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54500000019

第19章

唐天台沙门湛然再治

梵行品二之余

问第一义空何得有业有报。答此寄有以明无。寄无以明有。不有不无即第一义。空空者为三。谓叹释结。叹者。此是凡小所迷没处。是有是无。正释也。一云。是有是无是二章门。后言是是。还牒上两是。又言非是者两是皆空。二云。上明有无两境皆空。下明权实二智皆空。是是即权智。非是即实智。今更作三句责。为空境名空空。为空来空智名空空。为空来空能空之法名空空耶。若直空境空智此犹是偏。未得名圆。若将空来空空乃是圆。正中道之空。大品云。一切诸法悉皆是空。是空亦空。有两师不同。一云。一切法空者空犹未妙。今更将空来空此空。二云。不尔。前一切法已是妙空。今空亦空只能空之法亦空。河西同后解。故云。或谓万法虽空而智体不空。遣破惑情故曰空空。是有亦空。是无亦空。下句即云。前计既空智不独有。真悟之心理无并照。虽无并照遣义可知。有漏空无漏空人多重。无漏空将有漏空轻。有漏空无漏空。二空体一岂应轻重。万法既寂智体又空。盖谓妙空非二乘所及。有人言。大空即般若空者。色大故般若大。释论解大空有事理。事者。东方空乃至十方空。理者。即涅槃第一义空。大品指涅槃。涅槃般若更互相显。今约三谛释十一空。内空者真谛空。外空者俗谛空。内外空者即二俱空。有为空者生死俗空。无为空者涅槃真空。无始空者三谛相即不见元祖名无始空。性空者三谛体性。本来自空故名性空。第一义空者。真即是中中即是真。名第一义空。空空者。一空一切空。大空者。三谛俱空。后叹文。亦约三谛为叹。三谛相即诸凡小圣所迷没处。是有是无者。双照二谛故言两是。一一谛悉备真中故言空空。是是非是者。单照一谛即具空假。空故是是。假故非是。即备中道故言空空。若双若只若三若一。皆不可思议具足无缺。故非凡小所议。善男子菩萨下。第三结叹。我今于下。第三明利益。又二。一明悟空。二住是地已下。说功能即是前离后得之意。善男子菩萨住是地中去。第二广辨知见。知见广远良由空寂。亦是即寂而照。文为四。一明知见。二无所得。三会通。四结叹。即寂而照故明知见。即照而寂故无所得。得无所得其性不二。是故会通。此法奇特是故称叹。初文为二。一知十三法。二得八种知见。三得四无阂智。初文云。行即是心。缘即是境。性即是内相即是外。亲者为因。疏者为缘。复次知而不见下。第二明八知见。一知非处。二知是处。三知共行。四知因果。五知转障。六知佛性。七知二谛。八知二智。知外道邪法。是知非处。知善恶报是知处。知常无常四德等是知共行。求大乘是知因。到彼岸是知果。身戒心慧是知转障。佛性为三。一据凡夫。二据十住。三就诸佛。不知不见是知真。亦知亦见是知俗。惠施等是知权。不见所施等是知实。迦叶白佛下。第三明四无阂智。又二。前问。次答。答为三。一章门。二释。三料简。初如文。次释为五。一就世谛释。二就出世释。三就无著释。四就譬释。五就往因释。初世谛释者。法者。知法及法名字。义者。知法下义及名下义。词者。音声清雅分别了亮。乐说者。能宛转变换无穷无尽。随字论者。定其文字善识字体。正音论者。正其音词分明切齿。阐陀者。法句论亦言合声。如合声呗。河西云。即是此间咏歌声也。又言。唯是外法未必全尔。乃是偈声通于内外。复次下。次就出世释者。知三乘义悉皆归一。三就无著释为二。初释。次论义他云。是遣执释。今依难意为无著释。迦叶下论义。先问。次答。初迦叶难意云知即是著。佛答。以无著故知。四就譬释中。初举六譬释法无阂解。还指六譬释义无阂解。言地持者。持众生非众生。胜鬘云。