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物於此。從本以來昭昭靈靈。不曾生不曾滅。名不得狀不得。
一物者何物。古人頌云。古佛未生前。凝然一相圓。釋迦猶未會。迦葉豈能傳。此一物之所以不曾生不曾滅。名不得狀不得也。六祖告眾云。吾有一物無名無字。諸人還識否。神會禪師即出曰。諸佛之本源。神會之佛性。此所以為六祖之孽子也。懷讓禪師自嵩山來。六祖問曰。什麼物。伊麼來。師罔措。至八年方自肯曰。說似一物即不中。此所以為六祖之嫡子也。三教聖人從此句出。誰是舉者。惜取眉毛。
佛祖出世。無風起浪。
佛祖者世尊.迦葉也。出世者大悲為體度眾生也。然以一物觀之。則人人面目本來圓成。豈假他人添脂著粉也。此出世之所以起波浪也。虗空藏經云。文字是魔業。名相是魔業。至於佛語亦是魔業。是此意也。此直舉本分。佛祖無功能。乾坤失色。日月無光。
然法有多義。人有多機。不妨施設。
法者一物也。人者眾生也。法有不變隨緣之義。人有頓悟漸修之機。故不妨文字語言之施設也。此所謂官不容針私通車馬者也。眾生雖曰圓成。生無慧目甘受輪轉。故若非出世之金[鏼-朿+((ㄇ人)/比)]。誰刮無明之厚膜也。至於越苦海而登樂岸者。皆由大悲之恩也。然則恒沙身命難報萬一也。此廣舉新熏感佛祖深恩。王登寶殿。野老謳歌。
強立種種名字。或心或佛或眾生。不可守名而生解。當躰便是。動念即乖。
一物上強立三名字者。教之不得已也。不可守名生解者。亦禪之不得已也。一擡一搦旋立旋破。皆法王法令之自在者也。此結上起下。論佛祖事躰各別。久旱逢佳雨。他鄉見故人。
世尊三處傳心者為禪旨。一代所說者為教門。故曰禪是佛心。教是佛語。
三處者。多子塔前分半座一也。靈山會上舉拈花二也。雙樹下槨示雙趺三也。所謂迦葉別傳禪燈者此也。一代者四十九年間所說五教也。人天教一也。小乘教二也。大乘教三也。頓教四也。圓教五也。所謂阿難流通教海者此也。然則禪教之源者世尊也。禪教之派者迦葉.阿難也。以無言至於無言者禪也。以有言至於無言者教也。乃至心是禪法也。語是教法也。則法雖一味。見解則天地懸隔。此辨禪教二途。不得放過。艸裏橫身。
是故若人失之於口。則拈花微笑皆是教迹。得之於心。則世間麁言細語皆是教外別傳禪旨。
法無名故言不及也。法無相故心不及也。擬之於口者失本心王也。失本心王則世尊拈花迦葉微笑盡落陳言。終是無物也。得之於心者非但衒談善說法要。至於鷰語深談實相也。是故寶積禪師聞哭聲踊悅身心。寶壽禪師見諍拳開豁面目者以此也。此明禪教深淺。明珠在手。弄去弄來。
吾有一言。絕慮忘緣。兀然無事坐。春來草自青。
絕慮忘緣者得之於心也。所謂閒道人也。於戲其為人也。本來無緣本來無事。飢來即食困來即眠。綠水青山任意逍遙。漁村酒肆自在安眠。年代甲子總不知。春來依舊艸自青。此別欲一念回光者。將謂無人。賴有一箇。
教門惟傳一心法。禪門惟傳見性法。
心如鏡之體。性如鏡之光。性自清淨。即時割然還得本心。此秘重得意一念。重重山與水。清白舊家風。
評曰。心有二種。一本源心。二無明取相心也。性有二種。一本法性。二性相相對性也。故禪教者同迷守名生解。或以淺為深。或以深為淺。遂為觀行大病。故於此辨之。
然諸佛說經。先分別諸法。後說畢竟空。祖師示句。迹絕於意地。理顯於心源。
