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54800000014

第14章

先生自青岛归时,恒每月入狱存问章邹二人。邹容死于狱,先生又密集同志为营葬于华泾,立碣于上曰:“邹君之墓”。丁未先生往德意志留学,盖向者在青岛及北京,时已预习德语,至德后逾年,即入大学修美学,仍以译著自给。自先生之游学于德,于今五载矣。会民国军起,乃忽返国。既返,则往来于宁沪浙之间,参与大事。临时政府成立,遂任今职。余于壬寅之秋,赴中国教育会,始与先生相见。癸卯春,率妻子至海上,置妻于女学;置子于男学而助君理校务,亦以译著自给。君之办女学也,不规规乎普通科目而在意制造虚无党,而又夙抱社会主义,顾不轻以语人。盖壬癸之间,知革命主义者尚鲜,至社会主义则未经人道。偶有一二留学生道及之类,皆不矜细行,为世诟病。先生尝语余曰:“夫惟于交际之间,一介不苟者,夫然后可以言‘共产’,夫惟男女之间一毫不苟者,夫然后可以破夫妇之界限,社会主义固在此,不在彼也。”先生平居休休,然终日无疾。言遽色,余性褊急,愤世嫉俗,自与先生日夕相处,而气质为之一变。然先生之处世,长于知君子而短于知小人,故谋事往往多失败。又尝告余曰:“吾人适于治学,不适于办事。我不负人,人或负我,所以灰心,然而竟不能灰,奈何?”先生绝无耳目四肢之嗜好。至德国后,即持素食,不事家人生产,恒尽力社会事业,而忘其家,并忘其身。时至贫乏不克自存。戚友知之,或贷以金,则称量其所需而受,不肯苟取也。嗟乎!自壬癸以来,十年之间,世事之变迁于今为烈。革命之豪杰既遭挫折,中途改节者吾见亦多矣。余性愚拙,又多疾病,遂不乐与世之豪杰相周旋。而惟志先生之志,扶持其手,则之爱国女学校于勿替,亦云隘矣。然十年之间,志先生之志未敢稍变,其节至又未尝不自信也。夫世界幻象也,吾之形骸幻象中之一物也。而常有植大至善之物,随有生以俱来,所谓“真我”是也。惟能修养精神以见真我者,斯能无人。我相故功成而,我不必居名成,而我不必享无我无功无名,斯能实践社会主义,若而人者其于世之自命豪杰汲汲焉。攘窃功名以自快,一日之私者何如哉!夫能无我无功无名而实践社会主义者,微先生又谁与归?

*裕朗西女儿之革命谈

西人有辉脱者,裕朗西之女婿也。其妻名德琳,少受西方教育,故不愿嫁满人而嫁西人。德琳女身处满洲宫庭凡二年,有英文新著名曰《宫禁二年记》甫出版,有“洛阳纸贵”之誉。女之父名裕庚,字朗西,曾仕清为法国公使、兵部侍郎、总理衙门大臣,满人中之佼佼者也。辛亥冬,有西国女士哈兰曾亲访裕女,问德琳满朝之所以衰亡与满宫廷之情状,彼皆历历言之,因译其问答之辞如下:问:“满朝之亡,其原因可得闻乎?”

答曰:“言之甚长,祸之潜伏甚久。特北京人士鲜有知者,吾处则早知之。吾父于日清战争后曾豫言曰:‘不出十年或十五年,中国必有大革命,满洲人将从此已矣,但及早改良政治犹可为力。否则,无及矣。’临时,满洲人锢蔽特甚。吾父虽欲进言而不能。西太后尤顽固,誓不愿生前有变法之事。吾侪所希望者以为光绪复立或有新政。然早知西太后死后,光绪无独活之理。满洲宫庭之事,固多不可思议者,但言之太长,不能尽述也。中国本称古国,夙称守旧。苟有改革,则必有不便于己者出而沮挠。今则世界又一变矣。留学归国者日见其多,彼曹亲沐西方之文明自由,故欲绍介于中国,遂不得已,而有革命之事,吾固甚表同情,以个人意见言,吾亦赞成革命。吾最恶中国旧俗,但吾家已较进步,在满洲人之家更觉绝无。仅有吾父夙有志于改革。吾四五岁时,仿佛犹记其言论,少长即令吾辈学习英文,尔时吾家居沙市,吾父令吾辈就学于教会学堂,闻者皆不以为然,目为卖国奴,或目为叛逆。然彼毅然不顾,卒安心就学。尔时政治腐败达于极点。用人失当,政以贿成,各种要职如督抚、司道等皆以货取。西太后有所欲,则索之大臣,大臣有所欲,更索之各官。譬之子为总理大臣,吾欲得官则囊金面求,子既得吾金。设更有多金者踵门而请,则子亦兼收并蓄,腆然不以为耻,其习惯然也。苟由此道,故稍知自爱者,每不能得职,其得职者,皆腐败丧耻之徒。此风自西太后以来至今未改,吾以为今日之革命职是故也。今之倡言革命者,亦不过要求人民应得权利,以官职言,人人固当有服官之权利。若如满洲人之法,如摄政王之法,则无钱者将终其身沉沦,而不能自达。欲不革命得乎?”