大地持四重担。谓山海草木众生。彼广此略。山取压地地取安山互相持故。眼能持光。有二解。优楼迦计。眼光与意合时能见借此为譬。二云。非借外义。眼有清净四大之色。因外光能见。善男子菩萨下。五就往因释。善男子声闻缘觉下。第三料简。又二。初料简。后论义。初为三。一明二乘无无阂。二别释。三总结。初如文。次别释中。先释缘觉。次声闻。迦叶下二论义。先问。次答。答为三。一正答。二开昔权。三显今实如文。迦叶白下。第二明无所得知见。又三。一明无所得。二引偈证。三无得而得。初又三。一问。二答。三领解。问又三。初领指前文。前文。已远故言梵行。次菩萨知见下正难。三云何如来下结难。佛答又二。初叹其问。次正答。又二。先正答。次结正简邪。初正答中凡十复次。得无得相对。得者非谓得中之得。乃是无得之得。此无非是析灭之无。是体达无。十对者。所谓得无得。倒无倒。智慧无明。涅槃诸有。大乘小乘。方等三藏。真空生死。常无常。真空五见。菩提二乘。次善男子汝之所问下结如文。大品明诸有二者。是有所得。诸无二者。名无所得(云云)。迦叶白佛下。三领解又二。有领解有得益。次引偈证者。如来上云。于此正在双树。云何更指双树。解言。直是语法未必别处指此双树。二云。见闻不同宁有定所。假使异处指此何妨。此偈是第二出释得无得。文为二。一举偈请问。二释偈为答。答为三。一别释。二总释。三结释。别又三。一略标。二重问。三正释。释中二。先诫许。次正答。答中凡有八番。前六番正释。后二明不果得说。一一并前释上半。后释下半。又须望下总释之意。旧释此偈。本有烦恼即是昔本。今无涅槃即是昔今。不得云是今日之今。何者今有涅槃故。若天魔梵说言如来有烦恼者。无有是处。此乃今日佛果不为三世所摄。如此释文一往得去不遣他难。只为昔日有无。无常后乃是常。还是本无今有。焉能遣疑。兴皇云。本无今有皆是随缘。本有烦恼非有说有。今无涅槃非无说无。若天魔梵能解此者。说言如来有烦恼者。无有是处。遣难释文二涂俱了。今谓乃是总答中意。若别释文犹自未去。此之偈意为化众生。众生唯作善恶之见。谓昔有恶今则有善。二乘作真俗不一之见。菩萨作三谛各别之见。文殊作三谛相即之解。亦是四门四悉等解。岂可只作如上诸人一种解耶。私谓如来自作八重解释。佛意乃将此八为式。当知其义遍一切法。若如诸师各一种见。佛何不唯一种释耶。欲许诸师一一皆是。若欲非之假使诸释宁得佛意。略如章安四悉故悉是。离悉故俱非。故知四出则四是。各计亦四非。四非故一切俱非。四是故八番皆是。故更总释以总冠别方称佛旨。四悉四门具如前释。如来普为下第二总释。总成前意故知言有不有。言无不无。皆为利益。悉皆无定。随国土人其相不同。是故轻重犯不犯异。善男子一切世谛下。第三总结释。皆以生死为世。涅槃为第一义。有时说世谓第一义。或说诸法空寂即是生死。谓说第一义。或说妙有常住即是第一义。人谓是生死。如来说空欲明不空。说有欲明不有。众缘皆作有无之见。善男子是故汝上不应难言下。第三明无得而得。又三。先标。次问。三答。初标如文。次问中二。先问。次难。初问者。若有得应是无常。自有法譬合。夫道者非色下。次难。若常则应无得。三佛答为二。先答初问。次答后难。初文先泛明道有二种。常道虽得而非无常。道与菩提悉皆名常下。第二正答。今云。道定圆常本来有之。为惑所覆断惑复本。义言其得得而是常。次善男子道者虽无色像下。答后难为三。法譬合。初法说。次如众生心下譬说。然实是常。能修者得不修不得。善男子见有二种下。第三会通又为二。一会通二论义。初会通者。会前所说知见等法。皆有似真。似是相貌了了即真。真又为二。一菩萨了了。二如来了了。此下尽卷是会通两章如文。

