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29000000011

第11章

此中略破未尽指后广说。大师于此文广破由来。五阴成人四微为柱。得文意者可例破之。如犊子计四大和合有眼法。五阴和合有人法。则别有总眼总人。庄严假有体有用有名。此二师既别有总象。则堕无象与过故。以除别不见有总故堕无象。必言别外有总则堕头中有足。开善无假体有假用。此不成义。既以实法作体无假体。假用附何物耶。无有假家之用将实作体。若以实为体还是实用。既实法和合别有假用起。则实法和合别有假体起。光宅无假体假用但有实法体。亦不然。无假云何有实。无总云何有别耶。今恐于文意为烦故直释而已。如是吉事下第二总结。外曰恶止止妙下自上已来傍破吉竟。今是第三伏流辨宗。邪教覆正经其义不明照。在邪已破故二善义成。故伏流说也。若答难明者。自上已来答两不吉难竟。今第二次酬两颠倒难及两烦重难即成二别。就答两颠倒为二章。第一答其止善颠倒。次酬其行善颠倒。即显如来说于二善其义深远其言巧妙无颠倒失。外人前与颠倒难者。自上已来立外破内。从此已后就内难内。恶止者牒二字也。止妙者明粗妙也。恶是所止之粗。止是能止妙戒也。何不在初者。止既妙止于恶。何不前言止恶而言恶止。故知颠倒。内曰行者要前知恶然后能止。明恶止粗妙。实如所言。但行者要前知恶过患然然受戒止之。如来制戒亦得如是。故经云。见衣有孔然后乃补。是故前恶后止。问一切制戒皆先犯然后以制耶。答就释迦声闻戒如此耳。菩萨戒皆是在华台上舍那佛说。尔时无起恶缘。此是顿制也。外曰善行应在初。第二合说就二善作颠倒难。难有二意。一并决难。若要前知恶过故前恶后止。亦应要前知善有妙果然后方能止恶。则应前说善行后明恶止。二者汝之二善言巧理深。今应前为众生说善行有于妙果。众生为贪妙果然后受戒止恶故。前应明善行后说恶止。内曰次第法故前除粗垢次除细垢。此是偈本。但为脱落故无修妒路。就文为二。前法次譬。法门有二。一修行次第门。二说法次第门。前示妙果此就说门。修行次第要前离过然后受戒息于粗垢。次行善法除于细垢。内外清净方可受圣道染也。若行者不止恶下第二注释。前释法说。譬如下释譬说。外曰已说恶止下。就答难者明此二善体相不同无二烦重过。初明止不摄行行非烦重。次明行不摄止故止非烦重。外难云。无恶即是善。如无痴即是慧。既已说恶止。不应复言善行。恶止者不言无恶而已。乃明恶止有戒善。既其有善即是善行。何烦重说善行。又从上生者。垢虽粗细止义无殊。但言恶止已摄善行。而复说者岂非烦重。内曰布施是善行者。恶止任运无作而生。善行修习方有。故止不摄行。如不盗他物名为止善。以物施他秤为行善。故止行不同。故非重说。复次如大菩萨下。前就身口明止行异。今约意地辨止行异。诸大菩萨无恶可止而行于善。当知善行非是止恶。故不得恶止而摄善行。又前就凡夫辨止行异。以凡夫有恶可止复有施善可行。今就圣无恶可止有善可行。故二文异也。外曰布施是止悭法者。布施破悭法。故当知行善属止摄。内曰下答有五。一返并答。二无悭可止答。三有悭不能止答。四本末答。五总结答。今是初。若言布施是止悭者。凡圣之人不行施时应有悭罪。复次诸漏尽下无悭可止答。若言布施是止悭者。无悭人施何所止耶。或有虽行布施下第三有悭不能止答。现有人虽行布施悭心不止。故知布施非是止悭。纵复能止下第四本末答。夫布施者必前起慧与之心后为求世出世果。虽复因此止悭。非其本意故以善行为本。是故布施第五总结。外曰已说善行第二明行不摄止。故说止非是烦重。外意恶止善行同皆是善。则应但说善行不须说于恶止。而今说于善行复说恶止。即是烦重。内曰止相息行相作者。外人明善义既通说一则得于二。内辨二善体性恒别。故说一不得兼二。故止善冥伏任运而生。体是静义。行善是兴起修习其相是动。既动静不同不得说一摄二。外曰是事实尔。我不言动静体一。但善义无异故应相摄。内曰应说恶止善行者。答中为三。谓标释结。二善凡有两异。一者通局异。止善三性心中皆有。是故止通。行善唯善心有二性则无。所以为局。二者止善常生。行善修习方有。不作则无。何以故下第二释也。释中为三。一明二善达心各异。止善达心为欲息恶。行善达心为欲修善。域心既异故二善不同也。若但说下第二反难答。但说行善不说止善。行善唯善心中有余二心中无。止善亦应尔余二心中无。若无止善应非比丘道。以无戒故。是时恶止故下第三顺释。亦有福者。三性心中有无作福。问何以故知止恶别有善耶。答从善心生必有善果。又持此戒者必得乐果。故应有善因。又得此戒故则改卑成贵。故知有也。是故下第三总结。是恶止善行法下。自上已来明舍罪竟。今第二次明舍福。然通而为言皆是舍罪。以悉乖道故皆是罪。宜并舍之。但今就于乖中自有轻重。乖中之重故秤之为罪。