问:“满洲贵族及大官何葺如是?”

答曰:“满洲人从无学问之事,既惰而不学,更愚而自用。然距今八九十年前,则满人亦多好学,不乏才能之士。今已矣,满人之中更无可与语者矣!”问:“满洲人之意葺性质使然乎,抑教育习惯使然乎?”

答曰:“教育使然固无疑义,彼所闻者,无非谄谀之言;所欲者无非宴乐之事。少年皇族则尤甚,摄政王少年时,即不喜读书,其兄弟亦然。其父待之甚厉,然其母纵容之,不使入学,听其游嬉。又摄政王之病更在暗弱、无能,彼从无所表见。吾固深知之,亲见之,吾屡与交谈,故深知之。”

问:“此辈何以教于深宫之中囗此其影响得无及于政治乎?”

答曰:“此大误也。然历代皇帝莫不如是,光绪帝亦如是。然光绪稍有知识,其特例也。皇帝日常所相处者,惟太监耳。于天下事绝无所闻,知太监既为最腐败之阶级,苟与此相处,即永无交接贤能之日。而蒙蔽遂愈积愈深,又满洲风俗,其子对于父母之仆隶,当加以敬礼。故皇帝对于老太监亦不得不加敬礼。否则,太监即可谗之太后,此实最恶之习惯。现在隆裕皇后之为人,亦颇不恶,且稍有旧教育,若在往时亦可支持,但今日情势大变,未免不合时宜耳。”

问:“皇太后之势力能详告否?被何以有如此大势力?”

答曰:“此满洲家法也。皇帝年幼,则太后代之,掌握一切大权,皇帝不过虚名。即他日,太后退位,皇帝遇有大事仍须禀命而行。前西太后即其例也。人皆知一切上谕为皇帝之上谕,而不知其为太后之上谕。前西太后颇喜揽权,隆裕则不然,自知力不胜任,且亦志不在此。”

问:“隆裕之为人如何?”

答曰:“极和平,极镇静,毫无深心,颇有自知之明。自知其不及西太后,故亦不敢揽权。”

问:“果能立宪而认宣统为君主,则隆裕将如何?”

答曰:“彼愿退位,享平安之福。吾在宫中时,有事问彼,彼辄曰:‘我不敢言。’或曰:‘我不能言。’总之,彼不愿干预政事,彼所望者,惟平安而已。然彼生平从未享平安之福,彼曾受西太后之虐待,几于天地,虽彼系西太后之内侄,然其受虐有如此者。”

问:“隆裕有实权否?”

答曰:“无实权,但彼亦不欲。西太后在时,曾嘱隆裕应接外国女宾,既竣事。吾谓隆裕曰:‘一旦太后死,愿代太后握大权乎?’隆裕答曰:‘此不一定,我固愿作皇后,不愿作太后。我若有子,则须从子;若既无子,则亦承继他人之子,与西太后等矣。’”

问:“摄政王与其弟之人物如何?性质如何?”

答曰:“载澧至愚、至暗弱且至顽固,无人可与之言。改革有试与言者,则答曰:‘吾列祖列宗不如是,吾何必如是?’其顽固如此。其两弟则少,异曾游历欧美,但脑筋亦自不佳。要之兄弟三人皆顽劣性成,两弟尤好荒乐。吾一言及此,又忆及一人曰:振贝子曾赴欧洲贺英王爱德哇加冕。尔时吾适在巴黎,振贝子来访,言语之间,觉振极开通,方惊异不置。因尔时满洲王公较今更锢蔽故也。然隔四月后,吾赴北京则见振贝子顽固如旧,与巴黎之振贝子若出两人。而与涛、洵相类,吾问其故,则言:‘吾侪居何国则从其国之习惯,吾在巴黎安得不作开通语囗及归北京,又安得不守旧观?’此言则知满洲人游历欧美者,固莫不如是。在外国时,每言归国后如何变法,与欧美各国并驾齐驱。及归北京,则忘之矣。”问:“然则满洲贵族之实权如何?”