梵行品之三

起卷。是第二论义有问答。问为二。一问同世间。二问异世不知。答为二。先正答。次结。初答为三。初明异世间。二明同世间。三非世非出世。异故即世间不知。不知十二部经。或同者世间横计微尘等生。计世界有边为终。无边为无终。皆堕断常。旧云。无始无终有两解。一云。无始无明。全无始终。二云。无始无明。有始有终。无有一始。在此无始之初者。故知有始而复终。于佛果此之两解。同于此中横计断常。十一空中明无始空。为破此始亦破此终。于如是事下。第三明非世出世。若菩萨知谤言不知。即是谤人。言无菩提。即是谤法。次结如文。尔时迦叶下。第四说偈结叹。他云。初半行叹大慈。次一行半叹大悲。后两偈结叹。今谓初半行如前。次半行叹大悲。次世医者一行半叹大喜。喜之所离故言不发。喜之所得故言甘露。众生既服下半行是叹大舍。次一行结叹如文。说是偈下是第三明戒为梵行。开善云。前明深梵行。此明浅梵行。是义不然。以戒为本故能化他。就文为三。一持戒。二护法。三六念。以持戒故能护法。以护法故能修念。次第相成法尔故也。持戒为二。初略明持戒。次广明得失。初文有问答。问为二。初领旨。后正难。难中为两。先难同世。若世间不知见觉。菩萨亦应不知见觉。次难异世。佛答有二。先开两章。次释两章。汝言有何异下。释两章门。先明不异即释同章。有同有异不一向同如文。菩萨闻是下第二释异章门。又二。先明闻经故得三法。次明三法相资。初文具明三法。皆戒为本。以修慧下。第二明三法相资。文略故但言二。初明慧资戒。二明戒资慧。迦叶复言下。第二广辨得失。有问有答。答又二。先举不净持戒不能相资。次明净戒正答问。初文又二。初明不净。次无相资。有四不净。一为有如难陀(云云)。二性不定。或时能持或不能持。三非毕竟不能从始至终永永长持。四不为众生无广大意。自局在己不兼利他。菩萨摩诃萨下。第二明于净戒正答其问亦二。先明净戒。次明相资。初净中。四净对前四不净戒。非戒即对前无始终。戒非戒非是五戒律仪等。乃以无戒无持为戒。此是毕竟净戒。于戒净中下。第二明相资之力。又二。初三法相资。次五法佐助。相资中次第传传释前句。于中二。初因戒故释不悔。又有法譬合。譬有三譬。次以净戒故下。次释欢喜。又二。先明三相。次明悦乐。初文为三。初明持喜。二明毁忧。三双明二义。前二各有法譬合。于第三双明持犯中二。先譬。次合。初中牛譬经教。女譬禀者。酪瓶譬破戒。浆瓶譬持戒。至城欲卖譬俱求当果以因贸果(云云)。脚跌譬命终。二瓶俱破譬身坏。忧喜譬持毁。浆瓶者已[(殼-一)/牛]得酥止余浆汁。所直不多不得亦闲。譬持戒人已修得道只余残命。命存亦善不存亦闲。若也酪瓶全未[(殼-一)/牛]酥失酪酥亡。譬破戒人未得修道。此命若终其道亦失。是故忧畏。次持戒下合如文。次心欢喜故则便思惟下。释悦乐又二初正释。后论义。论义中。先问后答。答中有四重解释。后展转深入成大涅槃。皆由于戒。然五受根中则乐浅喜深。禅定之中则喜浅乐深。各有所据今同禅支。次明五法佐助中。言得五涅槃者。即脱五阴。涅槃非五。脱五阴缚名五涅槃。善男子若我弟子下。第二明护法。护法即是护戒。护戒既牢即是持戒。持戒不牢由无护法心。又二。先诃毁法。