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31800000014

第14章

第一出體者

二量各三。一尅勝。且現量體。謂唯取彼遠離分別。緣於自相諸明了智。故理門云。現量者。謂若有智於色等境。遠離一切種類名言。假立無異。諸門分別。由不共緣。現現別轉。故名現量。雜集第十六云。現量者。謂自正明了。無迷亂義。自正簡離諸妄分別。謂為現量。明了簡離被映障等。無迷亂簡離旋火輪等。離此不正。及不明了。迷亂三緣。名為現量。顯揚第十一云。現量者。有三種。一非不現見。即攝雜集明了。二非思構所成。即攝雜集自正。三非錯亂境界。即攝雜集無迷亂緣。瑜伽第十五。現量亦三。二名非已思應思。即非思構之異名也。餘二名及三。義皆同顯揚。三各有多。廣如彼釋。自正明了無迷亂義。隨應通境及能緣心。皆名現量。今者尅勝。但取彼智。第二相從體者。即現量境。及五色根。亦名現量。瑜伽顯揚皆云。由非不現見。非思搆所成。非錯亂所見。名為現量。又五色根。亦名現量。故瑜伽十五等云。如是現量。誰所有耶。略說有四。一色根現量。謂色相五根所行境。此明境界。能有現量。即是五根。理門論中。解比量已云。彼處亦應於其現因。說為現量。現因即根境。能生現故。皆名現量。第三具攝體者。心及心所。但離於前所說分別。諸不現等皆名現量。若不爾者。自八無智。應非現量。非現量者。即違一切大乘經論。

比量體中。且尅勝體。除現量體。及以非量。餘所有智。皆名比量。故理門云。謂智囗是前智。餘從如所說。能立因生。雜集亦言。比量者。謂餘信解。師子覺釋云。此云何。謂除現量所得。餘不現事。決定俱轉等。故似非量。皆非比量。顯揚瑜伽。比量各五。謂相體業法及因果。相謂相貌。如見烟知火等。體謂自體。如見此物體。比餘不見體。業謂業用。如見樹動。知有風等。法謂相屬法。如見無常。比知無我等。因果者。謂因果相比。如見得果。比知修道等。此舉比因。顯所生果。第二相從者。現量智境。及比量境。并知其因。遍宗等智。生比量合。若先若俱。皆名比量。故理門云。審觀察智。從現量生。或比量生。及憶此因。與所立宗。不相離念。由是成前舉所說。力念因同品定有性等故。是近及遠。比度因故。俱名比量。現量智境及比量境。并知因智。為遠因。憶因之念。為近因。理門名為作具作者。作具疎緣。作者近緣。皆名比量。此說自比。若從立者。智方得起。即以立者言。及現比量。并自智因智。憶因之念。故理門云。應知悟他比量所不離。此得成能立故。第三具攝體者。亦因一切王所皆比。不唯是智。現量既通。比非獨智。

第二釋名

言現量者。先離後合。離者。現謂明顯。若境若心。俱悉明顯。明離分別思搆錯亂。顯離映障。量謂量度。能緣之心。及所度境。俱名為量。此離釋已。合釋者。若境名現。心名為量。即現之量。名為現量。依主釋也。此境心合目。若心名現量者。現體即量。以能量心。離諸分別。非或翳等之所覆障。名之為現。能知於境。名之為量。持業釋也。境名現量者。境體名現。心名為量。現體非量。有彼量故。或現屬心。境體非現。亦不名量。如無常等。用彼現心。而為量故。名為現量。俱有財釋。如說刀藏。藏者謂心。鞘非名刀。亦不名藏。為用彼刀。而為藏故。名為刀藏。境從心無。持業釋故。瑜伽顯揚。俱問云。如是現量。誰所有耶。答略說四種所有。一色根現量。二意處現量。三世間現量。四清淨現量。色根現量者。謂色相五根。所行境界。如前所說。現量體相。意處現量者。謂諸意根所行境界。如前所說。現量體相。既云所行境界。明說彼境。名有現量。餘二即前約能緣心。有世出世。以辨於境。更無別也。問此文總說。何以得知說心為現量。答即彼文解清淨現量云。謂世間現量。亦是清淨現量。有清淨現量。非世間現量。謂出世智。於所行境。不共世間。名清淨現量。明非說境。境通世間出世間緣故。不名不共。

