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50600000002

第2章

禪教對辨門(二十五則)

盧舍那佛。菩提樹下。初成正覺。以心傳心。不立文字。令諸大眾。頓證頓悟。唯迦葉上座。入秘密難思之地。文殊普賢等八萬菩薩眾海。未識迦葉入處 本生經。

梵王至靈山會上。以金色波羅花獻佛。捨身為床座。請佛為群生說法。世尊登座。拈花示眾。人天百萬億眾悉皆罔措。獨迦葉破顏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分付摩訶迦葉 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

海上由風轉。種種波浪起。出世觀緣故。分別演三千。海底極深故。風影所不到。如來心境界。澹然無有畔。嶺南宗道者注云。波浪者。喻現佛之教海。隨機樂欲。五千教典之詮。海底者。比如海底極深。不是風影之所動。三劫之風不到其底。我佛深趣亦復如是。深之最深。玄之又玄。意不可思。言不可議 般若多羅海底宗影示玄記。

唐土第二祖惠可大師。問達磨。今付正法即不問。釋祖傳何人。得何處。慈悲曲說。後來成規。達磨曰。我即五天竺。諸祖傳說有篇。而今為汝說示。頌曰。真歸祖師在雪山。叢木房中待釋迦。傳持祖印壬午歲。心得同時祖宗旨。 達磨密錄

唐土第六祖惠能大士。因有僧從幽州來參。白言。佛說三乘法。又云最上乘。弟子不解。願賜慈悲。祖告之曰。見聞轉讀是小乘。悟法解義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識自本心。見自本性。萬法盡通。萬行俱備。一切不除。離諸見相。念念無住。是最上乘。 普燈錄

般若多羅云。我佛從兜率天。入摩耶胎中。直與三十三人。總授玄記云。吾有心法。總付於汝。各各候時。當一人傳一人。密護宗旨。勿令斷絕。謂之教外別傳。由是頌曰。摩耶肚裏堂。法界體一如。卅三諸祖師。同時密授記。 付法藏傳

教者不倫。有三疇類。一顯教者。諸乘經律論也。二密教者。瑜伽灌頂五部護摩三密曼拏羅法。三心教者。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禪法也。次一法輪。即顯教也。以摩騰為始祖焉。次二教令輪者。即密教也。以金剛智。為始祖焉。次三心輪者。以菩提達磨。為始祖焉。是故傳法輪者。以法音傳法音。傳教令輪者。以秘密傳秘密。傳心輪者。以心傳心。此之三教三輪三祖自西而東。化凡而聖。流十五代。 僧史略

按智度論云。諸佛斷法愛。亦不立經書。亦不莊嚴語言。則大聖其意。何甞必在於教乎。又經云。修多羅教。如標月指。若復見月。了知所標。畢竟非月。此豈使人執教跡耶。又經云。始從鹿野苑。終至跋提河。於是二中間。未曾說一字。斯固教外別傳之謂也。 正宗記

爾時釋迦。不是禪化主也。言此宗行化主佛。非舍那非釋迦。而能作舍那能作釋迦。非十身非三身。而能作十身能作三身。所以噵法中王。只這是一體三身不相似。自有靈光照古今。何必胸前題卍字。 辨宗記

且夫教外別傳。即佛佛祖祖所共法也。以是法非文字所可擬議。故曰教外。以不歷位次階級。而悟佛心宗。徑受法印。故曰別傳。教也者。自有言。至於無言者也。心也者。自無言。至於無言者也。自無言而至於無言。則人莫得而名焉。故強名曰禪。世人不知其由。或謂學而可知。思而可得。習而可成。謂之禪那。此云靜慮。靜慮者。澄神端坐。息緣束心。助成觀慧之一法耳。何故世尊於垂滅之時。而密傳於迦葉。以至三十三世累累而不絕乎。是故達磨所傳者。非借教習禪者也。乃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之道也。 祖門刊正錄

唐土第五祖弘忍大師。召第六祖惠能大師。告曰。諸佛出世。為一大事故。隨機小大而引導之。遂有十地三乘頓漸等旨。以為教門。然以無上微妙秘密圓明真實正法眼藏。付于上首大迦葉尊者。展轉傳授二十八世。至達磨。屆于此土。得可大師。承襲以至于吾。今以法寶及所傳袈裟用付於汝。善自保護。無令斷絕。 傳燈錄