答曰:“现在情形又大变矣。当时,载澧作摄政,贵族权力甚大。今已剥夺尽矣。”

哈兰女士又问曰:“然则满人能复兴乎?”

答曰:“吾恐其不能。且满人亦无此志,吾与吾母曾进言于西太后求其改革,不可谓不力矣。吾侪能操数国语言与西太后接近,忌者甚多,谣诼蜂起,谓吾侪将诱西太后学外国人。吾侪有特别好友乃曰:那桐者曾对众人言语吾毋乃女康有为也,要之满人果欲有为,须改良教养子弟之法,使就学于外,否则无可望也。命满宗室之后辈如摄政王,其血统本不良,载澧、载涛、载洵之母乃醇亲王之妾,本奴婢也。少受恶习惯,绝无教育。醇亲王死时,三兄弟皆年幼,更失于教训,且其母血统既不良,即有其母之遗传性。然此辈皇族,殆皆出于婢妾。故苟有蓄妾之制,终无改良之日,妾之种必不良。吾以为欲求改良,宜禁止蓄妾。满洲官吏固多生女者,然不欲其女作妾。所谓妾者,非奴隶即败类耳。但皇室之妃妾,则以满洲官吏之女充之,且皆一二品大官之女。此辈入宫即作奴隶,永世不见天日。当时西太后亦由妾出身,十七岁即选入宫中,复生一子,乃由此得权势。其子即同治,十九岁而死。吾深知西太后未嫁时之情状。他日当别记之,彼入宫后,备尝艰苦,其后乃得势力。”

问:“中国若求改良当以何者为先务?”

答曰:“当从家族改良为始第一,当废蓄妾之制,外若官制改良亦属要务。政府重敛于民,然政府所得者实不过四分之一,其四分之三皆为官吏所中饱。若能改良官制,则以中饱之资施行新政,固绰有余裕矣。外如中国财政,亦须改良,宜厘定币制,本位统归划一,亦大有益于商民也。”

问:“宣统尚幼,可施以教诲,使成英主否?”

答曰:“此视其教诲之法如何,若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则所见者无非太监一物。不知安能望其有成。”

问:“君意应用何法教之?”

答曰:“此宜从幼训炼,稍长则无及矣。太监辈方日进谄媚之言,以锢蔽其聪明,惟恐不及。今宣统已五岁矣,以中历计之已六岁矣,吾深为之惧。所以然者,以其血统不良,易于堕落故也。宣统之母声名,平常人所共知。宣统之外祖荣禄曾专大权。其人姑不论,宣统之外祖母乃荣禄从扬州所买得之奴婢。宣统之母,即其所出。故宣统之母甚得遗传之恶性,更以遗传之恶性更传于宣统。故吾谓血统不良,职是故也。论人固不能专论其血统,然须知血统既劣,更受宫中之恶习惯固不可救药也。”

问:“中国若改民主,则满洲人之地位将如何?”

答曰:“吾意民主派势力既如此强盛,满人必退避静处,此吾一人之私见,人或不以为然,然吾议满洲人决无争斗之思想,必退避贤路而后已。满人中固无反对此举者,乃若有之,则退位之摄政王及其两弟耳。然外观若其势汹汹,其实胆小如鼠,要之满宗室中,绝无强有力者,皆谓之懦夫可也。故吾谓宣统决无长进,亦此故也。”

问:“君意何种政体最宜于中国?”

答曰:“吾意不如暂用立宪君主。若用民主,恐有党派之倾轧,省界之纠葛。现在民主派固联络一气,然偶一得手,或起内讧,此中国人之根性。如是但他日教育普及自可用民主政体。”

问:“宣统帝既系满汉杂种,其中果有几分汉种,几分满种?”