比量名者。亦先離後合。比謂比類。量謂籌度。合釋者。比類籌度。名為比量。有心境等。若心名比量。能比即量。名為比量。唯持業釋。無依主也。境等非彼故。雖從言生等。而彼非比。理門論云。比度因故。俱名比量。此依作具作者而說。若即名量。何故名為比度因故。及作具等。或云論言亦得名比。以言比類生歒解故。若說依此釋。即比之量。可依主釋。若境及念。并知因智。名比量者。皆有財釋。不可自體即名比量。違理門故。又云。現量智能生敵者智。亦名比量。若體即比。有雜亂過。問念等非比量。理即可爾。知因之智。何非比量。答夫言比量。了所立義。彼知因智。未了宗故。不名比量。若汎說。心比度於場。名為比量。知因亦是。今據立敵。或自欲知未所了義。此類籌度。智決定生。方名比量。故知因智。非名非量。

第三廢立者

問彌勒菩薩。無著天親。皆立現比及聖言量。陳那天主。後習於前。云何各二。答陳那菩薩。取緣心及以所緣境。無過自共。此中自相。即為自體。共相即貫通餘法。緣自相心。名為現量。緣共相心。名為比量。離此二外。無別所緣。可更立量。故但立二。故理門云。為自開悟。唯有現量。及與比量。彼聲喻等。攝在此中。故唯二量。由此能了自共相故。非離此二別有所量。為了知彼。更立餘量。天主菩薩。陳那之門人。師資相順。故亦不立彼聖教量。取聖教之量。由教生故。若定心緣。名為現量。以分明各證故。若散心緣。名為比量。籌度比類。貫餘義故。攝在境智別說。故分三量。教境能詮故。從於智亦立量名。今據所生。量唯立二。教從於智。亦名為量。由此聖教。亦名二量。生二智故。更有異解。如抄中說。問諸外道等。或立譬喻。義准無體等量。並何量收。答隨其所應。比量所攝。是故自悟及以悟他。量唯有二。更不增減。

第四諸門者

一約識辨。二約心明。三約心所。四約分顯。五約分別。六問答辨。

第一約識者

諸識若在佛果位中。及識處定。通漏無漏。皆唯現量。然有漏定。略有二解。一等持定。在欲界地。作火觀等。假相未成。非現量攝。若假相成。即現量攝。瑜伽顯揚俱云。此中建立境界。取所依境。非是思搆所成假想。所解地等諸界境。若解未成。是思搆所立。解若成熟。即非思搆。如是名為思搆所成由非思搆之所成故。名為現量。二云欲界諸假想定。皆名未成。但名似現。諸上界定。與輕安俱。諸假想者。即名為成。欲界心作。任為方便。二解後勝。若在散位。五八唯現。第七非二。第六通二。與五俱緣。離諸分別。即現量収。雖與五同緣。而分別取。非稱本境。即非量攝。若稱境智。即比量攝。取於假立一因通餘。名為分別。非謂一切作此假立。唯第六能。是故比量唯在第六。現量通八。隨其所應。如前分別。