次劝护法。初诃毁又三。一正诃破戒。二诃求有作业。三诃是处非处。然极猥人无过破戒。一无所用。文云。宁当不受不持不用毁戒而受读之。问上文为仆趋令读诵。今文宁可不受不持两言相反者何耶。答此各有意。前明汲引百方令入。今诫人师令无瑕犯。初诃毁中不出三业。初是诃身。次是诃心。三是诃口。初文者。若人受持戒。所有弟子。亦学是师自既不正号令不严。次当正身心下。第二诃求有。若求三有名为轻躁。不求果报名为沉审。望有修因是则名为。为有造业。三莫非时说下。第三诃离是处非处。审能弘宣须离此等诸非法处。莫不请者。然与不请之友相乖。释云。事须适时。今正须请莫灭法说。不持戒说不护法说。是灭法说。炽然世法说者。即是求有。造业而说。他解。多以世典诗书添足。令他不信名炽世法。今不尔。于所说中增长苦集是炽世法。善男子若欲受持下。第二劝赞护法。他云。先列十智。次劝净心。今初言自他欲受持者。信故名受。不忘为持。即是自行。口所说者谓化他也。涅槃宗体。行教用果。前说佛性为宗。后说见性为果。两涂并使三业清净。复次善男子下。第三明六念。大品中。明十念八念。小乘亦有六念。即是晨朝唱者。一念何年月日。二念戒腊年月。三念施食法。四念三衣长应说净。五念不别众食。六念有病应治。皆各有意。今此六念。为梵行者。居于林野有怀恐怖。令修六念。前三念他。后三念自。戒施是自因。生天是自果。戒是止善。施是行善。天有近果远果(云云)。就文为二。先唱数列章。云何下。解释六念。即为六章。念佛章为二。先念佛果。后念佛因。念因是念往因。念果是念现果。由何因得今果。念果为四。谓两章两释。初立十号众德两章门。次释十号众德两章。释十号是释名下义。释众德是释体下义。先列十号章门。成论与阿含。皆合无上士与调御丈夫为一号。至世尊十数方满。今经与释论。开无上士与调御为两。至佛则十名已足。总结上德十号。具足为世所尊就别释中不称世尊。但言婆伽婆。此是佛之总名。将代世尊。常不变易下。二列众德章门。三以知法下。释众德章。前文皆略直释最后大法师一事。还以前七善为释。知我能持戒能说大乘。复知中道名大法师。知小乘遍道皆非法师。云何名如来下。第四释十号。梵云多陀阿伽度。旧但以乘如实道来成正觉一义。以释如来。释论。四义释如来。谓如来如去如解如说。依三世佛学十二部经。修十一空而得成佛。故名如来。去离生死永免诸恶。即是如去。如如而解。如如而说。亦是说我所解。解我所说。此中三复次。前后二复次。是如说义。中一是如来义。如去在善逝中。如解在世间解中。云何为应。梵云阿罗诃有三义。谓杀贼不生应供。此中但云应不言供。有五复次。为两。前四以杀贼为释。后一以应供为解。前杀贼兼不生。以破阴魔。故即是不生。云何正遍知下。是第三号。又二。初正释。次云何不遍下。反释。初文者。梵云三藐三佛陀。有五复次。前四是佛能知四法皆悉遍故。言因苦行定得苦果者外道苦行。后一斥小。云何明行足。是第四号。梵云毗侈遮罗那。有四复次。前一就脚足释。后三就满足释。皆先举世譬。次用佛合。明者名咒。般若是大明咒。因咒得解。即解脱也。吉者菩提。果名涅槃。因于菩提得涅槃故。三明者。菩萨明是因。佛明是果。无明明三解。