諸佛為萬代依憑。故理須委示。祖師在即時度脫。故意使玄通。迹。祖師言迹也。意。學者意地也。胡亂指注。臂不外曲。
諸佛說弓。祖師說絃。佛說無礙之法方皈一味。拂此一味之迹。方現祖師所示一心。故云庭前栢樹子話。龍藏所未有底。
說弓曲也。說絃直也。龍藏龍宮之藏經也。僧問趙州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州答云庭前栢樹子。此所謂格外禪旨也。魚行水濁。鳥飛毛落。
故學者先以如實言教委辨不變隨緣二義。是自心之性相。頓悟漸修兩門是自行之始終。然後放下教義。但將自心現前一念參詳禪旨。則必有所得。所謂出身活路。
上根大智不在此限。中下根者不可躐等也。教義者不變隨緣。頓悟漸修有先有後。禪法者一念中不變隨緣。性相體用元是一時。離即離非是即非即。故宗師據法離言直指。一念見性成佛耳。放下教義者以此。明歷歷時雲藏深谷。深密密處日照晴空。
大抵學者須參活句莫參死句。
活句下薦得堪與佛祖為師。死句下薦得自救不了。此下特舉活句使自悟入。要見臨濟。須是鐵漢。
評曰。話頭有句意二門。參句者徑截門活句也。沒心路沒語路無摸[打-丁+索]故也。參意者圓頓門死句也。有理路有語路有聞解思相故也。
凡本參公案上切心做工夫。如雞抱卵。如猫捕鼠。如飢思食。如渴思水。如兒憶母。必有透徹之期。
祖師公案有一千七百則。如狗子無佛性。庭前栢樹子。麻三斤。乾屎橛之流也。鷄之抱卵。暖氣相續也。猫之捕鼠。心眼不動也。至於飢思食渴思水兒憶母。皆出於真心。非做作底心。故云切也。參禪無此切心。能透徹者無有是處。
參禪須具三要。一有大信根。二有大憤志。三有大疑情。苟闕其一。如折足之鼎。終成廢器。
佛云。成佛者信為根本。永嘉云。修道者先須立志。蒙山云。參禪者不疑言句是為大病。又云。大疑之下必有大悟。
日用應緣處只舉狗子無佛性話。舉來舉去疑來疑去。覺得沒理路沒義路沒滋味心頭熱悶時。便是當人放身命處。亦是成佛作祖底基本也。
僧問趙州。狗子還有佛性也無。州云無。此一字子宗門之一關。亦是摧許多惡知惡覺底器仗。亦是諸佛面目。亦是諸祖骨髓也。須透得此關。然後佛祖可期也。古人頌云。趙州露刃劒。寒霜光燄燄。擬議問如何。分身作兩段。
話頭不得舉起處承當。不得思量卜度。又不得將迷待悟就不可思量處思量。心無所之。如老鼠入牛角便見倒斷也。又尋常計較安排底是識情。隨生死遷流底是識情。怕怖慞惶底是識情。今人不知是病。只管在裏許頭出頭沒。
話頭有十種病。曰意根下卜度。曰揚眉瞬目處挅根。曰語路上作活計。曰文字中引證。曰舉起處承當。曰颺在無事匣裏。曰作有無會。曰作真無會。曰作道理會。曰將迷待悟也。離此十種病者。但舉話時略抖擻精神。只疑是箇甚麼。
此事如蚊子上鐵牛。更不問如何若何。下嘴不得處棄命。一攢和身透入。
重結上意。使參活句者不得退屈。古云。參禪須透祖師關。玅悟要窮心路絕。
工夫如調絃之法。緊緩得其中。勤則近執著。忘則落無明。惶惶歷歷。密密綿綿。
彈琴者曰。緩急得中。然後清音普矣。工夫亦如此。急則動血囊。忘則入鬼窟。不徐不疾玅在其中。
工夫到行不知行坐不知坐。當此之時。八萬四千魔軍在六根門頭伺候隨心生設。心若不起爭如之何。
