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光律元方伯聪谐《有不为斋随笔》卷庚云:「释道安与习鉴齿初相见,道安曰『弥天释道安』,凿齿曰『四海习凿齿』,时人以为佳对。向来不得其解,近偶思得之。盖『释』与识同声借之,言普天之下,人皆识己也。凿齿依义答之,亦言四海之人,皆习知己。『释』须借识,『习』则本字不借,故对尤佳,足以胜之。此正如『日下荀鸣鹤,云间陆士龙』之类。东坡《送杨杰》诗云:『三韩王子西求法,凿齿弥天两勍敌。』盖以杨曾为高丽僧义天馆伴,故用其事,可谓精当。惟『凿齿』『弥天』对举,虽曰互文,亦恐未详本意。杨诚斋《过太湖石塘》诗『正缘王事游方外,凿齿弥天未当贤』,亦同东坡。至梁《高僧传》以为习先称,安后对,时人以为名答。盖不得其解,故颠倒之以右释,岂知其固不可倒耶。」云云。声木谨案:此条可补惠定宇征君栋笺注《渔洋山人精华录》不及。
北宋篆隶二体石经
北宋开封篆隶二体石经原石久佚,拓本罕见。山阳丁俭卿舍人晏,于咸丰七年,以制钱数百文,购得元以前旧拓孤本于旧书肆中,见于兴化李孝廉祥《媿生丛录》。凡《周易》、《书》、《诗》、《春秋》、《礼记》、《周礼》、《孟子》七经,各有残帙,共得叁百柒拾余张,分装四大册。因撰《北宋二体石经记》一卷,以考证旧文,刊入自撰之《颐志斋丛书》中。后此本辗转流传,于光绪初年,为贵池刘聚卿京卿世珩以伍百金购得。当时舍人复检得其中重复之文叁拾余张,自写目录于后,共计肆拾壹条,另为一册,以寄其子白太守寿昌。太守粘附其父书并目录于后,自为跋语,以记颠末。后予得见此本,因其为北宋二体石经一段故实,故并录舍人寄子之书,及其子太守跋语于后,以资考证。书云:「获碑帖颇多,极有可观。昨从书肆得北宋仁宗时石经,篆隶二体,此即《玉海》所云篆隶二体石经,周密《癸辛杂识》所云一行篆字,一行真书是也。南宋石经在杭州府学,思陵正书今尚有存者,至北宋汴学石经久佚。顾亭林《石经考》虽列开封石经,实未之见,《经义考》亦云佚,竹垞谓沉于黄河之下,杭大宗《石经》,亦云汴石经亡于元末。余所得者,乃元以前旧拓本,《周易》、《书》、《诗》、《春秋》、《礼记》、《周礼》、《孟子》各种。其文小有异同,可资考证。《玉海》等书不言有《孟子》,此可补史志之缺。闻系吾乡屠明经文林旧物,余购藏之,信人间秘宝也。山夫《金石存》仅见过五碑,余所得者,竟有叁百柒拾余张之多,粘缀为四大册,其中有重复者叁拾余张,另为一册,寄汝等以供欣赏,亦快事也。我精神康健,汝母亦好,厚孙、大孙女俱好,家中大小平安。十八日父字。」云云。跋云:「宋开封石经世罕拓本,吾乡吴山夫先生《金石存》云:『尝见四大册于吴门薄自昆家,乃《尚书》、《周礼》、《礼记》、《孟子》文。今又得此五碑,意此碑之存于今者,尚不止此。』考山夫所得,《周易》二碑、《尚书》三碑,后又得《周礼》三碑,盖不及薄氏之半。许珊林先生云:『碑今在河南陈留县,仅存《周礼》卷一及卷五中数石,余经悉亡,盖修学宫时用作瓴甋矣。』是北宋石经,又亡于山夫之后。今家大人既得《易》、《书》、《诗》、《春秋》、《礼记》、《周礼》、《孟子》四大册,又以重复残字缀为一册,缄寄京邸,俾昌等获观。盖较之吴门薄氏所藏,有过之无不及。此册字数虽少,而《洪范》『明作晰』已足正监本作『哲』之伪,其余之足资考证可知。补北宋石经,人间第一本也,谨识而宝之。时咸丰七年,岁在丁巳闰端午日,山阳丁寿昌敬书于宣南寓舍之竹韵轩。」下有印文二,一曰「丁寿昌印」,一曰「白」,即其字也。
优拔贡考例
国朝定制:各省之优贡、拔贡,必须补廪生后,方准应考,附生无应考之例。是以曾文正公家书属曾忠襄公国荃,有「既未补廪,不必应考优贡,致使宗师笑我家外行」之语,而曾忠襄公即于是年得优贡。光绪年,溥玉岑侍郎任江苏学政,考试优贡。江都董逸沧明府玉书,亦以附生径得优贡。科名真有前定,殊难预料。闻以附生径得优拔者,朝考一二等,始能作数。若非是礼部所发贡单,仍只称优生而已,不能以贡称也。
晋元帝笑语
《世说》言晋元帝生子,普赐羣臣。殷羡谢曰:「臣无勋,猥蒙颁赉。」帝笑曰:「此事岂可使卿有勋。」云云。流俗相传,以为我朝高宗纯皇帝之事,特辨正之于此。
以游历为官职
