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29000000008

第8章

三者羯摩帝。此云作谛。谓举下屈申有所造作也。四者三摩若帝。此云总相谛。谓总万法为一大有等。五毗尸沙谛。此云别相谛。谓瓶衣不同也。六三摩婆夜谛。此云无障碍谛。如一柱色香遍有而不相障。问一切物皆具六谛也。答具。今略举内外二物。瓶为主尘依之。即依主二谛。瓶为他所作。即是作谛。瓶有总别。瓶上五尘不相障碍。即余三谛也。身为主二法依之。一诸尘二心数。身有所作身具总别。身上诸尘不相障碍。即不相障也。俱舍论云。地腊脾此云物也。但物有九种。一地二水三火四风五空六方七时八我九心。此九物有遍不遍。地水火风心此五物不遍。空时方我此四则遍一切处。此四物别有合离法。如行时举一脚即是离。下脚著地即是合。一切业行悉如是。求那此云德而有十七种。一色二香三味四触五声六数七量八名九合十离十一此十二彼十三智十四苦十五乐十六忧十七憎。依物住。是物家德。自有三类。一能造。如色等五是能造德。色是火德。香是地德。味是水德。触是风德。声是空德也。二数等有七种德。是平等德。此七通九物德均故称平等德。三者智等有五德。是我德也。求那非止有十七。如法非法功用长短老少等皆是求那。此十七为本也。物唯自生物不生德。德唯自相生不生物。由非类生故不相生也。物有三时。一方便二正有三后有。若邻虚尘未与有和合时名方便尔时邻虚尘独住未与大有合。不可说有亦不可言无。必有故不如兔角。邻虚与大有合时即生德。于物德中此德但是物德。德亦非业。德物有动转去来等名业。九物中唯地水火风心五物有邻虚。余物无也。求那谛中日三洗再供养火等和合生神分善法者。若乐愚智是求那帝体。若能日三洗再供养火即是智性。若不作者便是愚性。所以于求那帝中明修行也。外道谓恒河是吉河。入中洗者便得罪灭。彼见上古圣人入中洗浴便成圣道故。就朝瞑及日中三时洗也。智度论破云。河水既洗罪亦应洗福也。再供养火者。三洗明灭罪。再供养火为欲生福。外道谓火是天口。故就朝暝二时再供养火。问外道何故谓火为天口耶。答俱舍论云。有天从火中出语言。诸天口中有光明谓言是火。故云天口。方便心论云。事火有四法。一辰朝礼敬。二杀生祭祀。三燃众香木。四献诸油灯。问智度论云。火本为天口。而今一切啖。此言何谓。答外道谓火是天口。正烧苏等十八种物。令香气上达诸天。天得食之。令人获福。将欲烧时前遣人咒然后烧。而今一切啖者。此是无常反异令一切净不净悉皆烧之。故云一切啖。和合生神分善法者明崇。向三洗以除罪。再供养火以生福。罪灭福生与神和合。神是常不可生。但神为主。善依神生。故言生神分善。然神具生善恶。今但明善故称为分。勒沙婆弟子诵尼揵子经者。尼揵子此云无结。依经修行离烦恼结故以为名。亦名那耶修摩。旧云尼揵子。经说有十六谛。闻慧生八。一天文地理。二算数。三医方。四咒术。及四事陀故云八也。次修慧生八者。修六天行为六。及事星宿天行为七。修长仙行为八。问僧佉二十五。今偏明觉谛。世师偏引依谛。今十六中用何谛耶。答修长仙法。意欲舍无常苦故求常乐。即第十六谛也。又摩醯首罗天说十六谛义。一量谛。二所量。三疑。四用。五譬喻。六悉檀。七语言分别。八思择。九决。十论议。十一修诸义。十二坏义。十三自证。十四难难。十五诤论。十六堕负。量谛者有四种。一现知。如眼见色耳闻声等。二比知。如见一分即知余分见烟知有火等。三不能知。信圣人语。四譬喻知。如见日去等。所量者如身有我乃至解脱也。疑者如见杌似人等。用者如依此物作事也。譬喻者如见牛知有水牛也。悉檀者。自对义由异他义。如数人根是实法论明根是假名等也。语言分别者分别自他义也。思择者思择道理如此也。决者义理可决定也。论议者由语言显真实道理。诸义以立真实义。坏义者由立难难他立义。证者五种。一不定。二相违。三相生疑。四未成。五即时也。难难者。闻山林有白象。难草头亦有白象。诤论者有二十四种。堕负者如堕负论说。此十六谛异勒沙婆十六谛也。又有诸师下此皆勒沙婆部中枝流出也。自饿法者。或一日食三果。或吸风服苏或服气也。寂默者。若提子论师说有六障六自在。一不见障。二苦受障。三愚痴障。四命尽障。五不得好性障。六恶名障。若翻此六障即六自在。其人立非有非无为宗明一切法。若言是有无一法可取。若言是无而万物历然。以心取境无境称心。以境取心无心称境。故云非有非无。默然无言。持牛戒者如俱舍论说。合眼低头食草以为牛法。彼见牛死得生天上。即寻此牛。八万劫来犹受牛身。不达尔前有于天因。谓牛死得生天。是故相与持于牛戒。成论云。持牛戒若成则堕牛中。如其不成则入地狱。然外道苦行世人信之。如见今人精进。自言是道又为他所信。若闻本不生灭。自不能信他亦不信。智度论明巧拙度。须深得其旨。声闻精进尚是苦道名为拙度。外道苦行非但是拙亦不能度。非但不度更增生死。故龙树呵云。是为痴道。法华明。以苦欲舍苦。为此起大悲。四法受中即是现苦后苦也。何以言独佛能说耶此第二呵论主。内曰是皆邪见下第六悬非指后。略有四意。一云。外道狂谓实无此理。如热病人无物见物。良医总呵之。二者自有总立别破别立总破。即此文是也。