乖中之轻目之为福。故前言舍罪今言舍福耳。然利根者知罪福是相对而明罪既其舍福则不留。但为钝根人明次第法门。故前舍于罪今明舍福。罪福既尔。万义皆类。对三说一。在三既去亦不存一。既舍生死亦不依于涅槃。就文亦三。第一明开二善为三人。二明三教垢净。三正明舍福。故舍罪三章。舍福亦三。初偈本中前牒二善者凡有二义。一者前牒二善为欲舍恶。今牒二善为欲舍福。二者欲证上止行不同体不相摄故重牒来也。随众生意故者。明佛随缘开二善为三教。初双标缘教。随众生意谓标缘也。佛三种分别即标教也。下中上人者释缘也。施戒智释教也。注释为三。第一明为三缘说三教。二明三教体相。三明三教差别。问前舍罪中前戒后施。今何故前明布施后持戒耶。答前明修行次第。要前止恶然后行善。故前戒后施。今就人优劣难易故前后为异。外财易舍故配以下人。戒防身口。此则为难故教于中智。智慧最胜故教上智也。智度论释三次第品。明次第行次第学次第道。论有多释。一与此同。故云行名布施学名持戒道名智慧。今文正明次第之义。故以三教配彼三根。又杂心明。为三怖说三法。为贫穷怖说施。为三恶道怖说戒。为生死怖说智慧。与今大同。布施名利益他舍财相应思者第二明三教体相。智度论十卷三解。一云。相应思数以为檀体。二云。非但善思。假身口业及以外财三义助成以为施体。三云。施者受者财物三事和合生于舍数以为施体。今此中正用第二解明以思为体身口助成也。释戒体亦有三。数人以无作色为体。论人非色非心无作为体。譬喻部云。离思无报因离受无报果。此明无无作义。但以心为戒体。今此文但出得戒因缘不别明其体。当时是适缘为用也。不复作三种身邪行四种口邪行者。上人持戒通防三业。既是中人但遮七非。智慧名诸法相中心定不动者。未得智慧多生疑惑。犹预不定故名为动。若得智慧决了诸法故秤不动。此中智慧通世出世及大小乘。今既欲舍之。多是世间智慧。故布施之业未免三涂。持戒得欲界人天。智慧是色无色界诸智慧也。何以说下中上第三释三教差别又三。谓问释结。初即问也。释中为二。一明利益少多。二辨报有三品。利益就现在果报约未来。亦得利益据前人。果报属自己。布施者少利益者。施于珍财济彼穷乏。正可令行者现有名声为人所敬。故名小利。若望前人者。但施衣食施其外命亦是少利益。戒能防于七枝。又使内结羸弱。若望前人则布施无此益。故云中利。智慧能断于疑心及除结使。若望前人通利群品。生他慧解名为上利。施报少者。布施果报能衣食自然受诸欲乐。而未离三涂。如龙金翅鸟等。戒能防诸恶离于三涂得人天报。故名为中。智慧多闻修禅弃结得色无色天。又能舍凡成圣。是故为上。是故下第三结也。外曰布施下第二明三法垢净。所以明垢净者凡有二义。一者以三法配三人其言未尽。然此三法一一并通三人。今欲简之故论垢净。二者欲明舍福故辨净不净。净不须舍不净须舍。又提婆论本但明不净三法。为成舍福。罪则内外同见其过。不须彰之。福过难明。故须叙其过然后方明其舍。如天亲三法并明垢净者。欲怜愍末世众生令善巧修福等。是一施。无方便行则堕不净。有方便行便成清净故也。又开垢净者。欲示五乘根性。自有乐求人天而行布施则说不净施。求三乘行施明于净施。余二亦尔。外曰已下第二明三种净不净即三。外人今问有二意。一明若施是下智。佛行施时便应是下。二者若佛行施非下智人。则违前宗下智人教布施。后是违言负。前是违理负。内曰下开施垢净答于二难。不净行施是下智人故不违言。