一云。无明是惑明是解。用明解断无明故。云无明明。二云毕竟空境。不当明与无明。而能生明及以无明故。言无明明。又一解。前分菩萨佛者作异解。后举无明明作不异解。佛与菩萨俱是无明明。无明即明(云云)。云何善逝第五号。梵名阿耨多罗。亦言修伽陀。亦言修伽度。有三复次。最后复次有法譬合。初中云善名高者辨于高胜。逝名不高者。虽出生死而不舍。就佛心为言。善知识者即是道品。云何世间解第六号。梵云路伽惫。世间有三。谓五阴众生国土。此中六复次。即六世间。一五阴。二五欲。三国土。四众生。五詺佛。为世间六照世。名世间。云何无上士第七号。梵云富楼沙。有五复次。开断惑不断惑义。文云。体大涅槃。无新无故者。过去诸佛已成名故。众生是当成名新。无新无故即无已当。此任理之体达也。若为缘云有新故已当也。云何调御下。第八号。梵云昙藐波罗提。先明丈夫。次明调御。丈夫又二。先明能调开二章门。能调即如来。所调即众生。后释两章。如来实非下。释能调实非丈夫方便示为能调丈夫。一切男女下。释所调。丈夫具足四法乃名丈夫。若无四法行同畜生。大论亦云。人头鹿鹿头人(云云)。如御马者。以此四种法释能调。利钝不同。如快马见鞭钝马痛手。利人说生。钝说老死。如大论野干(云云)。云何天人师第九号。梵云舍多提婆魔[少/(兔-、)]舍喃。有十二复次。初两复次释师。次五复次释天。并用胜义释天。次四复次释人。言骄慢者。非恶骄慢。欲立丈夫弘护三宝。复能破慢。次一复次总释天人师如文。云何名佛释第十号。前释名后叹德。梵云佛陀耶。亦云佛陀四耶。此翻觉者。亦言教寤。前缘觉者。亦同此义故觉应是正。如支佛翻为独觉。不言独教。地人云自觉觉他。复言他觉此太烦矣。婆伽婆下释第十一。或谓是世尊彼此之异。何者前列章云世尊释章释婆伽婆。故知是也。此恐不尔。世尊梵云路伽那他。此称世尊。龙树释婆伽婆为四。一能破烦恼。二有功德。三巧分别。四好名声。今具四义。初一复次释破烦恼。次一复次释有功德。三一复次释巧分别。四一复次释好名声。初是释破烦恼可见。次又能成就下。释有功德成就善法正是功德。三又能善解下。释巧分别。四有大名闻下。释有声名。余三复次属释功德。当知婆伽婆有无量功德。功德据内。世尊者为世所尊。此即据外。今将婆伽婆代世尊。非即名世尊。文有二义。前七释四义。后一复次劝修。善男子何故下。是二念佛因。欲明得果谓久修因文为二。前征起次正释。释中二。先明六度四等为因。后明五十四心为因。于中云无为心者。非谓常住。谓无所为作。无心无无心双舍此二。非但无心亦无无心无无记心。光宅云。常住佛果有二无记。一知解无记。二果报无记。即违今经。修因之时尚无无记。云何佛果犹有无记。无报心者不求果报。不住心者无住著。无常心者无所定执。无多少心者不厚此薄彼。界知心者分别诸法各有界分。生界知心者即生灭界。住界知心者知常住不灭界。自在界心者于常无常皆悉不生通达自在。生界者知俗。住界是知真。自在是知中。云何念法下。第二念。旧云。二先念别体法。唯此正法下。念一体法。今不尔。文云。最上最妙能令众生得现在果。若准藏通。能得现果而非上妙。别是上妙。而非现果。动经无量阿僧祇劫。唯圆上妙。能得现果。