魔者樂生死之鬼名也。八萬四千魔軍者乃眾生八萬四千煩惱也。魔本無種。修行失念者遂派其源也。眾生順其境故順之。道人逆其境故逆之。故云道高魔盛也。禪定中或見孝子而斫股。或見猪子而把鼻者。亦自心起見感此外魔也。心若不起。則種種伎倆翻為割水吹光也。古云。壁隙風動。心隙魔侵。
起心是天魔。不起心是陰魔。或起或不起是煩惱魔。然我正法中本無如是事。
大抵忘機是佛道。分別是魔境。然魔境夢事何勞辨詰。
工夫若打成一片。則縱今生透不得。眼光落地之時。不為惡業所率。
業者無明也。禪者般若也。明闇不相敵。理固然也。
大抵參禪者還知四恩深厚麼。還知四大醜身念念衰朽麼。還知人命在呼吸麼。生來值遇佛祖麼。及聞無上法生希有心麼。不離僧堂守節麼。不與鄰單雜話麼。切忌皷扇是非麼。話頭十二時中明明不昧麼。對人接話時無間斷麼。見聞覺知時打成一片麼。返觀自己捉敗佛祖麼。今生決定續佛慧命麼。起坐便宜時還思地獄苦麼。此一報身定脫輪迴麼。當八風境心不動麼。此是參禪人日用中點撿底道理。古人云。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
四恩者。父母君師施主恩也。四大醜身者。父之精一滴母之血一滴者水大之濕也。精為骨血為皮者地大之堅也。精血一塊不腐不爛者火大之暖也。鼻孔先成通出入息者風大之動也。阿難曰。欲氣麤濁腥臊交遘此所以醜身也。念念衰朽者頭上光陰剎那不停。面自皺而髮自白。如云今既不如昔。後當不如今。此無常之體也。然無常之鬼以殺為戲。實念念可畏也。呼者出息之火也。吸者入息之風也。人命寄托只在出入息也。八風者。順逆二境也。地獄苦者人間六十劫泥犁一晝夜。鑊湯爐炭劒樹刀山之苦。口不可形言也。人身難得甚於海中之鍼。境於此愍而警之。
評曰。上來法語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聰明不能敵業。乾慧未免苦輪。各須察念。勿以自謾。
學語之輩。說時似悟對境還迷。所謂言行相違者也。
此結上自謾之意。言行相違。虗實可辨。
若欲敵生死。須得這一念子爆地一破。方了得生死。
爆打破漆桶聲。以打破漆桶然後生死可敵也。諸佛因地法行者只此而已。
然一念子爆地一破。然後須訪明師決擇正眼。
此事極不容易。須生慚愧始得。道如大海轉入轉深。慎勿得小為足。悟後若不見人。則醍醐上味翻成毒藥。
古德云。只貴子眼正。不貴汝行履處。
昔仰山答溈山問云。涅槃經四十卷總是魔說。此仰山之正眼也。仰山又問行履處。溈山答曰只貴子眼正。云此所以先開正眼而後說行履也。故云若欲修行先須頓悟。
願諸道者深信自心。不自屈不自高。
此心平等本無凡聖。然約人有迷悟凡聖也。因師激發忽悟真我與佛無殊者頓也。此所以不自屈。如云本來無一物也。因悟斷習轉凡成聖者漸也。此所以不自高。如云時時勤拂拭也。屈者教學者病也。高者禪學者病也。教學者不信禪門有悟入之秘訣。深滯權教別執真妄。不修觀行數佗珍寶。故自生退屈也。禪學者不信教門有修斷之正路。染習雖起不生慚愧。果級雖初多有法慢。故發言過高也。是故得意修心者不自屈不自高也。
評曰。不自屈不自高者。略舉初心。因該果海則雖信之一位也。廣舉菩薩。果徹因源則五十五位也。
迷心修道但助無明。
悟若未徹。修豈稱真哉。悟修之義。如膏明相賴目足相資。
修行之要。但盡凡情別無聖解。
病盡藥除。還是本人。
不用捨眾生心。但莫染污自性。求正法是邪。