三者且欲挫其立锋令义势萎折。四欲引彼令发后问。所言皆邪见者外道所立。于三毒中是属痴使摄。以痴增上故名邪见。杂阿含云。三事覆即妙开则不妙。一谓愚人。二婆罗门语。三女人。三事开则妙覆则不妙。谓日月及佛语。论主今闻外人所说如其非妙。是故呵之。杂阿含云。虚空无足迹外道无沙门。今论主知其无有正法。是故总呵云邪见。又百论二种破外道。一总破一切外道。如此文也。二从恶止已去竟论别破外道。前总后别释破义之方也。外曰佛说何等善法相下论有三章。初章已竟。今是第二反邪归正辨论大宗。就文为二。一者从此竟品明二善三空示于始学入道之方。谓申佛渐舍之教。第二从破神品至破空品末明破邪归正而正辨于破邪。就此二章亦得为一亦得为二亦得开三。所言一者。虽在文前后不同同明破病显道。斯处无异也。所言二者。前后二章各为二也。初章二者。一明依福舍罪。二明依空舍福。后章二者。一者破神品明众生空。二者破一品下辨于法空。言各三者。此品一明舍罪。二辨舍福。三明能舍空无相智。即品名三事。谓舍罪福。后门三者。一破神品明众生空。二破一品至破常辨诸法空。第三明破空一品空病亦空。即净名经有疾菩萨用三空自调。就初有三。一依福舍罪。二傍破吉义。三伏流辨宗。就初前问次答。问有近远三处生。远生者。前偈云诸佛世尊之所说。外道初领偈但定其人尊。今此外曰领偈问人所说法。故自上三番正诤人真伪。从此竟论但诤法是非。若即以此分章者。论虽十品唯有二意。一者诤人。二者诤法也。二从上佛知诸法实相明了无碍又能说深净法生。若我师皆是邪见不能说深诤法者。汝师说何等善法耶。三近生者。外道前广列十师。论主总非皆云邪见。外道今问。若我师所说并是邪见。汝师说何善法。内曰恶止善行下第二答也。问佛教无穷。何故偏答二善。答凡有七义。一者前敬赞三宝乃至诤于真伪。此令外道回邪信正受于三归。今明二善授其戒法故。佛法大宗以归戒为首。二者示始学之方。前明依福舍罪。次依空舍福。故下文云生道次第法故如垢衣浣染。三者为破外道颠倒。杀生祀天以恶为善。言不行此事即便是恶。以善为恶。今欲示其善恶之相。故杀等诸恶宜应须止。不杀等善宜应奉行。故下云。断邪见故说是经。即其证也。四者外以二字总贯众经。内法亦明二善该佛教。五者佛法大宗唯诫与劝。恶止明诸恶莫作。谓诫门也。善行则诸善奉行明劝门也。七佛相承未制别戒已来皆前说通戒。今外道初入佛法未剃头出家不得授其别戒。宜前明通戒也。六者为明佛法远难二边显示中道。恶止明其所离。谓非有义。善行明于所得。即非无义。非有非无故名中道。七者一切诸义无有定相。随问而答。外人前既问善。今还答善也。问前外曰何故无修妒路而此偈本有之。答今见文意。论主归敬既毕则登高座。仍竖恶止善行。但天亲假势发起前问耳。又遍释二善有四义二义一义。四义者。恶牒邪教也。止破邪也。善牒正教。行劝修行也。二义者。前二破邪。后二显正也。一义者。恶止者止凡夫二乘有所得生心动念身口意业。皆违实相故是须止也。止即累无不寂。善行者实相法身是第一善。令修行之谓德无不圆也。就天亲释中为二。前总后别。就总别中各有四。总中四者。一能说人二所说法三名四义。佛者明能说人也。所以标佛者。外道前问佛说何等善法。今还答之是故称佛。略说善法二种者第二明所说。诸佛说法有略有广。今是摄广为略。止相行相者第三列名。息一切恶下第四释义。问他释二善其义云何。答旧有四释。一云。发无作为止。不发为行。二云。作止恶心行善是止。不作止恶心直泛尔而作名为行善。三云。从息缘后生善体能止恶为止善。从息缘后生善体不能止恶为行善。四云。从息缘后生为止。随事起灭为行。成论师又作四句。一心止无作止。二心行无作行。三心行无作止。四心止无作行。如人欲受戒发初作止恶意。请师僧等中间未发无作。此是心止无作止。心行无作行者。即是兴心正受戒时发无作也。心行无作止者即是道定戒。第四可知耳。问道定心及无作属何善。答一释云属行善。开善云。定伏惑道断惑。从伏断惑心生无作是止善。道定伏断后心所生善属行。又释一切戒皆属止善。