清净布施上人所行故不违理。但上总相说故言布施教下智人。外曰何等名不净施者。前虽双标未出其事。故今问之。内曰下答中有二。初是法说。如市易故谓譬说也。智度论中明四种檀。一净不净。二世出世。三圣所秤誉所不秤誉。四有魔檀佛檀。施既有四。戒智例然。今但说净不净者。彼是广说。此是略说。又虽有四摄在二中。净出世圣所秤誉佛檀此四摄在净中。余四摄不净中。故但明二也。今云为报是不净者通而言之。一切心有所希求悉名为报施。今此中略说。为今世后世二种果报名为不净。外曰何等名净施下外道意局。唯言前施是净不知更有不净施。是故问也。内曰下出于净施。爱敬利益他故者。此明但为利他故也。田有三。一悲二敬三亦悲亦敬。如施苦恼众生为悲田。施圣人等名敬田。施老病父母亦敬亦悲。老病故为悲。父母故为敬。不求今世后世者。前明利他此辨不自为己。问众菩萨上人云何异。答如普贤等为菩萨。初发心行施是上人。问菩萨行净施有何利耶。答能以一粒白米净心布施胜十万黄金。则四智皆圆五百便度。问此是何言。答大品云。虽有所施实无所与。实无所与故不著有。虽有所施故不染无。不著有则度三百由旬。不染无则度二百。又不著有则波若。不染无是方便。任运如此是自然慧。不复须师谓无师智。故具四智。便是佛也。既为佛行施复是大悲。故行一布施万行圆足。问经中何故简福田及不简耶。答明简不简各有其意。言不简者。就己心知实相平等。又欲等以乐法与前人故。所言简者。域心虽等为欲将励前人令持戒勿犯。外曰持戒下第二次辨戒净不净。亦如二意如施中说。内曰下明戒净不净还答二问。亦如上说。外曰下偏问不净。内曰下答于不净。初正答。如覆相者此引难陀覆相事来证。内有求乐外现清白名为覆相。注为二。前释求乐报。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自称杀手的盗贼

    自称杀手的盗贼

    楚江原是一个盗贼,但是他总称自己为杀手,事实上他手上连一个人都没有杀过。无意中偷盗了邪教之物,却因此来到了一个以能量为主的世界……后来在一次意外中,他死了,因为作者太监了。
  • 星空修士

