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器章第九
上古之世有化而无教。化不足而礼乐作焉。击壤之歌不如九成之奏。洼樽之饮不若五齐之醇。然文生于质贵乎本也。吾天竺圣人最初示化。谓人人妙觉本无凡圣。物物全真宁有净秽。无假修证不涉功用。而昧者茫然自失。若聋瞽焉。于是随机设教击犍椎。以集众演之为三藏。修之为禅定。迄于四十九年而化仪终矣。梵语犍椎凡瓦木铜铁之有声者。若钟磬铙鼓椎板螺呗。丛林至今仿其制而用之。于以警昏怠。肃教令导幽滞而和神人也。若夫大定常应大用常寂。闻非有闻觉亦非觉。以考以击玄风载扬。无思无为化日自永。雍雍乎仁寿之域。清泰之都矣。
钟
大钟
丛林号令资始也。晓击则破长夜警睡眠。慕击则觉昏衢疏冥昧。引杵宜缓扬声欲长。凡三通各三十六下。总一百八下。起止三下稍紧。鸣钟行者想念偈云(愿此钟声超法界。铁围幽暗悉皆闻。闻尘清净证圆通。一切众生成正觉)仍称观世音菩萨名号。随号扣击其利甚大。遇。
圣节看经上殿下殿。三八念诵佛诞成道涅槃。建散楞严会讽经斋粥过堂人定时。各一十八下。如接送官员住持尊宿。不以数限。库司主之。
僧堂钟
凡集众则击之。遇住持每赴众入堂时鸣七下。斋粥下堂时放参时。旦望巡堂吃茶下床时。各三下(住持或不赴堂。或在假则不鸣)堂前念诵时念佛一声。轻鸣一下。末叠一下。堂司主之。
殿钟
住持朝慕行香时鸣七下。凡集众生殿。必与僧堂钟相应接击之。知殿主之。
感通传云。拘留孙佛于乾竺修多罗院。造青石钟。于日出时有诸化佛与日俱出。密说显演十二部经。闻法证圣不可胜数。增一阿含经云。若打钟时一切恶道诸苦并皆停止。又金陵志云。民有暴死入冥司。见有五木缧械者。告之曰。吾南唐先主也。以宋齐丘之误杀和州降者致此。每闻钟声暂息吾苦。仗汝归白嗣君。为吾造钟。民还具闻后主。因造大钟于清凉。寺镌曰荐烈祖孝高皇帝脱幽出厄。
版
大版斋粥二时长击三通。木鱼后三下叠叠击之。谓之长版。念诵楞严会儆戒火烛。各鸣三下。报更则随更次第击之。方丈库司首座寮及诸寮。各有小版。开静时皆长击之。报众时各鸣二下。众寮内外各有版。外版每日大众问讯时三下。坐禅坐参时各三下。候众归堂次第鸣之。点茶汤时长击之。内版挂搭归寮时三下。茶汤行盏二下。收盏一下。退座三下。小座汤长击之。
木鱼
斋粥二时长击二通。普请僧众长击一通。普请请行者二通。
相传云。鱼昼夜常醒。刻木象形击之。所以警昏惰也。
椎
斋粥一时。僧堂内开钵。念佛唱食遍食。施财白众皆鸣之。维那主之。下堂时圣僧侍者鸣之。知事告退时。请知事时亦鸣之。住持入院开堂将说法时。诸山上首鸣之。谓之白椎也。
世尊一日升座大众集定。文殊白椎。云谛观法王法。法王法如是。世尊便下座。
磬
大殿早慕住持知事行香时。大众看诵经咒时。直殿者鸣之唱衣时。维那鸣之。行者披剃时作梵阇黎鸣之。小手磬堂司行者常随身。遇众讽诵鸣之。为起止之节。
铙钹
凡维那揖住持两序。出班上香时。藏殿祝赞转轮时。行者鸣之。遇迎引送亡时。行者披剃。大众行道。接新住持入院时。皆鸣之。
鼓
法鼓
凡住持上堂。小参普说入室。并击之。击鼓之法上堂时三通(先轻敲鼓磉二下。然后重千徐徐击之。使其紧慢相参。轻重相应。音声和畅。起复连环隐隐轰轰 若春雷之震螫。第一通延声长击。少歇转第二通。连声稍促更不歇声。就转第三通一向缠声击之侯。住持登座毕方歇声。双椎连打三下)小参一通。普说五下。入室三下皆当缓击。
茶鼓
长击一通。侍司主之。
斋鼓
三通。如上堂时。但节会稍促而已。
普请鼓
长击一通。
更鼓
早晚平击三通。余随更次击。库司主之。
浴鼓
四通次第候众击(其详见知浴章)知浴主之。
已上宜各有常度。毋令失准。若新住持入院。诸法器一齐俱鸣。