二約心明者

謂卒爾。尋求。決定。染淨。等流五心。總而言之五。心皆通現比二量。若別別說。廣恐繁雜。但約識辨心。量隨識易了。約識辨者。第八因位。唯有三心。卒爾決定及等流心。異界初生。及後情現。有卒爾故。其決定心。有其二義。一云即此心位。有決定心。不同於五。由意尋求及決定已。方行染淨無染淨心。非善惡故。一云初剎那心。但有卒爾。異熟性劣。又約義辨。初名卒爾。次尋求等。第二剎那。亦有二說。一云約義辨心。初名卒爾。創過境故。第二剎那。方名決定。即此已後。性更無別。隨前性生。名等流心。不同五識。於決定時。性未定故。或約義辨。但名決定。第三剎那。方名等流。一云有等流心。決定心者。從尋求生。八無尋求。故無決定。與前性等起。名等流心故。縱有決定。於等流心。義說決定。如定中聞聲。於等流心。義說卒爾故。不應彼時。但名卒爾。不捨定境故。從此已後。所有卒爾。即第二剎那。及此已後。決定之心。皆於等流心中義說。境有間續。更別生故。若在佛果。得有四心。但除尋求。以八因中。緣境不遍。但緣三境。除無漏位故。故解脫道。有卒爾心。即於此心。義說決定及染淨心。不爾。此位應非善染。第二剎那。即名等流。更無卒爾。決定染淨境皆曾受。任運能了隨前性。故無前四。不同於因初遇境已。尋方決定。始起善染。即此心恒行利樂。故有決定。及善染心。更有異解。繁不能敘。第七有漏。唯有四心。異界第八。創初遇故。雖新遇境。即執為我。我見相續。故不尋求。於卒爾心。得有決定及染淨心。亦據義說。非卒爾心。不執為我。不爾我執有間斷故。有云。無決定而有染淨。不可得言不尋求故即無決定。亦應無決定。不起染淨。不起染淨。應無等流。若由自分別。故有染淨。亦由自審決故有決定。或可以性恒成。非今新起。但可有二。卒爾等流。無中三也。若無漏位。在佛果者。亦有四心。鏡智初起。有卒爾故。餘心如前第八識說。因位有五。無漏境新。故有卒爾。八地已上。雖自在位。然於藥病。猶假尋求。第七隨六。同緣於彼。可有尋求。後三可悉。其第六識。佛果同前。因位皆有通漏無漏。五識因位。但有二心。除中三心性。不推境故無尋求。無尋求故無決定。無分別故無染淨。故瑜伽第一云。由眼識生。三心可得。如其次第。即卒爾心尋求心決定心。初是眼識。二在意識。決定心後方有染淨。此後乃有等流眼識。善不善轉。既說決定心後。方有染淨。此後乃等流眼識。明唯有二。有義五識亦有染淨。自無分別。成染淨故。瑜伽第一。不說五有。從他所引。得有染淨。故瑜伽說。此染淨心。由二緣故。一先所引。二由分別。有義五識可具有五。說尋求心與欲俱轉。五識欲俱。希望境故。得有尋求。雖自無分別尋求。而有任運尋求。或無計度尋求。亦有分別尋求。說五識俱有分別惑。由意引故。不爾五惑不通見斷。有義五識無分別惑。及分別尋求說。通見斷者。以因亡故。說之為斷。此五識惑。有為意識分別惑引。能引見除。所引隨斷。二釋前勝。瑜伽說。貪等分別俱生。通五受故。又五由意引。意識尋求。五識不可即在決定染淨等流。若即在後。應非意引。既由意引。隨意尋求等。五識心亦爾。亦不可言。雖言尋求。五猶卒爾。境非新遇故。若自在位。不假尋求。以五不隨意識亦緣有情根性故。若緣六境。六不尋求。五識亦爾。若在佛果。亦同前說。既知心之通局。可悉二量之有無。

第三約心所者

遍行別境。及善十一。通二可知。根本六惑。疑惡見全。餘四少分。不通二量。隨其所應。與見疑俱。非二量故。若貪瞋痴。在五識者。唯是現量。若在意識。貪瞋痴慢。分別俱生。皆通現比。若與五俱。不橫計者。即現量攝。理門論說。遠離一切。乃至諸門分別者。是妄計分別。非即於境分別好惡等。亦彼所除。若不爾者。尋伺二種。應不通現。所餘或比非量不定。或可意識諸俱生。或與五俱者。可是現量。分別起者。亦非現量。理門論說。一切除分別故。二解前勝。二十隨惑。隨根本惑生。或俱或後。同於本惑。通現及比。非量不定。不定四中。悔唯比量。或復非量。不通現量。唯散意識。緣過去境故。眠唯緣現及於過去。獨散意識。不明了緣。亦非現量。許通皆思。善即可有比量尋伺二種。若在定心。一切現量。若在散心。與五識同時起者。得境自相。即是現量。緣共相境。或比非量。