当知是圆一体之法。云何念僧下。即第三念。旧亦为二。先明别体事和僧。不可睹见下。次明一体理和僧。今明不尔。文云。受正直法。三教非直。唯有圆僧是正直法。云何念戒。是第四念。虽无形色而可护持者。或谓以为无作之戒。自有三释。一云。僧祇部谓无无作色故自无无作。无作亦无色。但有其心。故言而可护持。二萨婆多。谓无作是色。即数人所用故自有无作。而复有色色非质阂而有。无教假色故须护持。三昙无德部。成论所用无作是非色非心。如此等说并是争论。乃是小乘自论有无。大乘之中都不明此。故上文云有漏之法。凡有二种谓色非色。非色。法者。心心数法。色法者。地水火风。何时云有无作色耶。云何念施下。第五念。谓修善因。言杂华者。观佛三昧海经云。我于杂华已为普贤贤首等说。此土无杂华经唯有华严。或谓别有杂华不来此土。一云观佛三昧云。杂华者是华严。云何念天下即第六念。或谓当果第一义天。今谓不尔。通念诸天直是念天不云当果。当果天与前佛果无异正是通念。此世天境随义别立故名为天。善男子下。即大段第二叹经文为二。初尽此卷叹经生善。后两卷叹能灭恶。初生善文为三。一正叹经。二叹弘经人。三叹兴衰。此三次第者。良由五行能显于道。复有亡身弘道之人。人弘故兴不弘故衰。初正叹经又二。初如来叹。次迦叶领。初佛叹中云十二部经所不及者。二解。一云小乘十二部。二云大十二部。亦不及涅槃大乘方等当机故胜。又涅槃之中有十二部。十二部中未必有涅槃是故胜也。今明圆经胜于历别十二。迦叶白佛下。是第二领解。从世尊以何义故下。第二叹弘经人。文为三。一问二答三领。问如文。次佛答叹菩萨。有十三不可思议。一能发心。二受生死苦。三受地狱苦。四旋还赴救。五终不退转。六度生死海。七能称量生死。八能说常住。九生死不恼。十在胎不乱。十一于法不吝。十二远离十恶。十三忘于功用。不思议者。旧云人所不测。是义不然。如人间事咸所不测。岂可以此乱于圣贤。今明三谛相即不可以一二三思。心行处灭。亦不可作三二一说言语道断。虽列十三实非是数名不可思议。初不思议中云。无有人教自能发心者。缘真发心则堕声闻。理须人教缘俗发心则堕分别。须境教之皆不得称不可思议。若缘中道三谛相即则非真俗。不从人境故言无人教者。明了佛性故言自发。不杂名精。入流名进。地狱是举生死果。诸结是举生死因。累劫为此因果所烧。今了生死即是涅槃。又了诸结即是菩提。非复二边故名为一。动寂不坏故名决定。烧身碎首无非正道。内不舍道外不求救。此约三谛发心明不思议。与止观中发心意同。次第二不可思议。文云。所见生死无量过患。非诸声闻缘觉所及。不生厌离者二乘但知分段少分。而不知于变易过患。菩萨过之故言不及。即俗真中故言不厌。即中真俗故言不离。约照三谛智明不思议。此与止观安心意同。第三不思议。文云。受地狱苦如三禅乐者其文甚略。亦应更言受三界苦如涅槃乐。此约三谛上障。明不思议。此与止观通塞意同。亦似大慈。第四不可思议。文云。如长者救子。宅譬中道故言旋还。烧譬于俗故言火起。出譬于真故言出舍。此约三谛行明不思议。此与止观真正悲心意同。第五不可思议。文云。见诸众生厌生死过退为二乘。菩萨不尔知生死常不见其过。知涅槃近不退取小。此约三谛证。