问摄善法等三聚戒属何善耶。答一云。摄律仪属止余二属行。二云。三种戒并是止善。如动身口及求戒心。发得作戒。从作戒即生无作。谓誓息一切恶。誓行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并生三种无作。如誓行一切善。即有摄善法无作生。止不行一切善之恶也。而后遂行一切善者。此是随顺持戒耳。不以此为戒后不行一切善。即破此戒。摄众生戒亦尔。故三戒并属止善摄。问今明二善与数论律师何异。答语言虽同其心则异。他有恶可止有善可行。故名有所得义。今明就道门。本性清净未曾止与不止行与不行。但空倒众生有恶无善。今欲拔其空倒故令止恶行善耳。此是以倒善拔其倒恶。以轻出重也。又他谓止行决定为二。今明止即是行。止一切有所得生心动念名之为止。毕竟无所行称之为行。今一往为缘故开之为二。虽说于二为令众生因二了于不二。故涅槃云。善法恶法愚者谓二。智者了达知其无二也。而就善恶明三种义。一习应义。菩萨从初发心不习善恶。习无所应。习无所应故与波若相应。即是实慧。二者方便能有善恶二用即鸟二翼义。三者昔日覆恶开善。今双开佛性善恶。善如阿难罗云。恶如善星调达。即半满义。今此中正是习应义。但习应有二。一渐舍习二顿舍习。今是渐舍习也。何等为恶下第二别释四字。即为四别。一一中皆三。谓标释结。今是标也。身邪行下第二释。就文为三。一明三恶二明十恶三明十恶外恶。此从略至广也。初明三恶者。此义通于浅深。据浅而言。凡夫三业行乖于三业之正故名为邪。若深论者。凡夫二乘有所得身口意业悉违正道故秤为邪。身杀盗下第二明十恶。三恶则名略体广。十恶则名广体略。但取根本业道故也。杀具四缘。一是众生二众生想三起杀心四命断。盗亦四缘。一知前物属他。二作属他想。三欲作盗意。四离本处。淫亦具四。一知是前人二作前人想三作淫意四正行淫。然口意不必具四缘。恶口直出恶言以骂于他。离他眷属名为两舌。余并易知。问曰。口四。身亦四不。答亦具四。智度论云身口律仪有八种。谓不恼害不劫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饮酒。饮酒还属身摄。故知身亦具四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从战锤回来的穿越者