答曰:“宣统为摄政王之子,摄政王即为半满半汉之种,因其父为满种而其母为汉种也。宣统之母则有四分之三为汉种,四分之一为满种,因宣统外祖母全为汉种。而外祖父则为半汉半满之种。故合外祖父外祖母计之实为半满半汉,加半汉半汉即为汉三而满二。由此观之,则宣统之种汉多而满少,因其母既有四分之三为汉种,而四分之一为满种,其父有四分之二为汉种,而其他四分之二为满种。是以宣统计之,乃八分之五为汉种,而八分之三为满种也。此四十年内,满种相杂者甚多,皆由买妾故也。摄政王之兄光绪则为醇亲王之嫡妻,即西太后之姊妹。”

问:“袁世凯爱满人乎?”

答曰:“彼为西太后所宠任,西太后倚之如左右手。然彼实不爱满人。”问:“若用君主立宪,则满洲宫庭如何改良?”

答曰:“隆裕尚须研究教养之法,方可着手改良。吾以为,教养宣统当用外人之法。教养之当时之教以爱民治国之道。然无论如何,须观其所娶之妻如何,若按旧例须娶满人,然满人之女要不足为皇后也。吾意满洲人,无论如何爱法终不能脱去旧习。昔有满人,任美国数年,然顽固如旧,不少变更。其明征也。吾亦满洲人,故深知满洲人。但自十一二岁时,即与众异,誓不愿受此辈之范围。他日如果改良,第一须将宫中妇女大加改良,此辈所谓公主福晋之类,皆一物,不知喜揽权而不能善用之。苟稍有教育者,殆莫不羞与。为伍又终日无所事事,但知诟谇谣诼。故吾在宫庭时,意颇不乐,诚羞与为伍也。中国政府之腐败与家族之腐败相等,而家族之腐败实为政治腐败之根原。以女子言,出嫁则受制于夫,受制于姑。中国教育但知教以服从、隐忍,此类无意识之语,吾素不欲闻,但此辈见就学于外国者,亦深恶之,因归国后,一变旧习,不从母命。故彼此不相能,吾有友人即如是。彼处境甚苦,诚不如不受外国教育之为愈也。”

*章太炎轶事

《钏影楼丛话》载太炎前为苏州东吴大学堂掌教习,居于螺蛳桥头一小屋。太炎朝出暮归,在讲堂中上下古今,萃精聚神。于是归时,往往忘却己门,走入邻家,而太炎不觉也。某日,亦以学堂归忘跨一门槛,仆地伤臂,裹创者匝日。太炎好谑而又极滑稽。某日,见之于张氏味莼园,太炎衣一日本和尚之衣,冠一草冠,手挥团扇。儿童辈争聚视之,而太炎奚如也。继询余以住居何所,余以启秀编译局对(时叶浩吾君所办)。还询之,则曰:“我住刚毅印刷所。”问刚毅印刷所何在?则曰:“否。我以对君之启秀编译局也。”

同类推荐
  • 聘礼

    聘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说唐

    说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吊李群玉

    吊李群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四教仪集注节义

    四教仪集注节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六十种曲种玉记

    六十种曲种玉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弃妇重生:嫡女有毒

    弃妇重生:嫡女有毒

    前世,她活得卑微低贱。为了一个男人廉价的花言巧语对他死心塌地,守着虚构的承诺委曲求全的活着。被人诬陷通奸,她本以为他会信她,可他却说,拖出去,打死……呵,若是有来生,我定会让你求死不能!重生之后,偏偏让渣男落到了她的手上,既然如此,那就别怪本小姐不客气了,毒得让你半身不遂,都算是客气的!嘿,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的公子,你英雄救美的戏码演够了么,演够了就顺便跟我成个亲吧!“小姐,据说成亲的时候要拜高堂,敢问你高堂何人?”本小姐孤女一个,哪儿来的高堂!唔,本公子觉得当朝宰相与你有几分相似呢,这可不是巧合……且看孤女如何摇身一变成相爷嫡女,且看相女如何长袖善舞,助夫成功!
  • 中立帝国

    中立帝国

    胡北穿越到天元大陆,发现异界是如此危险,大杨帝国八百诸侯,纷争不断;百家争鸣,群魔乱舞。胡北有一个破产的领地,相依为命的福伯,狗都养不起。胡北弱弱的宣布:我中立。为了美好的小资生活,胡北不得不动用金手指,可是总是有人不断伸出的邪恶魔爪。
  • 苍穹武神传