明不可思议。此与止观道品意同。第六不可思议。文云。圣人神通譬体法智。修罗长大譬次第智。人无两种而能得度譬圆教智。非通非次即圆智度。此约三谛位。明不可思议。此与止观次位意同。第七不可思议。文云。藕丝悬山一念称量生死者。即是称量。一中无量。无量中一。非一非无量。是约三谛法。明不可思议。此与止观妙境意同。第八不可思议。文云。无常乐我。说常乐我者。随病说药逗会得所。此约三谛教。明不可思议。此与止观中对治意同。第九不可思议。文云。不溺不烧者。虽在生死不为所害。第十不可思议。文云。在胎不乱者。前是死不能灭。此是胎不能生。此约三谛报。明不可思议。此与止观中安忍意同。第十一不可思议。文云。菩提与心皆不可说。说之无吝。此约三谛说默。明不可思议。此与止观中通塞意同。第十二不可思议。文云。从身离身等(云云)。此约三谛业。明不可思议。此与止观中破法遍意同。第十三不可思议。文云。终不说言我破烦恼。此约三谛无能无所。明不可思议。此与止观中离爱意同。此经明初心菩萨未入位时不可思议。意与止观圆教菩萨十观相应故用释此文云。慧不能破火不能烧。他云如是实法元用实慧。是一心故故不能破。相续之法即是两心。前灭后起故能破惑。复伐于慧。若断惑已无所攻伐。故于实法而不能断。然此中叹菩萨弘经何须假实。但是推求慧不可得故言慧不能破。倒如求贪痴不可得故。故无贪痴。又生来生灭灭不能灭。灭来灭生生不能生。又生若是常生不应灭。灭若是灭灭不应灭。诸法例尔。此中直叹一切诸法皆无所有。智慧亦然不存其相。三迦叶下领如文。世尊无上佛法下。第三叹兴衰。又四问答。一释尊佛法。二迦叶佛法。三一切佛法。四重结释迦佛法。初问答。问如文。答中二。先明修五行则兴多犯戒则灭。次迦叶复白下。明迦叶佛法。亦有问答。初问又二。先领旨次问。初文者贤劫经云。迦叶佛法住世二十年。今言七日。答七日之时与佛在无异。七日之后佛法讹替不如在时。二十年者。明住久近。迦叶如来下。第二问又二。先难定有不。次双难。佛答为二。先泛明有灭不灭。次正答所问。初泛答中又二。先许。次正泛答。初中云文殊乃解者。指本有今无偈。欲明灭是不灭不灭而灭。次泛答中文相可见。次善男子汝向所问下。第二正答所问。于中又四。一明先佛有经。二明不须演说。三今佛对辨。四法实不灭。此初明先佛有经。次善男子迦叶佛时下。二明不须演说。今世众生下。三今佛对辨。宁说蚊嘴下。四明法实不灭。善男子若佛初出下。第三通明一切佛法。有六双对辨初解义不解义。二有檀越无檀越。三为利不为利。四起争不起争。五说过不说过。六种种说不种种说。善男子我法灭时下。第四重结释迦佛法。又三。一明将灭起争。二明拘睒弥国佛法遂灭。三大众悲叹。初文如迦叶品明。洛沙者。河西云。从波罗奢树出。出时纯虫。外国以染毛。尔时拘睒弥下。第二明佛法遂灭因。六百起争相害致灭。尔时拘尸下。第三大众悲叹。又三。初大众悲叹。次迦叶慰抚。三大众悲止发心。言闻灭则悲闻不灭即悲止。达非灭非不灭即发心故。知非灭非不灭而灭而非灭大作利益。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冷情BOSS不抗拒