諸佛說弓。祖師說絃。說絃者。禪門正傳玄路。不借言說。直示宗本心體。如弓之絃。若教門。則一乘是直路。三乘是曲路。不如直舉宗本心體。示於心念之中。何故。一乘教中所說者。事事無礙法界圓融。此事事無礙法界。方歸一味法界。拂此一味法界之跡。方現祖師所示一心。故知諸教不直。 順德禪師錄

十佛壇場一海印。三種世間總在焉。無盡性海合一味。一味相沈是我禪。 真淨文和尚頌

世之文字法師。見禪者排斥佛教。實謂非經。至乃毛竪。只怪禪者排斥佛教。不見禪者洗光佛日。予難其此說。教有明文。云非聲聞乘。非緣覺乘。非菩薩乘。亦非佛乘。是先祖相承底最上上禪。問曰。宜以何等語。形容此法門。答曰。僧問趙州祖師西來意旨。云庭前栢樹子。此一句。龍宮海藏。所未有底。 寂音尊者錄

僧問。別傳之法。起於何時。答曰。佛涅槃之時。慮未來眾生。但依經言。不解佛意。如貧人數他珍寶。終無所利。由是世尊開青蓮目。顧視迦葉。對眾密付。 延壽禪師錄

問達磨對楊衒之曰。明佛心宗。寸無差誤。行解相應。名之曰祖。何現聲聞之跡。得傳教外之心耶。答引接小乘之機。權作聲聞之相。教外別傳之日。非是聲聞之智。 禪林集

評曰。唐神清不喜禪者。乃著書而抑之曰。其傳法賢聖。間以聲聞。如迦葉等。雖則迴心。尚為小智。豈能傳佛心印乎。固哉清也。徒肆己之愛惡。而不知大聖。若傳法者。雖示同聲聞。而豈宜以聲聞盡之哉。豈非應化佛所化出羅漢耶。佛所化者。宜其所有四禪三昧無量功德。與如來不異也。不異如來而傳佛心印。孰謂不然乎。 正宗記

真性即不垢不淨。凡聖無差。禪則有淺有深。階降差殊。謂帶異計忻上厭下而修者。是外道禪。正信因果。亦以忻厭而修者。是凡夫禪。悟我空偏真之理而修者。是小乘禪。悟我法二空所現真理而修者。是大乘禪。若頓悟自心本來清淨。元無煩惱。無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畢竟無異。依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禪。亦名如來清淨禪。達磨門下展轉相傳者。是此禪也。又云。以心傳心者。是達磨大師之言也。因可和尚次問。此法有何文字教典習學。大師答云。我法以心傳心。不立文字。謂因師說。而不以文句為道。須亡詮得意。得意即是傳心。禪門離念無念。亦是此中拂跡遮過。但以心傳心。密意授受之處。非今簡牘所論也。 圭峰禪源諸詮集序及本錄

有人問大珠禪師。弟子未知律師法師禪師何者最勝。師曰。夫律師者。戒毗尼之法藏。傳壽命之遺風。洞持犯而達開遮。秉威儀而行軌範。牒三番羯磨。作四果初因。夫法師者。踞師子之座。瀉懸河之辨。對稠人廣眾。啟鑿玄關。開般若妙門。等三輪空施。夫禪師者。撮其樞要。直了心源。出沒卷舒。縱橫應物。咸均事理。頓見如來。拔生死深根。獲現前三昧。若不安禪靜慮。到這裏總須茫然。其人禮謝而退。 大珠惠海禪師錄