    苍穹武神传

    这是一个魔法与斗气的世界,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的年代。年幼之时的神秘邂逅,让他得到了一生最重要的伙伴也肩负起沉重的使命。支撑着世界的十大元素之塔倒塌,魔族的大举进攻,面临着世界动荡的格局,寻找着三百年前那场毁灭之战真相的同时,背后隐藏的惊人阴谋也悄然浮出水面,少年只是微微的笑了笑,毅然的走了下去,闯星界,救龙族,灭异魔,斗古神.....少年稚嫩的肩膀扛下了眼前所有的一切,然后一步一步的成长,蜕变....逃离过程中朋友的肝胆相照,元素之塔下挚爱的默默支持,生死相战时对手的惺惺相惜,在这个名为诺亚的星球上演绎出一段段波澜壮阔的传奇。想知道他的冒险历程吗,那么你就进入这个世界自己亲眼去见证吧........新书首战,各位鲜花,月票多多支持奥......
  • 不可不知的犹太人经商智慧

    不可不知的犹太人经商智慧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的坎坷。每一次的成功,也许都要经历唐僧取经般的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鉴于此,我们编著了这套《不可不知丛书》,作为读者朋友面对现实生活的一面旗帜,来感召和激励人生,共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 乌有联邦日记

    乌有联邦日记

    自认平淡无奇的主人公一时兴起,在机缘巧合下在进入到未曾熟悉的乌有国后,虽说还是个不起眼的小人物,不知不觉中已经深处陷阱,由于有神秘人物的化解,其仍然蒙在鼓里,以为过着简单快乐的游乐生活。但巧的是,外部势力的介入加强,他开始卷入更激烈的冲突中,一步步地陷入险境,成了盗窃文物的嫌疑犯,全国缉捕,还被遇上的陌生人给坑到差点丧命,凭借一点运气,开动脑筋,找到帮手,不屈服于神秘的恶势力,在没有特别有利的情况下向对手紧逼,化险为夷。每一波折过去,新疑问产生。主角斗智斗勇,将冲突逐步升级,好戏不断,从悬疑中来,又踏上探险的征程,慢慢地抽离疑团的文物案另有蹊跷,隐秘卷宗的案子还有背后的关联,一个先前的悬疑落地,又扯出新的疑团,案中案的组织更为强大。
  • 异世穿梭:霸气女王配傲娇王爷

    异世穿梭:霸气女王配傲娇王爷

    “小韵儿,今天我们玩亲亲好不好?好不好嘛?”某傲娇,“滚!”某韵吐出一个字。“不嘛,玩亲亲嘛~”某傲娇直接撒娇。“吧唧~”“你干了什么?!”某韵炸了,她从22世纪穿来,没造孽也没作死,就这么把前世保留至今的初吻给丢了?!“哼!”某傲娇一个哼,“谁让你不让我亲的,我就直接亲咯。”“你。。。”某韵真的要气炸了,她这个新新人类就这么被反驳的无话可说了。某韵好不甘心。。。本文绝对又宠,又喜。
  • 民间灵异

    民间灵异

    何为灵异?一切超乎自然之能,骇人听闻之事,称呼为灵异,在这里,我将带你走进一个惊悚,刺激且激情的灵异世界。觉得好看的,可以点击追书,下次找书就方便多了,一天三更,保证看得过瘾。
  • 烟雨遥:媚世天下

    烟雨遥:媚世天下

    一朝穿越,一位倾国倾城的玉人,一纸红笺,几段生死别离。佳人折羽扇,诉今生今世。愿与君歌一曲,化作归蝶,看望他一世锦绣帘城。生前不愿沦为玩物,今朝,是他手中的那枚棋子。禁断之情,悄然声息。落入红尘,纠缠在帝王将相之间的女人。待清风徐来,是他亦或是他,执掌天下......
  • 仙戒奇缘

    仙戒奇缘

    种的是先天灵根,用的是先天灵宝。练的是上古魔功,修的是仙道长生。养的是异族妖姬,用的是上古奇兽。一切都缘于那枚神秘的戒指!(本书慢热,请收藏观看!文笔不好,但本人在不断的学习与提高!)
  • 帝子灵女:黛珑玄沐

    帝子灵女:黛珑玄沐

    她清雅若水,却为了他转世轮回;他高贵邪魅,却为了她沾染尘埃。她灵动娇俏,却为了他跌入世间;他玩世不恭,唯独她,是他的逆鳞。她们,是灵女;他们,是帝子。比身份?随便一个分分钟秒了你;比家产?用金子砸死你;比武力,呵呵,你想怎么死?当天之骄子和绝世才女碰撞:腹黑,狡诈;灵巧,霸道。会有怎样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