    星空修士

    随着外星生物的入侵,人类踏入了星际年代,人类开始了修行...木易一个普通的华夏人,但是一场意外让他成为了可以修行的灵能者,自此木易走上了一条追求永生大道不归路!看木易如何以弱小的人类之躯在万族林立的宇宙中纵横逍遥...
  • 王牌佣兵在都市

    王牌佣兵在都市

    从国家秘密军队,到平凡人生!国际世界的顶尖军队王者,到都市的高调生活,路上有冰冷女神,妩媚上司,还多了个脾气暴躁的美女警花。女人多了麻烦也多!陈莫的至理名言“为何你如此风骚,只能怪哥太过顶尖”
  • 不灭龙武

    不灭龙武

    不灭意志出西荒,龙武耀世惊天下。少年自西荒而出,以神秘无上龙族功法,踏遍天才强者,游尽无极诸天!太古有龙屹立于天地,不死不灭,不朽不败!龙皇意志,不灭之体!“睁开眼,看看这个世界吧!”
  • 王妃太无良

    王妃太无良

    宅女穿越。黄金,我喜欢!美男,我的最爱!什么,王爷。其实我只是一个过路的。且看一代宅女如何和冰山王爷擦出爱的火花。
  • 楼兰塞外雪

    楼兰塞外雪

    一句承诺,她执着且痛了半生。一生荣华,他独凉遗憾了一世,一眼倾心,她爱恨纠结了一生。一生钟情,他无悔爱了她此生。一念情深,为他痴狂伤痛半世。爱是什么?是刻骨铭心的美好?还是痛彻心扉的伤痕?是天长地久?还是一瞬繁华?一场楼兰塞外雪,飘散了谁的爱与恨,是与非,对与错,就让一切随风而去,随雪掩埋尘封,情为何物,辗转百折才明白,请不过是过眼云烟,太过执念终也留不住,看破参悟才是真谛。
  • 是梦,还是轮回

    是梦,还是轮回

    梦,即虚幻亦真实;轮回,是真实亦虚幻。起点是梦还是轮回?终点是轮回还是梦!真真假假,亦真亦假!虚即是实,实亦是虚!
  • 折花祭

    折花祭

    1937年秋,林慕白出狱,离开小站落魄的世家卢家,被迫离别了卢书晴,来到西子地的金钗袋巷,为求活着,继续攥写小说刊物,与落魄世家刘家(住地)和源丰祥茶号的白家,一起经历了一场恩爱共鸣的乱世:似花的女子陆续过世,林慕白残喘之际,才发觉自己唯一能做的,便是学那些被折了花朵的茎,埋下自身,肉祭地下的残根,期待来年初春,新花复开。茎为花死,他为她祭,留下她,来年复在。
  • 先婚后爱:中校先生你别拽

    先婚后爱:中校先生你别拽

    原本以为自己找了个高富帅,爱不爱情,过的还算甜蜜。谁知高富帅一时兴起,去拍了个网络剧。原配竟然就这样成了别人口中的小三?!一怒之下,阴差阳错地和冰山老攻扯了证?嫁就嫁,中校先生你别拽,谁是最后的赢家,只有天知道。“咦?你对女人也会有感觉吗?”左微微好奇地戳了戳那已经有反应的部位。冰山中校将自己的小娇妻一把抱起:“试试,不就知道了。”
  • 西风何处是归途

    西风何处是归途

    这是一个逃离土地的孩子长大后向土地致敬,向父辈致敬的故事。故事试图去表达在城乡二元结构中成长的这一代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焦虑,对远方的渴望与迷茫。刘翘楚生长在北方的一个偏远山村。他带着某种迫切长大,迫切地渴望逃离土地,逃离父母那种在土地上年复一年、一成不变的生活。这种执著逐渐成为他生命的理由,让他决绝地一路向前,越走越远。直到有一天,他开始怀念土地,怀念家园,却发现自己再也找不到了归途……