古人有以官爵入图章者,大抵如成亲王之「皇十一子」,王澍之「天官大夫」,张廷玉之「保和殿大学士」,皆崇官厚禄,无异说也。降而至刻某科状元、榜眼、探花、传胪、翰林,犹可云此清班也。降而至刻某科举人、进士,吏、礼部主事,犹可云此正途也。更有下于此者,有以「三次欧洲」、「二次美洲」、「东瀛往返八次」为图章,是直以行路为官衔招牌矣。予于山东候补道武进余亦斋观察思诒所撰之《航海琐记》中见之。
乡试场规等
从前各省乡试之场规,闻为林文忠公则徐所手定,如中有云「士子手持长大烟杆,亦似专为斗狠而来者」之语,是也。各省所立之粥厂,其章程由阮文达公元任浙江巡抚所定,以其章程美善,通行各省。其原定章程,凡煮成之粥,以布滤之不漏水,以着插之不倒,斯为合格,名虽曰粥,实即饭也。二公以经济勋业著名一时,即此等章程亦所手定,其规模之善自不待言,是以无不遵行之,实亦各省罕有之事也。
广雅碎金
南皮张文襄公之洞本无诗集,桐庐袁爽秋京卿昶汇辑其诗,名《广雅碎金》,编为四卷,刊入《渐西村舍丛书》中,世人始得见其诗。中有《济南杂诗》八首,其前四首所言济南风景,非亲历其境者,不知此诗之妙,故录之于此。诗云:「齐疆多海鲁多山,风土中和是此间。济汶黄河三水会,重扃不在穆陵关。」「龙山行尽麦田青,沙路无泥十里亭。山色双双齐入画,泉声步步尽堪听。」「三泉觱沸涌珍珠,花乳倾瓯燥吻苏。甘软定居扬子上,清空得胜谷帘无。」「清波绿绕旧宫墙,流入牙城几曲长。秋柳萧疏空照影,吟诗如赋《鲁灵光》。」自注云:「山东巡抚署为明济南王故宫,引济水贯其中。王渔洋《秋柳》诗,为故王宫作也。」云云。声木谨案:此条又可补注《渔洋山人精华录》惠注本所不及。
王夫之未刊撰述
衡阳王而农先生夫之所撰《船山遗书》贰百捌拾捌卷,得新化邓湘皋广文显鹤为之搜辑,湘乡曾文正公于同治四年辑刊全书于金陵节署,乃得大显于世。而曾氏刊本,仍有未尽者。厥后湘人翻刊曾本,补刊《龙源夜话》卷、《忆得》一卷、《姜斋诗分体稿》四卷、《姜斋诗编年稿》一卷、《姜斋文集补遗》二卷。而《龙源夜话》、《忆得》,曾目列未见。又有《四书训义》三十八卷,实未刊行。曾目亦漏落「未刊」二字,仅于卷首《重刊船山遗书凡例》中,言明惟《四书训义》为先生口授讲章,姑从缓刊云云。而《相宗络索》三卷、《夕堂永日八代诗选评》六卷、《夕堂永日四唐诗选评》七卷、《夕堂永日明诗选评》七卷,《凡例》中皆言已见,容俟访得全书,再为补刊云云,至今尚未刊行。是其遗书,仍未能全刊,亦可惜也。
黄彭年撰述
贵筑黄子寿方伯彭年,于光绪年间,以政事、文学着,声名甚噪。予于厂肆中,购得其《陶(庐)[楼]杂着》二册,光绪己丑自刊本,不分卷数。内列书五种名目曰:《紫泥日记》、《明范文忠公画像宦迹图题词》、《明五忠手迹考存》、《黄忠端公明诚堂十四札疏证》、《题词》。以予所见,颇有名不副实之议,然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实不出明季山人卤莽刊书之弊。国变后,其门生故吏等,又为之刊《陶楼文集》卷。新城王方伯树枬,编辑《明旧文存》,序中论其未得文章之法,亦不足论矣。
翁方纲诗句
大兴翁苏斋学士方纲《复初斋诗集》卷二十七中,有《和刘石庵冢宰董文敏所题蒲圻万年寺歇心处扁》诗四首,末一(句)[首]云:「画禅磨墨证何如,斋扁重题肯借渠。蓟北句非湘北句,刘尚书是董尚书。」自注云:「予诺为石庵书磨墨斋扁也,石庵喜仿董书,故云。」云云。声木谨案:泾县包慎伯明府世臣《艺舟双楫》中,言刘文清公字学董书,矜为独得之秘。宜兴吴仲伦明经德旋《论书随笔》中,深然其说。观此诗注,则刘文清公当日之字学董文敏公,并不自讳,固尽人皆知之矣。
方世举撰述
李义山诗集笺注行世者,有朱鹤龄、姚培谦、程梦星、冯浩四家。声木谨案:桐城萧敬孚茂才穆《敬孚类稿》卷十二中,有《方息翁先生传》,云:「先生姓方氏,讳世举,字扶南,撰有《李义山诗集笺注》。其表弟江都程梦星借刻之,世多有其书。」云云。据此,则程注之本,本为方氏原稿,程氏攘而有之,如郭象之注《庄》矣。此事外间罕有知之者,故记之于此。方氏所撰,又有《汉书辨证》卷、《世说考义》卷、《家塾恒言》卷、《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十二卷、《江关集》卷、《春及草堂诗钞一集》一卷、《二集》一卷、《三集》一卷、《四集》一卷、《兰丛诗话》一卷等书。族子方制府观承校刊本,久已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