捨者求者皆是染污也。
斷煩惱名二乘。煩惱不生名大涅槃。
斷者能所也。不生者無能所也。
須虗懷自照。信一念緣起無生。
此單明性起。
諦觀殺盜婬妄從一心上起。當處便寂。何須更斷。
此雙明性相。
經云。不起一念名為永斷無明。又云念起即覺。
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
心為幻師也。身為幻城也。世界幻衣也。名相幻食也。至於起心動念言妄言真。無非幻也。又無始幻無明皆從覺心生。幻幻如空花。幻滅名不動。故夢瘡求醫者。寤來無方便。知幻者亦如是。
眾生於無生中妄見生死涅槃。如見空花起滅。
性本無生故無生涅也。空本無花故無起滅也。見生死者如見空花起也。見涅槃者如見空花滅也。然起本無起滅本無滅。於此二見不用窺詰。是故思益經云。諸佛出世非為度眾生。只為度生死涅槃二見耳。
菩薩度眾生入滅度。又實無眾生得滅度。
菩薩只以念念為眾生也。了念體空者度眾生也。念既空寂者實無眾生得滅度也。此上論信解。
理雖頓悟。事非頓除。
文殊達天真。普賢明緣起。解似電光。行同窮子。此下論修證。
帶婬修禪如蒸沙作飯。帶殺修禪如塞耳呌聲。帶偷修禪如漏巵求滿。帶妄修禪如刻糞為香。縱有多智皆成魔道。
此明修行軌則三無漏學也。小乘稟法為戒。粗治其末。大乘攝心為戒。細絕其本。然則法戒無身犯。心戒無思犯也。婬者斷清淨。殺者斷慈悲。盜者斷福德。妄者斷真實也。能成智慧縱得六神通。如不斷殺盜婬妄。則必落魔道永失菩提正路矣。此四戒百戒之根。故別明之使無思犯也。無憶曰戒。無念曰定。莫妄曰慧。又戒為捉賊。定為縛賊。慧為殺賊。又戒器完固。定水澄清。慧月方現。此三學者實為萬法之源。故特明之使無諸漏也。靈山會上豈有無行佛。少林門下豈有妄語祖。
無德之人不依佛戒不護三業。放逸懈怠輕慢佗人。輕量是非而為根本。
一破心戒百過俱生。
評曰。如此魔徒。末法熾盛惱亂正法。學者詳之。
若不持戒。尚不得疥癩野干之身。況清淨菩提果可冀乎。
重戒如佛佛常在焉。須草繫鵝珠以為先導。
欲脫生死先斷貪欲及諸愛渴。
愛為輪迴之本。欲為受生之緣。佛云。婬心不除塵不可出。又云。恩愛一縛著率人入罪門。渴者情愛之至切也。
無礙清淨慧。皆因禪定生。
超凡入聖坐脫立亡者皆禪定之力也。故云欲求聖道離此無路。
心在定則能知世間生滅諸相。
虗隙日光纖埃擾擾。清潭水底影像昭昭。
見境心不起名不生。不生名無念。無念名解脫。
戒也定也慧也。舉一具三。不是單相。
修道證滅是亦非真也。心法本寂乃真滅也。故曰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
眼不自見。見眼者妄也。故妙首思量。淨名杜默。此下散舉細行。
貧人來乞隨分施與。同體大悲是真布施。
自佗為一曰同體。空手來空手去。吾家活計。
有人來害。當自攝心勿生嗔恨。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
煩惱雖無量。嗔慢為甚。涅槃云。塗割兩無心。嗔如冷雲中霹靂起火來。
若無忍行。萬行不成。
行門雖無量。慈忍為根源。忍心如幻夢。辱境若龜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