謬會真規之眾侶。錯傳上祖之嗣承。或謂頓漸之門。以為正脉。又舉圓頓之教。將作宗乘。性海自體。雖不可說。事相永寂。而修法界之因。以證法界之果。故云。因果域內。若舉宗門密傳妙旨。本無法界之因。亦無法界之果。亦無智證。亦無依正。本無因故。無修萬行之路。本無果故。亦無證果之門。問若約海印。自是證體。離因離果。與禪門正宗心印。如何和會。答相似而不相似。何謂也。所言海印者。促因果處。歸亡因果處有因始跡。有果終跡。若論當時。雖無因果。而推本則有因有果。若約禪所以。則本無法界之因。更無亡因。本無法界之果。更無亡果。豈可亡因果之後。歸無因果處哉。所以古德云。禪祖傳心處。如鳥飛空等。問頓教中。一切法離心緣相。離能念所念。一一法法。純純無雜。唯如如功德。故無能入者。抑亦清淨解脫。何故與禪門不同。答諸佛境界。本自離念。念起故眾生。眾生若一念不生。即同諸佛。又初地即佛地。三賢十聖猶如空中鳥跡。若論所證真如。離言離相。泯絕無寄故。若不洞明前解。無以攝成此行。行即忘機行也。然則有所證真如。有能證智體。有所不生妄念。有所生正念。雖寂滅無次第階級。而有從信至佛地。佛地即信位。若論禪門。本無一念。不生何念。念既本無。信位何立。信位不立。佛地何有。相念不見。離是何相。名字本無。離何名字。故不同頓教。忘情契理有二義。一依教契理者。如大乘菩薩。佛說小乘。不滯小乘。雖說大乘。不滯大乘。說理說事。不滯理事。說空說色。不滯空色。說真說俗。不滯真俗。五乘諸法。一一字一一句。不壞假名。圓融融會。二依禪契理者。佛說大乘。本無大乘。佛說小乘。本無小乘。佛說理事。本無理事。乃至三乘十二分教。三界所有法。如鳥飛空。永無蹤跡。如華嚴疏云。圓頓之上。別有一宗。此亡詮會旨之宗。或問亡何詮。會何旨。答亡五教之詮。會五教之旨。禪宗是也。 玄覺禪師教外竪禪章

或問。禪經是小乘之經。不當預祖門之道。楞伽是性宗之法。兼有說云。是達摩帶來。要證據心地法門。此乃臨終分付可乎。答此亦不可也。此經是單喻經。立楞伽山為喻者。意謂此山高峻。以生死大海隔諸眾生及二乘人等故。文云。非得通菩薩。不能登此山。但與大惠等諸菩薩。談佛性義。意欲激發二乘之人。令其捨小慕大耳。備機不足。故止可在方等部中。又安可證據祖門耶。問祖門既非禪經為宗。又非楞伽為宗。今立般若為宗可乎。答亦不可也。何哉。我先覺父涅槃會中只云。吾有正法眼藏。付囑摩訶迦葉。不聞吾有摩訶般若。付囑摩訶迦葉。梵語般若。此云智惠。若是智惠。囗是舍利弗為宗主也。為般若已前所說法。皆為戲論。故經云。蠲除諸法戲論之糞。當知般若是聲聞齩癥破塊之大藥耳。安可謂禪門之宗主也。問禪經與楞伽般若。或教理未圓。備機不足。故與祖門異耳。華嚴以塵塵剎剎。顯見毗盧遮那清淨妙身。楞嚴以妙性圓明。普示含識。法華是一乘微妙。該攝具周。如何祖師之門復有別傳之事。答我釋迦氏之說教也。以等慈心。普視含識。在生死海。或漂或流。隨其高下而濟渡之。就其海中。張羅罟網。或圍或箔。若竿若鈎。其魚有大者。曰鼇曰鯨。即入大網之內。或魴或鱒。即投中網之中。至於蟹蜆蚌螺。遂用小網撈摝。盡使出煩惱海。上涅槃山。一切含識。咸皆受渡。中有一物。鬣如朱火。爪似剛鈎。眼射日光。口吐煙氣。忽因出窟。見此[竺-二+(一/尸/邑)]梁筌網交羅張捕之具。將身一展。舉爪略拏。則見白浪滔天。黑風蔽日。方當半晝斗覺晦冥。俱是[竺-二+(一/尸/邑)]梁一時漂蕩。然後却在雲端之內。注甘露雨。潤益生靈。當知我祖門之人。有如此事。 鑑昭禪師引古辨今錄

問有舌無舌。其義云何。答仰山云。有舌土者。即是佛土。是故應機門。無舌土者。即是禪。是故正傳門。問如何是應機門。答知識揚眉動目而示法。此皆為應機門。故有舌。況語言也。問如何是無舌土。答禪根人是。此中無師無弟也。問若然者。何故古人云師資相傳耶。答章敬云。喻如虗空。以無相為相。以無為為用。禪傳者亦然。以無傳為傳。故傳而不傳也。問無舌土中。不見能化所化者。與教門如來證心中。亦不見能化所化。云何別耶。答教門之至極。如來證心。名曰海印定。三種世間法印現。而永無解。是則有三種世間跡也。今祖代法者。等閑道人心裏。永不生淨穢兩草。故不荒三種世間草。亦無出入跡。所以不同也。淨則真如解脫等法。穢則生死煩惱等法也。所以古人云。行者心源如深水。淨穢兩草永不生。又佛土者。前服定惠之衣。入燃燈穴內。今放却定惠之衣。立玄地。故有蹤跡。祖土者。本來無脫不脫。不著一條線。故與佛土大別也。 海東無染國師無舌土論

