。一者黎耶心体不守自性。是生灭因。根本无明熏动心体。是生灭缘。依此因缘依此因缘成黎耶识。二者现识心体复起粗识。是生灭因。外妄境界熏起诸识。是生灭缘。依此因缘起六粗相成其事识。三者以前因缘为生灭因。以后因缘为生灭缘。本末相依不相离故粗细镕融唯一心。故依此因缘理方圆。显诸生灭相。聚集而生而为假者。故名众生。唯依心体故言依心。即是黎耶自相心也。此假者众生于一心即有五意及意识起。故言众生依心意意识转

论。此义云何至说有无明 释曰。次下别释。于中有三。先释依心。次释意转。后意识转。此初也。上言依心意等转者。义云何耶。故此释也。依阿黎耶识者。是上依心是生灭因。即阿黎耶二义之中本觉义也。说有无明者是生灭缘。即二义中不觉义也。依此因缘意意识转。故言以依黎耶识等。前标文略。但言依心。今此别释具显因缘。故说依心及无明也。问。前说依觉有不觉力动静心体方成黎耶。如何今说识有无明。有义。此中阿黎耶者即是本觉不生灭心。以此本觉不自知义说有无明。不觉而起即业识等前七识也。故前后说亦不相违。有义。不能违论说故说二和合方成黎耶。有觉不觉二义别故。若如所说。生不生灭觉不觉义应无别故。若尔便无和合之义。宁说和合成此识耶。应知依识有无明者。识有二义。谓觉不觉。前别就本故云依觉有不觉动而成识。今就和合总聚而说故言依识有无明也。有义。此释理亦未圆。今此意显真心为因无明为缘成黎耶识。应说依真有无明动成业转现阿黎耶识宁却就识说有无明。然后复言成业识等。许则便有两熏本识。应知此中黎耶识者唯取真心随缘之义。此随缘义难名目故。或就未起起说依觉有不觉。或约已起故言依识有无明。要就二名方尽其义。是故前后绮互言耳。然起未起虽义有殊。皆与无明为依止故。故于二处皆说无明。非总聚中而无无明。但非就于总聚而说唯依体说有无明也。问。若谓黎耶有无明者。如何会通诸论所说。谓瑜伽等皆说赖耶白净无记一向舍受。若有无明则成杂染。岂堪受彼染净熏耶。答。诸论且约粗义而说以为初入大乘人故。而实此识有本无明。今且略以三义明之。一迷无相不证真故。不尔此识应缘真谛。则一众生半迷半悟故。二于果位镜智俱故。若因位无明余识相应者。应果位镜智余无漏识起。以于二位相敌对故。三于因位性无记故。若一向净唯名为善。则属真心。一向染者则名不善。唯属妄心。二心和合非定染净方成无记。若无无明。何以简染成无记耶。由此三义故知此识定有无明。然其无明有粗有细。粗在事识。细在本识。论许无明在事识者。且约粗相说粗相说粗无明。不妨细者亦在本识。若尔如何受熏持种。既有无明违善熏故。答。虽有无明性非不善。受善等熏于理何失。若无无明一向清净。如何受彼不善熏耶。故受熏者要有无明。不应举彼七识为难。以其无明粗细异故。况受熏体唯是真如。是故赖耶受熟识者。但是如染净分位引回心者。假就粗相言彼受熏不违教理。若尔佛位亦应受熏。以有受熏真如体故。此难不然。无无明故。离和合相淳净明故。既无能熏非所熏故。由此汝宗佛应受熏。有净能所可熏体故。不可说言满故不熏。以非质碍能所熏故

论。不觉而起至故说为意 释曰。次释意转。于中有三。初略明意转。于中有三。初略明意转。次广显转相。后结成依心。此初也。此中即显五种识相。不觉而起即是业识。能见转识能现现识能取境界即是智识。起念相续即相续识。此既无明迷真所起妄而有。前三成黎耶识。二迷妄为实起。后二相其事识。既此五种合为二识。由二依义总名为意。一本末依。末依本故。前三为本故说为意。二粗细依。粗依细故。后二细故。复说为意。其粗意识非本非细无所依义故不名意。但有分别故名意识

论。此意复有五种名 释曰。广显转相。于中有三。初举数总标。次依名辨释。后显其功能。此初也

论。云何五至不觉心动故 释曰。次下辨释。别释五意。即分为五。此初也。名业识者。标其名也。即九相中第一业相。前对无明故为相。是无明体之相状故。此对真心说名为识。依心所依意故。识成意故。下准此知。无明力者。举所依缘也。明心不自起。起必有缘。不觉心动者。正明业义。谓起动义是业义故

论。二者名为至能见相故 释曰。名转识者标其名也。依于动心者举所依缘也。能见相者释转识义。谓依无明转前业识成此能见故名转识。依识圣教转识有二。为无明转成能见者在本识中。如其境转成能见者在事识中。此中转相约初义说。瑜伽论等说七识等名转识者依后义说