金光明经云。信相菩萨夜梦金鼓。其状姝大其明普照。喻如日光。光中得见十方诸佛众宝树下坐琉璃座。百千眷属围绕而为说法。一人似婆罗门。以枹击鼓出大音声。其声演说忏悔偈颂。信相菩萨从梦寤已。至于佛所。以其梦中所见金鼓及忏悔偈。向如来说。又楞严经云。阿难。汝更听此只陀园中食办击鼓众集撞钟。钟鼓音声前后相续。于意云何。此等为是声来耳边。耳往声处。
法器章(终)
唐洪州百丈山故怀海禅师塔铭(并序)
将仕郎守殿中侍御史陈诩撰守信州司户参军员外置同正员武翊黄书
星缠斗次山形鹫立。桑门上首曰怀海禅师。室于斯塔于斯。付大法于斯。其门弟子惧陵谷迁贸日时失纪。托于儒者铭以表之。西方教行于中国。以彼之六度视我之五常。遏恶迁善殊途同辙。唯禅那一宗度越生死。大智慧者方得之。自鸡足达于曹溪。纪牒详矣。曹溪传衡岳观音台怀让和上观音传江西道一和上。诏谥为大寂禅师。大寂传大师。中土相承凡九代矣。大师太原王氏福州长乐县人。远祖以永嘉丧乱徙于闽隅。大师以大事因缘生于像季。托孕而薰膻自去 将诞而神异聿来。成童而灵圣表识。非夫宿植德本。曷以臻此。落发于西山慧照和尚。进具于衡山法朝律师。既而叹曰。将涤妄源必游法海。岂惟必证。亦假言诠。遂诣庐江阅浮槎经藏。不窥庭宇者积年。既师大寂尽得心印言简理精貌和神峻。睹即生敬居常自卑。善不近名。故先师碑文独晦其称号。行同于众。故门人力役必等其艰劳。怨亲两忘故。弃遗旧里贤愚一贯故普授来学。常以三身无住万行皆空。邪正并捐源流齐泯。用此教旨作人表式。前佛所说斯为顿门。大寂之徒多诸龙象。或名闻万乘入依京辇。或化洽一方。各安郡国。唯大师好尚幽隐。栖止云松。遗名而德称益高。独往而学徒弥盛。其有遍探讲肆历抵禅关。滞着未祛空有犹阂。靡不缄藏。万里取决一言。疑网云张智刃冰断。由是齐鲁燕代荆吴闽蜀望影星奔。聆声飙至。当其饥渴快得安隐。超然悬解时有其人。大师初居石门依大寂之塔。次补师位。重宣上法。后以众所归集意在遐深。百丈山碣立一隅。人烟四绝。将欲卜筑必俟檀那。伊蒱塞游畅甘贞请施家山。愿为乡导。庵庐环绕。供施芿积众又踰于石门。然以地灵境远颇有终焉之志。元和九年正月十七日。证灭于禅床报龄六十六。僧腊四十七。以其年四月二十二日。奉全身窆于西峰。据婆沙论文。用净行婆罗门葬法遵遗旨也。先时白光去室金锡鸣空。灵溪方春而涸流。杉燎竟夕以通照。妙德潜感于何不有。门人法正等尝所禀奉皆得调柔。递相发挥不坠付嘱。他年绍续自当流布。门人谈叙永怀师恩光崇塔宇。封土累石力竭心瘁。门人神行梵云结集微言纂成语本。凡今学者不践门阈。奉以为师法焉。初闽越灵蔼律师。一川教宗三学归仰。尝以佛性有无响风发问。大师寓书以释之。今与语本并流于后学。诩从事于江西府。备尝大师之法味。故不让众多之托。其文曰梵雄设教有权有实。未得顿门。皆为暗室。祖师戾止方传秘密。如彼重昏忽悬白日(其一)唯此大士弘绍正宗。虽修妙行不住真空。无假方便。岂俟磨砻。恬然返本万境圆通(其二)百千人众尽祛病热。彼皆有得我实无说。心本不生形同示灭。此土灰烬他方水月(其三)法传人代塔闭山原。杉松日暗寺塔犹存。蔼蔼学徒无非及门。唯能觉照是报师恩(其四)元和十三年十月三日建。
碑侧大众同记五事。至今犹存。可为鉴戒。并录于左 大师迁化后未请院主。日众议厘革山门。久远事宜都五件。一塔院常请一大僧。及令一沙弥洒扫 一地界内不得置尼台尼坟塔。及容俗人家居止 一应有依止及童行出家。悉令依院主一人。僧众并不得各受 一台外及诸处不得置庄园田地 一住山徒众不得内外私置钱谷 欲清其流在澄其本后来绍续永愿遵崇 立碑日大众同记。
百丈山大智寿圣禅寺天下师表阁记
菩提达磨大师后八叶有大比丘。居洪之百丈山。人称之曰百丈禅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