    从战锤回来的穿越者

    一个穿越的战锤世界的穿越者又从战锤世界穿越回来继续战斗的故事。(此外这本小说是作者脑洞大开的产品,和战锤只有设定的关系,你可以把它看成平行世界的战锤,于原著官方小说无关。)PS:本书前几章只是交代一些背景,可以快速粗略看一下。(本人是新手是学生,,对战锤设定不够了解。写这本小说只是因为起点上没有太多的战锤类型小说,在暑假上自己有了想法想写一些自己想看的故事。所以如果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想法和书上有什么漏洞请向我反映,谢谢。)
  • 逆天幻世

    逆天幻世

    第一部小说请多包涵,如果有什么跟别的作品重复的地方不要在意~~~
  • 师战纪

    师战纪

    师者:独战天下勇;智战天下慧;团战天下本。师道本心,一个只想教书育人的老师却因为一把造型独特的钥匙饰品不断在梦幻与现实中穿梭,最终被推上至强者的舞台,唯我成神,不,既然要成神,我也要带着我所有的学生一起成神。
  • 巅峰路之觉醒

    巅峰路之觉醒

    一位无知的少年一段传奇的故事一心向往强者一路经历风雨平凡少年凭壮志一路踏破坎坷‘迈’向未知的巅峰
  • JM的海

    JM的海

    JM,佳茗,菊玫,还有橙,一场关于魔法的战争即将拉开帷幕……
  • 最闪亮的星辰

    最闪亮的星辰

    她想成为他的女人,他要了,她想成为他的未婚妻,他给了,人人都道这是爱,可她知道不是,在转身与转身之后,在错过与错过之间,他们又该如何等来自己的云开日出……
  • 创世战皇

    创世战皇

    天生厄体的故寒被同门出卖,夺走家传玉印后被打入山崖,在隐世强者的灵印指引下,得到万古强者恒尘的帮助,逐渐成为大陆巅峰强者的存在,最终体内魔道觉醒,疯魔状态挑战天地间任何强者,纵横星渊大陆,但是故寒的目标绝对不会仅限于此,他要主宰的是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端坐在乾坤太虚顶端,俯视芸芸众生,成为超越一切的存在,那便是金鼎王图!他生来厄难,武道未通,却逐步走向强者大道。他神魔一体,亦正亦邪,疯魔状态下纵横无敌。他强者拥护,天地认同,最终迈向诸神的巅峰,金鼎王图!
  • 王牌书生
  • 青丘狐之华雪

    青丘狐之华雪

    老大变异失忆,六亲不认,唯独她。。。一次老大毁了他生活了整整一百多年的家,女王不惜一切代价尽管是自己的孩子,只要能让他们远离危险自己这么做也是值得的,风波过后,找回散落在人间的孩子,恢复老大的记忆。。。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