论。三者名为至常在前故 释曰。此文有三。谓法喻合。所谓等者。此举法也。如镜等者。此举喻也。谓此心体无明熏对现种种境。如镜对彼差别质故现种种影。现识亦尔。后明法合。其初二句正合前喻。无明熏真自有二种。一本无明与心和合冥熏静心成三细识。二末无明与心别异对熏动心起六尘境。末无明者即诸烦恼起业熏识生五趣境故。言尘对至即现。非对五尘方起现识。此所现境宽狭云何。诸圣教中所说有异。十卷经云。阿黎耶识智名识相所知体相虚空中有毛转等住不净相所引境界。又有文云。何黎耶识分别现境自身资生器世界等一时知等。瑜伽论说。此识能了二境故转。一内二外。内有三种。谓五色根根所依处所含藏种。若生无色唯了种子。外谓能了器世界相。唯识等论皆与此同。旧中边论说此能了四种境界故。彼偈云。根尘我及识本识生似彼。何故如是诸教。随译者异。非本经论即此差殊。于四七卷二楞伽经但同后文都无前语。但是译者妄加经文。或失本意。故不可依。新中边论不说赖耶缘我及识。故彼颂云。识生变似义。有情我及了。识言通三。谓八七六。此三生时随应变似。根我了别三种境义。旧中边偈妄加本字。长行仍谬。亦不可依。由此但就瑜伽为正。顺楞伽经三本文故。又既此识不能计度。是故不可缘我及识。而论说现一切境者。所谓内外一切境也。有义。此说其理未圆。不能会通诸经论故。若谓本识不缘我者。不应说为虚妄分别。若不证实名虚妄者。岂不由执不证实耶。若无计度故不执者。与证真智有何差别。既许此有自性分别。何不许有自性执耶。不尔如何瑜伽说此缘计所自性习气。若不言唯故无执者。岂说唯缘非执种耶。若有漏善虽不证实亦无执者。此不为倒。意与六识为染净。根与有漏善为漏性。故约无不善有覆无明所起粗相言无执心。何妨亦起无覆无记微细无明所起我相。许此执我理既无违。由是亦能变似识等。若此识变必有实用故能变诸识相者。则应诸识实用都无不是。本识实所变故。若谓诸识所有实用别从此识种子生者。外器亦可但从种生。本识不应别变器等。若谓器等但是相分不可变识为相分者。意是意识不共所依。如五色根变缘何失。若相分心无能缘用故说此识不变心者。亦应不缘诸识种子。种子现行性相同故。若谓种子无能缘用故本识缘识非倒者。则种与现本末因果性系地等一切应殊。如是推微。故知此识亦缘诸识于理无爽。是故经言。知名识相住不净智所行境界。若尔如何会通诸教。答。诸教所说亦不相违。不言唯缘如此法故。不说余法非所缘故。虽无相违而有不同。不同之意叵得闻乎。不同之意各有道理。中边及经明现起法皆是识变。唯说现行。习气种子其相不现。与识无异。故略不说。瑜伽为显相不离见故。除识外是所了别。诸心心所离识不立。其义自显故说之。而实此识通缘一切。以有随自他分境故。论言能现一切下合。唯言现五尘者。且举粗显以合镜喻。故前后文亦不乖越。其后三句简异诸识。以一切时等者。此简意识。此所藉缘无时不具。故一切时任运而起。彼所藉缘时多不具。于五位等有间转故。常在前者。对简末那。末那虽常任运而起。非诸识本故非在先。今此黎耶是诸识本。在诸识本在诸识先。故言常在前也。非谓五识对五尘现而常在于意识。前起五识不能现一切境。非一切时任运起故。但随五尘惑业因对故。所现尘无前后耳

论。四者名为至染净法故 释曰。是事识中细分法执不了前心所现境空而起染净胜劣分别。故言分别染净法也

论。五者名为至不断故 释曰。此亦事识细分之位。此细事识法执相应执无断故名相续识。若谓此二是事识者。宁意识中方立名耶。答。以彼亦粗有通别名。通名事识。别名智等。如三细相名亦通别。通名黎耶。别名业等。下意识中方立名者。增显更说影显前故。如现境相说为黎耶。而赖耶名亦通业识。又依我见立意识名。岂意识名唯属我见。许则二乘应离意识。宁说二乘意识熏习。又此黎耶所现境相既是此中所分别事。此于彼境染净苦乐觉念分别。宁非事识。不尔此是何识所收。不应说是七八二识。末那不缘外境相故。本识不起染净相故。故属属事识其理必然。不可难言此二亦我执。虽同事识粗细各别故。如业转现同本识体。业识未有能所相故。若如所难二执无别。便与诸教极相违故。故此但是细分法执同名事识。于理无违故。故此但是细分法执同名事识。于理无违。若尔宁说事识熏习能受凡夫业系苦相。答。此事识者通法我相。彼就具足二相处说故。事识熏习凡夫苦。若二乘人唯有法执。虽有熏习无业系苦。已断我相发业用故。如八九地离现见染。岂得说无本识心耶。此亦如是。故唯法执亦名事识。于理无违。若尔六染为是识体。为是事识体应心所。答。是事识体非谓心所。说是所起事识心故。说为不断相应染等。与染心所相应义故。说意识者。即相续识。故知诸染无别体。故但名为意及意识等。非是相应心所义故。事识心所即未无明。乃是能起见爱惑故。此六不摄见爱烦恼。皆是见爱所起识故。随业用别假立多名。如业转现但一识故。由与彼等心所相应而于一识开此诸相。非谓诸相即是心所