無染國師問。法性禪師。教禪何別。答百僚阿衡。各能其職。帝王默廟堂之上。萬姓以安。 無染國師行狀

溟州崛山梵日國師。答羅代真聖大王宣問禪教兩義云。我本師釋迦。出胎說法。各行七步云唯我獨尊。後踰城往雪山中。因星悟道。既知是法未臻極。遊行數十月。尋訪袒師真歸大師。始傳得玄極之旨。是乃教外別傳也。故聖住和尚。常扣楞伽經。知非祖宗。捨了却入唐傳心道允和尚。披究華嚴經。乃曰。圓頓之旨。豈如心印之法。亦入唐傳心。此乃非其根本。能信之別旨耳。 海東七代錄

重峰祖師澄觀禪師。入唐嗣長慶稜和尚。還國後。答光宗大王宣問禪法之源曰。此事從釋迦已前。禪教門逈別矣。而達磨大師來唐土。親傳惠可。而觀之僧那禪師。不得祖宗法。以愚惑情。將欲破滅祖宗正法。故假設方便。謂金剛楞伽。是我心要。付惠可。兼傳之。因此未究禪旨。泛參浮議。禪教僧或生輕違心。 海東七代錄

同类推荐
  • 佛说善夜经

    佛说善夜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冥报记辑书

    冥报记辑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Alcibiades I

    Alcibiades I

    It seems impossible to separate by any exact line the genuine writings of Plato from the spurious. The only external evidence to them which is of much value is that of Aristotle; for the Alexandrian catalogues of a century later include manifest forgeries.
  • 道枢

    道枢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修真十书上清集卷

    修真十书上清集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魂衍天命

    魂衍天命

    少年,就要不停的奋斗,少年,敢于闯天闯地。少年不知身世,那么就用双手亲手拨开迷雾的真相。家族恩怨,世代情仇,少年不怕,少年会一一的征服它,让这些烟消云散。当少年遇到一个少女,少年说:“先是漫天的蝴蝶,接着是不可思议的醉蝶香,还有这迷一样的女子,一个秋雾里蝶一样的女子。”
  • 大日经持诵次第仪轨

    大日经持诵次第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末代精灵

    末代精灵

    “星辰知晓一切。”没有任何战斗力的星辰精灵世代统领着精灵族,可这个被遗弃的星辰精灵男孩,可否在星辰知晓的范围内?
  • 假婚不昏

    假婚不昏

    夏青威逼胁迫青梅竹马的于泽与自己成婚,只因为撞破他与“另一个男人”的好事。沾沾自喜的夏青并不知道自己已经一步步掉进了某人早设计好的圈套,只因为他对她有怨,结局到底谁才是最后的赢家?
  • 特种武神

    特种武神

    特种兵转生到神秘之界。上世为人雄,这次当为神之主宰。
  • 我的基地

    我的基地

    《创世纪》开幕了!财团,创投,社团,公会,基金,等等无数群狼巨鳄虎视眈眈,战局一触即发!创世纪——用心创造快乐~
  • 忤逆世界

    忤逆世界

    我要逆世界而行,我愿化作灰烬,将你的道···铺平!小屁孩是一个很坚强的小疯子,忤逆世界,却也只是想忤逆命运!我们大都如是!为了一个人,为了某种目的,都走在一条很长很长的路上!没人知道以后!只是走,想着终会到达···
  • 仙梦风云

    仙梦风云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仙侠梦,有的刀光剑影,有的侠骨柔情,有的翻江倒海,而我的,却不过是一声长叹。我一直追寻你的背影,所能企及的却永远是你的足迹,修仙只是为了能够找到你。是非成败转头空,几度夕阳红,落霞云舟上,依栏笑清风。
  • 告密者

    告密者

    《告密者》是中国悬疑小说开山鼻祖,“文革”期间手抄本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张宝瑞的作品。
  • 若格爱

    若格爱

    如果把心分成两个格子,走过一生的人是该占据格子的1/2的,叫爱人.我把心分成了十个格子,4/5里装了一个他.如果如果可以实现,没有那1/10的纵容允许,更好的他会是相携一生的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