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杭大宗太史世骏,举乾隆元年博学宏词科,后以直言,夺职罢归。鸿才博学,于雍干时,名望素着,撰述宏富,多已刊行。惟所撰《订讹类编》六卷,据太史自序云:「讽诵之下,见古人行事与古书纰缪处,辄为摘记,参互考订,校正其非,积成卷帙,藏之箧笥,非敢云枕中秘也,亦聊以自怡悦耳。丙寅春,海宁门人范鸣远鹤年邀予作观海之游,因寓其听涛楼者几半载,爰出是编,以与老友俞正之楷共相订质。暇时遂为类次而编辑之,伪者辟焉,谬者纠焉,间附管见,就正大雅,使一误不至再误,则是编亦好古者之所乐得而观玩也。置之案头,以资闻见,不至覆彼酱瓿,则余之大幸,亦读书者之大幸与。」云云。声木谨案:德清许周生兵部宗彦撰太史别传中,胪列太史撰述,已成者为《石经考异》二卷、《榕城诗话》三卷、《三国志补注》六卷、《诸史然疑》一卷、《词科掌录》十七卷、《余话》八卷、《文选课虚》四卷、《汉书蒙拾》三卷、《后汉书蒙拾》二卷、《续方言》二卷、《道古堂诗集》廿六卷、《文集》四十八卷,未成者为《鸿词所业》卷、《补晋书传赞》一卷、《经史质疑》卷、《史记考异》卷、《汉书疏证》卷、《礼例》卷、《续礼记集说》一百卷、《两浙经籍志》卷、《续经籍考》卷,独无此书,盖当时编成未刊。惟汉阳叶名澧敦夙好斋有精钞本,后为湘潭叶奂彬吏部德辉所得。戊午二月,乌程刘翰怡京卿承干嘉业堂即据此本,为之刊行。编内分《义讹》一卷、《事讹》一卷、《字讹》一卷、《句讹》、《书讹》、《人讹》共一卷、《天文讹》、《地理讹》、《岁讹》、《世代讹》、《鬼神讹》共一卷、《礼制讹》、《称名讹》、《服食讹》、《动物讹》、《植物讹》、《杂物讹》共一卷。《续编》亦十七类,《义讹》至《书讹》为一卷,《人讹》至《杂物讹》为一卷。其书搜罗赅备,考订精密,确为学人有用之书,宜乎太史自序高自位置,深相矜许矣。
顾复初斋名
长洲顾幼耕二尹复初,为明顾文康公鼎臣之裔,耕石侍讲元熙之子。中年遭粤匪之乱,流离颠沛,就四川幕府席,因纳赀为县丞。历署布政使经历、布政使照磨、荣县、贡井县丞,嗣后专就成都将军、四川总督两幕,年至八十卒。生平工诗文词书画,当时在四川一省,颇负盛名。撰有《乐余静廉斋文集》一卷、《诗集》一卷、《诗后集》一卷、《诗三集》一卷、《词集》一卷。语见声木所编先文庄公《强恕斋文集》及海宁钱铁江明府保塘《清风室文钞》中。声木谨案:予幼时即读二尹全集,以二尹乃名士,取「乐余静廉」四字名斋,必有所取义。后见明檇李李君实玺丞日华《六研斋笔记》云:「经云至静性廉,至乐性余。人惟取于造化者奢,故终日劳扰,惟视己多所不足,故常戚戚。廉则自收缩,机念自息,余则自舒展,结虑自消。故余即廉之所余,而廉又余之所养,非二事也。」云云。始知二尹命斋之义,盖即有取于是言。
陈毓性弈谱
海宁陈子仙毓性,以善弈名同光间,一时推为国手,惜生前未刊一谱,弈稿均散在友朋间。长洲赵晋卿广文钞撮颇富,以活字印成选本,名曰《子仙百局》,一卷。虽间有已见于江都周小松鼐《餐菊斋皖游弈萃》卷中,不如此详。江宁常仲卿棣华亦工于斯艺,曾于光绪十六年八月,翻刊《兼山堂谱》卷,并《陈方七局》一卷,陈即子仙也。以上并见于常仲卿《子仙百局序》文中。声木谨案:自光绪末年,通国颇多好弈者,其风气至今未已。子仙自刊《{扌絜}翠草堂弈谱》卷,见婺源余啸松楙《白岳葊诗话》中。
道光廿一年连丧文人
道光廿一年九月以后四月间,连丧阳湖李申耆明府兆洛、宜兴吴仲伦明经德旋、宝山毛生甫都尉岳生、仁和龚定葊祠部自珍、光泽高雨农舍人澍然。五人并以文学,负东南重望,乃同时殒丧,亦属异事。语见江阴蒋丹棱茂才彤《李申耆年谱》中。
遗民修东莞县志
辛酉孟陬,东莞陈子励学使伯陶修《东莞县志》壹百贰卷,自序云:「辛亥国变,余窜伏海滨之九龙,谢绝人事。乙卯春,邑人叶湘南觉迈援月桥例,复申前请。谓款从沙田公产出,无应县尹聘,受粟肉之嫌。且任征同志,迁局九龙,俾省应酬而专著述。余辞不获。」云云。声木谨案:据此,则学使确为我朝末造之完人矣,故记之于此。据序云:「东莞之有志也,自邑人陈月桥庚始。月桥,宋乡进士,入元不仕。惧旧闻散失,乃因县尹郭居仁应木之请,而创为之者也。」云云。是《东莞县志》两次修纂,皆出于前代遗民之手,亦奇矣。学使又撰《孝经说》卷、《东莞五忠传》卷、《胜朝东莞遗民录》卷,附记于此。
命名奇异
震泽范永绥其骏《梦余赘笔》云:「命名之奇者,余得二人。一乐姓,我郡人,名乐乐,取乐节礼乐之意,此字同而音不同也。一凌姓,湖郡人,名凌龄,字菱舲,此音同而字不同也。可见天下事,无独有偶。」云云。声木谨案:以予所知者,英国属地星加坡南华女学校校长石女士名砳磊,连姓氏为六石。余杭章太炎炳麟之女名章,以四工命名,或有取于妇德、妇言、妇容、妇工四者,皆工之义。江都洪声如孝廉钟,合之为声如洪钟。又有姓崔名壶者,骤听之,似是尿壶。皆属好奇之过,无所取义。
朱右选唐宋八家文
唐宋八家文之选本,肇自明初朱右,总十六卷。昌黎文三卷,陆拾壹篇。河东文二卷,肆拾叁篇。欧阳文二卷,伍拾伍篇,见《五代史》者不与。南丰文三卷,陆拾肆篇。荆公文三卷,肆拾篇。三苏文三卷,伍拾柒篇,云云。目录见桐城胡雒君征君虔《柿叶轩笔记》。声木谨案:朱氏当日编刊此书,立名实未允协。以三苏合为一家,称《唐宋六家文集》可也,乃以「六先生」名集,三苏本属父子兄弟三人,焉能并三人为一人耶。
刘蓉论称名之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