同类推荐
  • 玉藻

    玉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说法海经

    佛说法海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中华传心地禅门师资承袭图

    中华传心地禅门师资承袭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供养仪式

    供养仪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Penguin Island

    Penguin Islan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惧梦人

    惧梦人

    一个极其简短的视频,扭转了整个世界。一觉醒来,平静的世界被笼罩在浓郁的黑暗当中,孤寂的城市变得残垣断壁,大量的变异体侵袭而来。“寸心,一定要等着我!”
  • 末世秘密

    末世秘密

    林跃,水水大学在读学生,末日前天天窝在出租屋里打游戏。末日降临,秩序崩溃,林跃经历生死,体内变异产生异能,本以为能过上幸福安静的生活,却意外的发现异能者竟是末日食物链低端的存在!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智慧型丧尸指挥千万丧尸攻城却是有人操控!满月时,竟有巨型恐龙肆虐!吸血鬼,骨龙,遍地都是!各种妖兽也不计其数!弱小的异能者仅仅是这些怪物的口粮,而平常的百姓更是无法生存!“真的不给人类活路了么!”林跃仰天长啸。在一次的偶然机会,林跃回到了原先的家,得知家里的地下室里隐藏着惊天的秘密,(这末日的一切似乎有人操控)而林跃的父亲也因此下落不明!“我会带领人类重新站起来,冲出末世的枷锁!”林跃下定决心。.
  • 鸿雁之什

    鸿雁之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穆鱼濡沫

    穆鱼濡沫

    越痛越成长,原来曾经柔弱的地方,都因为曾经痛苦的磨砺而变得更加强壮。而爱情早就埋下种子,正等待着合适的时机,开花结果。
  • 非奇非偶假命题

    非奇非偶假命题

    纷乱的七八十年代,带着神秘背景回到家乡的少女,在各种歧视下为了一个目标前进。迷茫、坚定、痛苦、阴郁、背叛、迫害、心伤、爱情、伤害、心殇......遇到的这个犹如戈壁狼的男人,真的是她的良人吗
  • 巨岩碎涛

    巨岩碎涛

    《巨岩碎涛》是一部跌宕起伏,惊险曲折,磅礴厚重,悬念叠生的探案小说。正义与邪恶的较量,爱恨情仇的交织,案情经纬的交错,罪行令人不寒而栗!官迷心窍的副市长潘登高,对市长的宝座垂涎三尺,认为市长张政明阻碍了其升迁之路,由怨生恨,暗动杀心,勾结企业家高一峰,不惜重金,雇佣梦想一夜暴富的马彪伺机行凶,不料却杀错了人。正义邪恶,形同冰炭。一场正与邪、红与黑、警与匪、违法与护法的铁血较量,随着这桩扑朔迷离的谋杀案而险象环生、惊心动魄地展开。
  • 向敌人敬礼(原创经典作品)

    向敌人敬礼(原创经典作品)

    善读精品美文,拾取久违的感动;体悟百味人生,感受成长的快乐。阅读其间,时而在惊险悬疑的案件中悚然而惊,时而为体察入微的真情潸然泪下,时而又涌动着想针砭时弊的激情……掩卷而思,人性的美丑,世事的善恶,人生际遇的变幻无常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 幻想的天平

    幻想的天平

    在幻想的这一端,孤独掌控着自由,在幻想的另一端,爱情在自由中起舞。我们总是会忽略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在现在这个满是神魔、穿越、强悍的气息下,何尝不试着了解一下最真实的情感呢。那对爱的胆怯,执着,信任,幻想,在心底已生根发芽,那么,要留下什么呢?还是,全部剥除,只留下孤独?你的选择呢?
  • 依然想你的我

    依然想你的我

    每个人的青春年少都有过懵懂的爱情,暗恋最美好的事情在于我们都不知道却又互相喜欢着。
  • 十五岁的青春寄语

    十五岁的青春寄语

    一场游戏,让他们对方,都沦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