论。住持过去至不觉妄虑 释曰。此即第三显功能也。有义。此显五意功能。前但别明五意自相。此总熏显五功能故。非谓别显相续之义。前九相中无此文故。住持过去无量等者。显前三细本识功能。由业转现黎耶识故摄藏诸法善恶业种。故能住持过去多生善恶之业令其不失。此明本识能持种子。摄业种令不失故。随善恶种生善果故。能成就现在未来果等报无差违也。此明本识能起现行能令现在已迳事。下显其后二事识功能。由彼事识法执分别故。能念虑三世之事故。言不觉妄虑等也。有义。但显事识功能。由此能令三世因果不断绝故名相续识。前九相中且约自体。此更就能释相续义。非谓通显五功能也。不尔现识现五尘等。所有义相应通前二。意识起惑。于业有三。一起见惑。发未起业令起。二起修惑。润生未熟业令熟。三双起见修。引未生业令生。由此能令生死相续。今此文中但举后二以能起此润业烦恼。引持过去所发业种不失功能。令成堪生来果之有。故云住持乃至不失。又为能起引业烦恼能使已熟善恶业种随其所应灭彼异熟业果相应。故云成熟无差违也。此则引熟令生如是三世因果流转连持不绝功由意显识用粗。有是功能故依功能名相续识。次举念虑三世之事显别智识微细分别。故言能令乃至妄虑

同类推荐
  • 佛说观经

    佛说观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潘司空奏疏

    潘司空奏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神应经

    神应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中天竺舍卫国祇洹寺图经

    中天竺舍卫国祇洹寺图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笔势论十二章

    笔势论十二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贴身高手

    贴身高手

    神秘少年回归都市,却开办了顶包公司。冰山总裁的冒牌男友,魅力明星的贴身保镖,完美校花的护花教师……什么?要和我做一些爱做的事情?抱歉,我不是那么随便的人……得加钱!
  • 替嫁王妃,废王请让道

    替嫁王妃,废王请让道

    她,是医学世家的耻辱,不仅无才还丑的出奇;他是皇家的饭后笑点,软弱加残疾。一次意外的聚会把他们绑在了一起,风云突变,且看废物如何逆袭。。。
  • 娶个王爷回家过

    娶个王爷回家过

    “苏然,我心悦你.”如果不是因为救了一个王爷,她苏然可能也不会活得这么累,可为什么就是放不下他?萧逸然是王爷,而她苏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大夫,就算再喜欢也不可能在一起的.
  • 无限之荣耀传奇

    无限之荣耀传奇

    三个人的故事,三个人的传奇,却只为谱写一件事:国足,加油!
  • 把好大夫请回家

    把好大夫请回家

    在我们的一生中,如果有一个贴心关怀您和家人的医生朋友,那真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而好大夫会怎样帮助我们呢?首先,她会告诉您过度医疗的极大危害,让您知道什么时候求医,什么时候该求自己,她会明明白白地教你如何花最少的钱,用最短的时间和最简单的小方法来祛除身心的疾病--不管是亚健康,慢性病还是心病,而这些方法都是她经临床多年验证有效的,是很多医生舍不得。很多医院医院不可能告诉你的。看完这本书,您会非常轻松,因为很多烦心的疾病足不出户就可以得到解决,且无论男女老幼,都能在书中找到让自己不生病的智慧和方法。
  • 病从脾胃生

    病从脾胃生

    本书内容包括:脾胃胜衰论、肺之脾胃虚论、君臣佐使法、分经随病制方、用药宜禁论、《内经》仲景所说脾胃、气运衰旺图说等。
  • 张居正
  • 武神天尊

    武神天尊

    修炼之道,以神为道,以天为尊。逆天之途,以武为道,以吾为尊。逆天而行,心中有道,苍天可逆,吾为主宰。挡我道者,杀!天若挡我,戮天!地若伏我,战地!
  • 既然握紧就别放开

    既然握紧就别放开

    我们姓氏不同,没有血缘羁绊。九年时光不长不短哥,这是我第一次唤你吧。嗯我想以后也不用了,还是唤你翁宇吧。叫哥,我喜欢听。嘿,翁宇你还喘上是吧!老公和哥,二选一。哥…嗯,乖。没有多少惊心动魄,跌宕起伏。生活如涓流,平淡并不无味。想什么?要什么?有什么?想你,要一生,有这么一个人给我一生
  • 精灵宝可梦:智者无敌

    精灵宝可梦:智者无敌

    一丝微小的差错,导致了整个世界的改变。一次巧合,一个系统,带给重生的小智的,是无尽的星辰大海。“你好,我叫小智。这是皮卡丘:御坂美琴。”少年对一脸懵逼的训练家这么说着。搜索关键词:精灵宝可梦,神奇宝贝,口袋妖怪,pokem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