    冷情BOSS不抗拒

    爷爷说:爱一个人,呆在他(她)身边,就觉的很开心,看见他(她)和别的人在一起,或者过于亲密心里就会有种酸酸的感觉,不想跟他(她)分开!爱一个人,就会为他(她)付出所有,哪怕生命,看到他(她)受伤就会很心疼,心里很慌,就怕他(她)会有什么危险!爱一个人,就会不顾一切代价和危险跟他(她)在一起,永远陪着他(她)!爱一个人,不是占有,而是付出,看到他(她)幸福,就觉的比什么都快乐!听爷爷说了半天,其实她一个字也没听懂!?『作品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帝子记

    帝子记

    帝子降兮北诸,目渺渺兮愁予。——屈原《九歌·湘夫人》他回到那个时代,山河震动,北辰夺目,却仍旧无法阻止岁月的滚滚车轮,最终只能一起与这个时代被碾压。他迷茫乱世,却不知如何改变。生与死,仇与爱,这些都不重要,心中唯有一个信念伴他前行。善者,须以身济世!明知不可而为之,若不一搏,何知命途!必定的天命又如何去打破,又一次的轮回却还是那样的结局,渺渺天地之间,又于何处寻那一丝变数?《山海经·洪荒古记》有云:"人者,天也,是有人定胜天者,逆天而行,为天地之念。"于是乎,一念天变。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琢玉之传

    琢玉之传

    一块被所以人认定是枚一文不值的玉佩,一个被乡里邻居唤为“药罐子”的小男孩,一本被师门置之阁底无人问津的所谓秘笈,一粒被人当作幸运石却普通不能再普通的小砂砾,当这一切看似没有任何交集的事件聚集在一起的时候,一个世人所神往的长生不老、羽化成仙的故事就此展开。是叛逆,还是不懂事;是无情,还是为了生存
  • 召唤历史之大乱斗

    召唤历史之大乱斗

    流传于世的兽皮书籍,神秘的五行法阵,召唤历史英雄。于此,历史大乱斗就此开始!这是一个无心少年恢复本心,拯救姐姐的战斗!这里有睥睨一切的帝王,忠义无双的武将,高高在上的神祗,浪荡世间的浪客,为国为民的剑侠。(PS:思路是从FATE来的,各位勿喷!)
  • 天帝纪元

    天帝纪元

    天玄大陆,以武为尊,强者林立,武风盛行;家族宗门,天才奇才,神物异宝,数之不尽;平凡少年,奇异血脉,身俱黑莲,一路征程;热血,冒险,杀戮,美女,暧昧,尽在天帝。武者等级:玄气一至九转,后天,先天,宗师,禹灵,王爵,人皇,大圣,至尊,古帝。
  • 佣兵集团:boss,你被拐了

    佣兵集团:boss,你被拐了

    生活在a市的人都知道,啸天和幻音两大佣兵集团的boss是敌人。据说,幻音boss铭醉溪接手n次刺杀都被啸天boss洛黎生抢走了。你说抢吧,其他人的也行啊,为啥每次只抢她的?可多年以后a市人才知道,我嘞个妈妈,人家原来是家务事啊。搞了那么多年只是为了逗逗他们两个孩子?我嘞个亲娘啊,哪有这么滑稽的对手啊。男主:我说为什么每次都查不出你的身份……女主:你为什么总抢我生意?男主:我说为什么那么熟悉的……女主:你为什么总抢我生意?男主:因为你早就被我拐了。女主:……
  • 科技海岛

    科技海岛

    这是一个普通人凭借外星科技崛起于世界的小说。海岛建设、科技发展、太空星际是本书的主题!!
  • 王爷让姐劫个色

    王爷让姐劫个色

    一个杀手,一场穿越,顾展颜再次醒来竟是一身大红的嫁衣!只是为什么这个新娘子没有在洞房,而是死在一个破山洞里?好吧,不管前事如何,姐现在就替你好好的活着。占个山头当大王,拉几个小弟去劫道,吃喝不愁吧,可为什么还有压寨相公送上门?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孪生王子的忧郁公主

    孪生王子的忧郁公主

    “我不能输,因为我已经输了太多了,最爱的妈妈,最崇拜的青梅竹马,我也不知道你终究会选择什么样的结果,但是我已经看不懂了,看不懂这个世界,明明赐予光明却又一而再的将我推向绝路,我不想相信任何人了,这个世界上哪怕有人伴我一时,我也已经察觉,那些人和事物在那些年以后终究会离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